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第三五章 殉明四义士(下)

    南京聚宝山,自越王勾践筑“越城”起,就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登高揽胜、吟咏唱和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到高启、文征明、汤显祖,甚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曾留下过吟咏聚宝山的诗篇,如今却成了黄端伯的就义之地。

    消息传出,南京城里的百姓们听说户部黄老爷誓死不降,要被问斩,自发摆设香案,沿街哭拜,被逼着前去观斩的降官们见到这个阵势,一个个面如死灰,仿佛要上法场的不是黄端伯,却是他们自己。

    囚车出百川桥,有一乞丐经过,恰好撞见,便问路旁跪拜之人道:“你们这是拜谁?”

    众人见他是个乞丐,都懒得搭理,只有一个好事者答道:“户部主事黄老爷不肯归降新朝,要被拉去问斩。我等感其忠义,故而哭拜。”

    乞丐满是污垢的脸上露出凝重之色,沉吟良久,点头说道:“如此忠义之士,却是少见。”

    好事者笑道:“你一个讨饭的,温饱都没有着落,却也知道忠义?”

    “不要小瞧人!”乞丐却傲然说道:“我常到关老爷庙里投宿,如何不知忠义?”

    好事者又笑道:“你是常到关老爷庙的门洞里投宿吧?”

    乞丐冷哼一声,并不争辩,指着埋头跟在囚车后面的众降官,又问:“那些人不像鞑子,是什么人?”

    “乞儿休要胡言!”大庭广众之下称呼满人为鞑子,好事者受惊非小,赶忙制止道:“难道你也不想活了!”

    “看那臊眉耷眼的样子,我却已经知道了,”乞丐并不理他,自言自语道:“必是贪生变节之辈!”

    见乞丐越说越放肆,好事者担心惹祸上身,不再理他,起身躲到一旁去了,不想,乞丐却挺身往桥上走去,边走边大声吟颂道:“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折腰[注1]?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

    他一连吟颂了好几遍,声若洪钟,振聋发聩,人们纷纷往这边看来,维持秩序的兵丁正要过来驱赶,却见他手扶桥栏纵身一跃,竟然投水自尽了!

    “没料到也是个义士!”

    “听他念那几句,似乎是个读过书的,怎么沦落到乞讨为生了?”

    “说不准是个疯子!”

    “有理!一定是读书读傻了。”

    人们一时议论纷纷。

    **********

    车队来到法场,多铎打心眼里佩服黄端伯,临刑前还想做最后的努力,上前温言相劝道:“多铎佩服黄主事是条汉子,真心不想杀你,可是你也总得给个台阶下吧?这样吧,本王也不说让你投降,你也不用向本王跪拜,只要你脱下这身官服,本王便不杀你,你看怎么样?”

    “有劳你费心了,”黄端伯哂笑道:“可是你知道老夫今年多大年岁了吗?”

    多铎看了看黄端伯花白的两鬓和胡须,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摇了摇头。

    “告诉你,老夫已经六十岁了,”黄端伯轻蔑道:“活也活得够本了,岂会老了老了却让祖宗蒙羞?如果苟活,又有何脸面去见子孙?以后还怎么教导后辈?——多铎小儿,你听好了,忠义二字不能怕见血!不必多言,动手吧!”

    好一句“忠义二字不能怕见血”!多铎闻言越发敬佩,心中更加不甘,再次威胁道:“你就不怕本王灭你九族?”

    黄端伯闻言大怒,大叫道:“竖子以为我是何许人也?灭我十族又如何!”

    他就像一头发怒的雄狮,须发戟张,目眦尽裂,吓得多铎毛骨悚然,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

    黄端伯冷哼一声,转回身去,整肃冠履,面北遥拜孝陵(朱元璋陵),然后起身,昂首挺立,从容招呼刽子手道:“来吧。”

    自古斩刑,哪有站着挨刀的?今天的刽子手是个老手,也算是杀人无数了,从来都连眉头也不曾皱过一下,这会儿却吓得心惊目眩,不敢举刀。

    黄端伯见状,厉声喝道:“我心不死,头不可断!何不刺我心!”

    说着,他挺身往刀尖上撞去。

    多铎近在咫尺,饶是他身经百战,杀人如麻,见到这一幕也感到心惊不已,愣了愣神才抢上前去,却早已经晚了。

    黄端伯殉国殒命,多铎恍然若失,喟然太息道:“南来硬汉,仅见此人。”

    **********

    三山矶,想去杭州的朱由崧还没起驾。

    他当然希望越快动身越好,可是阮大铖等人前来见驾,带的只有亲兵,等他们回去调来大军需要时间,而清军是不会给他们时间的。

    结果,阮大铖等人刚回汛地[注2]不久,前方便传来消息:清军已经到了太平府(府治今当涂),提督操江[注3]刘孔昭逃跑,驻防总兵诸葛晋明引军出战,阵亡于采石矶,守备王东日率残部退守府城,旋即城破身死。

    朱由崧闻讯惊骇不已,急忙召见黄得功,说道:“将军劝朕尽早起驾,朕深以为然,怎料却被阮大铖等人耽搁了。如今虏兵骤至,太平已破,为之奈何?”

    黄得功心里早已是一万个草泥马在狂奔了,真想好好数落皇帝一顿,可是事已至此,再数落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得压住怒火,没好气地说道:“臣唯有战死而已。”

    你死了,朕怎么办?朱由崧面红耳赤,张了张嘴,话没说出来,眼泪倒先流了出来。

    **********

    [注1]尽折腰:原句为“尽皆逃”,根据情节需要,改为“折腰”。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九:“不知名者,投秦淮河中冯小珰与百川桥下乞儿也。小珰以色幸,卒以身殉。乞儿题诗桥上有云:‘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按:依《平水韵》,“折”字为仄声,此处用“折”字出律,但作者水平有限,只能如此。

    [注2]汛地:明清时期称军队驻防地为汛地。

    [注3]提督操江:官名。明置,以南京都察院副佥都御史任之,领上下江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