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一小兵

第九章:初见糜贞

    “敢问诸位,这些年头可曾吃饱?家中余粮几何?”刘煜开门见山,直击佃农们最看重的温饱问题。

    底下佃农交头接耳,似乎都不明白刘煜问这个的意思。

    最后还是高有伦站了出来:“主人,老朽一家4口人,一共给主人家,哦不,是原先子仲先生家耕种30亩,这几年北海风调雨顺,一年都是双季收割。子仲先生规定的是亩产的五取其一给我们,也算是比其他家要高,这样一年老朽家省着点吃还是可以的。”接着又轻声叹了口气:“但要说余粮,吾家怕是没有。”

    刘煜算了算,良田亩产按照一季4石算,一年两季就是8石,高老伯一家人30亩,不算缴纳的田赋,五取其一年也才收入48石。

    根据刘煜从郑元富那边了解到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四五斤粮米消耗来看,这点根本不够吃,而且这还没算日常的衣物,食盐等花费。

    现在看来,这佃农的收入比自耕农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还是糜竺抽成少的缘故,想想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世家,哪还有粮食够吃。

    刘煜听完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其他人继续说下去。

    另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年男子也大着胆子凑上前:“吾家情况比高叔还差点,我前年生了场大病,结果没啥收成,孩他娘为了救吾跟孩子,硬是活活饿死了哇,呜呜呜...”

    “这年头哪有不饿死人的。”一女子小声嘀咕。

    众人闻听正欲声讨这个落井下石之人,才发现说话的人正是前几天男人刚饿死的的王寡妇。

    “哎,算了,也是个可怜人儿。”众人七嘴八舌说完,又忽然静下来,眼巴巴的瞅着刘煜发话。

    刘煜没想到这一起头,倒是让这些平时压抑的佃农敞开了心扉,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汉末这些底层百姓的艰辛。

    “吾刘煜虽能力有限,但只要在这一日,定不负所托,让诸位都能吃饱肚子!”刘煜之前匡扶汉室的话都是空话,但这次确实是发自肺腑。

    众佃户看到新主人如此表态,全都高兴的欢呼起来。

    这就是乱世,人命如草芥,这就是乱世,小民也最容易满足,可悲可叹~

    刘煜眼神有点湿润,也不知道是这夏天的风吹得迷了眼,还是被此情景触动了。

    记得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跟大学女友分手的那天~

    “既然老天安排我到这乱世,不管了,尽力为之吧,能救一个是一个!”

    刘煜打定主意,招呼郑元富过来,从布袋里掏出5金:“郑什长,还得麻烦你再去集市一趟,钱全都用来买粮米和猪肉吧,先让这些佃农饱食一顿。”

    郑元富也不废话,拿着钱就叫上几个郡兵走了。约半个时辰,几人扛着满满当当的米肉回来了。

    刘煜安排佃农中的妇人就近在田埂旁生火做饭。不一会功夫,几个郡兵帮忙各端一大口锅出来,锅内腾腾的冒着热气,远远的一股米饭夹杂着肉的香味飘了过来。

    佃农们一阵骚动,个个伸长脖子往那边看,特别是那些孩童,更是使劲地咽着口水。

    郑元富和武安国被安排监督秩序,此时大声吼叫道:“都排好队,依照老人孩子妇女的次序过来领取食物,男丁最末。敢乱动的,全家都没得吃。”

    听得这话,原本蠢蠢欲动的几个男子也老老实实拿起碗筷,不敢拥挤争抢。

    佃农们各找地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碗中每人一两块猪肉,配上黍米,过久了糠菜度日的日子,喝着这么好的米粥,很多人都是流下泪来。

    刘煜看着这些佃农,心中莫名有丝成就感,但这种吃良米,猪肉的日子,自己可耗不起啊,还是要靠种地自力更生才行。

    这些天来,刘煜思考最多的事就是拿到田产后,如何先让自己手底下这批农民吃饱饭。

    在刘煜看来,汉末农民知识缺乏,他们的认知很简单,就是有几亩自己的薄田。他们的愿望也很淳朴,就是能在乱世吃饱饭。

    而在汉末世家门阀,朝廷的剥削下,百姓却离这小小的愿望遥不可及。

    必须改变现有的土地制度,至少我刘煜名下不得剥削他们!那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土地政策既能让他们不再挨饿,而且愿意死心塌地为自己征战呢?

    这是刘煜来到汉末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大难题。

    多亏老爹是个历史爱好者,刘煜耳濡目染,也对历史上的各种政策有个大概了解。

    刘煜首先想到了南北朝施行的均田制。

    何谓均田制?

    大致就是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并且平均分配土地。规定了男丁和女丁的分配亩数,按照田亩缴纳田赋。身死地还,不可传于下一代。

    均田制的好处是多方面的,第一:大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就是有利的遏制了汉末这种世家贵族吞没土地的恶习。

    第三:促进人口发展,毕竟生得多田地可耕种的越多。

    第四:很好的解决了汉末藏匿人口的问题。

    但刘煜并不想完全照搬这个制度,一是因为乱世农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本没有为刘煜作战的积极性,换个主子照样过活,没有归属感。

    二是虽然能够提供温饱,但是一旦面临战乱侵袭,制度就会土崩瓦解,这是刘煜不想看到的。

    那曹老板的军屯制度又如何呢?

    军屯说白了就是全民皆兵,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组织人手开垦荒地,收获的粮食与国家差不多对半分成。

    这种制度下很大的缓解了汉末时期的缺粮窘境,但是对农民的剥削还是没有减少,毕竟收的田赋高达五成多。

    军户更是苦不堪言,后期缺乏管理下甚至高达8成,容易造成士兵哗变,逃跑。

    军屯制和均田制均有可取之处,那军屯加均田融合有没有搞头?

    想到此。刘煜让武安国将佃农们召集过来,郑元富也在旁边附和:“诸位快过来,刘公子要训话了。”

    众人填饱肚子,此时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见刘煜召唤,纷纷快步走上前来。

    看着周边乌泱泱的人群都在注视着自己,刘煜还有一些小紧张,这些人的命运可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了。

    “诸位乡亲,吾思虑良久,决定施行一项新的土地制度。今后这土地所有权还是归我,我按照各家丁口来分配田亩数量耕种,男子每人4亩,女子2亩,日后每年一季每亩田我只取粮食1石。其余均归你等所有。”

    按照普通农田汉亩产粮4石来计算,自己也就拿其中三成不到,更何况如果风调雨顺,一年双季,他们得到的粮米更多。

    “给诸位打个比方,高老伯家中4口人,男丁2人,女丁2人,那就可以得到12亩田地耕种。”

    怕众人不理解,刘煜又解释道:“若是来年两季收了粮米,我只取其中24石,再除去缴纳给朝廷的田赋8石左右,其余大约60多石皆为高老伯一家所得。这分到的田亩数虽然少了,但是你等得到的粮米却多了,而且也不用耕种那么多太辛苦。”

    佃农们对种地这块还是很敏感的,一瞬间就感觉到了这个制度的好处。

    这可比之前足足多了二十多石的收入,这新主人竟然舍得让利这么多。

    当下对刘煜是感恩颂德,更有甚者留着眼泪磕起头来,让新时代来的刘煜好不习惯,只有少部分人眼神中闪烁着怀疑。

    刘煜话锋一转:“不过,这制度施行还有个条件,众人不妨再听吾一言。”

    众佃农听罢,顿时鸦雀无声,静静等着刘煜还有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