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一小兵

第十三章:初识太平道

    刘煜大喊一声:“速取水来”,武安国会意,递上一碗清水。

    刘煜也学着刘德哙的样子,空中转了两圈,将“符纸”丢入碗中,用手指搅动附魔,不一会碗中的水混合着“符纸”就变成了黑灰色。

    台下众人惊呼,莫不是这后生也会法术?

    “诸位请看,此乃雕虫小技罢了,只需要在符纸上包裹住名唤白磷的东西,在暴露在外,即可自燃。这破道士装神弄鬼欺骗尔等,切勿上当。”刘煜在台子上绕场一圈,展示着刚才的成果。

    “原来如此,想不到竟然是这样?”

    “这太平道的大贤良师难不成真是骗子?”

    “不可能吧,我就是喝了这符水好的,太平道长怎么会骗我们呢?”

    此时台下百姓神色各异。

    虽说小部分确实对太平道有所动摇,但毕竟传道多年,根基深厚,这些寻常百姓一时之间还是选择观望。

    刘德哙不愧溜得快,眼见事情不妙,招呼着手下汉子就想往人群外挤,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

    “德舆,要不要把他们全给抓起来?”一旁的武安国跃跃欲试。

    “太平道民间宣传已久,想要百姓断绝联系绝非一朝一夕。”刘煜轻叹一声,“不过走之前可得送他们份大礼,嘿嘿。”

    刘煜一声令下,手下郡兵将刘德哙的去路堵住。

    身旁几个头裹黄巾的男子将刘德哙围在中间,采用“菊花阵”缓缓往外挪动。

    没想到刚走几步,领头的汉子就被武安国几下打翻在地,捂着胸口嗷嗷直叫,吓得其他人连连后退,只丢下刘德哙杵在原地,似乎从来不认识一般。

    “哎哟,军爷别砸了呀,吾也是混口饭吃,错了还不成吗?”刘道长这时哪还有刚来时候的仙风道骨,双手抱头,试图用道袍挡住人群朝他扔过来的各种杂物。

    “咦,这是什么味道?”刘德哙抱着头却闻到一股怪味,用手抹了一把,放在鼻尖闻了闻,“哇”的一声呕了出来,分明是一大块还冒着热气的狗屎。

    “哈哈,痛快痛快,看尔等以后还敢不敢来北海装神弄鬼?还不快滚!”刘煜示意众郡兵让出一条道来。

    几个黄巾汉子护着灰头土脸的刘德哙一溜烟跑了。

    刘煜也不阻拦,给他们点教训就好,抓住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总不可能让他们自己承认明年要造反吧。

    接着刘煜走到刚才那位女童跟前,摸了摸额头,从兜里掏出100钱,说道:“大娘,赶紧带着孩子去看郎中吧,应该只是得了伤寒,吃几副草药就会好起来的。”

    妇人双手接过钱:“谢谢恩公,谢谢恩公。”背起女童就去寻郎中去了。

    “去找找看还有没有病重的乡亲,看到了能帮就帮下吧,一人发50钱给他们。”刘煜转头对郑元富几人说道。

    郑元富朝着周边众人分发着五铢钱,嘴中还不忘奉承刘煜:“这是我家主公刘煜给尔等的,切莫忘了你们的大恩人呐。”

    “尔等看到了吧,这太平道就是一群神棍罢了,做不得真,你们回去也跟家人,村民好好说下,莫要再上了这群人的当。”

    百姓拿着到手的铜钱连连点头。

    刘煜看着眼前这些衣裳褴褛的百姓,一时默然。

    “足下刚才惩治那群神棍的做法,真是痛快,某实在是钦佩不已啊。”

    刘煜转过身子往后看去,只见一个青年正笑吟吟的看着他,年约二十,身材些许削瘦,头上未带冠,只裹了帻巾,腰间悬着一把青铜宝剑。

    “敢问足下何人?”

    “某姓徐名福字元直,年十八,颍川郡人士,现为一籍籍无名游侠。”青年男子抱拳答道。

    嗯?徐福徐元直?不是徐庶吗?难道不是历史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那位?

    可是这表字是一样的啊,肯定是哪里有问题。

    容不得多想,刘煜抱拳还礼:“原来是徐福兄弟,在下刘煜刘德舆,原籍幽州涿郡,现任青州北海国一小小郡兵屯长。”

    双方按照流程,先自报家门。

    “某自幼习武,励志做一行侠仗义,救民与水火的英雄,因而四处游历,只为打抱不平,并结交天下豪杰。”

    徐福今日遇到志同道合之辈,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不免多吐露几句胸中豪言。

    要说汉末游侠这一职业,在大汉朝真的是多如牛毛。

    搁现代来讲呢,其实就是无业游民,入仕无门,待就业的大龄中青年。

    但又符合汉末国情,彼时的游侠发展机会因人而异,大多数人还是想入得政府大员门下做个宾客,再不济也能做个大户私兵。

    而此时的徐福却只想做一个在神州大地放飞梦想的有志青年,除暴安良,快意恩仇,仅此而已,这叫穷的有志气。

    “就说这太平传道,某也不信这怪力乱神之说,但又苦于百思而不得其解。”徐福扶了扶腰间的佩剑,继续说道:“今日得见阁下竟然识破此妖道,救助饥民,实在是令某佩服,故而唐突上前只为结交阁下,休要见怪。”

    “哈哈哈,小兄弟见外了,吾也好结交豪杰,既是来到北海郡,那今日就由吾做东,寻一酒舍,好好畅谈一番岂不美哉?”

    对于任何一个有三国“明星潜质”的不放过结交的机会,多个朋友多条路,主动送上门的正好试探下是不是历史上那位徐庶。

    “那就先行谢过德舆兄了。”徐福也不推辞,自己每天标榜行侠仗义,可奈不住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在兜里早就没多少钱,既然有人请客,那自己就赴约,都是侠义之士,不要在乎这些细节。

    于是乎,刘煜带上武安国,拉着徐福轻车熟路到了经常去的一家酒舍。

    三人坐毕,酒菜上齐,刘煜端起漆制酒器:“元直,尝尝这青州北海酿制的米酒。”

    “干了!”徐福也不扭捏,端起酒来一饮而尽。

    “元直啊,吾看你年岁不大,家中可还有亲人?”刘煜借故查起“户口”。

    “家中尚有老母,吾自幼家贫,父早亡,全靠母亲拉扯长大。”徐福若有所思。

    嗯,跟徐庶的时间线差不多对上了。

    不过这名字我记得演义中化名单福啊,难不成就是徐福?结合这背景,表字,出生,八九不离十就是徐庶了,刘煜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