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一小兵

第十五章:大厦将倾

    “吾预感这天下不久将会大乱!”

    “嗯?兄长此言可比某还要大胆。不知有何凭据?”徐福惊愕的看着刘煜忙不迭追问。

    “此事还跟这太平道有所干系”,刘煜一副神秘莫测的模样,端起酒具又抿了一口,缓缓说道:“百姓苦朝廷久矣,而那太平教主张角布道十余年,目前根基深厚,就说我所在小小剧县也教徒甚众,今日之事只是稍稍灭了这一小伙人的威风,但试想整个大汉朝呢?”

    “如此说来还真是。”徐福重重点了个头。

    他对这个深有体会,自己游历许久,在各地看到的传道教徒之多,连说辞几乎都一样,无非就是散播大贤良师的关爱仁义。

    “哼,所以说要是张角真心传道还则罢了,但若是有心利用教徒起事,那大汉可就要遍地烽火了。”

    刘煜摸了摸嘴角已经有些浓密的胡须,猛地将酒具置于桌案前。

    “啊?如此严重?”旁边的武安国闻言,倒是比徐福还震惊,张着他那满是酒气的大嘴忍不住插了一句。

    “我尼玛...”刘煜差点被旁边这股子扑面而来的味道窒息。

    长长吐了一口气,看了一眼同样震惊的徐福,又继续说道:“不要觉得兄长这话是危言耸听,吾观最近这太平道在吸纳青壮,今日看到的那几个头裹黄巾的汉子,绝非是一般的道家弟子,倒是有股子精悍之气。”

    “或许只是为了保护太平道那施教之人?兄长也知这太平道颇得人心,难免有百姓抑制不住激动冲上台来。”徐福还是不敢相信这谋反之事,试图找个理由说服自己。

    刘煜心下鄙夷,“我呸,他以为自己是大明星呢?哪来那么多铁粉。”

    “那他们大肆购买铁器,又以为何用?”眼看这事情都已经说开了,刘煜干脆瞎编太平道打制武器的事,反正徐福又没见过。

    “莫不是制造盔甲兵器?”徐福大胆猜测道。

    “正是如此!”刘煜看着徐福一步步上套,心下大喜。“吾看呐,最迟明年开春,这太平道张角老儿就要起事了,你我得早做打算才是。”

    这下子,徐福跟武安国是彻彻底底绷不住了。

    “那依兄长所言,吾等该如何行事?”

    “哈哈,这也正是吾让元直去求学的原因。”刘煜微微一笑:“这天下大乱,到时各地定会相互攻伐,须知乱世出英雄,也正是吾等建功立业之时。但光有一腔热血不足,因此才苦心孤诣想让元直去寻得良师,精进学业,必有大用。”

    徐福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倒怪某之前未明白大哥的良苦用心了。”

    “吾知元直乃忠义之人,断断不肯做那从贼之事,但时下朝廷早已是冢中枯骨,吾身为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常在思虑如何兴复汉室?若张角果然起事,到时群雄并起,你我几人这一身本事,早做准备,天下谁主沉浮犹未可知也。”

    刘煜慷慨激昂说完,顿觉口干舌燥。

    “此言真是甚合某意,不曾想兄长竟然还是汉室之后,来,当饮此杯!”

    果然是热血小年轻啊,被刘煜这么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徐福瞬间觉得驰骋沙场近在眼前。

    “主公说得对!俺世代是耕田滴,不懂那什子天下大势,今后就听主公的,你让俺咋干就咋干。”武安国也趁机表态。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二人也不是傻子。如果事情真如刘煜所言,不久的将来会有大乱,与其碌碌无为还不如寻个明主成就一番来得痛快。

    眼前的这位,似乎是个合适人选。

    “哈哈,得两位相助,大事可成!”

    刘煜打心眼高兴,心中忍不住得意:“哎,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是反贼,只是打着汉室宗亲的招牌罢了,但这种事不能摆明面上告诉你们。”

    “既如此,那就该早做商议了,吾看天色已晚,元直今日寻个驿站暂歇一晚,明日启程尽快去襄阳求学。但需谨记,这太平道之事,不足为外人道哉。”

    “小弟省的。”徐福抱拳应允。

    这一夜,刘煜和徐福相见恨晚,同榻畅谈至天亮......

    第二日晌午,剧县城门口。

    “元直,此去襄阳求学定要用心,多结交些大才,日后为我等所用最好,如吾所料不错,最多不过半年,这大汉就要变天了。”

    刘煜眺望着剧县郊外此时长势喜人的麦苗幽幽的说道。

    “大哥放心,元直此去并不负所托。”

    徐福内心其实对刘煜所说之事仍将信将疑,这造反可是要砍头的大事,不过这种事不是他现在需要担心的,即便到时没有发生,去襄阳求个学问那也是极好的。

    “这是五金,你拿着,日后也好打点周围关系。”刘煜示意武安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马蹄金交给徐福。

    “多谢大哥!”冲着这金子,徐福也觉得这大哥值得交了。当下也不扭捏,大大咧咧接过揣入怀中。

    “临行前,吾还有一事,元直,你这名可否改成徐庶?单字庶,乃民也,为兄希望你在求学期间,时刻不要忘记,今后我等的大事业皆是以民为之根本。”

    刘煜强迫症作怪,总觉得还是历史上的徐庶叫起来更顺口,索性编个理由让徐福提前改名。

    “徐庶,徐庶...”徐福低头思索了一番:“吾父早亡,既然认得大哥,那长兄如父,大哥赐名,吾欣然受之。”

    “那贤弟就保重了!待到这天下大变之日,就是你我兄弟二人再会之时,兄弟,上马!”

    “就此别过!大哥。”徐庶一抱拳,一扬马鞭,渐行渐远.....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嗯?为啥脑子里蹦出这段旋律。”刘煜干笑了一声。

    良久看着徐庶远去的身影。

    刘煜忽然有一丝后悔,放走徐庶去襄阳求学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他还会不会回来?

    或许该留个后手,将他的母亲接到北海代为照顾,实则是作为“人质”,以免徐庶跑路?

    哎,算了,这种事情实在做不出。自己虽也不算个君子,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拿父母做要挟的事情,刘煜不耻做也不屑于做。

    还是选择相信历史上的徐庶,相信古人的气节,绝非言而无信之人。

    得之我命,失之我幸。

    徐庶这块璞玉终究是要现世,何人能取要看天意。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刘煜的这个决定有多么英明,此是后话了。

    “走吧,安国大哥,咱么也要回去筹备大事了。”刘煜倦怠的挥了挥手,这乱世可真不容易啊,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主公,你说这太平道真的会造反吗?”武安国眨巴着眼睛问道。

    “一定会的,只要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张角那牛鼻子必反!”刘煜斩钉截铁回答。

    “别的不说,某这一身武艺到时只求在主公帐下求个先锋即可,也好光宗耀祖不是?嘿嘿。”武安国憨憨的摸了摸头。

    “嗯,会的,你我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未来又是何物?可比得上马蹄金?”武安国满脸不解。

    刘煜一阵冷汗,差点忘了这货是古代人了,忙解释道:“汝只需知道跟着吾,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大饼先给画上,员工才肯卖力,刘煜深谙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