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笔录

水润笔录 27

    读《逍遥游庄子传》的过程中,愈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书中内容值得欣赏、体会与感悟。摘录部分感慨的文字至此:

    "寄怀广漠外,任运逍遥游。"是一种人生志趣,生命境界、心灵追求。大而关涉生命哲学、艺术哲学,小而揭示一种生活态度。

    庄子之道,具有典型的形上品格,体现为重悟性、尚虚静、崇自然的人生状态。

    以闲散不拘,优游自在、恬淡怡适、自由意志为内在蕴涵的逍遥游,被视为理想的人生境界。

    在弥漫于战国时期的文明异化、人性扭曲、心为物役,"世与道交相丧也"的生存环境中,如何从心灵上寻找出路,获取自由,追寻个体意识的觉醒,实现对自身局限的超越,体现个人意志的自主选择,这是庄子的人生目的与终极追求。

    历史上真正伟大的哲学家,无不重视对艺术美的体验,其本体往往是诗化的。而且,他们的哲学著作大都富于直觉的体悟,具有想象、形象化与鲜明的个性色彩,有的还颇具浪漫情怀。

    哲学与诗,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创造力的产物,它们以不同形式,共同诠释生命、彰显个性、演绎人生。

    一切伟大的文学与哲学不分彼此,这样才庄严,伟大。哲学的起点是文学的核心。

    庄子哲学显现诗性特征,充分个性化,有些方面近于艺术,重心灵、重境界、重感悟,超越政治、现实,超越物质、功利,围绕着把握生命、张扬个性、崇尚自由而生发智慧,启动灵思。

    庄子的哲学,是一首绝妙的诗,他表现的感情既简单,又神秘,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般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怅,圣睿的憧憬,无边际的想象,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

    诗,既是文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

    哲学,不仅是理性思维的果实,也常常是诗性思维的产物。

    《庄子》一书将诗与哲学实现有机统一,统一于对宇宙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与追问,统一于对庞大的外在社会价值体系的弃置,而着眼对生命、对命运、对人性的形上思考与诗性表达。

    此书,是在一个诗性最匮乏的时代,却以熠熠的诗性光辉,托载着思想洞见、人生感悟、生命体验,而泽被生民,垂范后世。

    历史上,天才思想家有两种:一类犹如北斗类的恒星,终古如斯,照临遥夜;一类像划过夜空的流星,冲入大气层后,在剧烈的摩擦中发出耀眼的光华,倏忽消逝。庄子无疑属于前一类。他所沾溉于后人的,无论为哲学思想,或是文学、美学,都可以说是恒久的。

    庄子既关注天道、自然,又重视社会、人生。道,凌于物际,超乎时空,充塞天地。这些具有形而上的品格,而生命哲学,举凡人性、人生、命运、生命意识、心灵世界的感悟与认知,更是他所着意研索的课题。

    他的思想、学问、功力,主要作用于心灵层面与精神境界,通过释放精神能量,使身处困境的人群在逍遥畅游中卸却种种负累,解脱重重羁绊。

    庄子以极度的清醒,本着超越世俗的价值标准,揭示遭致遮蔽的生命真实,尖锐指出: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举世的人沉溺于世俗奔逐,都为身外之物损蚀本性,迷失自己。

    现今伴随科技进步而出现世界范围内的时代危机、社会弊端、人类困境,引起人们的三大反思:针对生存环境的破坏、传统文明的流失、人类本性的摧残;针对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针对人类生存中物质与精神的失衡,名利、娱乐等膨胀所引发的对于最佳生活方式的深切反思;提出向自然、向传统、向相对朴素生活的三个适度回归的生活方式。

    在人类思想史上,庄子最早以个体生命精神的自由为出发点,鼓吹士人从殉名、殉利、殉天下的自我异化中解放出来。

    庄子哲学对文士的精神导引、心灵抚慰作用,在儒、道互补与对立的张力场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庄子讲至人无己,是指超越功名、智巧、形骸的小我,扬弃世俗价值所拘缚的小我,使自己从狭窄的局限中提升出来,而成为达于天地境界,与万物相感通、相融和的大我,即宇宙的大我。

    在庄子看来,万物本乎自然,一切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唯生命自由、精神解放持绝对态度。这种不依凭任何条件的绝对自由,尽管不过是停留在精神层面的一种理念,但在天下滔滔,举世迷狂的时代,面对颠倒众生的心为物役、人性异化的残酷现实,仍不失为一副净化灵魂、澡雪精神、提振人心的清凉剂。

    也正是这种绝对自由的精神追求与思想理念,使他获致了一种超拔境界与恢弘气象。宇宙千般,人间万象,在庄子视线内,物我界限一体泯除、时空无阻,通天入地。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六月笔录。

    附言:感同的文字,也是震撼的文字。

    整本书的内容都极好,王充闾前辈所写的言语,许多时候与自己平时所想近同,之前未曾读过,感慨,又识思想上的同一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