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笔录

水润笔录 28

    续录《逍遥游庄子传》部分感慨言语。

    同轴心时代其他思想巨擘一样,庄子哲学占据三个制高点:

    一、居于古代巨人时代的峰值位置。

    既标志着人类意识的大觉醒,更参与实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

    二、具有普世的品格。

    庄子从宏观现实出发,基于人的本性和人类共时处境的思考所提出的自然观;关于生命现象的思考,以及追求自由精神,防止、克服人性的异化,这些方面都具有跨地域、跨时代的普世价值。

    三、生命力的持久。

    哲学、文学,只要能反映本质、诠释人性,生命力都是最长久的。庄子的思想根植于人的根本属性,不依托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也不受地域、种族的框限,故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

    作为体现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可以帮助世人从东方古老的智慧中寻得现代的灵感。

    在后现代的历史语境下,人类主体的最大丧失是自我的丧失、本性的丧失,而庄子思想所给予我们的珍贵启示,恰是通过弘扬自由精神、实现心灵的超越,寻找与确立本真的自我。

    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囯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游心于恬淡之境,清静无为,顺着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用私意。虚静己心,用心若镜,对外物来去,不迎不送,只反照回应而不滞留,这样,就能承受万物变化而没有任何损伤。这些都是超拔于智能、认知层面,表现为一种人生境界,心性修养,以此来观照客观事物,处置人生课题,摆脱烦恼。

    庄子具有高远的思想境界与开阔的襟怀、视野。对于外在的框限与内在的束缚,在他那里尽数得以化解。

    就学术品格、心灵境界看,庄子思想尤为可贵的是具有鲜明的包容。他既质疑一切固有观念、模式,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学派的建树。

    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这是庄子哲学的核心理念。

    上世纪三十年代,诺贝尔获奖者艾略特先生曾心情沉重地指出:由于毫无节制地实行工业化,正在导演人性的扭曲与自然资源的匮乏;而大多数的物质进步,则是一种使若干代以后的人们将要付出惨重代价。

    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天才地预见,敏锐地觉察到人在物质层面日益进化,而在精神层面却日渐退化的趋势,提醒人们警惕智能竞争、滥用技术而导致的人为物役的后果。

    他从自然、社会、人生诸多方面,预见到技术与道相违、使人异化的弊端,呼唤回归本真,回归先民的未被功利、权势、知识、智谋污染过的赤子情怀。

    他呼吁:要摆脱狭小的视界,突破以人的标准为中心的框限,站在天地宇宙、自然万物的高度,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庄子是历史上第一个自觉而深刻地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学家。

    庄子思想的普世价值,在域外文学艺术界,同样产生重要的影响,崇尚庄子旷放自得的心灵境界,向往追寻庄子所倡导的清新、空灵、诗意、简约的生活方式:期望从蛙鼓声声、鸟鸣嘤嘤中得到欢愉。在晨曦暮霭、朗月清风里收获宁静。

    大自然予他以无尽的充实、无限的逸趣: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然而乐与!丰富变幻的自然环境与生生不息的物种演化,使他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奥妙深邃、繁复多彩,从而激发活力,启迪灵思,形成独特的哲学、美学、文学风格。

    所谓回归家园,即归根返本,亲近本源,回归自己的本性。

    《庄子》一书中,写到飞鸟二十二种,水中生物十五种,陆地生物三十二种,虫类十八种,植物三十七种,无生命物象三十️种、虚拟的神性物象三十四种。无疑,这些飞潜动植、草木鱼虫的生机,逸趣天成的场景,都为庄子的乘物游心以及诗意生活的描写,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庄子以独特的认知与深切的体悟,并通过自己心智、性灵、情感的陶铸,把这种生命体验以言语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构成一份撼人心魄的精神遗产,予以后世知识分子心灵上的支撑与慰藉。

    在人类思想史上,庄子是追寻精神自由,并穷究真谛的第一人;批判文明进程中人性异化的第一人;关注生死与精神营卫,力图揭示生命意义,及演化规律的第一人;深入考察精神现象,揭示美的本质与内在规律的第一人。

    庄子的人生阅历与生命体验,虽不复杂,却也丰富而充实。他信守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的人生旨趣与处世态度,洞察世事,解悟人生。

    在政治上,既傲然独立,绝不苟活以媚世,又能随物适变,无所可否,摆脱世务,使自己无所可用;生活️上,选择极简单的方式;人格上,保持内心的尊严与高贵,不受外界控制与影响;

    心灵上,潇洒、超拔,营造一种从容、宁静、宽松、淡定的心态,以超群的智慧化解现实中的种种问题,祛除一切形器之累,优哉游哉,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六月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