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土

第五章 平安机场

    一条东西向流淌着的芃城河,满载了多少岁月的哀愁。

    世界本没有芃城,然而变革激荡的时代选中了芃城,于是芃城的历史就此开始了。当你见过芃城当下的繁华以后,一定会对“四十年前的芃城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这个事实感到不可置信。芃城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

    芃城背山面海,这里山连着海,海依偎着城。城里一条与芃城河平行的芃南大道贯穿了东西,它是芃城的城市主动脉。它连接起了城市的各个功能组团区,也连接起了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沿着芃南大道一路西行,道路两侧此起彼伏、层峦叠嶂的各式建筑与天际线浑然一体,勾勒出这个城市动人的轮廓。这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无一不是建筑艺术的精品,它们现代化十足,宣扬着这个时代下颇有高科技感的精神气。芃城的城市缝隙里也从不缺少绿色,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生命生长的顽强气息。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城市?芃城正在书写着这一份答案。

    芃城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它还只是历史里的一个婴孩。但是短短的四十年里,它便在世界的舞台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芃城这一座触摸得到的城市是崭新的,这里有着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它们以各式各样的形态矗立在城市中心,形成了一片广袤的混凝土建筑森林。这里的每一幢高楼都有着看上去长相神似的面孔,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这里也有着被时代唾弃的握手楼,握手楼是上个世纪的旧有产物,在握手楼聚集的区域被人叫做“城中村”,但这些看起来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却也透着一种“新气”。这些在光鲜亮丽的现代玻璃幕墙的对比下显得衰败的旧楼房,却为一批批初到芃城的新人遮挡了风雨。芃城里生活着的人是崭新的,这里不乏对未来充满了激情的年轻人。他们或在现代的楼宇间寻觅着在这座城市里工作的机遇,或在城中村的街角里奔波着谋求一份关乎柴米油盐的生计。芃城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本地人,只要是来到芃城的人,都会是芃城的一份子。无数来到这里追梦的年轻人为芃城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芃城就像是东方天际里一轮正在上升的旭日,新城和新人孕育了一种敢为人先的新城市精神。

    芃城是一个造梦的城市,梦是大胆且自由的。芃城从来不会歧视任何一个普通人的梦想,这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里充满了机会和无限的可能,哪里都闪耀着梦幻的色彩。芃城里到处都散发着它那野性的味道,它永葆着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这里,无数的年轻人坚持着他们那一个看起来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喊着奋斗的口号埋头实干,一往无前,这些追梦人将自己和城市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在芃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于是,芃城造就了一个个让世界瞩目的奇迹。过去短短的四十年时间里,一批批的追梦人在芃城这一张辽阔的白纸上用稳重的实干建筑了高耸云霄的丰碑,用坚实的脚步踏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用辛勤的双手点亮了辉煌璀璨的灯火。如今,梦之城的光彩依旧,它鼓励着创新,也可以宽容失败,它依旧拥有着吸引年轻的追梦人的那一种无限魅力。

    芃城是一座多维的城市。有人说,芃城是地上有一座城,地下也有一座城。地上的城是芃城的人间烟火,每一幢楼宇里的光亮不知点亮了多少追梦人的理想,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地下的城是每个追梦人最真实的一面生活,在这里他们可以短暂地卸下身上沉重的盔甲,获得一丝休憩。在远离芃城市中心繁华的南海之滨,芃南大道西端的一侧,有这样的一座碉堡,在它的天上也有一座城。

    平安机场是芃城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是芃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盘踞在这座带状城市的最西端,面海而立。平安机场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以后形成了如今的基本格局。东西狭长的地块里,机场大体被分成了三块区域:紧挨着芃南大道的是机场工作区及货运区,中间是机场的旅客航站区,南侧滨海区域为机场飞行区及航空器维修区。平安机场单日就可吞吐近十五万人次的客流,这里的天空很蓝,也有着天上城市的繁华。

    一条机场路从北侧的芃南大道分离出来,像丝带一般流畅的道路将车流引入主航站楼东立面的出发层主入口。主航站楼的短边立面张开了两只巨翼,这张面向城市的建筑展示面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神话中的大鸟,象征着一段旅程带来的愉悦情感与飞行幻想。整个主航站楼建筑有着颇具长度的东西纵深,在建筑身体的黄金比例分割处,有两个向南北方向延伸出的干支。在半空中观赏这座建筑时,它仿佛是由两个对称的F字母拼接而成。建筑的表皮是由蜂巢状的参数化镂空金属与曲面玻璃幕墙组成的。这座如庞然大物一般的建筑的屋顶是高低起伏的,好像是自然的地貌,与南侧的滨海交相辉映。自出发层的入口进入航站楼里,它的内部是素净的,内表面蜂窝状的图案反射和叠加在不锈钢抛光面上。从出发层的门厅可乘坐垂直交通直接到达下面的到达层和上方的服务层,建筑楼层之间的空隙形成了局部的吹拔空间,丰富了立体层次。值机大厅内有规律地排布着圆柱形的结构柱,这些柱子支撑着巨大的屋面顶盖。穿过值机大厅,经过安检处可以看见的便是长达1.5公里的候机厅了,候机厅好像是一条被东西风雕刻出来的平直的空间隧道,里面的商店是标准的建筑模块,在布局上两两相对着。阳光可以穿透外部蜂巢状的金属镂空照射进来,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

    在主航站楼的西侧便是平安机场刚新建不久的卫星楼。空中俯瞰的卫星楼像是一架风车,呈现着优化后的“X”形状,屋顶有着如河流一般蜿蜒扩展的天窗,与东侧航站楼屋顶的地形相得益彰。建筑截面是流线型的椭圆轮廓,立面上鱼鳞式的金属幕墙与主航站楼的蜂窝形参数金属幕墙闪动着相近的色泽,在建筑语言上与东侧的主航站楼相互呼应着。卫星楼的内部是一个明亮、温馨、自然、亲切、独特的空间,阳光从天窗里倾斜而下,强烈的光感增强了内部空间的导向性。旅客航站区里的这两幢建筑,用专业的对话将平安机场里的新与旧完美地缝合在了一起。

    透过候机厅的玻璃幕,可以看得见一架架飞机在海岸线上展翅直冲蓝天的身影。在候机厅里每一个等待着出发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憧憬。有的人或为工作忙碌,有的人或为生活添彩。平安机场,它见证着一批批新的追梦人的到来,也关注着每一个追梦人的成长。这里,印刻着芃城的追梦人一步步走来的脚印。

    夜色下,平安机场里的建筑正透着灯火通明,跑道上的照明系统已将这冬夜点亮,海滨之畔浮动着粼粼波光,祝福着每一架踏上旅途的飞机都能平安着陆。

    一辆出租车正从芃南大道方向的机场路朝着主航站楼驶过来。在车的后座,俞致远和徐骁凡并排坐着。俞致远挺直着腰板,目光焦灼地看着车的前窗,他在心里计算着与航站楼的距离。一旁的徐骁凡则显露着疲态,瘫软在座位上假寐着。

    他们两人刚刚经历了充满波折的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