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灵记

第四十三章 中元节

    二人稍作歇息,起身来到一个摊点前选河灯。朱灵儿挑选了一只荷花形状的灯,王浩接过一看,此灯小巧玲珑,做工精致,看上去十分雅致秀气。王浩点上蜡烛,朱灵儿小心翼翼捧在手心。二人来到湖边,放入水中,王浩轻轻拨动水花,河灯在一圈圈波纹的推送下缓缓向湖中飘去。

    朱灵儿双手合十,迷上眼睛,口中喃喃自语起来,神情专注,竟有些许憨憨的样子,王浩见状不禁心中莞尔。此时满湖飘着盏盏河灯,与远处船宴上的灯火连成一片,四下里一片通明。

    王浩望着眼前满湖的河灯,以及灯光里男男女女欢快的身影,耳畔传来船宴里食客行令划拳的吆喝声。他又望向朱灵儿,这个自穿越前就令他魂牵梦绕的姑娘,虽贵为刺史府的大小姐,此刻也和平民女子一样,正虔诚的许愿,眼下这一切似乎是多么美好!

    然而,王浩忽又想到,也许战火将在明天再次燃烧,那时不知又有多少生灵涂炭、多少生离死别,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在这乱世之中都是同样渺小,生命如蝼蚁般朝不保夕、苟延残喘。

    想到此处,王浩又觉得眼前的欢乐是如此短暂、如此虚幻,如盛夏朝露,这不禁又让他悲从中来。

    朱灵儿祈祷完毕,二人起身沿着湖边漫步。

    “王公子,父亲自上次遇刺后,似乎受了惊吓,身体愈发差了,唉!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朱灵儿不无担忧道。

    “大小姐勿忧,使君逢凶化吉、必有后福,过些日子定会好起来的!”王浩宽慰道。

    “希言到现在还跟个孩子似的,成天抱怨寻阳公主这门亲事,又对庐州遇袭之事耿耿于怀,我娘都替他急死了!”

    “他还年轻嘛,好在有大公子,现在署衙上上下下都对他服气得很!”

    “大哥自小就识大体,做什么事都是以理服人。”

    二人并肩向前走,湖边小道很窄,不时有青年男女从身旁经过,将他(她)二人挤在一起,王浩下意识的伸出胳膊护住朱灵儿,有几次朱灵儿的发丝已紧贴王浩脸颊,令他禁不住心神荡漾。

    王浩正想入非非之际,忽见湖拐角的那边有几个熟悉的身影走来,仔细一看走在前面的正是林升,后面跟着孙超、孙蓉兄妹,再往后看,竟还跟着一个小巧纤细的身影,原来是秦如月。

    王浩忽心生愧疚,有回避之意,倒是朱灵儿高兴的叫起来:“如月妹妹!”

    那边闻声望向这里,见是王浩和朱灵儿二人,都欢笑着快步走来。

    “贤弟,是我昨日主动约的孙超兄弟,昨儿个回来得晚,见你睡了就没告诉你。今日也算过节,这里热闹,难得出来一聚。下午散衙回到住处等你,却不见你回来,料你公务缠身,便来书院和孙超兄弟、孙蓉妹子,还有如月妹子到这里玩耍了,没曾想竟在此处遇见你和大小姐。”林升主动上前解释一通,又向朱灵儿行了一礼。

    朱灵儿待他说罢,赶忙上前拉起秦如月的手道:“妹妹想得我好苦,怎么不来署衙找我?”

    朱灵儿顿时害羞起来:“多谢姐姐记挂,如月改天定当登门看望姐姐!”

    王浩叫道:“秦姑娘…”

    秦如月轻轻回了一声:“师兄好。”随后上前拉起孙蓉的手,竟缩在孙蓉身后了。

    王浩见状心中怅然,欲语无言。

    朱灵儿见秦如月和孙蓉在一处,正欲相问,林升赶忙上前介绍,得知孙蓉是书院孙助教之妹,朱灵儿亦很喜欢,三个姑娘便在前面边走边聊,不时欢声笑语。王浩三人跟在后面倒是无话。

    沿着湖边走了一圈,众人道别。因书院离得近,林升和孙蓉先陪孙超、秦如月回书院,然后再由林升送孙蓉回家。待四人离开,王浩和朱灵儿登上马车返回。

    车到了王浩住处,朱灵儿从车内拿出数根人参,说是从她母亲刘夫人那儿讨来的,让他务必补补身子。王浩见是贵重之物,正欲推辞,朱灵儿立刻佯装嗔怒,王浩只得道谢一声收下了。

    次日晚间,王浩正在院中练习“七星剑法”,林升在一旁指导。

    由于前段时间养病荒废了些时日,因此这几日王浩练得格外勤奋。此剑法博大精深,虽然上次侥幸击退刺客,但剑法的诸多精妙之处王浩尚未悟透,施展起来动作不到位,因此难以发挥全部威力。难得林升今日回来得早,正好细细请教。

    忽然门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

    “何人深夜敲门?”林升大喝道。

    “我乃署衙护卫,奉使君旨意,命王录事和林校尉火速入署衙议事!”

    二人闻言吃惊不小,王浩忙上前开门,果见一个面熟的军士立于门前。

    那军士将话又复述一遍,二人确信无疑,忙随这军士匆匆向州署赶去。

    到了署衙,军士领二人直入刺史内堂。王浩入室一看,只见朱刺史脸色铁青,扶在桌上的双手不停颤抖。桌上放着一封信。袁先生也在,朱希广、杜铭、周通和丁管家等人低头垂手侍立,气氛异常凝重。

    “二公子负气出走,既是出于对上次淮南之行皇甫涛偷袭恶行的愤恨,恐怕也是出于对淮南王强定亲事的不满。如今婚期将近,他定是心中不快,无处发泄,欲向江州寻仇泄愤。不过,虽事出有因,但孤身犯险却是万万不该,当务之急还须尽快将二公子寻回!”袁先生道。

    “唉!先生有所不知,这孩子自小就是他娘惯的!若不是我军务缠身、无暇管教,何至于如此任性?倘若寻阳公主大婚之日不见这厮,岂不要毁了清州和淮南的盟约?到那时我清州的颜面何在?!”朱刺史越说越气,最后竟怒不可遏。

    “使君,我已派快马通知青溪、清阳二县,令他们于城门口严加盘查,同时广派人手出城于大小道路仔细搜寻,务不可让二公子出清州!”杜铭壮着胆子禀告。

    “恐怕不济,二公子既有预谋,定会防备。青溪县城和清阳县城中识得他的人不在少数,我料他必不会走官道,极有可能骑快马至清阳河边,寻一艄公渡船顺流而下,明日中午便能抵达江州境内。”袁先生推测道。

    “使君,王录事、林校尉已到,三名江州籍军士也已在大堂外等候,下一步如何行动还请使君定夺!”周通焦急不已,叉手向朱刺史请示。

    袁先生看了一眼朱刺史后,望着周通、王浩和林升三人道:“周校尉、王录事、林校尉,你三人与那三名江州籍军士连夜赶去江州,明晨于城外五里处守候。若至明日中午未见到公子,速设法混入城内,务必要寻到公子,将他带出江州!”

    “诺!”三人齐声答道。

    袁先生又道:“此番江州之行以王录事为首,尔等众人皆听王录事指挥!”

    周通和林升赶忙答应。

    “王浩,遇事须临机应变,小心为妙,一定要平安归来!”朱希广上前拍着王浩的肩膀叮嘱道。

    王浩深吸一口气道:“请使君、大公子和先生放心,我等定将二公子平安带回!”

    三人行礼后正待出门,朱刺史忽然吼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三人面面相觑,不敢应声,只得转身再行一礼后匆匆出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