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少年样

第六章:一个叫“家”的地方

    五一假期如期来临,汪城一大早赶往省客运站,自己工作落实了,不同往年还有暑假,有的是机会回家看望父母跟奶奶。现在自己要抓紧时机在这个省城中站稳脚步,必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奶奶了,趁着这一次小长假回家好好看看父母,之后可能就要等到过年了。汪城的老家离省城大概两百公里左右,驾车一趟自然不需要太多时间,但乘坐客运车,只能到县城,再从县城坐车到镇上,剩下的就没车可乘了,只能汪城父亲骑着自行车过来接,从镇上回到村里还有近20里的路,且坑坑洼洼,极其难走。汪城每一次从学校回家,或者从家里返校,都是在早上6点出发,下午两三点到家或学校。

    今天来接汪城的不是汪父,得知汪城要回来,汪母便给女儿打了电话,让她带着老公孩子回家住几天,所以来接汪城的是他妹夫。一个比他年纪还要大一些,憨厚老实的年轻人,这一点是汪城对妹妹这段婚姻略微欣慰的地方,妹夫对妹妹极好,尽管穷困了些,但妹夫很上进。公汽离汽车站还有三四百米,坐在前排的汪城透过挡风玻璃,一眼便看到了在汽车站门口,坐在一辆农村逐渐普及的踏板车上等待的妹夫。等到公汽驶到车站门口,汪城透过提前打开的穿窗跟妹夫打招呼,妹夫略微局促的笑着,没有说话,但眼中的开心掩藏不住,爱屋及乌的缘故,在跟汪城妹妹结婚后,便将这个大舅哥当作了亲哥。

    妹夫本身是个话不多的人,与汪城见面的次数也很少,汪城本身也不是太会处理关系的人,两人一路上没有太多话。一路上汪城观察着集镇上,路过的乡村的情况,变化不大,远没有县城的变化大,更没有省城那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汪城不免有些感概,但他相信快了,自己的家乡很快会迎来迅猛的发展,因为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方针的实施必然会给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相信自己的家乡很快就会迎来时代的契机,快速进行蜕变,改变破败落后的景象。

    来到家门口,汪城迫不及待的将背包放在地上,从在门口等待的妹妹手中接过外甥,蹲在同样坐在门口等着他的奶奶边上,看着瞪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的望着他的外甥,汪城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将外甥逗的咯咯直笑、手舞足蹈。从妹妹口中得知,父母在厨房准备饭菜,跟奶奶打了招呼后,便抱着外甥走向厨房。妹妹将汪城的背包拿进屋里后,跟老公扶着拄着拐杖的奶奶也来到厨房。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汪城非常享受这难得的氛围,每一次格外珍惜,而这一次又格外不同。看着在怀里的外甥乌溜溜的眼睛这里看看哪里瞧瞧,汪城总是忍不住去问:“看什么呢!”尽管小家伙听不懂,也不会回答他。汪城乐此不彼在外甥瞧向新的方向的时候,一次次的问:“看什么呢!”还时不时胳肢两下,逗得外甥不停咯咯的笑。大人们也被感染,短暂忘却了生活的艰辛。

    这是汪城第一次跟父亲喝酒,在得知汪城找到工作后,父亲有些愣神,有些失落提出来的。饭桌边,汪母抱着外孙逗着玩,其他人喝着酒吃着饭。汪城杯中的酒才下肚三分之一,汪父已经将4两大的杯子倒满的酒喝完,其他人都觉察到了汪父今天的异样。早已看出父亲得知自己找到工作后有些低落的汪城开口说道:“爸,您有什么话就说吧,少喝点酒,喝多了伤身体。”汪父有些不知道怎么说,摸出一支烟来点上,汪城问道是因为我找工作的事吗?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汪城已经找工作了,妹妹惊讶有些焦急的抢先一步问道:“哥,你不考研吗?不继续读了?”汪城看向妹妹诚挚的笑道:“是啊,过年在家里就打算好了,回到学校就开始找工作,已经上班两个月了。”妹妹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汪城,不知道再说什么,盯着汪城的脸庞,想从哥哥脸上看出些什么来。但汪城早已做好准备,对于不再继续读书,他还是有很大遗憾的,但既然选择了,就不会后悔,他没有跟任何人表露过内心的遗憾,更不愿让家里人知道。

    此时默默抽着烟的汪父,深吸了两口后,看向汪城,很是自责的说道:“怪爹妈,没本事,赚不到什么钱,从小你就懂事,从不乱花钱,也知道心疼爹妈,不是我跟你妈强求,你早在初中就下学跟村里人出去打工了。儿啊,你读大学拿奖学金,兼职打工,不要家里的钱,你妹妹也是自己打工挣钱,自己准备嫁妆,还给家里补贴了不少,不然家里这个新房子怎么建的起来?这几年,我跟你妈也还完了欠债,有了些积蓄,比以前好多了,你现在不用这么早出来上班啊,我知道你什么想法,但不能因为我们两个老的影响了你的前途啊,你让我们怎么安心啊。”话到一半的时候,汪父已经老泪纵横。汪母也早已泪流满面,等到汪父说完,将孩子交给女婿,抹着泪向汪城说道:“城啊,我们已经对不起你妹妹了,让她初中都没读完就学艺打工去了,现在我们两个老的不能再对不起你啊。”说完泣不成声。汪红见到母亲这个样子,顾不上自己也挂着眼泪,拉着母亲的胳膊劝慰道:“妈,您别这么说,我从来没觉得你们对不起我,也从没怪过您跟爸爸,我现在孩子都有了,过得也好,你们不要多想。”随后看向汪城,有些责怪的说道:“哥,你怎么不跟爸妈商量一下呢,我们都没打算你现在就上班挣钱的,都希望你继续读书啊。”

    此时的汪城,见到家人如此模样,看了看行将就木已经有些糊涂的奶奶,强忍者泪水,努力挤出真诚的笑容,将早以想好的说辞对家人说出:“爸妈,你们听我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继续考研读博,再等我出来上班,那已经是五六年以后了,说不定更久,你们看电视也知道,现在国家发展的多快,真要等那么多年,我得错过多少机会啊,再说我上班了,也可以读在职研究生、在职博士生啊,我跟宁教授也说好了的。”听到汪城的说法本不太相信的汪父汪母,在听到宁教授后,马上相信了汪城的说辞。

    他们是见过宁教授的,还跟宁教授吃过一顿饭,这事让他们在村里炫耀了好久,村里人都知道了汪父汪母去学校看儿子,儿子的教授请他们吃饭了。那一次,宁教授对汪城的高度评价,以及对汪城的期望,让汪父汪母骄傲自豪到现在,这也是汪父汪母为什么执着于汪城考研读博的原因。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对硕士博士是没有概念的,只因考研读博是从宁教授口中说出的,那可是他们这辈子见过的最厉害的人物了。见搬出宁教授这么有用,汪城想让爸妈心里无半点芥蒂,于是说道你们不信,我现在给宁教授打电话,让他跟你们说,说着拿出电话要拨。汪父见状,马上说道:“别打别打,别打扰宁教授了,我们相信。”说着看向汪母,汪母此时心里也是彻底踏实了,对汪城说道,只要你过的好,我们都支持。笼罩在家里的乌云就此烟消云散,重新布满欢声笑语,尽显农家的朴实温馨。

    选择工作而不继续读书的汪城,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尽管内心有遗憾,但如他说所,在职读研读博,是那天在老师家里书房,跟老师保证过的,也是他弥补自己内心遗憾必须要去做的。只不过要等一两年,工作稳定下来。此时的汪城不知道,这一遗憾,终究是遗憾,今生再无弥补的机会。

    在家待了四天,全家人在汪城回来的第二天将奶奶送到二伯家照看了一天,去看望了外公外婆,接下来的两天,汪城都在家陪着奶奶,父母,逗着外甥,时间转瞬即逝。最后一天假期,汪城踏上返校的路,奶奶似乎知道这个最疼爱的幺孙要离家了,比汪城起的还早,颤颤巍巍要去给汪城下碗面条吃了再走,还是同样早起的汪母拦着说她去弄,奶奶才拄着拐杖在堂屋等着汪城起床。等到汪城出门的时候,除了外甥,所有家人都起来了,站在门口看着妹夫骑着踏板车带着汪城消失在村头。汪城上了公汽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打开车窗跟妹夫道别,让汪城一向不甚满意的妹夫向着坐在靠窗的汪城诚挚庄重的说道:“哥,你安心在外上班,家里有我,你放心!”说完也不等汪城回话,毅然转身骑上踏板车离去。望着逐渐远去的妹夫,汪城视线变得模糊,随后闭上眼,再睁开眼,轻吐一口气,轻声对着妹夫离去的方向说道“谢谢,妹夫!”这一刻,汪城完全认可了这个妹夫,视为真正的家人。

    离别家人,正式踏上了自己的征程,前路或许充满荆棘,需要历经磨难,或将撞的头破血流,亦或暴风骤雨,但有背后的家人,必将成长为家人头顶的参天大树,为家人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