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五十七章 暗流涌动

    随着郭桓案的进行,很多人都发现了不同寻常。

    这么大的案子皇帝像是早有准备一样快速下手,不仅仅在京内快速抓捕了涉案官员,在地方上更是雷厉风行。

    北平布政使司李彧、按察使司赵全德、太平府知府杨伟等地方主官,几日内都被锦衣卫抓捕下狱,地方的地主士绅更是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就在人们因为郭桓案震惊的时候,洪武皇帝更是连连出手,颁布新政:

    先是改革记账方式,采用复式记账,推行阿拉伯数字,并且规定使用大写数字。

    之后几天内先后推出摊丁入亩、一条鞭法、火耗归公、军户土地改革、废除奴籍。

    就在官员们深陷绝望的时候,太子朱标提出了基于考成法成绩的官员奖金制度,并被洪武皇帝采纳。

    许多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觉至少有了点盼头。

    但是今日洪武皇帝颁布了最新政令: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政令一出顿时引爆了整个京城,不管朝臣们如何反应,洪武皇帝的态度异常坚决。

    当有两个清流以辞官为威胁的时候,洪武皇帝不退反进,直接举起了屠刀。

    皇帝列举了此二人的家族借助他们的身份,大量兼并土地,欺压乡里的证据。

    此时李祺更是直接进言,要求通过报纸将此二人的罪行公布天下。

    洪武皇帝直接采纳了李祺的提议,并且表示凡是要辞官的,一律允准,但是都会命锦衣卫彻查,若是为官清廉,家族之人也奉公守法者,会赐其荣归,并且赐予新设立的荣养银。但若是像刚刚这两位一样,就会通过报纸将罪行公布天下。

    官员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辞呈直接收了回去。

    当夜

    某小屋内

    “陛下竟然如此狠辣。刘大人这么个清流不就是家里侄子犯了点错,竟然要让刘大人身败名裂。”

    “不止如此,李祺这帮奸臣还在上书说要在应天及全国各地建立奸臣广场,根据所犯事情,将犯事官员所犯之事详细列举,千古流传。”

    “李祺这厮实乃古往今来第一奸臣,这种损人的主意都想的出来,我等读书人将斯文扫地。”

    “陛下现在态度坚决,这次根本不是商量。”

    “你们没发现吗?陛下这事像是谋划已久,目前的缺官国子监补了3500多个,而且听说这次新政部分国子监学生也是极力反对,并不想出来做官,陛下不但永不录用,而且夺了其家族的士绅待遇。”

    “陛下如此高压就不怕激起民变吗?”

    “慎言!”

    “还是太子殿下体恤我等,不仅给我们增加了俸禄,听说还在提议在京设立针对京官的菜场、食堂等,还要办学堂供我们子女上学,御医为我们会诊。”

    “你就这么点出息!”

    “总比什么都没有强,俺可不贪,以前靠着投献也就求能维持生计,现在这么一改也没什么不好,俺拿着奖金还踏实了。”

    “你这个呆子!”

    “行了,都别说了,为今之计,都约束好自己家人吧。别像刘大人一样两袖清风了一辈子,因为家人还落得个遗臭万年。”

    “好了,老夫知道有些人在鼓动你们。老夫只说一句:有些事情不要去碰,咱们虽是同乡,但是若是你们敢碰天家之事,老夫就没你们这些个同乡,先去约束好自己的家人,旁的事情都不要多管。”

    同一时间

    马全府上

    黄子澄:“我等读书人今日真是斯文扫地。”

    练子宁:“更可气的还是李祺,刘大人这样的清流竟然也被李祺弄到这步田地。”

    齐泰:“更可恶的是那群官员,都这个时候还不支持二殿下。”

    黄子澄:“别说那群人,二殿下他日若是君临天下,必定改革此等弊政。这群人真是一群废物,只看眼前利益。”

    马全:“好了,都少说几句,这段时间也别常聚,等钦天监那里的消息吧。”

    当应天城在各自谋划的时候,地方上早已是暗流涌动。

    常州府

    刘家

    刘老爷是举人出生,由于屡试不中也就回乡做起了士绅老爷,因为曾经的一些同学在朝为官,刘老爷在地方上的日子过的很是滋润。

    加上刘老爷平日里乐善好施,修桥造路,接济乡里在当地的名声很好。

    由于巨大的名望,刘老爷还兼任当地的粮长。

    但是随着这几日接二连三的政令,刘老爷觉得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此时刘老爷和他的儿子刘秀才正在屋内密谋。

    “爹,这几天的政令看了吗?这简直不把我们读书人当人,凭什么我等饱读之士要和那群贱民一样。”

    “我上午和黄员外他们碰面了,大家的意见都很大,早年的那些原因,圣上对常州府的意见一直很大。”

    “哼,圣上竟然如此,我等不如……”

    “慎言!你小子毛毛躁躁的,以后怎么放心把家业交给你。一会派点心腹去乡间,和那群贱民说朝廷新政要加税,这里是张士诚的故地,圣上对这里的百姓有很大的意见。明白吗?”

    “还是爹高明,孩儿这就派人下去,那群贱民都没点脑子,圣上竟然还要我们和那群贱民一样当差、纳粮,没了我们这些士绅早就天下大乱了。”

    刘秀才正欲说下去,看到刘老爷冷厉的眼神,不得不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爹,孩儿现在就去安排。”

    说罢刘秀才走出了房间,并找来管家低头耳语一番,管家听完后便离去安排。

    同一时间,某一乡间。

    大虎是两年前来到乡里的,起初大家都对他防备颇深,但是随着这两年的接触,大家慢慢的接受了大虎。

    因为大虎能够识文断字,而且还有一些务农的学问,在大虎的帮助下,村子去年的收成好了很多。

    现在的乡民们遇事也愿意去找大虎商议,甚至还有几户人家想招大虎当个上门女婿。

    “大虎哥,刚从城里回来啊。俺家妹子人挺实惠的,你再考虑考虑吧。”

    “大壮,俺就是个外乡人,活不下去了流落到这里,幸得乡长收留,俺要是娶了你家翠花那不是耽误她吗。”

    “大虎哥,你别谦虚了。你人好,还能干,大家都看在眼里,你再考虑考虑吧,俺爹前几天说了,不做上门女婿也行,大虎哥是个有本事的人,俺妹子跟了你吃不了亏。”

    闻言大虎也十分尴尬,不得不转移话题道:“大壮,俺这次从城里回来你猜俺知道了啥大消息。”

    大壮闻言也感兴趣的凑了过来,暂时忘记了自己妹子的事情:“大虎哥,你别跟俺卖关子了,俺又不识字,你直接说就是了。”

    此时大壮严肃的说道:“大壮,这是大事,俺们找村老去。”

    通过两年的相处,大壮也知道大虎是个稳重的汉子,平时干活勤恳,也从来不多话,这次肯定是知晓什么大事。

    随即大壮带着大虎去了村老家,只见大虎拿出一张报纸给村老看了起来。

    大壮只见村老的脸色变幻不定,听完大虎的解释后,村老对大壮下令道:“去把村里人都叫过来。”

    片刻后,村里大部分家庭都派人来到了村老家中。

    只见村老开口说了起来:

    “乡亲们,陛下最新的政令,以后咱们不用交丁税了,丁税并入土地税。”

    闻言,各位村民兴奋不已,更是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等了一会村老才示意大家安静,并且继续说道:“以后的火耗银子,朝廷统一规定,明年开始只交一成。而且以后朝廷收取宝钞作为税赋,不论新旧,如有官员拒收宝钞,视同谋逆。最后大家的粮食以后都可以卖给朝廷,朝廷暂定以300文一斗回收大家的粮食。”

    闻言大家更是兴奋,这些年他们这群底层的农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收到了一些旧宝钞,苦于没有使用渠道,一直是大家的一块心病,现在听说旧宝钞也可以用于交税,大家对于宝钞的信心瞬间高涨。

    又过了会,村老继续开口道:“今后圣上废除奴籍,除少数罪大恶极者入贱籍外,其他百姓虽有士农工商之分,但是一律平等。今后地主老爷只是雇佣俺们,如果不给工钱,随意打骂俺们就可以去告官。陛下还会定期派京城里的大官来地方巡视。”

    对于这一条,大家将信将疑,实在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无法短时间内扭转。

    此时,只见村老颜色一变,沉重的说道:“朝廷也公布了前几年的税赋标准,说是这些年朝中有奸臣,欺瞒圣上,额外加税,让咱们自个算清楚了,有冤屈的就去官府告。刚刚俺和大虎算了下,朝廷这几年实际征收的只有刘老爷向我们征收的一半不到。俺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听到这里,很多人的脸色巨变,稍微讨论了一会,一股怒火就蔓延开了。

    “俺以前还觉得那个刘老爷是个大好人,没想到竟是这样的货色。”

    “俺以前觉得刘老爷乐善好施,这是把俺们的粮骗走了才做的这个假好人啊。”

    “俺娘去年饿死了,俺要去和那刘家拼了。”

    “俺家去年饿死了三口人,俺和刘家拼了。”

    ……

    随着议论大家越来越气愤,最终都把怒火归结到了刘家。

    此时大虎高声说道:“乡亲们,俺虽说两年前才到这里,但是幸得村老相救,乡里收留,俺这两年也被这刘家盘剥,既然朝廷让俺们去告状,俺们就一起去城里告状。”

    说着大虎从袖子里拿出了几个横幅,接着说:“俺这次进城知道了这件事,也气的不行,村里还有人为了活命卖地给那刘家,结果竟然是刘家欺压俺们。俺们一起去城里告状,俺听说现在是京里来了大官,城里的官老爷也包庇不了刘家。这是俺这次花了积蓄买来的横幅,咱们拉上这个去城里讨个公道。”

    “去城里讨公道!”

    瞬间所有人都开始响应大虎,准备立刻动身去城里讨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