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五十八章 士绅之殇

    正在大家出发动身之时,只见一个刘府奴才刚刚来到村口。

    看到人群都聚集在这里,这个奴才也未多想,直接朝大家开口道:“乡亲们,刘老爷刚刚得知朝廷又要加税了,恐大家活不下去,让俺给大家带个话:乡亲们要团结起来,对抗暴政。”

    此时大虎出来厉声喝道:“刘府的狗奴才,到了今天还要妖言惑众。乡亲们正好把他抓起来,带给京里的大官瞧瞧,说不定俺们有功,大官还能帮我们把这些年刘府骗走的粮食要回来。”

    “对,俺信大虎的,大虎有主意,听大虎的就没吃过亏。”

    “把这恶奴抓起来,上次害死俺爹他就有份。”

    随即愤怒的人群就把这位奴仆绑了起来。

    这位奴仆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色厉内荏的骂道:“你们这群刁民想要造反吗?俺家刘老爷是举人,享受朝廷优待,你们绑了俺就是造反,识相的把俺放了。”

    见人群中有人开始犹豫,大虎直接喝道:“你这个狗奴才,死到临头还危言耸听,陛下已经废了你们的优待。倒是刘府这些年骗走了我们多少粮食,乡亲们,不抓住京城大官在城里的机会,你们子子孙孙都想要被刘府盘剥吗?你们以后九泉之下也要看着子孙因为刘府的盘剥被活活饿死吗?”

    “大虎说得对,和刘府拼了。”

    “对,拼了!”

    人群终于恢复了镇定,此时大虎也把那个奴仆的嘴巴封住,并且狠狠地给那个奴仆来上了几拳。

    那个奴仆顿时只觉天旋地转,这个平日里老实巴交的大虎,刚刚一瞬间给他一种像是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错觉,最终这个奴仆只能从了心,之后一路上都老实得很。

    大虎则是心里一松,幸亏百户大人料事如神,让自己提前潜伏,获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不然这次差怕是要办砸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虎也看到了今天一起出去的同僚。

    几股人流在他们的鼓动下汇成了一股,来到了城门口。

    见到上千人的规模,守城的兵丁大惊,赶紧去禀报情况。

    常州府官员闻言也是手足无措,今天汤晟在此,这么大的事根本无法隐瞒。

    作为洪武皇帝任命的直隶巡抚,汤晟今天上午刚刚带着3000士兵来到常州府,并且拿下了几个涉案官绅,此时听闻有上千人上访,也赶紧来到了正堂询问常州府官吏。

    最后在这位巡抚大人的要求下,常州府的官员不得不把村民放进城来,并且选派了10名代表来到府衙。

    升堂后,汤晟问道:“吾乃圣上任命的直隶巡抚,携王命旗牌。汝等有何冤屈可与本官说来。”

    大虎代表众人说道:“大人,我等乃是附近的村民。陛下在报纸中刊登新政,讲解税赋。我等都是受刘家、李家、黄家欺骗,前些年多缴了很多粮食、布匹,特来求大人为草民等做主。”

    此时常州府官员慌忙解释道:“汤大人明鉴,这些乃是乡间的贱民,诬告乡贤。这刘、李、黄三家平日里都乐善好施,颇有口碑。”

    不等该官员说完,汤晟冷厉的说道:“贱民?本官祖父与陛下从小躬耕于淮右,怎么?按到贾大人的说法,我祖父也是贱民了?”

    说罢重重的拍了下案几,常州府大小官员闻言大惊,直接跪下磕头。

    实在是汤晟的帽子扣得太大了,他们别说编排陛下了,编排信国公那也是万万不敢的。

    汤晟看都没看那帮磕头的官员一眼,直接问道大虎:“汝等可有证据,诬告是什么罪名不用本官解释吧。”

    大虎假装害怕,随后壮了壮胆子说道:“大人,小人去年统计过上缴给刘府的秋粮数,请大人过目。按照报纸的解释,小人只需要交原先的四成五即可。”

    说罢,大虎将几页纸递了上去,周围的人充满崇拜的看着大虎,甚至很多人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有宝钞了,再苦也要送孩子去读书,这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

    常州府官员见势不妙,又有一人开口道:“大人,这只是这群村民的一面之词,不可尽信。”

    汤晟戏谑的回道:“你说的还挺有道理的,那这样吧,各领500兵去三家门口维持秩序,让百姓们和那三家当面对峙。”

    “汤大人,三思啊!”

    “嗯~!”闻言,汤晟的面色直接冷了下来,由于汤晟是信国公的嫡孙,将来的信国公,底下官员也根本无力对抗。

    最终不得不同意了汤晟的处理方法。

    待大虎等人出去后,人流分成了三股,朝着刘家、黄家、李家而去。

    一会后,刘府外数百名百姓举着横幅,高喊着口号:“刘家还粮。”

    呼喊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片刻后,刘府管家不得不出来,但是面对愤怒的人群,以及500军士又吓得赶紧跑了回去。

    “老爷,少爷,大事不好了,那群贱民反了。在门口说让我们…让我们还粮。”

    李老爷勃然大怒,给了管家一个巴掌:“废物,让你派出去的人呢?”

    “老爷,小人该死,那几个废物现在被那群贱民绑起来,吊在了门口,还说他们妖言惑众,谎报朝廷政令,要…要把他们送给巡抚大人处理。”

    “爹,咱们可是乡绅,不行爹赶紧给京中的几个世叔去信,让世叔参那个巡抚。我就不信那巡抚就能只手遮天。”

    “逆子啊,逆子,你可知那位巡抚是什么身份?人家是信国公府的嫡长孙,将来的国公爷,你那几个世叔不要命了会来帮我们刘家?还是你觉得咱们刘家能够对抗信国公府?你怎么这么蠢啊!”

    “爹,那你说我们怎么办?不就是多收了那帮刁民一点粮食,前些年还给他们修了座桥,这群养不熟的刁民。咱们能不能给那位汤巡抚一点好处平了此事?”

    “儿啊,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汤巡抚今天上午刚到常州,现在这群贱民就来闹事,这明显是冲我们家来的。你这么蠢,爹以后怎么能够放心把家业交给你?”

    此时刘秀才也着急起来了,不停的转圈跺脚,同时问道:“爹,那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啊。”

    沉默了许久,刘老爷像是苍老了十岁一样,开口道:“管家,去放粮吧,哎。”

    “老爷,您真要把粮食给这群贱民吗?”

    “本老爷说话不管用了?去,快去。”随即转过头对儿子说道,“儿啊,有时候人就得认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低下头还有一线生机,人要是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以后这刘家也要交给你的,这些个道理你要明白。现在只希望这位巡抚大人不要赶尽杀绝吧。”

    说罢也不等刘秀才回话,步履蹒跚的走回了屋内。

    片刻后,刘管家耷拉着脑袋,来宣布放粮,赔付乡民。

    门口讨粮的百姓自是欢天喜地,山呼万岁,也朝着府衙方向给青天大老爷狠狠地磕了三个响头。

    不同于刘府的光景,黄府那边黄老爷不但坚决抵抗,甚至还放出家奴妄图驱散百姓。结果被值守的军士阻止。黄府奴仆竟然还想着负隅顽抗,最后成了那只被杀的鸡。黄府以谋逆罪被直接荡平,而后由军士接手,开始安排赔付。

    李府只是稍好一点,没有放奴仆抵抗,只是大门紧闭。

    不过后面也落了个抄家的下场。

    当夜得到消息以后,刘老爷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刘秀才则是佩服道:“还是爹看的长远,刚刚巡抚大人也让人来传话了,说是赔付完后,事情到此为止,让我们好自为之。”

    刘老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问道:“咱们家损失了多少?”

    刘秀才此时也肉疼道:“爹,咱们家的存粮不足一成了。不过存银还有点。”

    刘老爷此时突然从眼里冒出精光,对儿子说道:“黄府被灭,黄府留下的三个布坊近日要拍卖,你明白什么意思吗?”

    “爹,莫非是想要买那布坊,孩儿觉得还不如买土地。”

    “你啊,多动动脑子。以后朝廷固定粮食售卖价格,土地还能赚几个钱,有点土地传家就行了。我上次听你世叔来信说皇上正在开拓四夷市场,可能要大量贩卖布匹。你明白我意思吗?”

    “爹是说,以后这布坊才是有利可图。”

    “你啊,终于开窍了。这两天我也琢磨了许久,以后不能光靠土地了。圣上前段时间规定了使用权、所有权不像是无的放矢。今后土地留个几百亩传家就行了,投献的地以后也没用了,该还回去就还回去。这次是我刘家的大劫,但也可能是我刘家的机遇。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爹爹高明,孩儿这就去处理。”

    “对了,国子监要考试了,办完这事你好好准备下去考国子监。”

    “爹,我几个同学说现在的国子监有辱圣贤,不能去。”

    “败家子,短视。现在做官的大多来自国子监,你要能做官是你的造化,你要没那本事多认识几个同学,以后咱们家的家业还得靠你守下来。另外国子监还涉及经商之道,你不去学,难道还要你爹这把老骨头去学?你说你同学,你看看黄家、李家,如果你信你那几个同学,迟早和他们一样完蛋。天家要做的事情我们只能去配合,不要去反抗,懂吗?”

    “孩儿懂了。孩儿过几日就去准备。”

    之后两父子又商议了许久。

    对于刘家的改变正是小朱需要的,小朱不可能灭了士绅,也不可能凭空培养出资产阶级。只能通过利导趁机让一些地主转向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