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七十九章 交趾布政使司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

    小朱结束了一年的学习,正式回返应天。

    同月思伦法进京朝贡,沐英也一起回京。

    小朱没想到的却是,由于他改变的历史,变成他的大姐嫁给沐昂,二姐嫁给耿炳文之子。

    这段时间,小朱也和沐英谈了西南的改土归流以及小朱对于中南半岛局势的思考。

    沐英这才发现他的这个侄子是有多大的雄心,原来他侄子谋求的不仅仅是一个麓川,而是整个东南亚地区。

    特别是对于安南的谋划,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沐英在四月的时候回到了云南,同时也带去了辅助攻略安南的任务。

    沐昂则是被留在应天。

    对于小朱来说,安南姓陈还是姓胡压根不是他关心的事情,小朱表示:大明从来不会干涉他国内政。

    在小朱的魔改下,历史上推广喃字,进一步促进安南分裂的胡季犛,现在成了恢复汉家文化,恢复大明统治的功臣。

    贾竹涛从洪武十八年底入安南以来,就积极建设锦衣卫情报网,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胡季犛府邸

    胡季犛一脸谄媚的说道:“卑职见过佥事大人,有何要事请大人尽管吩咐。”

    贾竹涛也不和他客套,直接说:“上皇病危,胡大人可知?”

    胡季犛此时毫无悲伤之色,反而高兴的说道:“上皇年纪大了,今后安南之事还要多多依仗大人费心。只是陈元渊那厮现在还手握重兵,若要图谋还需时日。”

    贾竹涛则不以为意:“制蓬峨马上会发兵北进,你让陈元渊带兵御敌,剩下的事情不需要你担心。”

    胡季犛自然领命。

    几日后,重病中的上皇陈暊得知制蓬峨率军5万北上的时候,不出所料的病情加重,最后御医们“无力回天”。

    临终时,陈暊任命胡季犛为托孤大臣,并赠送其四幅辅政图。

    由于制蓬峨的大军压境,胡季犛等朝臣商议后,任命陈元渊领兵御敌。

    得益于这些年大明的帮助,制蓬峨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明军为占城国提供了大量的盔甲、武器交换粮食、木材等。

    此次摩擦,由于占城和安南都是大明的臣属,大明也在第一时间调节了两国的矛盾,但是最终因为两国存在领土争端无法调和,大明转而中立。

    安南和占城军队正在岘港对峙,驻扎在安南的清化卫并未参与其中,只是保护治内军民安全。并且警告占城,冲突不得扩大,军队不得进入清化。

    制蓬峨这几年自诩为大明忠犬,对于大明的命令肯定言听计从,更何况自从大明在南部地区驻军以后,他现在可谓是万事顺遂。

    去年出兵西进夺取了高棉的部分领土,又勒索了大量的赔款。

    之后又派1000人随明军西进,在锡兰大发了一笔横财。

    这次在大明的暗示下兴兵北上,制蓬峨积极无比,更是为了向大明表示忠心,率倾国之兵而出。反正家里还有大明爸爸坐镇,高棉只要脑子正常也不敢前来报仇。

    大营中,此时制蓬峨正站在一旁,听着张玉给他安排任务。

    这当然是小朱挖了Judy的墙角,在洪武十八年张玉归降大明以后,小朱就把张玉要了过来,当然也让他和历史上一样在捕鱼儿海刷了一点战功,此次把张玉派来安南就是为了观察这个靖难名将的表现。

    第二日,占城国军队开始了对岘港的进攻。

    在大明的武装下,占城军的战斗力要强于现在的安南军。

    因为内应的开门,陈元渊眼看坚守不住此时就弃城而逃,准备奔向清化境内。

    张玉对此早有安排,制蓬峨亲自领军围堵陈元渊,最终陈元渊被阵斩,占城军随即攻克了整个岘港地区,并且劫掠了大量的物资。

    升龙城内,得知陈元渊兵败身亡的安南国陷入了恐慌之中,许多安南官员担心一旦大明同意借道,那么制蓬峨又会兵临升龙,加上升龙此前已经数次被制蓬峨攻克,一时间竟然有大批官员弃城而逃。

    三日后,太保陈元沆、柱国陈日暾、上将军陈渴真、车骑将军范可永等人竟然带着陈少帝逃向了谅山府。

    安南国民众自然而然的知道了这个消息,民众这些年也饱受占城袭扰之苦,之前的陈朝虽说也已是问题重重,但是至少并未直接抛下百姓。

    此时百姓们无不希望出现一个救世主来拯救安南。

    就在大家恐慌之时,托孤大臣,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宣忠卫国大王胡季犛站了出来,不仅在升龙张贴安民告示,还命长子胡元澄率军2万前往清化北边的建平府驻守。

    之后更是登上城楼,进行了一通慷概激昂的演讲,同时提出会通过大明斡旋此事。

    百姓们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看到胡季犛的种种表现,很多人竟然觉得胡季犛更适合做他们的国君。

    胡季犛连夜召见了大明驻安南大使,并且声泪俱下,言明利害。

    第二日朝堂上,胡季犛痛哭流涕道:“上皇托孤于臣,没想那制蓬峨趁我国新丧之时大举入侵,我身为托孤之臣当与安南共生死。诸公可以去谅山府追随陛下。若我侥幸退敌,届时必定迎回诸公;若我不幸殉国,还望诸位替我报仇。”

    众大臣闻言,也放下了往日对于胡季犛的偏见,他们只觉得疾风知劲草,患难见英雄。如此危急关头胡季犛能够留在升龙,看来之前是他们误会胡季犛了。同时看看陈氏弃国都而逃,自然也是升起了一阵怒火。

    “我们不走,我们和太师,和安南同生共死。”

    “对,那陈家离我等而去,但是我们的家族都扎根于此,太师说得对,与其这样跑了,不如拼死抵抗。”

    “我等不跑,那些胆小鬼已经跑光了,我等当与安南共生死。”

    “太师,你就说吧,要怎么做,我们都听你的。”

    胡季犛见达到了效果,开口说道:“占城势大,陈元渊新败,举国振动。我儿虽说已去往建平府,但大概率也是抵抗不住制蓬峨的,老夫做两手准备。一是让元澄在建平死守,老夫在升龙招募青壮,做最坏打算。另一条计策,老夫打算将清化以南之地划给大明,虽说现在制蓬峨势大,但是若是大明看到切实利益,不一定会像现在一样保持中立。”

    说到底,这些留下的大臣也就是舍不得家业而已,听着胡季犛的建议,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只是谁也不敢开口答应。

    见到众人有所松动,范巨论也进言道:“如今制蓬峨已经占据了清化以南之地,若无大明相助,我等也很难夺回这些领土,与其便宜了制蓬峨这个老匹夫,不如交给大明,这样也断了我们和制蓬峨的接壤。大家可别忘了,这次要不是大明设立了清化卫,此时制蓬峨的大军怕是已经兵临城下了。要是制蓬峨把一部分领土送给大明,换取在清化的通行权,胡司徒又能在建平府抵挡多久呢?”

    闻言众人也不再犹豫:“太师说的对,这些领土已被制蓬峨占领,短时间怕是夺不回来了,还不如赠予大明解决目前的困境。”

    有些在清化之南有大量利益的人还是不甘心道:“都怪那陈家,现在跑到谅山,要不了几日怕是要跑去大明了。”

    此时一精神大明人开口道:“陈氏昏庸无能,丧权辱国,此等家族岂可恬居高位。胡太师临危受命,我等当拥立太师。”

    “对,我等拥立太师。”

    说罢许多人正要向前把胡季犛扶上去。

    范巨论此时开口:“黎公倒是提醒我了,这里本就是交趾之地,我等如果向大明献地,那么大明会不会接受?如果大明接受了,那么会不会帮我们恢复国土,要求占城国退兵?”

    此时南边的世家代表双眼发亮:“范公说得对啊,大明天威盖四海,若是大明出面占城必定退兵。”

    另一人看了眼胡季犛说道:“我觉得还是胡太师带领我们为好。”

    胡季犛开口道:“如今国难当头,老夫已是愧对上皇托孤了,岂敢恬居高位。范公所言甚是,昔日琉球三国向大明献土,皇帝陛下将三人封侯,更是有伯爵传家。吾等无力守护国土,不如效仿琉球,向大明献土,那么陛下也能有个爵位传家。”

    言罢胡季犛早已哭成了一个泪人。

    众人像是受到了启发一样,不说琉球,两年前高丽之事他们可是记忆犹新,于是纷纷发言支持胡季犛的想法。

    散朝后,胡季犛代表陈少帝正式向大明大使递上国书,要求大明复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愿举国归大明。

    大使并未明确表态,不过表示会通知清化卫指挥使张玉,暂时帮助安南稳定局势,促成两国停战。

    两月后,洪武皇帝正式接受了安南国的请求,复交趾布政使司。

    封陈少帝陈安为交国公,世袭交州侯。

    封胡季犛为建昌侯,交趾布政使司布政使,其余官吏也一应有赏。

    占城国也退兵南去,只是皇帝也承认了他们对于升华府的占领。

    交趾上下对于这个结果肯定是无比满意的,毕竟升华府早被占城占据,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在那里。

    太保陈元沆、柱国陈日暾、上将军陈渴真、车骑将军范可永等北逃之人此时站出来反对此事,但是却被愤怒的民众所杀。

    洪武皇帝担心交趾局势恶化,后续把陈安接到了应天,同时加封陈安为交趾巡抚。

    张玉、贾竹涛等人受到封赏也是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