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车

    后续小朱又看了一些东西,主要是机械方面的进展,让小朱没想到,徐妙锦对此十分感兴趣,由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逐渐地也大胆了起来,问了张永一些问题。

    小朱也不会去阻止,毕竟这次本身就是陪太孙妃来看看大明工业发展。

    最后来到了一台矿井抽水机的模型前,小朱看到了大明工匠们改良了蒸汽机之后的样子。

    这里倒是小朱想错了,后世的橡胶密封圈耐温高,但是早期的密封圈不适合蒸汽机这种环境使用。

    先前看到张永的奏报后小朱才知道,蒸汽机的技术瓶颈并不是在于密封,而是在于缸体,缸体需要承受高温高压,因此缸体的加工精度特别高,小朱可以调动海量的资源,得知这个原因之后,直接让张永弄了几台车床出来,用车床加工蒸汽机缸体,效果肯定是好于带嘤的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徐妙锦十分好奇,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对着大匠一直发问,大匠在旁耐心解答。

    借着制造蒸汽机的契机,车床、钻床、镗床、铣床、磨床等已经被发明出来,甚至已经有团队开始进行枪钻的研究,小朱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给了他们极大地鼓励。不过没有材料学的支持,甚至连如何排屑、刀头如何散热这些问题匠人们都还是不明觉厉,只能说精神可嘉,深孔加工确实是造枪的正确解法,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小朱肯定不可能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历史上很多今日不切实际的设想,都是他日的科技进步。

    再说小朱家大业大,这钱他花得起。

    徐妙锦了解完蒸汽机,又得知现在的招商制造局和军械制造局已经成立联合的项目小组,专门研究蒸汽机应用的时候,徐妙锦也是期待了起来,直觉告诉她,蒸汽机将会改变世界。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徐妙锦此时直接向小朱进言道:“殿下,臣妾认为这个蒸汽机可能会改变大明,改变整个时代,请殿下加大蒸汽机的研发。”

    小朱也不在意,笑了笑对张永说道:“还不谢谢太孙妃,今后蒸汽机项目的经费再加10万贯宝钞。”

    张永虽然不如刘瑾机灵,察言观色的水平也是顶级的,马上回道:“殿下已经在蒸汽机小组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现在每年的经费都已经花不完,不需要再加了。”

    小朱则是不在意,说道:“小组之人以后的工资增加半成,这是太孙妃的恩赏,另外今年额外赐米一斗。”

    张永跪下谢恩。

    徐妙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刚刚过于激动,没有了解就说了出来,太孙这是照顾她的面子了,还在委婉的告诉她实际情况,此时含情脉脉的看着小朱,小朱被看的有点不好意思了,轻轻咳了一声,徐妙锦也是迅速反应过来。

    至于其他人,他们表示最近视力不太好,刚刚发生了什么?没看见!

    一会儿后,众人来到了室外,今天的重头戏火车终于登场了。

    由于小朱的魔改,火车和铁轨被同时叮了出来。

    匠人介绍起来:“殿下,此乃试验中的火车,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烧煤炭通过蒸汽机转化,可以推动火车前行。目前在应天到太平府的钢铁厂一段已经开始试验。此车一小时可以行进10里以上,且不需要停歇,但是在运营中耗费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此火车一次拉煤约30吨。”

    听到大匠介绍完,小朱和徐妙锦也好奇的打量起了这个新鲜玩样。小朱虽然连高铁都见过,但是这种火车也是头一次见,还是十分新奇。徐妙锦显然更为好奇,她是第一次听说有个能够自己跑的东西。

    等到太孙、太孙妃参观的差不多了,张永上前介绍道:“启禀殿下目前对于火车有几个研究方向:第一,正在研究改为载人的火车,目前还在进行安全性测试,如果有了火车士兵们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快速移动。”

    小朱点点头,表示认同,古代的行军,特别是大兵团行进的时候,由于粮草辎重等的拖累是非常缓慢的,甚至到了拿破仑时期,大兵团行进20公里都被称为急行军了,如果步、骑混合能够日行百里那简直就是神速了,正常的行进速度不过3.40里。如果大规模普及铁路,对于边境地区的掌控,对于军队的战略调度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小朱也没有开口打断,目前的火车时速在小朱的心中还是太慢了,小朱的理想值是最好能再翻番,达到带嘤初期的水平。

    张永见太孙没有开口的意思继续介绍道:“第二,想办法提高火车的行进速度,目前正在想办法继续改进蒸汽机。第三,提高火车的负载,之后的火车能够拉动更多的物体,今后可以运用到军粮调度之上。”

    小朱也没什么更好的意见,想了想还是在动力方面点拨了一下。

    “汝所提第二、第三条都是在于要改进蒸汽机,确实是个好想法,不过孤觉得还不够,这可以提供动力的机器肯定不止蒸汽机一种,汝等要多多研究。蒸汽机的缸体、包括之前的齿轮,汝等还要关心相关的基础材料研究。好刀要用好钢,这机器也是一样,要加大投入,积极研究更多的新材料,也能提高机器的性能。”

    张永自然仔细聆听太孙的教诲,后面的陪同人员也在记录太孙说的每一个字,徐妙锦则是像个小迷妹一样的看着小朱。

    今天太孙过来视察,火车肯定是要表演一下的,在制造局内部的铁轨上,进行了拉货试验,之后又安上了正在试验中的车厢,进行了火车载人试验。

    试验完成后,几个自告奋勇之人肯定受到了太孙的奖赏。

    小朱看到现在的车厢连接还是个大问题,索性就把詹式挂钩的原理告诉了匠人。匠人们听完后将信将疑,其中一个大胆的匠人开口问道:“殿下,请恕臣唐突,这个挂钩臣还是不太放心,目前的铁链连接虽然繁琐,但是臣觉得更为安全牢靠。”

    小朱也不奇怪,对于匠人敢于挑战自己,小朱反而是十分欣慰。这种看起来不牢靠的方式肯定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怀疑,匠人敢说出来也表明此人恪尽职守,历史上美国人詹尼很早就发明了这车钩连接方式,但是一直等到詹天佑才得到推广。

    小朱也不多说,直接命令道:“伸出手来。”

    这个匠人不明觉厉,但是还是照做,之后小朱也伸出手,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

    匠人片刻后也明白了太孙的意思:“殿下是说车厢与车厢之间的连接就像握手一样。”

    闻言,小朱欣慰的点了点头,让李进忠拿来了纸板和笔,直接画起了原理图,画完之后解释道:“这个装置就像人的一只手,在手掌的中央设计一个机关,只要两只手一触碰,便能将两节车厢紧紧连接在一起。”

    接着小朱逐一介绍起了每个部位:“这个装置由钩头、钩身、钩尾组成,钩头内部有钩舌、钩舌销,锁提销、锁舌推铁以及钩锁铁。这样便能组成一个能够自动连接的挂钩。”

    过了片刻,这些匠人还在思考,小朱也讲起了这套装置的原理:“它的原理也不算复杂,当两个挂钩靠近时,挂钩侧面产生压力挤压弹簧,钩舌对口就会打开形成挂钩的握手,当两个握手紧贴在一起后,弹簧便会反弹,锁提销同时落下固定住挂钩。想要打开时也不必像过去那样费力,只要将用于固定的锁提销打提起来,钩舌就会自然撑开,两只铁手便十分轻松地分开。”

    此时刚刚开口反对的这个大匠激动的说道:“殿下天纵奇才,此法甚妙。之前各个车厢通过铁链栓在一起,不仅费时费力,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是用铁链连接,车厢与车厢之间不仅连接的并不结实,并且缺少缓冲带,这就导致了当列车行驶到上坡时,车厢容易脱节,行驶到下坡时,车厢容易追尾。之前已有几次事故,因此载人方面才进展如此缓慢,若是改用此法,臣觉得以后的火车还可以修到山上。”

    此时另一个匠人则是担忧的开口道:“殿下此法精妙,但是零件加工难度增大,非用机床车削不可。而且目前弹簧制造不易,这个车钩的成本怕是不低。”

    小朱早就想到了这个瓶颈,身为太孙的他在皇权大于一切的时候,可以调动整个大明的资源,所以也没把这个当做困难:“张永,汝亲自负责车钩制造,孤这里也只是一个草图,后续还需要诸位完善。车钩制造所需一应开销都不要考虑成本,一旦此法可行,那么以后大明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运兵、运粮,诸位都将是社稷之功臣。”

    小朱画的大饼,大家一个个都是激动无比,干劲十足,又有谁不想着光宗耀祖,青史留名呢。

    接下来又谈起了铁路建设,小朱也提出了在山区使用人字铁路的想法,更是提到了江南水网地的地势沉降问题,由于缺乏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和工程机械,对于这点小朱目前也就只能提醒大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