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监国

    在回去的路上,徐妙锦像是审问犯人一样问起了小朱怎么会有这种奇思妙想。

    小朱肯定是把这个功劳归功到了徐妙锦头上:“孤和爱妃天天手握手,今天看到车钩就不由的想到了。”

    徐妙锦肯定知道太孙在调戏她,假装生气,轻轻哼了一声,不和小朱说话。

    小朱也没管她,而是闭目养神。

    徐妙锦没有办法,过了一会儿又主动凑上来向小朱请教起了力学知识,虽说她在学堂中学过基础物理,但是明显的小朱今天提到的一些力学知识已经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这段时间小朱自然感受到了徐妙锦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想了想以后要是有个热爱科学的皇后肯定不是什么坏事。对于徐妙锦小朱肯定没有太多的防备,就开始从初中物理入手,仔仔细细的教起了徐妙锦。当然电学之类过于超前的知识小朱还是删掉了。

    后续一段时间,徐妙锦则是完全和滑轮、斜坡滑块、匀速以及匀加速的马车杠上了。

    就在一教一学中,小朱的车驾也来到了开平王府门前,常蓝氏抱着常继祖还有三个儿媳妇在门口迎接。

    小朱也经常过来,熟门熟路的进了王府,正堂落座后,此时只有小朱和常蓝氏以及常继祖在此。

    徐妙锦被三个舅母带去了先太子妃的闺阁。

    小朱看着常蓝氏抱着的常家唯一血脉,也是感慨万千。

    看到太孙正在逗弄自己的外孙,常蓝氏也是兴奋无比。小朱一边逗弄,一边比较随意的说道:“外祖母,俺这话可能有点难听,但是以后这开平王府可能要由继祖来光大,继祖今后的教育外祖母可千万不能大意。”

    常蓝氏也知道事实就是如此,这么多年,她也接受了自己大儿子不能生的事实,三儿子也就只有一个女儿。幸亏二儿媳肚子争气,今年早些时候生了一个孙子,不然她去了九泉之下也不好和开平王交待了。虽然常蓝氏之前一直很少麻烦天家,但是为了这个孙子她也是豁出去了:“俺真是对不起王爷,这常家第三代血脉单薄,到现在成了单传。”

    小朱自然明白外祖母的话外之音,自己的母家小朱肯定会善待的:“过几年要是大舅那里再没有响动,俺就想着参照冯诚的例子,让继祖当世子,继承郑国公的爵位。”

    常蓝氏闻言大喜,跪下谢恩。

    小朱也安慰道:“继续好好培养,到时候俺的孩子还要继祖来守护。”

    常蓝氏肯定连连应是,更是表起了忠心。

    小朱也说道:“俺家二舅、三舅这几年也多努努力,常家也要多几个小子,俺外祖父的威名可不能断了。”

    常蓝氏也下定决心了,以后老二、老三就得加油多生几个,至于当官,开平王府人生起点就是正二品都督佥事,当官不是他们王府考虑的小事。

    片刻后,参观完太子妃闺房的徐妙锦也回到正厅,看到小朱如此喜欢小孩,徐妙锦也在心里暗暗地给自己加油。

    常蓝氏关心起了外孙媳妇,并且让人拿来了这几年搜罗过来的好东西,尽了一份外祖母的心意。

    后续小朱也谈起了织布坊之事,表示想让徐妙锦练练手,开平王府肯定全力配合,最终还是决定让她从账务方面上手。

    就在众人闲聊之际,皇帝的诏书也不出意外的到了,此时还在襁褓中的常继祖就这么容易的成为了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有时候当官就是这么的容易。

    传旨的太监回报,徐辉祖的儿子徐钦也成了都督同知。

    小朱对于祖父的溺爱也是无所谓,横竖几个官职而已,现在的大明还是明显的武强文弱,武勋们这段时间公开的给太孙妃站台,皇帝这样也算是鼓励了他们的行为。

    这几天,小朱明显忙碌了起来,不仅仅在朝堂要处理国家大事,下朝后更是要教徐妙锦算学、会计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等各种知识。

    马皇后看到孙儿和孙媳妇感情这么好,别提有多开心了,心里盘算着自己抱曾孙的大业肯定是近在咫尺了。

    对于这个问题,小朱也征询过徐妙锦的意见,也和她讲明白了这么早生育的危害,奈何这个年代的认知中,生孩子本就是女子的本分,最终商量之后两人也决定先要一个孩子,不论男女,后续的等徐妙锦长大点再说。

    最近的生活又趋于平静,只是七月的时候,从小照顾小朱的常嬷嬷去世,小朱让李进忠去操办了后事,老朱也是封常嬷嬷为诰命二品夫人,贾竹涛要为常嬷嬷守孝。

    当天,小朱和徐妙锦像往常一样去坤宁宫用晚膳。

    马皇后也知道了常嬷嬷去世的消息,这会也开口道:“孙儿,人死不能复生,常嬷嬷去了,俺们照顾好他家里人就行。”

    老朱此时也说道:“那个贾竹涛也是孝顺之人,而且这几年在安南、占城办差办的很好,那边的情报局发展的特别好,他是武将也不讲那三年的规矩,守个一年俺觉得也大差不差了,结束了俺想着升他做正四品的指挥使。”

    反正老朱和马皇后也没觉得徐妙锦是外人,再说常嬷嬷算是家里老人,这个肯定属于家事。

    小朱盘算了下,按照计划一年后的大事应是在马穆鲁克用兵,后续还要挖掘苏伊士,需要个心腹之人。于是进言道:“祖父,俺觉得一年后就让他去马穆鲁克。”

    老朱瞬间明白了小朱的意思:“你是铁了心要去挖那运河了。”

    小朱也坚定道:“这条运河通了俺们就可以到达地中海,听说那里富庶,而且我们的丝绸、瓷器、香料等物受到当地贵族喜爱。”

    老朱倒也没有反对孙儿的雄心壮志,现在的大明还是有资本支持这种开疆拓土。

    老朱随即关心的问道:“你打算用多少兵马,又打算让谁挂帅。”

    “孙儿算了下,女真三部出兵5万,倭国5万,高丽李成桂部精锐2万,东、西蒙古各出兵1万,南洋诸属国合计1万,我们再从大明各地征调5万军队,特别是西南、广西等地土司兵也有勇武者可以多加征募,这样总计20万。再征发印度、南洋劳工负责后勤供给。王景弘和村上幸吉的水军辅助作战。主帅俺想让徐辉祖担任,傅忠、常升等赋闲的武勋二代一并过去。水军让江阴侯吴高统领,明威将军戚全和马穆鲁克有过实战经验,此人可以重用。”

    老朱盘算了许久说道:“这个法子可是一试,从西南、广西等地征兵也可以消除一些隐患,不过要带几个近卫师过去,不然手里没有精锐俺怕出万一。统率这块俺觉得可以,你大舅子也该去独领一军历练了。这样,新训练的兴武、广武两个近卫步兵师,神策这个近卫炮兵师都让徐辉祖带上,同时兵器制造局造出来的后膛炮也让他带过去,正好通过实战试试威力。”

    见太孙、皇帝二人讨论起了军务,又涉及到徐辉祖,徐妙锦借口想去看看星星,马皇后就开心的带着孙媳妇离开了,对于孙媳妇的识大体,马皇后也是十分高兴。

    此时的坤宁宫十分和谐,小朱和老朱在讨论着征讨马穆鲁克的具体安排,马皇后带着孙媳妇在观星殿看着星星,当听到孙媳妇从孙儿那里学来许多知识的时候马皇后更是无比开心。

    第二日朝会上,皇帝表示要带着太子和皇后回凤阳祭祖,之后下诏命太孙监国,决断军国大事。下诏让在家养老的李文忠和徐达这几日上朝辅佐。

    当日下午皇帝就已收拾完成,带着太子和皇后回了凤阳,小朱开始了第一次监国之旅,虽说早有处理政务的经验,但是这次独自面对大明的所有政务,属实把小朱累的够呛,虽说现在大明的版图扩大了很多,处理政务的数量上升,但是在小朱的不断改革下,一些常规的流程化奏疏和无关痛痒的奏疏早就不需要小朱亲力亲为了,一进一出之下,其实现在的工作量还是低于洪武朝中期的。

    虽说累了点,但是小朱总算是处理好了绝大部分的政务,不过像是山东迁民这种大事,小朱也只是附了处理意见,最终还是需要老朱亲自拍板的。

    结束了一天监国旅程的小朱回到了慈庆宫,此时的徐妙锦早就准备好了晚膳,小朱到来之后就一起吃起了饭。

    今天的小朱太累了,所以和徐妙锦说了会话以后,就躺下休息了,徐妙锦也知道太孙今天开始要监国了,也没有打扰小朱,只是尽一个妻子的责任。

    第二日,小朱早早地起床去上朝,散朝后,则是将徐达和李文忠都留了下来,并且把总参谋处的官员都召集了起来。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大明将会有新的战争爆发。

    华盖殿

    小朱向众人介绍起了征服马穆鲁克的想法,并且说明兵马调度以及后勤供给安排。

    待小朱介绍完毕后,李景隆也出列,详细的介绍起了他制定的总方略。

    李文忠看着侃侃而谈的儿子十分欣慰,太孙要对马穆鲁克用兵的事情他早就得知了,李景隆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肯定是向他求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