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铁路

    万寿节

    九月的应天,酷暑已过,金风飒爽。

    在应天的北面,一座新的多层建筑矗立在空旷的原野上,四周围满了身披重甲的战士。

    老朱正带着一行人视察应天火车站。

    今天的车站早就铺起了一条红色长毯。

    参照后世的车站,小朱引进了不少商户,虽说今天有且仅有一批客人,但是因为来的是皇帝,所有商户都因为能够一睹天颜而兴奋异常。

    当然,今天车站内售卖的各种东西,早就被里三层外三层的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不会出一点差错。

    此刻所有商户都是望眼欲穿,甚至很多人幻想着皇帝一会能够来自己的摊位。

    老朱显然还要一会才会进站。

    刚刚在应天站的广场外,在孙儿的鼓动下,老朱亲自种下了一棵树。

    此刻老朱正在询问着负责铁路建设的几位院士。

    老朱望着高达十几米的凤阳站感慨道:“这个车站建的好,气派的很,有京师的风范。”

    负责车站建设之人赶紧回道:“启禀陛下,这几年虽说水泥的运输还有大问题,但是钢筋、水泥在建筑上的应用已经越发纯熟。目前正在建造的应天图书馆设计有8层,高度超过30米。”

    老朱听后说道:“俺觉得知识是个好东西,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俺也知道你们在顾虑什么。俺就直说了,皇宫最高35米,这个图书馆,俺觉得你们也别拘着,要是能建个40米,俺重重有赏。”

    一旁随行的官员闻此纷纷跪下,直呼陛下圣明。

    老朱也没有其他意思,一是老朱一直还算是尊重读书人,二来老朱也没那么多讲究和避讳,房子造的高也能证明大明的强盛,老朱还是会开心的。

    边走边谈,一行人也进了车站,旁边人介绍道:“陛下,左边是出站口,进站和出站是分离的。后续运营中为了保证安全,进站、出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上车时禁止携带危险物品。”

    老朱也是满意的点点头,认同了下面人的考虑。

    这一点上小朱也表示小瞧了古人的眼光,并不只有来自后世的他才对安全问题十分重视,京师车站是首善之地,安全检查只会更加严格。

    老朱此时也问起了其他人:“这个车站能容纳多少人?你们设计的时候每年能供多少人往来。”

    工部的官员看到了表现的机会,也立刻回道:“陛下,预计未来每年会有超过5万人来往应天,整个车站按照每年接待20万人设计,车站同时可容纳数千人,挤一挤万人应该也问题不大。并且车站内就有各式商铺,很多问题能在站内很好的解决。”

    老朱还算是比较满意的,赞许道:“做的不错,以后大明肯定越来越繁华,你们能够留足余量非常好,你说的商铺在哪里,带俺去看看。”

    “陛下,进站、出站处都有商铺。商铺也是租给附近的百姓,让他们多一条谋生之路。”

    一边介绍,也一边引导老朱走向了商业区。

    此时老朱看到一家写着凤阳糕团的店铺,直接走了过去。

    来到商铺前,老朱看到一个老年人在经营着店铺,直接问道:“你是凤阳人?”

    那人见到皇帝来了,激动地跪了下来,答道:“陛下,俺老家是凤阳的,俺家几个儿子早年跟着陛下起兵。全赖陛下皇恩浩荡,俺家小儿子前几年跟着去了新洲,弄了点地,俺们家现在生活不错,只是俺在家闲不住。听说这火车通了南来北往的人多,俺家祖上就是做糕团的,俺就想着还有点力气,要把祖宗的手艺发扬光大。”

    老朱确认了是凤阳弟兄,还有家乡的美食,高兴道:“好,好得很,俺就惦记家乡的糕团。俺小时候穷,过年都馋不上一口。”

    随即老朱又朝着后面大喊了起来:“妹子,快点过来,这里有俺们老家的糕团卖。”

    一边说,老朱一边已经吃了起来,狼吞虎咽的吃下了一整个糕团,也顾不得形象,对店家说道:“你这糕团做得好,是俺们凤阳的味道,糯米、芝麻、红枣就是那味。”

    这时,马皇后抱着阳儿才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小孩子有段时间没见到老朱了,看到老朱就伸手要去抓他的胡子,老朱肯定配合曾孙。这段时间自己的胡子成了曾孙最喜欢的玩具,这让老朱十分受用。

    小孩子看到老朱嘴边的几粒糯米,直接一摁,然后小手一划,弄得老朱脸上一片狼藉,看着老朱的脸。阳儿高兴的笑了起来。看到曾孙在笑,老朱也高兴的笑了起来。

    一边从发妻手中接过曾孙,一边朝着儿子、孙儿也招呼起来:“你们都过来尝尝,他家的糕团就是俺们凤阳的味道。”

    随后对着不远处的凤阳老兄弟也喊了起来:“天德,郭英……你们几个也过来尝尝,这是俺们老家的味道。”

    在太子、太孙和皇后品尝完以后,一众武勋也跟着尝了起来。

    凤翔侯张龙问道:“你和那王家糕铺什么关系,俺小时候吃过他们家的糕点,你这味道差不多。”

    老人见有人知道,如实回道:“禀大人,那正是家父所开,后来因为战乱,糕铺关门了。”

    老朱这会也和曾孙互动完,听到如此,就说道:“俺们老家的东西也该发扬光大,俺看你该在应天城里开家店铺,把这份手艺传下去,现在家中可有男丁在旁。”

    老人回道:“赖陛下天恩,俺还有两个儿子在外打拼,不过几个孙子都在应天照顾俺。俺大孙子最是出息,现在在应天军事学院进益。三孙子读书不行,俺准备让他继承这门手艺。”

    老朱也鼓励道:“好,俺记下了,记得把糕团做好了,改天你在应天的铺子开起来了,俺还去吃。”

    老人激动地跪了下来,老朱让狗儿付钱以后也没有再做停留,前往了候车室。

    老人的事情,下面人自会安排,旁边的其他商户肯定羡慕不已,不过别人是根正苗红的帝乡人,还会做帝乡小吃,心中虽说有所嫉妒,也不得不服气。

    老朱一行人来到了站内,看到了售票处,了解了火车票。

    也看了板上写着的列车时刻表,听说今后都会在固定时辰发出列车,最高峰每天可以有数十辆火车来往两地,不仅可以运人,还有大量的物资可以在两地转运。

    老朱虽说对于铁路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是听到底下人的描绘,也知道火车将改变大明朝。

    对着新上任的兵部左尚书铁铉问道:“这火车一次能运多少兵?”

    铁铉早有腹稿,回道:“陛下,运兵的火车一般一个车头拉动六节车厢。运兵车厢不同于常规车厢,紧急情况下每个车厢可以运送500士兵,一列火车就是3000之数。如果要携带物资,也可以有一个团的士兵并辎重快速运输。而且火车一个时辰可以跑40里地,将来若是火车遍布大明,从应天出发至新疆,不出一个月时间。”

    老朱听到这个速度,十分满意:“好,这个好,铁路建设你也要多多关心,这件事是国之大事。”

    旁边的工部尚书也说道:“陛下,不仅如此,现在的火车刚刚起步,一个时辰跑40里,一天也就能跑十个时辰,还有两个时辰列车要进行补给,因此只能日行四百里。不过现在时速更快的列车项目已经有所突破,相信几年后,火车的速度可能会翻番。”

    听到这里,老朱更是激动:“这样从应天出发,不用半个月,大明的大部分地方都能到达了,非常好。制造局这边你们要多下功夫,有什么要求要大胆的提出来,有什么想法更要大胆的去尝试,不要害怕犯错。”

    除了小朱以外,其他人对于工部尚书口中日行八百里的火车都是憧憬不已,那可是真真正正的八百里加急,更是一次可以运送几千人的八百里加急,很多人已经无法想象那会是个什么画面了。

    之后参观了车站内部的工作区域,了解了车站的日常管理,车辆间的调度以后,老朱带着众人过了检票口,来到了站台上。

    老朱问道:“这四个站台,同时可以停靠八辆列车。”

    “陛下圣明,按太孙的意思,以后铁路遍布全国,应天是京师,四个站台还会不够,所以附近预留了一大块土地。现在的站台设计,八列火车先后出发,一个步兵师,连同火炮、马匹等物资都可以被一并运送。”

    “很好,这个想法好,一次能运出去一个师的兵力,非常好。铁路的建设虽说要惠及百姓,但是前期一定要以军队投送、物资调度为主要考虑,各个线路设计的时候也要以此为重心。”

    下面人纷纷将皇帝的话记了下来,现在的火车肯定是一种战略物资,普通百姓一时半会也享受不起。

    一会后,老朱等人进入了车厢内。

    “陛下,普通的一节车厢,设计载百人,一列火车可以运送六百人。后续官员若是乘车出行,太孙也定下了规矩。此列车乃是大明一号,陛下的专车,这里三节是随行人员的车厢,每节可容纳50人,后面有两节是随行大臣的车厢,每节可容纳20人,陛下的专有车厢有两节。供陛下和娘娘使用,另外一节车厢乃是一个亲卫连,负责列车安全。大明一号共计8节车厢,是目前大明最先进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