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大孙别努力了,咱皇位给你

第21章 储君之位?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皇爷爷,孙儿说完了,”朱允熥揉了揉脑袋,似乎一副头疼的样子。

    朱元璋已经是乐的眯起了眼睛,他将桌子上铺开的宣纸拿起,仔细的端详着,倒不是在自恋欣赏他的字,而是在欣赏他好大孙说出的这些话语。

    通篇上下,皆是简洁干练,看起来像是大白话,但却又极为规整,蕴含着大道理。

    换做是翰林学士刘三吾来估计也写不出来这样的话语,“对,让他瞧瞧,咱的好大孙写出来的东西。”

    “大孙呐,”忽然,朱元璋想到了什么,“这是规矩,但更是一篇好文章,没有名字可不成。”

    他看向朱允熥。

    后者做思索状,“嗯,就叫做朱家子训吧。”

    “朱家子训,朱家子训,”朱元璋念叨了两遍,顿时拍了拍腿,“好,好一个朱家子训,日后这就是我朱家的规矩了,所有朱家人都要牢记于心。”

    朱元璋端详着手里的宣纸,怎么看怎么喜欢,再看看他的大孙,也是如此。

    “将这些东西都吃一吃,方才咱大孙才说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朱元璋转头看向吕氏,眉头都皱了起来,面对着这女人,他根本不想要掩饰心中的厌恶,一想到大孙多年藏拙,背后惧怕的可能是这个女人,他就想要剥去这个女人的太子妃之位。

    若不是念在朱允炆的份上,哼。

    吕氏和朱允炆诺诺的应了一声,心中满是苦涩。

    两人扒拉着碗里面的汤面,味同嚼蜡。

    “还有这肉,咱那时候想要吃上点肉可不容易,”朱元璋用筷子敲了敲碗边上,敲碗筷在人看来多少有些不礼貌,像是要饭的,但是朱元璋可没有这样的忌讳,要饭的怎么了。

    他当初就是要饭的。

    吕氏最讨厌吃的就是肥肉,但是看着朱元璋幽幽的眼神,她又不能够说什么,只得勉强在碗里面挑出来了一块稍微瘦一些的肉。

    这个时代,甚至一直到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的人,大部分都是爱吃肥肉的,饭菜里面也是肥肉居多,毕竟,那时候的肉多么珍贵,肥肉在人们看来便是肉里面的精华。

    这碗炖肉便是如此,几乎都是肥肉。

    吕氏一口下去,差点没有直接吐出来,强忍着恶心才勉勉强强将肉咽下去。

    这一顿饭可谓是吕氏吃的最为痛苦的一顿饭。

    花园内。

    两个孙子,还有那个女人都已经离去,朱元璋看着平静的湖面,不时有两尾锦鲤晃出水面下。

    “翰林学士刘三吾,汉中教授方孝孺,郑渊到了,”太监扯着嗓子喊道。

    “让他们过来吧。”

    朱元璋表面如常,不过嘴角还是略微带着些笑意。

    他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但是,更是一个爷爷,没有一个爷爷,在准备向别人炫耀孙子的时候,还能够保持淡定,憋住不笑。

    不多时,三人朝着亭子下面走来,为首之人是一个穿着儒衫带着官帽的老者。

    今年刘三吾已经七十九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绝对的高寿。

    大明关于科举十分有名的一件事情,也就是洪武三十年春,礼部会试,从全国几百名举人中,考出来52名考生,但全是江南人士,这件事情的主考官便是刘三吾。

    朱元璋知道后随便找了个由头,把刘三吾流放,后来朱允炆登基以后,将刘三吾召回,没两年他便死了。

    路上。

    刘三吾眼帘低垂,“这次皇上召集我等,或许是为了皇储之位。”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储,当然,这是对朱元璋这种已经走到了风烛残年地步的皇上来说的,若是朱元璋正值壮年,皇储之位可有可无,毕竟不是打天下的时候了。

    “依照你二人看,皇储之位,谁比较合适。”

    方孝孺和郑渊眼神闪烁,若是以往他们肯定会不假思索的说淮王,但是,见到朱允熥的才华和孝道以后,两人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嗯,有可能是淮王殿下,”方孝孺也只能够含糊其辞的说道。

    郑渊跟着认同的点点头。

    刘三吾捋了捋胡须,对于两人的回答有些不满意,都是读书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有可能是是什么意思。

    含糊其辞干什么。

    “不是可能,是一定,”刘三吾道了声,他并没有说为什么,也不需要说,淮王殿下贤,是整个皇宫皆知道的事情。

    更往上,儿子一辈更不用想。

    方孝孺和郑渊两人也能够看的明白,刘三吾实在是不明白为何两人话语之前要加上一个有可能。

    郑渊和方孝孺也不愿意多说,刘三吾早晚会知道为何的。

    三人快步上前。

    “臣,刘三吾(郑渊,方孝孺)参见陛下。”

    三人对着朱元璋行了臣子礼。

    “三位老师,做吧,”朱元璋摆手说道,他看着这三位读书人,脸上带着和善的神色,对于读书人,朱元璋还是十分尊重的。

    “多谢陛下。”

    两人道了声,而刘三吾则是坦然的受了朱元璋的话。

    “陛下,可是为了皇储之位,”刚坐下,刘三吾直接了当的问道,“若是皇储之位,臣,恳请陛下立淮...”

    说着,他就要起身躬身下去,他年龄大了,一心只为了这大明,说话做事也显得耿直无比。

    太子已死,皇上当立下储君之位。

    “不,不是,”朱元璋直接摆了摆手,让身子略微弯下去的刘三吾身体僵硬在原地。

    他不理解。

    若不是为了储君之位,为何要将他们三人都叫来。

    还有什么事情能够值得让他们三人同时出现。

    朱元璋呵呵一笑,眼神闪烁,他可是听得清楚,这老小子刚才说的是淮王,“这次来,主要是让你们看看,咱写的东西。”

    朱元璋将怀里的宣纸摊开来,放在桌子上。

    三人的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