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一章 周秉昆的窝囊人生

    江辽省,吉春市。

    1969,冬,大年初六。

    城郊的一处矮小民居里,东屋里中年妇女正在收拾行李,厨房里一个大姑娘在拾掇碗筷。西屋,一个穿蓝色棉袄的小青年,拿着一本本陈旧的文学书籍,码放到木头箱子里。嘴上还交代着:“这一共是六十一本,可不能让别人看见,都是难得的东西。大部分,都是......”

    我屮艸芔茻,这是什么情况?

    这不是《人世间》第一集么,刚刚还在看烟花,怎么穿越电视剧里来了?

    周沫摸了摸自己的脸,抓了抓自己的蘑菇头,又跑到厨房,冲着玻璃看了看自己的样貌:现在还不是小鼻子小眼儿的雷徍音同学。

    这是遭了哪个大神的毒手,不就是跟风写了一篇《国产剧十大窝囊废男主排名》么?不至于啊,咱有错可以认,帖子可以删,搞“人身攻击”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吧。主要也不知道“大神”的意图,是要自己体验一下主角的不容易,还是让自己成为年代大文豪。

    这刚来,还赶上周秉昆命运的转折点了。接下来什么剧情来着,好像是开篇送别,父亲周志刚和哥哥周秉义离家奔赴远方。

    从这一天起,17岁的秉昆,等同于没了爹,没了哥,多了个远方的拖累姐姐,还剩一个胆小怕事、省吃俭用的老娘。

    对于一个剧中的原生人物,简直就是绝境啊。试想一下,一个孩子,14岁老爹去了大西北,三年才回来一趟。这几年社会又风云跌宕,哥姐弄一帮人玩小圈子,也不带自己。混了两年,赶上停学了,初中都没有毕业。

    接下来家人四个走了仨,周秉昆略等于单亲开局。

    临走,老爹没有教导,没有安排。哥哥奔赴远方,准备和恋人异地重聚,只留下一件大衣和一箱子禁书。最损的是这个姐姐,跟人私奔也就罢了,大不了丢点面子。偏偏说自己听从母亲李素华的安排,去了贵州插队,把当妈的气的哭瞎双眼。也不知怎么跟周志刚写的信,还捎带上周秉昆,反正老周一辈子认为周蓉是替弟弟下了乡。

    自己是要延续原著呢,还是做点剧情改动,总不能穿越一把,就是来体验当窝囊废的吧。

    最重要的一点,周沫可是个读书长大的孩子。去扛木头、出渣、开饭馆,那也不是他的长项。再说了,当接盘侠,给别人养儿养女,一次蹲六个月,一次蹲十二年年,这纯纯是受虐的沸羊羊人生啊。到老了,还要被青梅竹马的乔春燕算计,被养女抛弃,太特么惨了。

    即便不学哥哥攀高枝儿去找另一个“落难公主”,或者像姐姐一样,去抱大腿一个落魄的精神贵族。平平凡凡,也好过憋屈窝囊啊。

    过一会,取照片回来的老爹周志刚,他简直就是秉昆一生窝囊的制造者。

    老娘植物人了,是他的错;

    姐姐跟人跑了,是他的错;

    冯玥玥没养好,是他的错;

    哥哥不能生育,是他的错;

    他丢了工作,是他的错;

    他买房被骗了,还是他的错。

    可是,在他人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个严厉的父亲,清高的哥哥,任性的姐姐,谁伸出过援助之手?

    他们把他,当成了家庭妇女李素华的影子,当成一个用来运转周家的工具,还要骂两声窝囊废。

    眼前这个一脸正气的青年,肯定就是周秉昆的哥哥,周秉义。

    大领导郝家未来的上门女婿,对旧日亲朋绝情绝义,一心向上爬的好男人。

    在厨房忙碌的那个女孩,应该就是任性、自私的周蓉。她将走向一条看来十分奇怪的命运,用二十年时间去追寻和毁灭她无耻的浪漫。

    他们去追寻自己的人生,把一切家庭的责任当做累赘,甩给一个17岁的孩子。连一句假惺惺的好话都没有,连一丝实质的帮助都不肯付出。

    至于李素华,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式的,只知道相夫教子的任由命运捉弄的,不幸的母亲。她就像周家的房子,是一个纽带,却只提供了功能。除了秉昆,没有人对她投注真的感情。

    故事里唯一比周秉昆还要凄惨的,估计就是她了。

    接下来的十年,丈夫走了,大儿子走了,二闺女走了。一个她用心守护的家,只剩下她跟刚成年的小儿子。

    本质上,跟家破人亡也没什么分别。

    -----------------

    周秉义默默叨叨,交代秉昆关于书籍保管的事情,外屋门响了。

    街道联络员乔婶,嘎吱一声推开了房门。年关刚过,天还冷着。乔婶一身臃肿的棉袄棉裤,脖子上还系着一条二棉厂生产的蓝围巾。

    一进屋,大着嗓门打招呼,然后直奔东屋。东北就是这样,光字片还保留着农村的习俗,串门不用预约,也不用敲门。

    路过厨房,乐呵呵的对着周蓉说,“哎呀,真好,正好你们娘俩都在。”

    小周回忆了一下剧情,这应该是“下乡的选择”这段剧情。家里来客人了,孩子要主动露面打招呼。否则传出去了,会被街坊邻居说没家教,孩子不懂事儿。

    周蓉忙乎着倒热水,秉昆拿炉钩子赶紧把火挑旺一些。

    乔婶和秉昆妈,老姐妹儿絮叨了两句家常,乔婶瞅着两个孩子,笑容里漏出几分尴尬。

    “你们这俩孩子都在,我呀,都不知道怎么说好了,这事儿。”

    周蓉似乎早有预料,放下茶缸子,顺着就接过了话茬,“婶儿,是来动员我俩下乡的吧?”

    乔婶只能没话找话硬夸一句,“你瞧这周蓉,不愧是高材生哈,料事如神。”

    秉昆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知道下面该是两姐弟争着要求下乡了。周志刚没回来,现在表决心等于给瞎子抛媚眼。

    “乔婶,我爸去照相馆取相片儿了。这事儿还得我爸做主,到时候等他回来开个家庭会,有了结果,让我妈再去找你。”

    秉昆突然插的几句话,打乱了原有的发展节奏。周蓉没来得及表决心,秉昆妈也没让乔婶逼问的左右为难。

    “他婶儿,秉昆说得对。这事儿还得等老周回来决定,政策俺们家肯定支持,一定配合街道的下乡工作。”

    乔婶一想也对,自己通知完了,就算尽到责任。具体谁走谁留,本也不是她该操心的事儿,说错话,得罪了哪个孩子都不好。赶紧站起身来,冲秉昆妈说,“那我就去下一家,继续做别人家的动员工作。等你家老周回来商量好了,到时候告诉我就行。”

    送走乔婶儿,周志刚也回来了。

    老周有点感伤,自己去西北搞建设三年多了,如今大儿子也要远走他乡。看乔婶的来意,剩下的俩孩子还得再走一个。

    “一共洗了五张,一人一张。这是你的,这是秉义的......,这很有可能就是,咱们家最后一张合影了。”

    秉昆妈赶紧捅咕他,刚过完年,说什么丧气话。

    老周冲媳妇愧疚的点了点头,“我和秉义,这说话就要出发了。我们两个还都是两年,就一次探亲假,什么时候能再回来......。总之,以后,我能回来,可能秉义不在;秉义回来,可能我又不在。咱们家,不是,还得再走一个么...”

    老周五十岁的汉子,语气低沉,略带哽咽。

    “全家五口人,再能凑到一块,难了...”

    气氛陷入了沉重的悲伤之中,情绪低落的秉昆妈抹了抹眼泪,问老周,“他爸,再走一个的话,让谁走啊?”

    错过了上一茬发言机会的周蓉赶忙接话,“我走,我是姐姐。”

    小周明白了,根源就在这里,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是,“我是姐姐,要照顾弟弟,替他下乡”。好家伙,编剧果然微言大义,原来早就留好了伏笔。怪不得周志刚拿这事儿埋怨了秉昆一辈子。

    老周抬起头看着一脸稚气的闺女,她才刚满二十啊。自己知道农村是什么样子,怎么可能舍得让最宝贝的丫头,去遭这个罪。

    “秉昆吧,秉昆,你什么想法?”

    小周知道,周蓉去贵州,成了他身上的原罪。成了周志刚一辈子埋怨自己的理由。现在不把这件事掰扯清楚,这窝囊废养成的进度条,可就要加速了。

    “我?我当然想留城啊。”

    一句话说的剩下四口人目瞪口呆,老周家一向团结友爱,竟然出来这个么自私的孬种。

    不待老周发作,秉昆继续说:“我们三个孩子,挨排儿差三年。老大跟着你长到二十岁,今年二十三,已经是个大人了。我姐,你和我妈带到十七岁,勉强算作成年吧。我呢,三年前才十四岁,就过上了有娘没爹的日子。

    “下乡,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干啥。饭不会做,衣不会洗,种地不认识五谷,耕田分不清垄台垄沟。将来回城指标,也不会给我这个落后分子。我这下乡,可能真就一辈子留在农村喽。”

    秉义是大哥,性子沉稳,已经习惯了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你跟我去生产建设兵团,正好锻炼一下。明天让妈去报名,尽量把咱俩分配到一个地方。”

    小周看了一眼大哥,“你能挑地方,那是谁出的力,不还是靠冬梅姐么!啥时候去哪,是咱家能挑挑拣拣的了?”

    周志刚有点生气,往日里秉昆虽然不成才,至少还听话,今儿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秉昆,你就忍心让你姐一个姑娘家下乡?”

    小周觉得有点好笑,全国几百万姑娘都下乡了,你家姑娘咋了。

    “你问我咋想,我说了啊,想留城。但也不是不能下乡,只不过不能稀里糊涂的。别把这当成是我应该应份的选择。”

    老周扬起巴掌就抽了过去,小周往后一躲,只刮着半张脸。

    “你个混蛋,想气死我啊。作为一个小子,你还有没有点爷们样?”

    秉义和秉昆妈拉住老周的胳膊,小周趁机躲到了炕里边。

    “你这是专制作风,耍大家长作派。我问你,从小到大,你教过我怎么学习,怎么做人了么?不是巴掌就是撇子,要不就是责骂。我不就是笨点么,整的跟捡来的似的。让我下乡,你替我想过没有?人生地不熟,我一个毛孩子,上边没有父母,身边没有亲朋。一没有技能傍身,二不会应酬交际。你把我扔出去,是怕我回来跟大哥抢你家产么?”

    老周抓起扫抗的笤帚,一把扔过去砸在秉昆身上。

    周蓉赶紧绕到中间,一把抱住发怒的周志刚。

    “爸,我去,我去!我自己愿意去!”

    小周把笤帚藏在身后,对视着老周公牛一样冒火的眼睛。

    “让你对我尽一点父亲的责任,就这么难么?只能留一个的政策,宣传一个多月了,你想让我下乡,早干啥了?一点准备不做,哪怕教我做两个菜,讲几个农村种地的故事呢。也算你这个当爹的合格了。”

    他又调转枪口,对准自己的好大哥。一边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你这个老大当的也好,净会说漂亮话。还让我跟你去兵团,我怎么报名?人家收我这个初中没毕业的么?还想着跟你分到一块?轻飘飘一句话,然后明天拍屁股一走,不愧人家说你是逍遥派啊。”

    他对周蓉倒没有什么难听话,毕竟事情还没有发生。

    “我只是求个公平,很难么?走要有走的说法,留要有留的责任。我又不是小猫小狗,是一个任由你们安排的物件儿。”

    老周气的鼻孔都大了一圈,在周蓉和秉昆妈的安抚下,好不容易被秉义抢走了手里的炉钩子。

    “你想要什么公平,怎么个公平法儿?”

    小周扫视了一圈,蹭到炕桌边上,抓起茶缸子,喝了一口热水。

    “既然你们把我当大人糊弄了,咱就干脆糊弄到底,今儿就分家...”

    老周“这是咱们家最后一张合影”的话言犹在耳,众人没想到,往日里老实巴交的秉昆,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分家。

    “你个混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