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二章 绝不当窝囊废的新秉昆

    任谁也不想注定成为一个窝囊废,吃苦、受累、挨熊、当接盘侠,受一辈子埋怨。

    忘了哪个大哲说的话,“重走人生路,个个都能当圣人”。恰巧,穿越而来的小编,知道周秉昆的所有剧情。

    秉昆揉了揉自己脑瓜子上面的蘑菇头,抻了抻身上的二手毛衣。

    “分家不析产,您也不用发火。咱就是把责任义务定好,趁着人齐,把事情掰扯清楚了。”

    秉昆妈一向没什么主意,不过出于一个母亲的直觉,她能感到小儿子,心里一定受了什么委屈。既然,儿女已经大了,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什么事儿都哄哄就过去。所以,她率先表态支持。

    秉义是无所谓的,他即将和恋人远离喧嚣,双宿双飞。一旦哪天,落难公主重归凤巢,他也会跟着飞向更高的地方。他以沉默作为肯定。

    周蓉并不知道事情突变的原因,只是觉得秉昆这么闹一闹也不错,刚好可以作为掩护她去贵州的行动。

    唯一令她惊讶的是,往日里笨头笨脑的弟弟,不知道攒了什么邪劲,居然敢当面顶撞严厉的父亲。

    老周看其他人不反对,自己也不能真的像儿子说的,搞专制家长作风,那就听一听,这小犊子要念什么咒儿吧。

    “第一个问题,我们仨,谁继承家业,谁来养老?”

    老周才刚过五十,还不到拿不动腿儿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冷不丁小儿子这一提,觉得这孩子不盼着自己好,心里又曾一分厌恶。

    “养老,我和你妈不指望你。我们跟着老大,你把自己养活好了就行。”

    秉昆妈想说跟着老儿子,可是她从来没有拂过丈夫的意志,只好低着头,用手紧紧攥住棉袄的下襟,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老头子这么说,得多伤秉昆的心啊,本来就不招待见,这不让老儿子养老,又要老儿子下乡,这不等于逐出家门了么?

    秉昆倒是没什么神情变化,支使姐姐周蓉取来了纸笔,认认真真的记下第一条决定。

    “这事儿也不能一厢情愿,民主集中么,咱还得问问大哥愿不愿意呢?”

    周秉义怎么可能让父亲落了脸面,赶紧点头,“我愿意,让爹妈跟着我,我养老。”

    秉昆放下笔,抬起眼皮,略带一丝丝调戏,“嫂子能同意?到时候你岳父母官复原职了,人家可就一个姑娘。”

    这话说完,秉义和老周都变了脸色。

    秉昆又转向周蓉,“姐,你就不争取一下?即便不在身前伺候,总要说说给多少养老钱,年节回来几次吧?”

    周蓉并不知道这里有什么陷阱,以她往日一贯的骄傲,特别坚定的回答秉昆,“等父亲退休了,我每月给生活结余的一半,作为二老的养老钱。只要是有了假期,一年至少回来一次。”

    贵州离着三四千里,大不了到时候再找理由。

    秉昆在纸上继续落笔,把周蓉的承诺变成白纸黑字。

    接下来,又说了补贴的事情。老周的工资,给三个孩子怎么分,补贴到什么时候。

    补贴之后,又说了结婚,生孩子,以及亲家交往。罗里吧嗦,林林总总写了十几条。

    这回倒是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木讷寡言的周秉昆,居然把分家的事儿想的这么详尽,怕不是筹划有些日子了。

    这更增加了老周对秉昆的怨恨。

    秉昆写完,重新整理誊写了四份,周家五口都按了手印。

    “哎...!”

    秉昆发出一声舒服的叹息,把属于自己的一份折好放进自己的兜里。省的将来老周再埋汰自己,这下可算是有证据了。

    “咱大事儿说完,可以研究下乡的人选了。至此,爹妈已经算是完成了抚养子女的义务,勉强也算完成了对我的教育责任。咱们可以像成年人一样,认认真真的说话了。”

    秉昆话音未落,母亲李素华的眼泪已经决堤一般,噼里啪啦的掉落下来。

    原来儿子的怨恨在这里,全家都把他当小孩子糊弄,却又要他承担大人的责任。怪不得今天秉昆阴阳怪气的搞得这么一出,她只觉得自己对秉昆有了亏欠,母子之间,也有了隔阂。

    周蓉要下乡的理由,不破而破。秉昆这么一闹,已经消解了她疼爱弟弟的情义。

    现在,她只能把建设老少边穷,作为自己的理想了。至于真正的原因,她是永远也不会说的。

    “我要下乡,是响应号召,是去建设和改变落后的乡村。这是每一个时代青年的理想。秉昆留在家,劈柴担水,修瓦糊墙,这些都是我做不了的。”

    秉义也没有阻拦周蓉,他其实知道冯化成的事情,只是没想到小妹这么坚定。隐约中,他似乎能猜中周蓉这么做的原因。

    秉昆挠挠头,摆出一副让人恼火的无赖相,“我走不走都行,全凭天意。走,家里给我一年的生活费。留,谁也别说我占便宜。”

    周志刚和李素华左看看、右看看,似乎下不定决心。

    最后老周想起来工地上常用的办法,“要不,抓阄吧。”

    周蓉不敢拿出真正的理由,只能暂时听从老周的安排。她心里的想的是,明天过后,家里剩下这三个人,还不是全凭自己拿捏。

    抓阄的结果,周蓉是“走”,秉昆是“留”。

    这不受掌控的天意,让周志刚对秉昆,在恨上又加了一分。

    吉春的冬天吃两顿饭,下午两点,秉昆吃完饭跑出去了。

    剩下四个人,心情各有各的沉重。

    周志刚捏着这份沉甸甸的分家协议,一股子邪火,从心口一直烧到眼睛。

    周蓉跟秉义在西屋里,关上门叽叽咕咕,不知道商讨着什么。

    李素华实在受不了这份压抑,抓起毛线球,跑乔家串门子织毛衣去了。

    光字片是破烂的,即便在眼下这个时代,也依然是陈旧和衰颓的。

    胡同子不到六米宽,也就是说,前后两家,打开窗户可以听见呼噜的距离。

    秉昆裹着哥哥刚传给他的羊毛军大衣,一呲溜、一呲溜的走着,搭上公交车,一路奔向团结路。

    他要找的不是别人,而是他未来的嫂子,曹德宝眼里的落难公主。

    有一件事,还需要她出力。

    周蓉不是要下乡么,那就去吧。

    可是,这辈子她也别想见着冯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