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二十七章 秉昆的大学

    许多年以后,首批考进第一工人夜大的人,仍然不会忘记,那个坐在教室里跟老师们畅谈理想的下午。

    跟普通人一样,周蓉、郑娟、国庆...,他们在五月八号的那天,接到了进行复试的通知。

    复试的地点是在拖拉机厂的工人礼堂,有三层楼那么高,庄严肃穆。

    讲台上空空荡荡,没有开大会时候排成一大条的领导座位。在背景幕布上,贴着一行标语:让我们为岁月刻下痕迹。

    当天的主持人是还名不经传的周秉昆,一米七十多的个子,瘦瘦的,留着一个蘑菇头,穿一身新做的中山装。

    会议流程略过了领导讲话,标语背诵,甚至连忆往昔、看今朝的开场词也没有。

    秉昆只是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未来会更美好么?

    这个问题是很沉重的,外面是老美领着的联合国,进行全面经济封锁。北边是闹翻的老大哥,带着一众小弟,划清界限。国家刚刚倾尽全力打造的初步工业化体系,还没来得及运转,就跟世界脱了钩。

    加上战争的乌云时刻笼罩,普通人完全活在一种恐慌和沉重当中。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无数的青年人,展示出超出常理的浪漫主义情怀。是的,那不过是应对强压的出口,在沉重之中,留给自己的解脱。一种义无反顾的狂奔,能让人忘却凝聚在心头的紧张。

    未来会更美好么?

    像曲书记和马守常这样的人,会用自己的信仰来回答:会,一定会!他们会用自己的一切力量,来迎接和改造这个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像拖拉机厂的厂长和工会主席这样的人,会用自己的职责来回答:会,必须会!他们是一项工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无论何时,无论谁问,答案永远是:未来会更好。这是国家和人民,交给他们的使命。

    像蔡晓光和周蓉这样的人,会用自己的自信来回答:会,应该会!所谓的天之骄子,总是会略过一切困难,相信自己是命运的主人。

    更多的人,像曹德宝、吕川、国庆、春燕这样的,他们心中没有答案。他们随波逐流,在命运的惊涛骇浪里,任由安排。有一份工作、组建一个家庭、养育几个儿女、奉养了双方老人。这就是一辈子,如果能无病无灾,老死床头。那就是不可奢求的完美人生。

    未来会美好么?他们的回答是:希望会吧!

    不过秉昆今天的回答,显然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说不会,未来不会更美好!

    所有坐在前排的领导,屁股底下像是被装了钉子,顿时浑身发冷,汗流浃背。

    所有能听清他话语的考生们,惊诧得手足无措,一时之间不知道是不是要冲上去把他打倒。

    “时间,是流动的,是连续的。没有昨天的积淀,今天的努力,美好的明天并不会从天而降......”

    吓坏了的人们,重新安静下来。

    “我们经历了一些挫折,也走过了一些弯路,即便是未来,我们也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

    曲书记面色凝重,秉昆的台词,跟交给她审阅的,完全不同。这个有主意的小孩,到底要干什么,他有什么别的目的么?

    “这是正常的,从可以追溯的历史来看,这就是社会运转的基本模式。必须要付出代价,从无数的错误当中,找到那个正确的答案。”

    幸亏今天秉昆妈没来,否则一定会当场病发。

    “怎么找?有的人去翻前人的记述,那个就是历史;有人去和聪明人辩论,那个就是逻辑和哲学;有人决定自己顿悟,他们发明了宗教;也有的人,创办了学校,比如创办了稷下学宫的齐国国王、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孔夫子、开办了雅典学园的柏拉图。这些都是前人的尝试,他们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聪明人,来参透世界的真相,寻找到更好的办法。”

    “非常可惜,最终他们并没有找到答案。昨天的积淀不够,即便今天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在一代人之间,找到创建美好世界的道路。千百年过去了,在这一路上积极探索的人涌现出无数的伟人和智者。他们留下了数万卷描绘真理的书籍,数万个表述真理的公式,甚至还用自己的经历,写下了无数的宝贵经验。”

    “他们没有成功,100年前,世界上最强国家的首都,还是屎尿横流。这一百年来,人们依然挥舞着武器相互屠杀,人们依然会为了一条教义或者一种言论而被追捕,野蛮的皇帝和贵族仍然高高在上,贪婪的资本家依然把大众当成牛马。”

    “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昨天,是两千年来先贤们留给我们的遗产。明天,是强大敌人给我们设置的决斗战场。明天是不是会更美好,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努力和奋斗。光明不会无缘无故的从天而降,只有靠我们的双手,靠我们的勇气,去争取。”

    “无论你是谁,你都肩负着这样的使命。那就是,继往开来!我们的夜大,就是让你们接收遗产的地方。你们将肩负着过去两千多年以来,无数人用智慧、用生命、用鲜血,所凝聚的遗产,继承他们的使命,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现在,我要问你们第二个问题!”

    “你们准备好了吗?”

    台下的年轻人激动到不能自已,个个紧攥着拳头,高声呼喊着:我们准备好了.......

    “那好,既然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就按照所报的班级讨论,提出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今天下午,就在这里,逐一汇报。”

    -----------------

    那一天,后来成了第一工人夜大的校庆日。他们说,夜大是从那一天拥有了灵魂的。

    那一天,拖拉机厂就像个大学,到处是开会讨论的年轻人,一个个神情激动、神采飞扬。

    那一天,周蓉终于知道,自己的弟弟,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跟在屁股后,说话幼稚的小毛孩儿了。

    下午的汇报也很成功,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几位主要的老领导,似乎又回到了他们年轻的时候,充满了战斗热情。

    从那一天开始,在夜大的学员当中,在吉春的部分年轻人当中,流传着一种说法。

    夜大,周秉昆办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