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六十五章 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周秉昆消失了。

    现在的江辽的上层构成采用“三结合”原则,几个人各管一条线,组在一起,掌管大局。

    潘主任的胡来,给另两派的代表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打了小的,自然引来老的,今天下午四点开始,风纪组的电话就没休息过。

    到了20号早晨,几方力量达成一致,周秉昆不能留了,迟早是个炸弹。

    全力抓捕,然后开大会审判,必须让他亲口认罪。

    就在地方的头头脑脑们搜查吉春的各个角落时,吉春铁路文工团的大楼里,来了一位访友的“外人”。

    “你好,我叫周沫,泡沫的沫。找一下你们团的白笑川老师,我是他之前的学生。”

    “你是哪个单位的,找白老师什么事儿?”

    “您好,这是我的证件,拖拉机厂后勤处的,兼管一点工人福利的相关工作。这不想着快到中秋节了么,看看能不能让白老师帮着组织一场庆祝活动。”

    “进去吧,在302。注意点,别乱走乱看,这可不是你们地方。”

    传达室大爷说的“地方”,重音要放在后面的“方”字上。这里的“地方”对应的是中央直属单位的意思。

    或许有人不知道,铁道部是多么牛气的单位。曾经有一回,外蒙的领导人在会见时说,他们国家的人口突破了300万,咱们铁道部的领导就顺嘴提了一句,“我们铁道部下辖工人都320万了”。

    铁道部并不仅仅只管铁路,整个国内的铁路机车制造、铁道建设、线路运营,还包括相关设施的维护,部分陆路港口的管理。有人曾经说,凡是一個国家有的功能,没有铁道部没有的。都说当时的国企是从生管到死,但绝没有一个单位能跟铁路局媲美。它真的是从医院接生,一直管到入土下葬。

    从管理上,地方铁路局直属铁道部,与地方近乎完全独立。甚至他们连粮票和粮油站都是自己一个系统,但凡是谁家孩子考进了铁路,那绝对是端上了铁饭碗。

    秉昆敲门进了302,白笑川正在捧着一个笔记学“评书”。“话说那座山雕身高八尺挂零,长得是虎背熊腰...”

    “白老师,练着呢!”

    白笑川一抬头,“咦!周助理,你怎么来了?快坐,快坐,我给您倒茶!”

    “大夏天的,喝点凉白开就行,别忙乎了。这评书学的咋样了,单老师当初可是最看好你,我咋还没听过你的演出消息呢?”

    白笑川泡了杯“整叶”的大红袍,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喝。

    “诶,别提了!来这边两年,净演山东快板了。师傅编了几部书,都没过审,这不前一阵子才改编了《林海雪原》么。”

    秉昆接过来茶水,一看老白真是富裕了,竟然舍得喝这么贵的茶叶。

    “《林海雪原》好啊,我记得之前给过单老师一个《关东大侠》的提纲,那个也没过审么?”

    “过了,过了。就是师傅觉得还不满意,一直在排练修改。毕竟是捏合了好几个抗联英雄,人物性格不太好统一。我劝师傅直接改成群像戏,这都生气我好几天了,骂我不用心。”

    “没事儿,就是着急呗。眼瞅着四十了,级别比你还低好几个呢,哈哈哈哈。”

    秉昆这边笑着,门外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哪家的小儿敢如此编排老夫,呔!”

    秉昆一回头,正是他夜大时期,从辽东借调过来的民间艺人,单老师。

    不过单老师现在工作单位变了,通过学生的运作,安排进了吉春铁路文工团,经常随着车组,在全国各地演出。不过吉春的文工团算宣传队,属于业余团。所有的演员走铁路工人的晋升体系,白笑川18岁进铁路,现在35岁,已经是4级工。单老师进的晚,加上调级定级在这个阶段比较费劲,到现在还是个二级工。

    俩人再次见面,免不了一番客套。

    单老师本以为要种一辈子地了,没想到能被江辽的夜校点名,从而一朝翻身,又干上了文艺工作,所以对蔡晓光和周秉昆都特别感谢。“有啥事儿不,没事儿跟我去百货商店,今天卖烤鸭,溜肥溜肥的,那叫一个香啊,我非得请你吃一顿不可。”

    秉昆可不敢吃他的请,这位现在有老婆孩子需要养活,自己家老妈也没工作。一只鸭子吃下去,说不定单老师要啃几顿窝头呢。

    “别,你们都有家小,我一个人挣钱自己花,还是我来。不过离着吃饭还早呢,我想先说说正事儿。”

    说着,秉昆从公文包里翻出来一个牛皮纸袋,打开来是几张报纸和一沓手写的稿件。

    “你们铁路系统可能还没吹进来风,这是市区正在搞的【百大新青年】评选。组织策划的是我,带头执行的是蔡晓光,现在正是大跨步前进的时代,我们俩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为压抑许久的青年找到新的方向,给吉春注入新的活力。但报纸的影响力还是太小了,毕竟识字率才百分之二十多。我想请二位出山助我,在广播上推广这次的活动。怎么样,二位?”

    俩人听完,赶紧抓起来报纸翻看,不一会赶紧点头,这么露脸的机会可不多,一次面向全省的大规模宣传,那自己不就成名了么。

    “不过,稿子不能当新闻稿播,还需要你们的进一步加工,尽量口语化,评书化。让听众就像听故事一样,记住这里的人和事。”

    单老师拿过来稿子琢磨了一下,一篇人物记述也不长,算上资料也就不到六千字,以他一分钟二百字的语速,也就五六分钟。

    “咱们在哪个调频播,一集节目播几个,时长是多少?”

    “103.8”

    “啥,那不是吉春铁路广播么?”

    “对啊,我这次来,两个任务。一个是找伱们二位出山,一个是找你们广播的负责人谈合作。之前夜大广播大学,不就是跟铁老大合作的么。咱们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次依然外甥点灯。”

    其实,秉昆早就搞定了学习站的工作人员,昨晚的歌曲,就是在这个频段播放的。只不过那是突然袭击,现在要做的是结成同盟。

    白笑川有点担忧,“周助理,我不是说您说的不对啊,但上次,可是曲书记亲自过来谈的。加上咱这个节目,就要占三个时段了,台里能答应么?”

    单老师也有点着急,眼瞅着四十了,还挣32块5呢。这面向年轻人的节目,必火啊,到时候因功受奖,自己这待遇不就提上去了么。他拍着胸脯,十分豪气。“我跟你一起去,这么好的事儿,台长肯定答应。”

    秉昆胸有成竹的对二位说:“只要你们有办法,让我跟台长单独呆五分钟,我一定能说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