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窝囊废们的人生剧本

第10章 桦林·漫长的季节

    要说解决失业潮,那是bj需要考虑的问题。

    只看三道沟林场这点问题,虽然难办,总还是有解决办法的。

    只要这帮人能放下“铁饭碗”思维,找个能挣钱的活路,无非是多做点工作罢了。

    【完成秦焱的请求,奖励动物亲和技能+1,昆虫驱散】

    这个“曹德宝”,还是这么的抠门。给你费这么大劲办事儿,才这么个鸡肋技能,自己驱使沟通鸟类的能力,还得等到哪一天?

    要不是奔着三道沟几百号子人的羊毛,决不能接这个费劲的活儿。

    大德鲁伊之梦,还得等几天。

    秦焱大手一挥,最终给他临时任命了一个“外联经理”的角色。

    项目总体预算加码到5000块,一定要办的热热闹闹的,到时候把局长也请过来。

    这秦厂长私心不小,这场会办完了,无论成与不成,估计他都不会再在三道沟窝着了。

    想要从速从好的办成这场大会,那必须去市里了。

    第二天一早,收拾立正,吃了早饭,带着秦焱厂长的希望和顾长山夫妻的嘱托,兆成踏上了去往桦林的火车。

    省内路线的N打头通勤车,价格便宜的不像样子,从松江河到桦林,只需要两块五毛钱。

    只是这车速确实够慢的,逢站就停,小站三分,大站十五。有时候遇到会车,还得给别人停机让路。

    早上八点二十上车,一百多里地的路程,生生熬到十二点才到桦林。

    第一個目标,当然是去市剧团。

    出站叫了一辆计程车,白顶绿身子的老捷达,师傅是个中年人,开车还带着一副白线手套。

    “市剧团啊,您坐好了,离得近,一会就到。”

    怎么听着这个声音熟悉中带着莫名的亲切呢?“师傅,您哪人啊?这口音不像本地的!”

    师傅慢慢悠悠的把车转入大道,“呦,您这都能听出来,我老家沈阳的,不过69年就过来了。我说话还能听出来外地口音么?”

    这桦林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游是钢铁厂厂区,下游才是市区。

    “可能我们钢厂还是跟市区有点差别,不过也几十年了,改不过来了。您这是来听戏还是来办事儿啊,这桦林我熟悉,要是办事儿坐我车方便。我叫王响,门手抠里有名片,有事您随时叫我。”

    “好啊,我是来办事儿的。只是我没电话,到时候不一定找得着你。”

    “没事儿,你要是用车,说好了地点,我在外面等着您!”

    这服务态度还挺好的,这年头能有这个服务意识的不多。“你们钢厂也搞分流优化了吧,现在工作好找么?”

    师傅小心的避让着行人,桦林人还不适应越来越多的汽车,依然保持着横穿马路的习惯。

    “下岗呗,被抽中了有啥办法。弄个活儿先干着,干一天是一天,也不能闲着是不是?好了,您到了,往前面一走就是。”

    付了钱,抬眼一瞅,“桦林市人民剧团”几个铁艺大字,已经掉了漆,但仍然牢固的挂在墙上。

    进去找演出经理,谈好了节目和价格,交下300块定金,这就算成了。

    他打算先吃顿饭,然后等下午人家上班了,去人力资源中心看看。或者找找,本地有没有什么大量用工的民营企业。

    一出门,看见刚才的出租车还在。“咋,您一直在这等着我了?”

    师傅乐乐呵呵的,“刚又拉了个小活儿,转一圈觉得您事儿该办完了,特意过来瞅瞅。”

    他忍不住夸赞,“行!就您这份儿职业精神,干啥都能干出彩儿来。”

    师傅打开计费表,问了一句:“现在去哪儿?”

    兆成看了一眼周边,都是些买卖衣服之类的商店,“找个吃饭的地儿,外地客商常去的,我去开开眼。”

    师傅惊讶这小伙还是个有钱人,“好嘞,大酒店呗。我们这最出名的就是金昌了,外地大老板最喜欢那儿。旁边就是维多利亚娱乐广场,吃喝玩乐一条龙。”

    说完这句话,师傅突然兴致低了不少,好像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

    兆成:“行,那就金昌大酒店。您也没吃呢吧,待会陪我吃一口,顺便给我介绍一下桦林的经济发展情况。咱打表不用停,就当我付您的咨询费。咱俩聊着投缘,就当交个朋友怎么样?”

    大叔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并没有推辞,只说待会自己点一份面条就行。

    到了饭店,虽然名字响亮,但真没什么大酒店的气势。

    俩人叫了两个炒菜,兆成说想吃饺子,师傅也没有再谦让。

    一边吃着饭,兆成一边打听桦林的用工情况,以及一些产业发展进程。

    “不瞒你说,我刚从松江河考察完,那边山里的好东西不少,可惜深山老林的不好运输。就想着到市里来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加工企业,能到那边去投资建个粗加工中心啥的。要不等着东西运到桦林仓库,损失至少一多半。”

    师傅听完了,也没有直接说有没有,而是从兜里掏出来个对讲机,跑到门外沟通了一阵。

    等回来了,“我跟车队的说了,估计十多分钟就有回信儿。别看都是一帮开出租的,但原来也是正经有工作的人,对市面熟的很。”

    听师傅说完,兆成突然灵光一闪: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信息业仍然是传统模式,王响这做的业务,等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啊。

    “大叔,您叫王响是吧?您就没想过信息中介这个事儿么,桦林几十万人,谁想找个人工或者找点货,可不容易啊!”

    “对,是叫王响,响亮的响。干信息中介,咱也不行啊,一辈子就会开车,开完了火车开汽车。”

    “你刚才干的这个事,不就是信息整合么?为啥不能把它做大做强呢?有这么一帮司机同事的便利,只要找个认字的人,把供求信息都记录在一起,像114寻呼台那样,为来电提供所需的各种线索。”

    “老板,那不行吧?谁能信得着我啊,再说本地也有您说的那种小报儿,专门刊登各种消息。”

    兆成一听,看来当地人也不笨啊,供求信息这么早就有了?赶忙叫服务员给自己送一份过来,看看是什么情况。

    拿到手一瞧,还真如王响所说,“桦林供求”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既有各类行业的广告,也有居民的转让出租信息。但在后世媒体业工作过的人看来,依然属于“史前”级别。

    信息中介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挖掘商业机会,而不是销售版面。桦林供求完全是本末倒置,跟王响的车队是同一个毛病。

    一个城市,有哪些专业场,交易方式和交易总量。甚至包括配套的人力、运输、仓储,这些才是财富信息。

    想明白这个,他非常有信心在桦林捞一笔,也算是给三道沟林场提前找好出货渠道了。

    “大叔,你身边有没有信得着的帮手,我这有个买卖,你看看能不能一起研究研究?”

    王响琢磨了一会,“我倒是有个小舅子(联乔),以前还是从省城毕业的大学生,最近也下岗了。前几天说打算也开出租车,好像现在居家闲着呢。您要是觉得行,我给您叫过来看看。”

    “行啊,大学生可是优秀人才,叫过来一起吃点!”

    王响到酒店前台打了个传呼,没过十分钟,一个比兆成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风尘仆仆的过来了。

    “姐夫,在哪呢,什么大老板啊,谱摆的还挺大?”

    “你就彪吧!会不会说话,要不把嘴给我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