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彼方

前言

    这部小说是我从高中开始构思,于14年进入大学之后便开始创作的。在此之前也写过一些短篇小说,但几年后回头看觉得文笔与故事的构成实在太过于稚嫩,不忍直视。于是便没有将其码字,封存于我的书箱之中。

    这部小说的灵感可以说一部分来自于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虽说情节部分并无相似,但有些设定我认为还是受到其中的一些影响的。之所以采用日本作为背景,也是因为我本人从中学开始便浸润在日本的各类文化作品之中,纯文学及二次元文化对我的影响颇为深远,所以心中萌发的故事的种子也便自然而然的是以日本为舞台。

    小说的本篇细分为许多小节,阅读起来可能比较碎片化。原因是我在创作的时候每天都是花一两个小时来写一个小节,在日复一日苦思冥想的挤牙膏当中写成了这样一篇看上去有点像小散文拼凑起来的小说。当然,也因为我本人是个极度不擅长人际交往的人,小说的原型也便是架空,并无实际参考人物。若说有那只能是我自己,像把自己的灵魂分裂成几块,分配到各个角色之中。所以每次重新回顾自己写的这篇小说,包括在写的时候,更多地像是在跟自己的灵魂对话。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对白也显得比较苍白。毕竟社恐的社交经历无法支撑起一个丰富的对白的想象。

    小说于16年成稿,那时的我已经完成了我进入大学的几个目标,完成这部小说之后就像完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对于其完成还是感到相对满意的。至于为何雪藏多年,也大概是因为我认为其中尚有不完美之处有待改进,然而对于完成的作品又迟迟提不起劲改动。更重要的是完成之后像是失去了目标,沉溺于娱乐活动之中。从此之后也便不再提笔创作。

    之所以现在又将本应雪藏不见天日的小说发表,不得不感谢一位某日喝完酒之后对我一顿彩虹屁的朋友。感谢他的鼓励才让这部小说得以重见天日。过去创作小说总是为了让某人看到而写,当失去了那个目标的时候,自己便也失去了动力。然而故事的种子却没有消灭,依然在我的心中蠢蠢欲动。停下写作这数年,我总是想自己在某一天仍然会提起笔再度创作,只是一再拖延,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而无从开始。

    28岁的村上春树在自己家的厨房一边喝啤酒一边写下了处女作《且听风吟》。我也曾幻想过28岁的自己如他那般,在某一天开始执笔创作。如今我也到了28岁的年纪,是否也应该重新拾起被放置在一旁不管不顾多年的东西重新出发呢?我的心中仍没有答案。但至少这一篇已经完成的作品,有生之年还是希望公诸于众,至少给那位愿意吹我彩虹屁的朋友一看。仅此而已。

    追记:由于该平台的章节字数限制,原小说的章节超过了2W字,无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章节发布,我会将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拆分,具体拆分视章节细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