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644年当皇帝

第九章 举荐贤臣

    陈演看朱由检脸色阴晴不定,似在强压愤怒,连忙继续辩解道:“现在三饷合并为一,何必再为过去之事怨怼圣上?”

    陈演看向蒋德璟,露出乞求的目光。像是在说,求求你了,能不能别说了。

    蒋德璟丝毫没有理会他,继续说道:“户部虽并而为一,但各州县依旧在追加三饷。层层盘剥,中饱私囊,贪墨横行,而最终用以练兵者寥寥。民生凋敝如此,而浮兵过半,天变由此而出。”

    说完,蒋德璟转向崇祯皇帝躬身行了一礼,“若陛下执意加饷,请罢微臣之官。”

    朱由检看了看整张脸被憋成猪肝色的陈演,又看了看倔强固执的蒋德璟,沉默了半晌,冷声道:“不准!”

    刚拿了老子的银子,还骂老子是聚财小人。这时候让你辞官,你做梦呢!

    朱由检指了指那边的座位,“坐回去。首辅说话时,你闭嘴。”

    蒋德璟硬着头道:“臣下有错,陛下可以斥责,可以降罪,但不能让微臣闭嘴。堵民之口甚于防川,太祖皇帝曾言……,永乐皇帝曾言……,先帝曾言……”

    朱由检听的头疼,在心中不由得破口大骂。我说一句,你十句顶回来,还搬出以前的皇帝来压我。

    奶奶的,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啊!

    “等等等,你对,朕错,别说了行吗?弄银子的事,我们先不谈了,不谈了。”朱由检彻底认怂。

    蒋德璟摇头道:“户部没银子,内帑所余也无几。各处军卒的欠饷,殉国官员的抚恤,还有朝廷的各项开销等等。这一切都需要银子,不谈怎么能行?”

    朱由检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你个混球王八蛋,明显是在搞我呀!刚刚不是你直接堵的陈演无话可说,不让谈的吗?现在怎么是我不让谈的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又绕回了原点,顺便怼了我一顿。

    你这是怼我上瘾啊!

    朱由检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语气瘪瘪的说道:“有办法就说。你是户部尚书,搞银子本就是你的份内事。”

    蒋德璟完全无视崇祯帝的不满,语气沉重的说道:“这些年,北地天灾不断,遍地流民,百姓困厄。再行加饷,京畿周边的百姓恐怕都会揭竿而起。相对而言,南边这些年的情况则要好上很多。陛下何不派一有威信之官南下,号召江南士绅为国捐饷。”

    朱由检愣了愣,一时没有说话。从历史看,江南士绅的确有钱,但他们会心甘情愿主动拿银子出来吗?他转头向陈演问道:“陈阁部,你以为呢!”

    陈演没有丝毫迟疑,连忙回道:“此议甚好,正可以解朝廷之困。蒋大人真乃朝廷栋梁,一句话就点出了解决之法,真大才也!”陈演一脸恭维,好似完全忘记了刚才被蒋德璟堵的满脸通红的窘样。

    朱由检白了他一眼,又是废话。“那就试试吧!说不得还能弄来一些银子。蒋爱卿,那你是不是想亲自去南边施行此事?”

    朱由检不太了解蒋德璟,甚至这还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他心中难免生出一些怪异的想法。这老小子不会是觉得京师守不住,想提前逃到南边躲避的吧!

    蒋德璟轻轻的摇了摇头,“臣做不到。”

    朱由检脸色一红。看来,是自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蒋徳璟没有逃跑的意思。但他一个户部尚书都做不到,还有谁能做的到呢!

    大概是看到了崇祯帝眼中的疑惑,蒋德璟继续道:“臣举荐一人,足可担当此任。”

    朱由检语气急切道:“谁?”

    蒋德璟沉声道:“原兵部尚书张国维。若陛下遣他前去江南,一月之内,至少可得白银三十万两。”

    张国维,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熟悉啊!

    朱由检沉思了片刻,突然想到了。

    在李自成即将打到京师的时候,崇祯帝曾派张国维前往江南助饷募兵。

    而在他离开十日后,还未走到地方,京师便沦陷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些疑惑,“原兵部尚书?”他转头低声问王承恩,“这张国维现在官居何职,人在何处?”

    王承恩面露尴尬之色,“他,他在天牢。”

    看朱由检睁大了眼睛,王承恩连忙为他解释道:“去年四月,建虏大军杀入京畿,张国维以兵部尚书之职督领八总兵御敌。但旬日之间,八总兵之师皆溃,他因此而下狱。”

    朱由检“哦”了一声。这样啊!八总兵,不到半月就完全溃散。被判入狱,看来他并不冤枉。一个罪臣,真有蒋德璟说的那样的本事?陡然间,一种失望的情绪涌上心头。“蒋爱卿,这张国维可是率部抗敌可是一触即溃的。”

    蒋德璟直着身子道:“那是因为兵事非其所长。”

    朱由检不在意的随口问道:“那他的长处在哪里?”

    蒋德璟还未回话,李遇知便拖着自己颤抖的身子站了起来,“陛下容老臣细禀。崇祯七年,流贼纵横天下,建虏逞凶辽东,为稳定南方赋税之地及漕运安全。张国维以右佥都御史兼十府巡抚的身份巡守江南。南京、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苏州、长州、镇江,以及广德十府皆在其治理之下,府治苏州。”

    李知遇为吏部尚书,说起官员的履历如数家珍。七十岁了,还能有这样的记忆力,人才呀!

    朱由检心中暗自赞赏。

    这十府都是大明的赋税重地,也是整个大明最富裕的地方。

    李遇知还在继续说,“自张国维到任之后不知疲惫、对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巡视农田、兴建水利,绘制水图,平息物价等等。更是以他亲身治水的经验,编写了一部七十余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至今还是江南官员的治水标书。在他治理的六年间,江南十府年年丰收,稻谷盈满府库。”

    朱由检点了点头,“他做的很不错。”

    李遇知看着逐渐感兴趣的崇祯帝,接着说道:“期间山东大旱,饥民遍地,当地大米涨到八两银子一石。张国维急公好义,以大义劝导官员百姓,紧急从粮库里取出二十万石粮食,并从百姓手中收购各种粮食五十万石。这些粮食源源不断通过大运河运向济宁,从而使山东百万饥民因此而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