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瓷

007 聚众闹事

    两天后,监清凉寺镇窑务公廨,焕然一新。

    进门的左边,搭着一个长茅草顶棚,分四个区间,每个区间前竖着一个木牌,木牌上依次写着“澄泥池”“过滤池”“作坊”“施釉区”。在公廨住处的后面,建有两个高约三米的马蹄形窑。距离马蹄形窑一米,挖有一深坑,标明是“灰坑”。

    这里,已经是一个标准窑场,布局精巧,方便有序。

    何山站在公廨大门口,迎接应募的工匠。马六黄琦手执水火棍,站在办事厅,准备维持秩序。李从善还准备了茶水,方便应募者解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父子俩在公廨内又走了一圈,进了公廨办事厅,坐等应募的工匠。

    辰时正,外面依然静悄悄的,没人来应募。

    夏文中问李从善,是怎么回事。

    李从善说:“提窑使,前天,我带着三个衙役,跑遍了集镇、韩庄里、石桥里,把招募窑匠、烧火匠、上釉匠的事宣传了。”

    夏文中说:“宣传了,怎么没人来应募?”

    “我、我不知道啊。”李从善满是委屈,不好怎么解释。

    正纳闷,何山跑进来,慌慌张张地说:“夏官人,来了,来了。”

    来了好啊,慌张什么?

    父子俩整理了一下衣服,坐直身子,看着门口。

    “夏提窑使在哪?”

    “这日子没法过了。”

    随着一阵吵闹声,一群村民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他们手里,有的拿着农具,有的拿着木棒。

    怎么回事?

    夏文中急忙站起身。

    “你就是夏提窑使?”

    夏文中嗯了一声。

    提窑使,京城的官,那可是大官。

    吵吵嚷嚷的人群马上安静下来。

    见人群安静了,夏文中稳了一下情绪,双手抱拳,说:“各位乡亲,我是提窑司使夏文中,请问有什么事?”

    毕竟是聚众闹事,和当官的作对,胆子大的也不愿冒头,免得秋后算账,到时候遭殃。过了好久,都没人出来应答。

    夏文中又说:“各位有什么诉求,只管说,本使绝不为难。”

    终于,有个人出来,说:“我们是窑工,靠瓷谋生,宫中停用我们的瓷,又没人买我们瓷,我们怎么活啊?”

    “是啊,我们怎么活。你们当官的,还管不管老百姓死活?”他的话一落,大伙马上跟着起哄。

    为头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男子,瘦高个儿,白净的脸,不像窑工。

    汝州一带宫中用瓷的购买,本是夏文中负责。因为他被调入京城,后来又被关进皇城司狱,这事就搁下了。前前后后,算起来有大半年。大半年,即便每个月只烧一次窑,也有六七次了,最少也有四五次。每个窑场,应该囤积了四五百件瓷器。宫里不来收,瓷器换不了钱,窑工们确实难以生活。

    夏文中理解他们的心情,说:“各位乡亲,本使来这里,就是来帮你们想法子的。你们先回去,等本使烧出了新瓷,宫里面需要,你们就会有出路,整个清凉寺就会有出路。”

    这话不假,新瓷如果能烧出来,宫中肯定会大量购买。如此以来,清凉寺家家户户便可烧新瓷。

    男子冷笑一声,说:“等你烧出新瓷,乡亲们早就饿死了,我们现在就要钱,买粮食。”

    “我们现在就要钱——我们现在就要钱——”村民们应和着,敲打着锄头、木棒,朝夏文中围过去。

    见场面失控,夏乐土急了,急忙大声喊道:“我是来收购大家瓷器的,我是来收购大家瓷器的。。”

    村民们听到喊声,又静下来,看着夏乐土。

    夏乐土说:“我父亲负责烧新瓷,我负责收购你们的瓷器。”

    后面有个人嚷道:“之前不说,现在才说,肯定是骗我们的。”

    这话有蛊惑作用,村民们又开始起哄。

    一个少年从一旁闪出,说:“他们要在这里住个多月,且信他一回,要是骗人,我们随时可以找他。”

    这个少年,正是御街上摆地摊卖瓷器的少年。他的话也有道理,村民们又静下来。

    夏乐土说:“这一个月我收购一次,每个窑场收购百件瓷器,瓶之类的大件每件百文,碗之类的小件每件五十文。销路打开了,下个月,我收购清凉寺一带所有窑场的瓷器。”

    报价之前,夏乐土估算了一下。

    宫中用瓷,原料肯定好些,质量肯定高些,成本自然高些。当然,这个时候汝窑的宫中用瓷,还不是由官窑来烧,而是由民窑承担,需要的时候派宫中派人去挑选。所以,原料还没那么好,浪费没那么大,成本也就低得多。

    成本最低,大件瓷器至少得卖百文,小件瓷器至少得卖五十文,才不会亏本。

    果然,男子不同意,说:“我们烧制的是御瓷,这个价太低了。”

    夏乐土说:“你们烧制的是御瓷,这不假,可釉质浑浊,胚体偏厚,比一般用瓷好不了多少。”

    男子有些语塞,支吾着说:“一、一般用瓷也不止这个价。”

    夏乐土指着那个少年,说:“他为了治父亲的病,辛辛苦苦背着瓷器去东京城摆地摊,一个纸槌瓶也只能卖六十文,还要管吃喝住宿费用。我来收购,你们不要出运费,不要出吃喝住宿钱,还多四十文。你嫌价低,只能另找高明了。”

    这个是事实,少年不好反驳,看着男子,说:“爹,六十文还没人要,就他买了一件,这个价合算了。”

    男子担心生意黄了,只得嗯了一声。

    大伙也觉得在理,没有反对。

    见他们同意,夏乐土说:“各位乡亲,后天,你们把瓷器挑到公廨来,但不能有残次品。”

    价格合理,要求不过分,村民们只想过日子。瓷器有了着落,眼前的困难得到解决,自然不会再闹事,纷纷离去。

    夏乐土叫住那个少年,说:“你叫什么名字?”

    “谢大牛。”

    “你给我算一下,清凉寺镇总共有多少窑场?”

    少年说:“清凉寺共有三个窑区,这一带有十五个窑场,韩村有十个窑场,石桥村有八个窑场,共有三十三个窑场。”

    见他没撒谎,夏乐土说:“后天你来把关,不合要求的,决不能收。如果有一件残次品,下个月我就不收购了。”

    少年拍了怕胸脯,说:“夏衙内,这个我来负责,保证没有一件残次品。”说完,他高高兴兴地离开公廨。

    走路的姿势,怎么有点像小姑娘?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夏乐土有些纳闷。

    夏文中早就急坏了,说:“夏乐土,这是公家的钱,你怎么可以挪作他用?三十三个窑场,每个窑场收购百件,如果都是大件,就得花三百三十贯。我就一百两银子,你是想害死全家人啊!”

    这一百两银子,是夏文中拿着工部签发的文牒,从龙兴县盐税中支取的。一百两银子,可去钱庄换取一百贯,收购瓷器的钱都少了,夏文中能不焦急?

    夏乐土说:“爹,您也看到了,如果不先解决这个问题,就不会有好窑工来应募。没有好窑工,我们的窑怎么开工?开不了工,也是绝路一条。窑工们确确实实是没有活路,才会来逼我们的。”

    “你帮他们,谁来帮我们?”

    “吴苹梅。”

    吴近是势利之人,没退婚之前,碍于情面,他还有可能帮忙。现在退婚了,他还许他女儿帮我们?

    绝无可能!

    看着儿子急匆匆离去,夏文中又是气,又是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