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后渤海日出

第二十二章 第五回 历史积淀

    太后喜欢小孩子,虽然儿孙众多,她却偏偏喜欢燕西的继女小溪。

    燕西生育未能进宫,太后就让楚岳顺道把小溪带到宫里。

    小溪以往跟燕西进宫时都学过宫里的礼仪,嬷嬷临时又教了些规矩,小溪就来到太后面前。

    “太后姥姥。”

    什么规矩不规矩,那是楚岳的事儿,小溪可管不了那么多,尽管她有快一年没见过太后,一见面仍然像往常一样亲切。

    “哎呦,小溪啊,可长高了。过来,过来,让姥姥看看。”太后也不管楚岳还在下面跪着,只管把小溪搂到怀里。

    “太后姥姥,您这朝服好厚,热不热啊?”

    立秋十多天了,洛阳热度丁点儿不减,小溪穿着白色单棉布裙子外面罩着粉色薄纱,清爽怡人,也只有她关心太后穿那么多衣服热不热。

    “热呀,等我和你二伯讲完话,就把它脱了。”

    太后开心地笑着,让楚岳坐到下边设置好的桌案后面。

    太后和楚岳在商量事情,小溪则在二层宽敞的大殿中随便玩儿。

    她一会儿吃西瓜,一会儿吃哈密瓜,一会儿绕到太后身边,给太后扇扇子,一会儿到楚岳旁边。

    楚岳不敢动的杯子,小溪帮他把里面的冰饮喝完,让宫女撤下去。

    吃了水果喝了冰饮,就要上茅房。小溪悄悄让宫女带着去,悄悄回来,跑了两趟,太后和楚岳终于谈完了事儿。

    小溪提醒楚岳:“二伯问太后姥姥要了吗?”

    小溪的大眼睛比母亲淳嘉诺熙还要明艳,大而有神,转动着看着太后和楚岳。

    “什么事儿?”太后饶有情趣。

    “就是二伯……”小溪话开个头,扭头看楚岳:“二伯您讲。”

    楚岳忙跪下:“太后莫怪,末将之前请太后赐婚,太后曾允茵儿国医塾女医首的职位,末将还想,想……”

    “二伯想请太后姥姥再把医首的职位赏赐给未来的二伯母。”

    见楚岳难说出口,小溪快言快语替他讲了。

    “哈哈哈,你们爷俩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楚岳正色道:“不满太后,是末将愚昧自私,以为医首是个官职,需混迹官场,末将怕影响茵儿行医,所以请辞。回家听茵儿说医首是教授课程的,我大唐真正的医者稀缺,千人不合一人,两京以外境况更差。茵儿一直想培养更多的大夫,原本就带了很多医女,所以末将以为茵儿做医首能够惠及更多人。”

    “知道朕为什么那么喜欢、重用你们楚家兄弟吗?”太后侧头问。

    “末将不敢揣测圣意。”

    “因为你们在追寻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与权力和财力无关。具体什么,朕也说不清楚,你方才所请就是那种精神,大约是把一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吧。”

    “谢太后夸赞!”

    “女医首的位置封给你的夫人,她不光是洛阳国医塾的女医首,朕要封她为大唐的总女医。”

    ***

    “按照古埃及史学家曼涅克的记载,古埃及早期王朝始于前三千多年,比夏朝还要早千年?”

    楚博听拉赫曼先生讲古埃及的历史,不禁要跟中华历史比较。

    “古埃及文明起源很早,可以往前追溯五六千年,到了早期王朝已经有了积累和沉淀。”

    “夏朝至今一间房子都没有留下,文物几乎没有见过。而古埃及早期王朝的建筑除了金字塔,还有气势恢宏的宫殿和神庙!石材的建筑中实现了很多的技术突破。”楚博赞叹道。

    大食军队每带楚浩他们走进一个建筑群,楚博无不被古人折服。他很庆幸自己不是碌碌无为的一代,让他有能力通过建筑与古人对话。

    开罗的市场上,鱼珠混杂,很多古董商人背后养着大批盗墓贼,他们盯着可能的买主,躲过大食军队的管控。

    楚浩他们是被军队保护着的,古董商人无从下手。

    楚浩借故多去了几次市场,通过眼神交流,确定一个叫安肯的古董商。他找准机会和楚瀚带着拉赫曼躲开军队的视线去到商人的库房。

    商人的地摊儿上摆着普通的陶器和古玻璃,库房中却应有尽有,纯金制品最多,其次是书籍。

    有一顶古埃及中王朝时期的公主头冠,金丝细致自然,镶嵌着红绿宝石,纤细而灵巧,崭新的,根本看不出是两千多年前的制品。

    这些违禁品,如何能够带到船上,在返航时顺利离开大食的是个大问题。

    楚浩付了订金,楚瀚拿走了两本书,剩下的,特定日期再来取。楚浩告诉古董商,如果还有精品,下此来一并买走。

    楚博吃大米习惯了,登录后吃了很多天的烤面包,开始拉肚子,后来便秘,不得不提前返回船上去了。

    等他到了船上,楚浩和楚瀚从古董商人那里买的古书籍和古董也到了。楚博恨不能钻进船舱不出来,抱着那些古籍研究。

    古籍中的文字,有很多是由牛、鸟、蛇等的简笔画或是符号等组成的,很像古中国某些青铜器上的图案。

    古埃及和古中国的先人,一定没有过对话和交流,某些文化或艺术形式还是相通过的。有一本鸟的图册,图案多用蓝、白、黑三个颜色,画的非常立体。

    楚博和楚旷在立体画方面做过尝试,从图册中也借鉴了许多。

    等楚浩再回到船上,楚博禁不住问:“三哥对盗墓贼深恶痛绝,为何还要买那古董商人的东西,古董商人其实就是在贩卖盗墓者的命啊?”

    “你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卖乖。船员都说你捧着古书睡觉,见到我反来责问。你们几个看到人家的书眼睛放光,走不动道,哥哥因为你们破了戒。”

    “呵呵,得亏二哥没来,不然他肯定不许三哥这么干。”楚瀚乐道。

    “你也没少看啊。”楚浩瞪一眼楚瀚:“我倒是想把二哥带来。”

    “三哥,你看,我找到一本草纸书,古埃及有草纸?”楚旷问。

    楚博抢话:“我感觉我被困在这儿了,古埃及就像是个宝藏,越挖越多,越挖越着迷。”

    “几千年历史进程,你一时半会儿学不够呢。”楚瀚说。

    “瞎子摸象,摸哪儿是哪儿吧。”楚浩玩笑道。

    “我不是瞎子,我看到了,他们有完整的语言体系、宗教体系、艺术体系,主要是有丰富的科学文献。在大唐,科技方面的书籍根本没有。这儿科技书籍跟文学、宗教比虽然不多,也足够我们学习的了。”

    “留你们几个在船上,拿多少学多少,千万不能泄露出去。明日我要带使团去麦加。”

    伊本·祖拜尔自立为哈里发,统治着麦加及周边大片地区,与倭马王朝的哈里发对抗。

    楚浩的船队无法伪装,要经过苏伊士运河需要经过麦加的哈里发同意。

    伊本·祖拜尔第一个问题就问楚浩是否带了国书。

    “五年前,大唐已经和大马色城的哈里发交换过国书,如果您代表的是独立的、另外一个国家,我将毫不吝啬填写国书交换,如果您代表的是大食,国书慎重,不能重复。不过我大唐愿意与哈里发缔结友好。”

    伊本·祖拜尔很不满意,如果能和大唐相互承认,他的正统地位说服力将进一步增加。

    可唐使说的没错,大唐与大马色政治中心的哈里发交换国书在先,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与大唐缔结友好。

    大唐的友好条约上标明的是某国的、某个地区的首领,并非是某国的首领,伊本·祖拜尔是被大唐以地方领袖看待的。

    伊本·祖拜尔不停与大臣商议,最终决定不签订友好条约,只给楚浩他们倒换官文,官文上的印章是大食哈利法字样。

    这对楚浩来说倒省了一道程序,就达到了目的。

    接下来楚浩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水位低洼的苏伊士运河。

    ***

    太后喜欢跟小溪下双陆棋,小溪她记忆力惊人,想法奇特,常常出其不意,主要是她不做作,赢就是赢了,输就是输了,无需逢迎。

    而且小溪赢的欲望非常强,如果她输了一盘,一定请太后帮她指出原因,回去之后举一反三,另外想出很多办法,有些棋路完全摆脱了棋谱。

    她把太后当成姥姥,只有亲情,没有惧怕,这点儿连太平公主都做不到。

    小溪是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内心苛求家庭完整。父亲楚浩、母亲燕西,爷爷冯伯、奶奶沈夫人、姥姥是太后,老爷就认了薛怀义。

    并不是她喜欢薛怀义,而是她必须拿他拼凑,小溪的拼凑令太后极其满意。

    太后忙的时候多,怕小溪在宫里无聊,刺绣、读书、写诗、练武……只要她喜欢,就给她找专人教授。

    太后是真心喜欢小溪,还是扣到宫中,楚岳不得而知,反正只要楚浩不在两京,他和燕西或者楚浩的孩子,总有一位至亲,要留在皇宫里。

    秋天,楚岳和茵儿正式成亲,父母、兄弟们都不在,他请人把所有的程序都走了一遍,温馨而浪漫。

    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娶正妻了,他笃定这是最后一次。

    跟茵儿在一起,他心中的仇恨没有了,也不再怨天尤人,他想像茵儿一样不紧不慢平实做事。

    茵儿做了总女医,通过实验推广,让各地医塾规范妇科。尤其把孕期护理、接生和产后护理做了严格规范。

    大唐鼓励女子早婚,很多未成年的女孩子出嫁生子,指导生产变得异常重要。

    行医辛苦,女人学医的并不多,妇科多是男大夫和产婆。

    那些大夫盲目而古板,不知改进,也不受一个年轻女大夫的引导;产婆都从长辈那里学的一知半解,不愿意花钱到医塾学习。

    茵儿不在意有多艰难,在意的是如何做。她行医之余,和楚岳一样读书、写书,授课。

    尽管年轻,她凭着勤快、方法得当存了不少药方,研制了多种丸药。

    茵儿也没有三头六臂,做总女医、坐诊、配药、写书,从早忙到晚上。

    茵儿坐诊时,来就医的人太多,为了公平,无论患者什么身份,一律拿号牌等,过号不候。

    东阳长公主要来看病,派了五个人,拿了五个号。等五个号牌都轮过去,东阳长公主才到,而诊室已经换了其他患者。

    东阳长公主很生气,派人到诊室请茵儿到她的马车上去看病。

    派去的人被门口的医女挡着不让进,东阳长公主折了面子,命令护卫冲进去,砸了国医塾的诊室。

    若是茵儿的私人诊室倒也罢了,她惹不起长公主这样的人物,可国医塾是朝廷开的学塾,东阳长公主如此嚣张,各部怎能放过她。

    太后听到此事,却露出了笑容。

    东阳长公主是早年教唆废太子贤认太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为生母、疏远太后的主谋之一,她是高宗皇帝的姐姐,太后一直没有拿住她的真凭实据。

    高宗驾崩、贤自缢,东阳长公主暗中勾结皇族反对太后的活动没有停过,太后正等着抓她的把柄呢,东阳公主就把罪行摊到大街上,说明她已经松懈。

    当然,此时太后不会打草惊蛇,只下令罚东阳长公主三百金、一百亩田庄作为重修国医塾的费用,以示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