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5章 平衡术

    纵观历史,古代帝王掌控权力都离不开制衡与操纵这两个权谋手段。

    制衡,就是通过扶弱抑强,鼓励竞争,防止臣子一家独大,避免臣权威胁皇权。

    而操纵,是利用思想控制和赏罚手段做到恩威并施,让臣下感恩戴德,畏威怀德,最终为己所用。

    这么俗套的手段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为历代帝王所钟爱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有效。

    但在职场中,总是不乏有一些高明的领导,就像高明的魔术师变魔术,把人管的服服帖帖,事情办的漂漂亮亮。或者是像狡猾的狐狸玩“智力游戏”一样驾轻就熟。

    为什么管理如此之精妙?

    关键在于领导深谙人性,懂得运用权谋权术,顺势管理。

    总结来看,领导驭下权术就是平衡术。

    所谓平衡就是指势力均衡,具体就是既不让某一方势力过分强大,又不让另一方势力过分弱小,双方都无法吃掉对方的势力,最终不得不维护领导的地位,听领导智慧。

    平衡术是领导惯用的一种驭下手段。

    不懂权谋,你都不知道你是怎么被“玩死”的。

    古代帝王掌管天下稍有不慎就会大权旁落,遭人击杀。

    现在的职场环境中,同样充满了争斗,不懂权谋之术,你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朱云,年轻时的时候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

    一直到四十岁的时候,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尊重他。

    汉元帝时,代理华阴县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御史大夫是副宰相,位在九卿之上,不能不挑选。

    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略,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其能。”

    元帝就此事征询公卿大臣的意见。

    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国家的股肱,是万民瞻仰的对象,圣明的君王都慎重地选择。

    古书上说,下民轻视大官,卑贱的人图谋成为掌权大臣,就会使国家动摇而人民不安宁啊.

    如今嘉从代理县丞而图谋大臣之位,想让一个平民超升在九卿之上,这不是重视国家、尊崇江山社稷的做法.从尧选拔舜,到周文王重用姜太公,尚且试用之后才委以高官厚爵,又何况朱云之类的人呢?

    朱云一向喜欢勇武,多次犯法逃命,学习《周易》虽然很有水平,但他的德行仁义并没有什么为人称道的特异之处,御史大夫贡禹廉洁纯正,通晓经术,有伯夷、史鱼的风范,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妄加称颂举荐,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这种欺诈行为不能助长,应交给有关官员审讯查验,弄明白他的用心。”

    朱云没有被重用,嘉还因此获罪。

    因为五鹿充宗深得皇帝的宠信,而且能言善辩,诸儒不能与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

    这时有人推荐朱云,汉元帝就把朱云召入朝中,让他与五鹿充宗辩论。

    朱云一点也不惧怕五鹿充宗,他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高吭,震动左右。

    双方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完胜对手。

    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

    朱云被诬治罪朱云因为驳倒了五鹿充宗,被任命为博士,后迁为杜陵县县令,后因故意放走逃亡的人而获罪,碰上皇帝大赦,被荐举为方正,做了槐里县县令。

    当时中书令石显专权,与五鹿充宗结成同党,朝中百官都害怕他们。

    只有御史中丞陈咸年轻而坚持高尚的志节,不依附石显等人,而与朱云相交。

    朱云多次上疏,说丞相韦玄成安身保位,不能有所进退,而陈咸多次抨击石显。

    过了很久,有关官员拷问朱云,怀疑他暗中唆使差吏杀人。

    群臣朝见时,元帝向丞相韦玄成询问朱云治理政务的成绩。

    韦玄成说朱云暴虐没有善政。

    当时陈咸在旁边,听见了韦玄成说的话,把它告诉了朱云。

    朱云上书为自己辩护,陈咸替他起草奏章草稿,请求皇帝批准将此事交给御史中丞处理。

    结果,皇帝把这件事交给了丞相办理,丞相韦玄成布置属吏拷问朱云,将朱云定为杀人罪。

    朱云逃入长安,又找陈咸商议对策。

    丞相韦玄成全部查清了这些事,奏告皇上说:“陈咸身为宿卫皇宫、执掌法令的大臣,有幸得以进见皇上,却泄露所听到的话,私自告诉朱云,还替朱云起草奏章草稿,想使皇上让他处理朱云的案件,后来明知朱云是亡命的罪人,却和他相勾结,因此官吏抓不到朱云。”

    皇上于是下令把陈咸、朱云关进监狱,判了减死为城旦(服五年兵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站岗)的刑罚。

    朱云归乡闲居汉成帝时,朱云求见皇帝,当廷弹劾成帝的老师张禹,惹得震怒,险被治罪,在辛庆忌的极力争取之后下才留得性命,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户县的颖村中,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来,所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

    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

    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

    朱云说:“小生想把我当成你的属吏么?”

    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

    朱云传授学业,挑选学生,选众人中好的然后收为弟子。

    九江郡人严望及侄子严元,能传承朱云所学,都成为博士。

    成帝信任和敬重他的老师张禹,任命其为丞相。

    张禹原已受封为安昌侯,现在又以帝师位居特进,身兼四重尊贵身份,权势显赫。张禹便利用这权势,处处为自己牟取私利。

    朱云便上书请求朝见。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当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

    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

    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

    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

    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上的门槛,奋力挣扎,竟把门槛折断了。

    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比干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

    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

    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

    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的怒气才消解,才饶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更换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说:“不要换新的了,就保留这根栏杆,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

    后人因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

    外戚王氏擅权之所以得以实现,与汉成帝关系非常密切,当时外戚和宦官势力不断坐大,汉成帝便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政策。

    首先,汉成帝利用外戚打击宦官势力。

    汉成帝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权臣石显为长信中太仆,使其离开权力中心丧失实权,然后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等人联名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

    石显被免官逐回家乡,死于中途,其走卒也纷纷被免官。

    其次,汉成帝利用外戚和朝臣抑制另一派外戚。成帝继位,王凤首先排挤了能力强、名声大的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又迫使许皇后之父许嘉引退。

    王凤,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哥哥。

    汉元帝即位,其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永光二年,继承侯位,为卫尉侍中。

    外甥刘骜登基后,以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政。

    王氏四兄弟(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分别位居要津,掌握朝政,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

    王凤曾提拔侄儿王莽,封为新都侯。

    阳朔三年八月,王凤病死。王凤生病时,王莽侍奉左右,衣不解带,王凤大受感动,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

    王凤,西汉外戚,生于魏郡元城,阳平顷侯王禁的长子、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同母哥哥。

    他主政时,罢免了丞相王商,强迫定陶王回藩国,处死了王章。

    初为卫尉,永光二年嗣父爵为阳平侯。

    汉成帝即位后,以元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为了巩固权位,着力排除异己,进而挟持皇帝。

    京兆尹王章劾奏王凤,并荐冯野王以代之。

    王凤闻讯,以辞职相要挟,成帝只得命尚书劾奏王章,诬以大逆罪,结果王章死于狱中,公卿为之侧目。

    建始元年,王凤诸弟谭、商、立、根、逢时同日封侯,世称五侯。王氏子弟也被任为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

    王氏诸侯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王氏“群弟世权,更持国柄”,最后促成王莽代汉,加速了西汉王朝的灭亡。

    阳朔三年病死。大臣们在汉成帝面前,经常举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博学有才。

    皇上召见刘歆时,他诵读诗赋,皇上很高兴,欲封他做中常侍(虚衔官名),命人准备好官服。

    正准备加封时,旁边大臣们说:“大将军还不知晓此事呢。”

    皇上说:“此等小事,关大将军何事?”

    大臣们执意要(皇上)通知王凤。

    皇上拗不过,于是告知王凤要封刘歆的事情,王凤不同意这么做,此事就此搁浅。

    王凤重权,可见一斑。河平二年,汉成帝诏封王凤之弟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人称之为“一日五侯”。

    这五侯之间互不和睦,其门客之间也不敢互相往来。

    汉成帝以大舅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大权独揽,党同伐异,凡是以正义为立场而不附和王凤的,轻则被逐,重则被杀,外朝诸臣,唯王凤之马首是瞻。

    中央政府是王凤的势力圈,地方政府的人事,也逐渐布满了他的党羽,郡国的守相,各州的刺史,都出王凤之门。

    这样,便奠定了王氏在汉家政府下的实际权力的基础。

    再次,王凤排挤丞相王商。

    王商的父亲王武是汉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这也是一支活跃于元、成政坛上的外戚家族。

    王商,中国西汉后期大臣,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

    汉元帝时,为右将军、光禄大夫,保护太子刘骜的储位。

    汉成帝刘骜继位,改任左将军。前29年三月,王商为丞相。王商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后来迁徙到杜陵。

    他的姑姑王翁须是汉宣帝的生母。

    王商父亲王武因为是宣帝的舅舅而被封为乐昌侯,所以王商也属于外戚家族。

    王商从政汉宣帝时,由于家庭出身与皇室关系密切,王商在少年时便以任子出仕,任太子中庶子,作为皇太子刘奭的表叔而负责处理东宫事宜,王商在这段期间由于为人正派忠厚且颇有威严而被人称颂。

    后来其父王武去世,王商继承了乐昌侯的爵位。

    在父丧期间,王商的表现极为哀恸,父丧后分家产时,又对异母的兄弟们非常的慷慨,这都为王商赢得了很好的名声,在大臣们的推荐下,王商被擢为皇帝近侍,历任诸曹、侍中、中郎将等官职。

    汉元帝即位后,王商于永光三年升为右将军、光禄大夫。

    汉元帝晚年,十分宠爱次子山阳王(汉成帝即位后迁定陶王)刘康,皇太子刘骜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王商作为外戚和朝中重臣,竭力庇护太子的地位,对太子日后能够顺利即位为汉成帝功不可没。

    汉成帝即位后,对王商极为敬重,于建始三年任命他为左将军。此时朝中大权已落入成帝舅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一族手中,王凤专权横行,王商平日议论中多次对其表示不满,王凤听说后心生怨恨,两人渐生龃龉。

    建始四年三月八日,王商接替匡衡出任丞相,加益封户一千,天子十分敬重他,王商此时威望达到从政生涯顶峰。

    王商蒙冤河平四年,大将军王凤的姻亲琅琊郡太守杨肜辖境频发灾害,丞相王商派人查办,王凤找王商说情,王商不理睬,经调查后,上疏奏请罢免杨肜官职,没想到奏章送上去后竟石沉大海,不见汉成帝批复。

    王商一击不中,王凤立即展开反击,他命人搜罗王商的“罪证”,嗾使频阳人耿定上书指控王商与其父亲的奴婢通奸,以及王商的妹妹与人淫乱,奴仆把她的奸夫刺死,这可能是王商教唆的。

    汉成帝认为这都是一些说不清的小事情,不能因此罢免丞相。

    但王凤坚持要汉成帝将此事移交司隶校尉彻查。

    王商见自身难保,惶恐不安。

    这时,他想到了女儿。

    前些日子,皇太后王政君问及他的女儿,想让她入宫为妃。

    王商的女儿恰好生病,王商也不愿女儿入宫,便奏言女儿有病,不能入宫。

    如今王凤算计他,他便改变主意,让女儿入宫,替他在宫中活动一下。

    于是,他去央求成帝的新宠李婕妤家帮忙。

    事情还没办妥,就发生了日食,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说明朝廷失政,上天谴告。

    太中大夫张匡为人阴险,为了向王凤表忠,就在此时上书请求向近臣陈述日食发生的原因。

    成帝派左将军史丹接见张匡,张匡趁机数落王商的种种“罪行”,要求法办王商。

    史丹将张匡之言转述成帝,成帝不肯听信,命此案到此为止。王凤继续在成帝面前坚持要惩办王商,成帝迫于压力,于四月二十日下诏切责王商,免除王商丞相之职。

    王商败在王凤手下,愤恨难抑,罢官三天后就大口吐血而亡,得到了戾侯的恶谥。

    王商死后王商死后,王凤还不肯罢休,把王商家里任京官的子弟统统贬出京师,还唆使心腹上疏,请求褫夺王商袭封的侯爵,不过成帝没有听从,而是让王商的儿子王安袭爵。

    王商死后,连年日食、地震,京兆尹王章上疏,替王商喊冤叫屈,弹劾王凤专权蔽主,结果被王凤陷害致死。

    王商轶事典故编辑播报王商王商止讹建始三年秋,京城长安盛传有大水将至,百姓惊恐,城中大乱。

    得知消息后,汉成帝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在殿前商议对策。

    大将军王凤劝成帝、太后以及后宫应准备船只,大水来时可以登船避难,通知百姓登上长安城墙来躲避水灾,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

    唯独左将军王商坚决反对,他说:“自古即便是再无道的国家,也没有大水突然漫过城郭的时候,况且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怎么会无端发起大水呢?

    这一定是谣传,在这种敏感的时候,下令百姓登上城墙,反而会助长谣言,制造混乱!”

    汉成帝听了王商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消除了心中的恐慌。

    事后不久,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

    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

    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是赞赏。

    王凤因此事而十分羞惭,后悔自己莽撞失言。

    王商真汉相王商身长八尺,体态高大,容貌十分出众。

    河平四年,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来朝见汉成帝时,顺便到未央廷拜谒丞相王商。

    王商起身离席与单于交谈,由于王商身材高大,匈奴单于仰望之而心中畏惧。

    汉成帝听说后感叹道:“这真是扬我大汉国威的丞相啊!”

    当时惟一能与王凤相抗衡的,就是王商。

    王商在政坛上稳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识见和能力,都不在王凤之下。

    两人在许多问题上议论不同,关系渐渐紧张。

    王凤与外戚史丹合谋,派人秘密调查王商的隐私,又教唆频阳人耿定上疏诬陷王商。

    汉成帝觉得难以查证,可是王凤坚持要查办,成帝无奈,只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职务。

    王商被免相仅三日,就大口吐血,悲愤而死。

    其子弟亲戚有在宫中任职的,一律被赶出长安城。

    至此,王凤专制朝政,已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

    汉成帝的制衡政策运用的并不成功,太后王氏一族势力不断壮大,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被封侯,老大王凤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开始崭露头角,王商死后,朝中再无可以节制王氏一族的力量,这一切都为王莽篡汉创造了条件。

    在还未继承帝位的时候,汉成帝就已经沉湎于酒色,登基之后更肆无忌惮。

    汉成帝有一个男宠张放,汉成帝对他十分宠爱,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

    还将张放提拔成中郎将,两人经常一起微服私访,汉成帝在外出游玩时假称是张放的家人,由此可见张放当时受宠的程度。

    此事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各种言论传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再加上几个国舅的煽风点火,太后就将张放以莫须有的罪名流放。

    汉成帝不堪思念之苦,多次召张放回京团聚,之后又迫于压力把张放放逐。

    如此反反复复,除此之外成帝还千里传递书信;之后则顾忌宠妃赵氏姐妹不再进行;而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

    汉成帝即位起,就花了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

    他最初专宠少年结发妻子许皇后,前后20年,生了一儿一女,皆夭折,这引起了王氏集团的担心无嗣,让汉成帝恩宠六宫,后来许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别恋,开始宠爱班婕妤。

    班婕妤生了一个男孩,数月即夭折。班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她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汉成帝,李平又得宠幸,也被封为婕妤。汉成帝说:“当初孝武帝的卫皇后也从微贱而起。”

    因此赐李平姓“卫”,她就成了卫婕妤。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后来迁徙到杜陵。他的姑姑王翁须是汉宣帝的生母。

    王商父亲王武因为是宣帝的舅舅而被封为乐昌侯,所以王商也属于外戚家族。

    汉宣帝时,由于家庭出身与皇室关系密切,王商在少年时便以任子出仕,任太子中庶子,作为皇太子刘奭的表叔而负责处理东宫事宜,王商在这段期间由于为人正派忠厚且颇有威严而被人称颂。

    后来其父王武去世,王商继承了乐昌侯的爵位。

    在父丧期间,王商的表现极为哀恸,父丧后分家产时,又对异母的兄弟们非常的慷慨,这都为王商赢得了很好的名声,在大臣们的推荐下,王商被擢为皇帝近侍,历任诸曹、侍中、中郎将等官职。

    汉元帝即位后,王商于永光三年升为右将军、光禄大夫。

    汉元帝晚年,十分宠爱次子山阳王刘康,皇太子刘骜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王商作为外戚和朝中重臣,竭力庇护太子的地位,对太子日后能够顺利即位为汉成帝功不可没。

    汉成帝即位后,对王商极为敬重,于建始三年任命他为左将军。此时朝中大权已落入成帝舅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一族手中,王凤专权横行,王商平日议论中多次对其表示不满,王凤听说后心生怨恨,两人渐生龃龉。

    建始四年三月八日,王商接替匡衡出任丞相,加益封户一千,天子十分敬重他,王商此时威望达到从政生涯顶峰。

    河平四年,大将军王凤的姻亲琅琊郡太守杨肜辖境频发灾害,丞相王商派人查办,王凤找王商说情,王商不理睬,经调查后,上疏奏请罢免杨肜官职,没想到奏章送上去后竟石沉大海,不见汉成帝批复。

    王商一击不中,王凤立即展开反击,他命人搜罗王商的“罪证“,嗾使频阳人耿定上书指控王商与其父亲的奴婢通奸,以及王商的妹妹与人淫乱,奴仆把她的奸夫刺死,这可能是王商教唆的。

    汉成帝认为这都是一些说不清的小事情,不能因此罢免丞相。

    但王凤坚持要汉成帝将此事移交司隶校尉彻查。

    王商见自身难保,惶恐不安。这时,他想到了女儿。

    前些日子,皇太后王政君问及他的女儿,想让她入宫为妃。

    王商的女儿恰好生病,王商也不愿女儿入宫,便奏言女儿有病,不能入宫。

    如今王凤算计他,他便改变主意,让女儿入宫,替他在宫中活动一下。

    于是,他去央求成帝的新宠李婕妤家帮忙。

    事情还没办妥,就发生了日食,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说明朝廷失政,上天谴告。

    太中大夫张匡为人阴险,为了向王凤表忠,就在此时上书请求向近臣陈述日食发生的原因。

    成帝派左将军史丹接见张匡,张匡趁机数落王商的种种“罪行“,要求法办王商。

    史丹将张匡之言转述成帝,成帝不肯听信,命此案到此为止。

    王凤继续在成帝面前坚持要惩办王商,成帝迫于压力,于四月二十日下诏切责王商,免除王商丞相之职。

    王商败在王凤手下,愤恨难抑,罢官三天后就大口吐血而亡,得到了“戾侯“的恶谥。

    王商死后,王凤还不肯罢休,把王商家里任京官的子弟统统贬出京师,还唆使心腹上疏,请求褫夺王商袭封的侯爵,不过成帝没有听从,而是让王商的儿子王安袭爵。

    王商死后,连年日食、地震,京兆尹王章上疏,替王商喊冤叫屈,弹劾王凤专权蔽主,结果被王凤陷害致死。

    建始三年秋,京城长安盛传有大水将至,百姓惊恐,城中大乱。

    得知消息后,汉成帝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在殿前商议对策。

    大将军王凤劝成帝、太后以及后宫应准备船只,大水来时可以登船避难,通知百姓登上长安城墙来躲避水灾,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

    唯独左将军王商坚决反对,他说:“自古即便是再无道的国家,也没有大水突然漫过城郭的时候,况且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怎么会无端发起大水呢?

    这一定是谣传,在这种敏感的时候,下令百姓登上城墙,反而会助长谣言,制造混乱!“

    汉成帝听了王商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消除了心中的恐慌。

    事后不久,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

    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

    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是赞赏。王凤因此事而十分羞惭,后悔自己莽撞失言。

    王商身长八尺,体态高大,容貌十分出众。

    河平四年,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来朝见汉成帝时,顺便到未央廷拜谒丞相王商,王商起身离席与单于交谈,由于王商身材高大,匈奴单于仰望之而心中畏惧,汉成帝听说后感叹道:“这真是扬我大汉国威的丞相啊!“

    张禹本是河内轵县人,在他父亲时移居莲勺。

    张禹还是孩童时,屡次随家里人到集市上,总喜欢在占卜、看相摊前观看。

    久之,张禹了解一些卜卦、占卜之术,不时从旁参言。

    占卜者喜欢他,又认为他相貌不凡,对张禹父亲说:“这个孩子聪明,可以让他学习经术。“

    等张禹长大,到长安学习,不久都通晓熟悉,有了徒弟,被推荐为郡文学。

    奏章未下,只好回去做原来的郡文学。很久以后,试做博士。

    竟宁元年,汉元帝去世,汉成帝即位,征召张禹、郑宽中,都因是汉成帝的师傅,赐爵关内侯,郑宽中食邑八百户,张禹食邑六百户。

    封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加官给事中,统领尚书事。

    此时,汉成帝的舅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汉成帝正年富力强,谦让,正向经学,敬重师傅。

    而张禹与王凤并领尚书事,内心不安,屡以病上书请求退职,想退避王凤。

    汉成帝回答说:“朕于幼年执政,万机怕不适中,君因道德好而为师,所以委以国政。

    君怎么怀疑而多次请求退职,忽视师傅故旧之恩,想回避流言?

    朕未闻有毁短之言。君还是安心专意。“

    加赐黄金百斤、活牛、上等贵酒,让太官送餐,侍医看病,使者到家问候。

    张禹惶恐,又起来治事,河平四年,代替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

    张禹担任丞相六年,鸿嘉元年因年老有病退职,汉成帝加优再三,才准许退职。

    赐安车驷马、黄金百斤,免职住在京师的府第,按列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朝见,位特进于前,朝见礼节和丞相一样,设从事史五人,增加封邑四百户。天子屡加赏赐,前后数千万。

    张禹为人谨慎厚道,但仍然谋求发家致富,家里以种田为业,买田多至四百顷,都属泾水、渭水灌溉极肥腴的上价田。

    别的财物也应有尽有。

    张禹资性通声律,内部奢侈过分,身居大府第,后堂演习音乐。

    张禹成就突出的弟子,有淮阳彭宣,官至大司空;沛郡戴崇,官至少府九卿。

    彭宣为人恭顺俭朴有法度,而戴崇性和乐多智,二人品行不同。

    张禹心里喜欢戴崇,敬重彭宣而疏远他。

    戴崇每次侍候张禹,常责老师应置酒设乐同弟子一起快乐。

    张禹将戴崇带入后堂饮酒,妇女相陪,优令奏乐铿锵,极尽欢乐,深夜乃止。

    而彭宣来的时候,张禹便处接待,谈论经义,白天请他吃饭,不过是一碗肉一杯酒相待。

    彭宣未能到后堂。两人都知道这些,但各自以为得宜。

    张禹年老,为自己修冢茔,起祠室,认为平陵肥牛亭部处地好,又与延陵近,奏请求取此地,汉成帝把它赐给张禹,下诏令平陵迁亭它所。

    曲阳侯王根听说后就争这块地:“此地正当平陵寝庙衣冠出游的通道,张禹身为师傅,不遵谦让之道,倒求取衣冠出游之通道,又迁坏旧亭,双重的不适宜。

    孔子称'赐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

    应改赐张禹别的地方。“

    王根虽是汉成帝的舅舅,但汉成帝敬重他不如张禹,王根的话虽然急切,还是不被采纳,到底还是把肥牛亭地赐予张禹。

    王根由此妒嫉张禹的被宠幸,多次说他的过恶。

    汉成帝却更加敬重厚待张禹。

    张禹每次生病,往往因饮食寝卧之增损得知,汉成帝亲临问候。

    汉成帝亲自到张禹床前拜问,张禹顿首谢恩,依靠投顺,张禹向汉成帝说:“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于男,但远嫁为张掖太守萧咸妻,受不住父子私情,想与她近一些。“

    汉成帝即时调萧咸为弘农太守。

    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做官,汉成帝亲临问候张禹时,张禹多次看着自己的小儿子,皇上就在张禹床前封为黄门郎,加给事中。

    张禹虽居家中,因为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定参与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