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6章 扶摇直上九万里

    章帝名叫刘炟,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子。他的母亲是一个不出名的小嫔妃,叫做贾贵人。

    在明帝朝,当时的马皇后虽然贤德,但一直没有孩子。

    当她听说贾贵人生了个男孩,就把他要过来认在自己名下。

    马皇后对刘炟很好,母子俩情同骨肉,感情很深。

    马皇后是名将马援之女,熟读史书。

    她鉴于王莽以外戚起家、又以此致败的历史教训,不仅自己谦让有礼,所以对自己的娘家限制的很厉害,而且教育马氏子弟不要贪图权势,以免转福为祸。

    为了给刘炟找个贤德的配偶,马皇后也是费尽心机。

    刘炟十五岁成年后,那时他还是太子,她先是给儿子找来了一对宋氏姐妹,作为姬妾。

    这对姐妹是马皇后的远房亲戚,也是名士之后,知书达理,非常贤德。

    加上又与马氏沾点亲属关系,马皇后也很放心。

    这对姊妹对刘炟伺候的十分尽心,当然也对马皇后十分孝敬。

    后来大宋贵人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刘庆。

    刘炟很喜欢这孩子,登基后又将其立为皇太子。

    但不幸的是,这种美好的生活随着窦氏的出现,眼前的这美好的一切都变了。

    窦氏是原河西军阀、后来的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

    祖父叫窦穆,父亲名叫窦勋,母亲是光武帝刘秀的孙女——沘阳公主,也是金枝玉叶。

    窦穆、窦勋都因为十几年前犯了法被为政严厉明帝处死了,全家被逐回河西老家,只在京师洛阳留下沘阳公主一人。

    沘阳公主本是东海王的女儿,按理只能封郡主。

    但因为刘疆当初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即位,刘秀对他多有愧疚,所以对刘疆的女儿高看一眼,位比公主。

    沘阳公主为人奸邪,又因往事生恨,矢志要报复,所以就一心想让女儿当皇后。

    奸邪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女儿果然歹毒,与其母一样的工于心计。

    窦氏入宫之初,本是个普通的贵人。此女容貌秀丽,言语乖巧。一眼看上去,她是个温淑善良、天真无邪的少女,实际上,却是个心如蛇蝎、淫荡成性的毒妇。

    她先是以花言巧语骗取了马太后的信任,又千方百计玩弄权术,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几年后,她又以“巫蛊之计”诬陷原来得宠并生有皇子刘庆的宋贵人姐妹,将这对姐妹生生害死。

    接着,她又再施手段,以毒计害死了后来的汉和帝之母梁贵人以及她的父亲梁竦。

    这几件事发生后,除了蒙在鼓里的章帝外,宫内上下对齐无不畏惮。

    此时马太后已去世多年,除了章帝本人外,再也没人能制约窦氏。

    尤其是窦氏当上皇后之后,她的兄长窦宪跟着飞黄腾达,窦氏一门也是鸡犬升天。

    窦宪最初不过是个小小的郎官,没几年就升任侍中、虎贲中郎将的要职。

    窦宪之弟窦笃,也当上了黄门侍郎。

    窦氏兄弟深得重用,负有宿卫宫禁之责,受到的赏赐无以复加。

    满朝自上下,无不畏惮。别说是一般的高官显贵畏惧,就连原来的老皇亲阴、马两家都怕他们。

    比如在窦氏得势后,窦宪先是欺负马太后的娘家,逼得老国舅马廖被迫辞官,仓惶带着几个弟弟马防、马豫回了老家,其弟马豫还被窦氏诬以“飞书怨谤”之罪,差点丢了命。

    最令人发指的是,窦宪依仗妹妹在宫掖立的声势,强行贱买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园田。

    沁水公主名叫刘致,是明帝刘庄的第五女,是章帝的亲妹妹,堂堂的朝廷长公主。

    但她十分畏惧窦宪的权势,居然不敢计较,最终只好忍痛割爱了。

    就连长公主都是这样怕窦家,他们的权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章帝亲自前往园中探望妹妹,发现了蹊跷,责问窦宪,窦宪当面欺君,在对质现场,他连使眼色带怒喝,逼迫相关人员不许说实话。

    章帝大怒,大发雷霆,当下就要将窦宪撤职查办,还要予以严惩。但经不住窦皇后跪下的苦苦求情,窦宪慌了,也是表示悔罪,这才作罢。

    但事情没过多久,窦氏兄妹就故态复萌,我行我素,一如既往。

    更令人震惊的是,不仅窦宪在外面为非作歹,在章帝在外出巡期间,南北两宫还传出不少风言风语……

    东汉初年的宫廷宿卫制度是这样的:皇帝在内宫偏殿设有值班室,设有侍中、中常侍等职位,这是为了便于行政文书的紧急传递。这种制度是从西汉中期沿袭下来的。

    在建武朝以前,中常侍一般由士人与阉官共同担任,侍中一职则全部是士人。

    到了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之后,基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淫乱后宫的历史教训,他将中常侍全部改用阉官。

    侍中一般不在内廷宿卫,只有在皇帝患有重病的时候才特召入宫,事后还要遣回。

    这类人的数量极少,建武朝只有阴氏家族的个别人员才有此殊荣。

    到了明帝刘庄登基后,由于北宫建成后内宫大量需要人手,更是大量地召收宦官入宫伺候,文书的传递几乎全部靠中常侍来完成。

    侍中入宫宿卫的情况犹如凤毛麟角,几乎绝迹,就连皇帝患病时也不许在宫中宿卫。

    当年刘庄暴死前后,像马廖、马防兄弟这么亲近的重臣都不得入宫,甚至吃了闭门羹!

    很显然,从维护宫廷制度的角度看,光武帝、明帝父子可谓是深谋远虑,心机足够缜密的了。

    可是到了章帝即位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出于马、窦、郭诸家外戚的信任,刘炟先后让这几家的子弟担任侍中,并且有宿卫宫中之权。

    正是因为他的用人失察与频繁外出,终于给深不可测的内宫中酿成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乱。

    窦宪集团的心腹干将——侍中郭举,就是这场桃色事件的男主角。

    郭举的祖父郭况,是光武帝刘秀第一任的岳父。

    虽说他原本也是皇亲国戚,但门庭已经衰落。

    他之所以能当上侍中,全靠着他老子郭璜与窦宪的深厚关系。

    郭璜的父亲是建武朝国舅、大鸿胪郭况。

    郭璜如今是郭家的掌门人、昌阳侯,他本人是驸马,其妻是刘秀的四女——淯阳公主刘礼刘。

    永平朝以来,郭璜一直位居特进之职,与信阳侯阴就、原鹿侯阴识齐名,望重朝野。

    郭璜与窦宪私交极深,自从窦宪得势之后,郭璜就令其子郭举投靠到了他的门下。

    由于窦宪的极力举荐,郭举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纪,竟然爬上了侍中的高位,而且他与窦宪、窦笃一样,也获得了入宫宿卫之权。

    窦皇后与郭举之间可能早有奸情。

    据《后汉书·志第二十六·百官三》记载:“章帝元和中,侍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中由是复出外。”

    在章帝朝,能当上侍中者屈指可数,这个色胆包天,夜里在宫里留宿,后来居然胆敢持刀恐吓章帝的人是谁呢?

    在当时,除了郭举之外,很难想象出,天下还有哪个人有这么大的胆子和深厚的背景!

    另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永元)四年,封邓叠为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皆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

    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在章帝死后,已经成为太后的窦氏就公然把郭举召进了宫中,作为男宠,时常淫乱。

    而且他们还串通起来,想要杀害年幼的和帝,篡夺汉室天下。

    这些记载铁证如山,确凿无疑。

    种种迹象表明,章帝的死,很可能与他发现了郭举与窦氏的奸情有关……

    窦宪,陕西省咸阳人。东汉时期名将,大司空窦融曾孙。

    因妹为章帝皇后,得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宠贵日盛,至倚势强夺明帝女沁水公主园田。

    和帝时,窦太后临朝,与弟窦笃、窦景、窦瓌并居要职,内执机密,外宣诰命。

    曾遣客刺杀都乡侯刘畅,事发,自求击匈奴赎死。

    永元元年,因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遂任车骑将军,与执金吾耿秉率大军出塞,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达兰扎达加德西北),临私渠比鞮海,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

    北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先后归降。

    迁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翌年,复遣将破北匈奴于金微山。

    与诸弟皆恃权骄纵,横行京师。

    地方刺史、守令多出其门,朝臣皆望风承旨。永元四年,汉和帝及宦官郑众等合谋诛除窦氏,他被迫自杀。

    窦宪,章德皇后兄。祖父窦穆,父窦勋均以罪被诛。章帝建初三年,其妹被立为皇后。

    窦宪初为郎,后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任黄门侍郎。

    兄弟二人,同蒙亲幸,并侍宫省,宠贵日盛,王公侧目。窦宪于是恃宠欺人,竟至于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

    公主畏惮窦宪的势焰,不敢与其相争。

    一天,章帝车驾经过此地,指问园田,窦宪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同时也暗中呵禁左右不准回答。

    后来,汉章帝了解到此事经过,大怒,召来窦宪,深加责备。

    窦宪非常害怕。还是皇后毁服(降低服式等级以示自责)谢罪,一再代为求情,章帝才渐息盛怒,命他把园田归还公主。

    这次虽然没有治他的罪,但此后章帝对他再不授予重权。

    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以侍中的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

    加上章帝遗诏,任命窦宪的弟弟窦笃为中郎将,窦景、窦瑰为中常侍。

    于是,窦宪兄弟都在亲要之地,威权一时无两。

    窦宪还牵朋引类。他见太尉邓彪为人谦和礼让,委随不争,便尊崇他,推举他为太傅。

    窦宪想做什么,就鼓动邓彪上奏,而自己再告白太后,因此,言出计从。

    另外,屯骑校尉桓郁,几代都做皇帝的老师,性情恬退自守,窦宪也把他推荐上去,让他在宫禁中给皇帝讲授经书。

    于是,内外协附,没有人能对窦宪不利。

    窦宪性情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

    谒者韩纡当年曾经审判过窦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居然令人将他杀死,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

    都乡侯刘畅来吊章帝之丧,得幸太后,数蒙召见,窦宪怕刘畅分了他的宫省之权,公然派遣刺客在屯卫之中杀死刘畅,而归罪于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并且派人审问刘刚。

    后来真相破露,太后大怒,把窦宪禁闭内宫之中。

    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

    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

    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佩金印紫绶,比照司空规格配备属员,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

    第二年,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出兵;

    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出兵;

    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翩阳塞出兵。

    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会师。

    窦宪命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等率精兵一万多,与北单于在稽落山作战,大破敌军。

    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

    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

    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因北单于已逃到远处,窦宪一面派司马吴汜、梁讽携带金帛追寻北单于,企图招降他。

    一面班师回国,驻扎五原。当时,北匈奴人心离散,吴汜、梁讽所到之处,宣明国威,前后有万余人归降。

    在北海西北的西海,追上了北单于,劝说他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先例,以求保国安人。

    北单于喜悦,率领他的部下与梁讽一起回到私渠海。

    听说汉王朝大军已入塞,就派他的弟弟右温禺疑王随梁讽到洛阳,向汉朝廷进贡,并留侍汉和帝。

    窦宪见北匈奴单于没有亲来洛阳,认为他尚乏诚意,便奏请朝廷遣归右温禺鞮王。

    准备再次出征。

    在漠北,南单于送给窦宪一只古鼎,能容五斗,上面有“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的铭文。

    窦宪献上朝廷。

    和帝永元元年九月,皇帝下诏,命中郎将持节到五原任命窦宪为大将军,并封其爵为武阳侯,食邑二万户。

    窦宪坚决辞去封爵。过去大将军的官位在三公之下,按太尉标准设置官属。

    此时,窦宪权震朝廷,公卿们迎和旨意,奏请朝廷,使窦宪位在三公之上,太傅之下,同时,也提高了他设置官属的档次。

    窦宪率军回京师。

    朝廷大开仓府,犒劳赏赐将士,随窦宪出征的各郡二千石长官的子弟,都升任太子舍人(注:太子舍人,舍人是古代记载皇帝言行的官职,初设置于秦朝,是执掌东宫宿卫的,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

    当时,窦宪兄弟,窦笃为卫尉(注: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地位极其重要,总是以亲信宗族出任此职,以巩固自己的权势。

    汉景帝时曾一度更名“中大夫令”,王莽时又曾改称“太卫”。

    由于卫尉掌兵,故相当于清朝的九门提督和现在的首都卫戍区司令员。),窦景、窦瑰都任侍中、奉车、驸马都尉。

    于是,兄弟四人大修宅第,争竞豪奢,穷极工巧。

    永元二年六月,朝廷下诏封窦氏四兄弟侯爵。

    只有窦宪拒不受封。

    七月,将兵出镇凉州,邓叠任其副将。

    北单于因为汉王朝遣还他的弟弟,又派车谐储王等人居延塞见窦宪,请求向汉称臣,并想入京朝见。

    窦宪上表请示后,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

    这时,南单于上书汉廷,建议乘机消灭北单于,然后,南北匈奴合并归汉。

    汉廷同意,于是,南单于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受重伤逃走。

    班固等人走到私渠海,转头返回。

    窦宪认为北单于势力微弱,想乘机将其彻底消灭,于是在永元三年,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斩首五千余级,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其国遂亡。

    窦宪平定匈奴,威名大盛。于是以耿夔、任尚为爪牙,以邓叠、郭璜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

    一时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

    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因为违忤窦宪之意,相继自杀。

    朝臣震慑,望风承旨。

    窦笃进位特进,窦景为执金吾,窦瑰为光禄卿(注:光禄卿,也称光禄大夫,古代的光禄大夫,相当于现代的高官,“六部九卿”,六部是指吏、户、礼、兵、刑、工,九卿是指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卫尉寺卿、大理寺卿、宗正寺卿、鸿胪寺卿、司农寺卿、太府寺卿。)。

    兄弟当朝,贵重显赫,倾动京都。

    而窦景尤为骄纵,妓客也依仗势力,为非作歹。

    他们侵凌平民,强夺财货,篡取罪人,抢掠妇女。

    搞得京都商贾闭塞,如避寇仇。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蝉,忍气吞声,不敢举奏。

    司徒袁安见天子年幼,外戚专权,深为忧虑,言及国家大事,往往呜咽流泪。

    无奈当时窦氏势力太大,父子兄弟并居高位,充满朝廷。

    除上面提到的之外,尚有窦宪的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褒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职的,还有十余人。

    窦宪以为有大功于汉,愈加跋扈恣肆。

    永元四年,他的党羽邓叠、邓磊、郭举、郭璜也互相勾结,有的还出入后宫,得幸太后,于是欲谋叛逆。

    汉和帝得知了阴谋后,但无法与外臣接触。

    素知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而有心机,不事豪党,于是便招来郑众,定计除灭叛党。

    考虑到窦宪驻扎在外,怕他兴兵为乱,谋定后忍而未发。

    适逢窦宪和邓叠班师回京,和帝大喜,下诏让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并按等级赏赐军中将士,以安其心。

    窦宪进城之后,和帝亲临北宫,命将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了邓叠、邓磊、郭举、郭璜,下狱诛死。

    并派人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让他和窦笃、窦景、窦瑰都回封地去。

    窦宪、窦笃、窦景到封地后,都被迫令自杀。

    永元十年,窦瑰也被梁棠所逼自杀。受株连者也都免官还乡。

    东汉建初年间,虎贲中郎将窦宪,倚仗其妹窦皇后的势力,横行朝野,亲王公主、皇亲国戚没有人不怕他。

    他竟然以低价强买了沁水公主的田园。

    有一天,章帝刘炟出巡经过庄园,问陪同的窦宪:“这是谁家的田园?“

    窦宪胡说了一通,引起章帝的怀疑。

    后来,章帝发现了真相,大为愤怒,对窦宪严厉训道:前几天经过你强夺的沁水公主田园时,你为什么指鹿为马,欺骗我?

    你的胆子真大呀!

    你知道不?

    永平年间,先帝刘庄经常命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相互监督纠察,所以诸多贵戚中没有人敢触犯法律。

    如今,尊贵的公主尚且遭到你的巧取豪夺,何况平头百姓!

    我告诉你,国家要抛弃你窦宪,就像丢掉一只小鸟和腐臭的死鼠一样!

    窦宪大为恐惧。

    后来,章帝的愤怒平息了,命窦宪将沁园还给沁水公主。

    章帝看在皇后的面子上,对窦宪没有依法治罪,但不再委以重任。直到和帝登基,窦皇后摄政,才又重新掌权。

    经过窦宪对北匈奴的两次大战,北匈奴主力被彻底歼灭。

    至于其残部的去向,《后汉书》说是“不知所终“。

    而按照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的说法,当时“这些从获胜的敌人面前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转而向西方进军“的战略。

    他们先是长途奔袭到欧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带,接着又同这里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继续向西侵袭,直到兵临罗马城下,最终导致了这个古老帝国“在众多'蛮族'的强大军事压力下“,一朝覆亡。

    从这个角度不妨说,窦宪对北匈奴的作战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间接推动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以致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

    其实,客观地分析窦宪的一生,其有些行为虽令人愤慨,但他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

    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优秀将领,他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迫其西迁。

    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夙愿,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其次,从军事史的角度上看,窦宪作为指挥东汉第二次征伐北匈奴战争的汉军统帅,成功地组织实施了稽落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等重大战役,在中国军事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窦宪用兵,善于针对敌军弱点,及时掌握和准确判断敌军的动向,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方针,调遣优势兵力与敌主力决战。

    如汉三路大军汇集琢邪山后,窦宪根据北匈奴势力已大大削弱,不敢与汉军正面交战的状况,派出精骑万余,向北单于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带运动,迫使北匈奴主力出战,并一举将其击溃。

    此役后,窦宪继续主动出击,盯住北匈奴主力不放,又先后在河云北、金微山取得重大战果。

    窦宪在作战中,十分注意扬长避短,根据汉军准备充分、装备精良、兵力集中,但深入大漠、远离后方、不宜久战的优弱点,以及北匈奴虽行动飘忽、反应快速,但力量薄弱,惧怕决战,且有大量老少部民拖累的实际情况,采用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往往轻装疾进,速战速决。

    如包抄、夜袭河云北,长途奔袭金微山,均收到了出敌不意、以奇制胜的效果。

    同时,一旦逮住战机,便不轻易放弃,每次击溃敌军后,均穷迫猛打,不让敌人有喘息机会,尽量在追击中歼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