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章 清理门户

    窦宪平定匈奴,威名大盛。

    于是以耿夔、任尚为爪牙,以邓叠、郭璜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

    一时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

    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因为违忤窦宪之意,相继自杀。

    朝臣震慑,望风承旨。

    窦笃进位特进,窦景为执金吾,窦瑰为光禄卿,兄弟当朝,贵重显赫,倾动京都。

    而窦景尤为骄纵,妓客也依仗势力,为非作歹。

    他们侵凌平民,强夺财货,篡取罪人,抢掠妇女。

    搞得京都商贾闭塞,如避寇仇。

    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蝉,忍气吞声,不敢举奏。

    司徒袁安见天子年幼,外戚专权,深为忧虑,言及国家大事,往往呜咽流泪。

    无奈当时窦氏势力太大,父子兄弟并居高位,充满朝廷。

    除上面提到的之外,尚有窦宪的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褒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职的,还有十余人。

    窦宪以为有大功于汉,愈加跋扈恣肆

    永元四年,他的党羽邓叠、邓磊、郭举、郭璜也互相勾结,有的还出入后宫,得幸太后,于是欲谋叛逆。

    汉和帝得知了阴谋后,但无法与外臣接触。

    素知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而有心机,不事豪党,于是便招来郑众,定计除灭叛党。

    考虑到窦宪驻扎在外,怕他兴兵为乱,谋定后忍而未发。

    适逢窦宪和邓叠班师回京,和帝大喜,下诏让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并按等级赏赐军中将士,以安其心。

    窦宪进城之后,和帝亲临北宫,命将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了邓叠、邓磊、郭举、郭璜,下狱诛死。

    并派人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让他和窦笃、窦景、窦瑰都回封地去。

    窦宪、窦笃、窦景到封地后,都被迫令自杀。

    永元十年,窦瑰也被梁棠所逼自杀。

    受株连者也都免官还乡。

    东汉建初年间,虎贲中郎将窦宪,倚仗其妹窦皇后的势力,横行朝野,亲王公主、皇亲国戚没有人不怕他。

    他竟然以低价强买了沁水公主的田园。

    有一天,章帝(刘炟)出巡经过庄园,问陪同的窦宪:“这是谁家的田园?“

    窦宪胡说了一通,引起章帝的怀疑。

    后来,章帝发现了真相,大为愤怒,对窦宪严厉训道:前几天经过你强夺的沁水公主田园时,你为什么指鹿为马,欺骗我?

    你的胆子真大呀!

    你知道不?

    永平年间,明帝刘庄经常命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相互监督纠察,所以诸多贵戚中没有人敢触犯法律。

    如今,尊贵的公主尚且遭到你的巧取豪夺,何况平头百姓!

    我告诉你,国家要抛弃你窦宪,就像丢掉一只小鸟和腐臭的死鼠一样!

    窦宪大为恐惧。

    后来,章帝的愤怒平息了,命窦宪将沁园还给沁水公主。

    章帝看在皇后的面子上,对窦宪没有依法治罪,但不再委以重任。

    直到和帝登基,窦皇后摄政,才又重新掌权。

    经过窦宪对北匈奴的两次大战,北匈奴主力被彻底歼灭。

    至于其残部的去向,《后汉书》说是“不知所终“。

    而按照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的说法,当时“这些从获胜的敌人面前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转而向西方进军“的战略。

    他们先是长途奔袭到欧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带,接着又同这里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继续向西侵袭,直到兵临罗马城下,最终导致了这个古老帝国“在众多'蛮族'的强大军事压力下“,一朝覆亡。

    从这个角度不妨说,窦宪对北匈奴的作战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间接推动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永元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刘肇临幸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

    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送往监狱处死。

    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

    刘肇看在窦太后面子上不愿正式处决窦宪,而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监督他。

    刘肇确认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后勒令他们自杀。

    刘肇成功夺回政权,再现了汉宣帝刘询诛霍禹的故事。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的势力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刘肇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并多次下诏纳贤,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平定西域诸国,降服南匈奴。

    汉和帝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元兴元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

    刘肇亲政期间东汉国力达到鼎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元兴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

    刘肇驾崩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儿子刘隆继位,次年改元延平,是为汉殇帝。

    初平元年有司奏请,和帝穆宗、安帝恭宗、顺帝敬宗、桓帝威宗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皇后、敬隐皇后、恭愍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都请撤除尊号。

    献帝诏令说:“可以。“

    刘肇深感吏制建设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

    据统计,他当政时期,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

    这既反映出东汉吏制的空虚与堕落,也表现出和帝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刘肇当政时期,在法制上主张宽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狱的廷尉陈宠,便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仁爱之人,每次断案,都依据经典,而“务从宽恕“。

    刘肇对有过失之人,也能根据情况,从宽处理。

    永元九年,窦太后死,由于宫廷紧守秘密,和帝为梁贵人所生的事实始终没予公开。

    太后死后,梁家才敢奏明朝廷,为梁贵人讨一个说法。

    这时和帝也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但在如何安置窦太后的问题上,三公上奏:“请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

    刘肇却念及窦太后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认为“恩不忍离,义不忍亏“,不应有所降黜,于是不降尊号,谥为章德皇后,而对梁贵人、宋贵人的问题也都妥善安置。

    梁贵人被追封皇太后。

    东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

    他们负责掌管传达皇帝的号令和诏书,阅览尚书进呈的文书。

    在刘肇夺回政权的过程中,中常侍钩盾令郑众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在论功行赏时,郑众自然是首功。

    于是,郑众被升迁为大长秋。

    “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用以名官,称其官署为“长秋寺“。

    这是皇后近侍官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

    而在进行策勋班赏的过程中,和帝注意到,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这种谦逊仁爱之心,很得刘肇的赞赏。

    因此,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所以史书上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但刘肇重用宦官,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这就是这时期他所信任和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王或年老体弱,或寿短命微,陆续退出了历史舞

    永元四年冬,溇中、澧中蛮潭戎等造反,燔烧邮亭,杀略吏民,郡兵击破降之。

    永元五年,匈奴单于於除鞬叛乱,刘肇派遣遣中郎将任尚平定於除鞬。

    同年,武陵郡兵大破武陵蛮,护羌校尉贯友讨伐烧当羌使其遁逃,南单于安国叛乱为骨都侯喜斩杀。

    永元六年七月,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

    同年,南匈奴逢侯单于率胡兵出塞叛乱,九月,刘肇以光禄勋邓鸿为主将,统帅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使匈奴中郎将杜崇征讨匈奴叛军,十一月,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大破逢候单于,冯柱遣兵追击复破之。

    永元八年五月,南匈奴右温禺犊王叛乱寇边,七月,行度辽将军庞奋、越骑校尉冯柱追讨叛军,斩杀右温禺犊王。

    同年五月,车师后王叛乱。

    永元九年三月,西域长史王林击破车师后王并杀之。

    同年八月,羌人侵犯陇西杀长史,刘肇派遣征西将军刘尚、越骑校尉赵世等平定羌乱。

    永元十二年四月,日南郡象林县蛮夷二千余人寇掠百姓,燔烧官寺,郡县发兵讨击,斩其渠帅,余众乃降。

    刘肇于永元十四年五月设置象林将兵长史,以防其患。

    永元十三年八月,护羌校尉周鲔讨伐烧当羌,大破之。

    十一月,鲜卑侵犯北平进入渔阳为渔阳太守击破。十二月,巫蛮叛乱,侵犯南郡,

    永元十四年四月,刘肇派遣使者都督荆州兵迫降巫蛮。

    永元时期武功赫赫,开疆拓土,四夷宾服。

    汉章帝时,居巢侯刘般逝世,按规定应由长子刘恺袭爵,但为满足父亲的遗愿,他坚持让弟弟刘宪袭封,自己则逃往外地。

    执政官上奏请示收回刘恺封国,章帝嘉其义,特许等待他。

    而刘恺始终没有回来,十多年后,执政官又提起此事。

    对此,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

    有司没有推究刘恺此举的乐善之心,而是以平常之法加以处理,这样做恐怕不能助长礼让的风气,成就宽弘的教化啊!

    刘肇“深以为然,下诏说:“王法崇善,成人之美。“

    于是不仅同意刘宪袭爵,而且征刘恺为郎。

    刘肇十分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责,如永元八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他下诏首先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忧民之心,殷殷可见。广东岭南地区出产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经风历险,劳民伤财。

    唐羌上书,请求停止,刘肇批示:“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

    爱民之意,发自肺腑。

    永元六年,永昌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遣使朝贡,献犀牛、大象。永元九年,永昌郡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使奉上该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

    建初七年六月十八日,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

    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

    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

    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

    对于伐北匈奴,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等都极力上谏,鲁恭甚至指责窦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群臣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

    汉军在经过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四次战役后,重创北匈奴。

    “北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而漠北空矣。”

    北匈奴单于不知所踪,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北匈奴单于,在蒲类海“款塞乞降”。

    蒲类海,毗邻东汉的伊吾。窦宪利用这一时机“遂复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群臣对于漠北匈奴是否应该如南单于故事,继续设立匈奴中郎将都护北单于;

    还是让南单于吞并北单于,持有不同意见。

    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窦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同意奏请。

    以耿夔、任尚二人为匈奴中郎将,助於除鞬单于返回漠北匈奴故地,东汉都护南匈奴、西域的同时兼任都护北匈奴。

    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

    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而“有司莫敢举奏”。

    窦氏为维护专权,安插了大量党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与亲信。

    当初,刘肇在长安召见窦宪,朝臣甚至议论称之“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算止住了这场闹剧。

    这一方面说明窦氏权势的贵盛,另一方面也说明时臣趋炎附势的风气。

    因而,和帝执掌政权后,立即清理窦氏残党余孽,太尉宋由因为窦氏党而被罢免,后自杀。

    其他亲朋故旧,凡是依仗窦家的关系而做官的,统统被罢免回家。

    窦宪还养了许多刺客定点清除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

    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窦宪的父亲窦勋犯罪,韩纡审理此案,考实窦勋坐狱被诛。

    窦太后当政时,韩纡已死,窦宪即派刺客刺杀了韩纡的儿子,并带回他的首级拿到窦勋坟上祭奠。

    周荣为尚书袁安府吏,袁安上书言窦宪骄纵、窦景腐败、不宜立北匈奴单于等奏议,均出自周荣之笔。

    窦宪门客徐齮非常嫉恨他,于是当面威胁他。

    窦家是两汉时期一个大家族。窦固和窦宪的祖父是堂兄弟,也就是说,窦固是窦宪的爷爷辈。

    窦固字孟孙,和班超是同乡,也是陕西咸阳西北人。

    窦固的出生年月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按照史事推测,他应该出生于汉光武帝刘秀刚做皇帝这一段时间前后。

    窦固年轻时候娶了刘秀的女儿涅阳公主为妻,作了黄门侍郎。

    父亲窦友死后,窦固又于中元元年继承了父亲的显亲侯爵位。

    窦固年轻时候不太稳重。当时洛阳有个侠客叫杜季良,窦固和马援的侄子都跟这人过从甚密。

    马援当时远在越南河内,专门写信告诫侄子,说你们不要学这个侠客,画虎不成反类犬,学成了轻薄子就丢人了。

    这封信不知怎么被刘秀拿到了,恰逢有人向刘秀举报,说这个侠客“为行浮薄”,窦固和他有来往,影响非常不好。

    刘秀拿着这封书信给窦固看,窦固心惊胆战,赶忙向刘秀认错,“叩头流血”,才得以幸免。

    窦固后来一直谦虚谨慎,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很可能就是受了这件事情影响。

    汉明帝继位后,窦固升任为中郎将,监羽林军,还曾在中元二年领兵平定烧当羌叛乱。

    后来因为堂兄窦穆犯了罪,窦固受到牵连,多年没有受重用。

    东汉初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留在漠北,屡屡南下侵扰边境。

    汉明帝即位十几年后,基本已无内忧,于是明帝欲“遵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

    大将军窦融这时候已经去世,而窦固曾经跟着窦融在河西住过,对边疆防务比较熟悉,加上他本人的竭力争取,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他肩上。

    永平十五年冬天,汉明帝任命窦固为奉车都尉,和骑都尉耿忠等人驻守在凉州,准备对匈奴实施进攻。

    第二年春天,汉军兵分四路开始出击。

    窦固和耿忠率领酒泉、敦煌、张掖士兵以及卢水的一万两千羌人骑兵从酒泉出塞,行军至新疆天山,碰见了北匈奴呼衍王。

    匈奴战马刚过完草料匮乏的冬天,战斗力并不强,汉军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主动出击,一仗下来斩杀匈奴一千多人,又乘胜追击到新疆巴里坤湖,控制了战略要地哈密,并派人驻扎下来。

    窦固立了大功,受到了表彰,班超也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出使西域的机会。

    而另外三支部队或没找到敌人,或迷路,无战功。

    永平十七年夏天,窦固和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领一万四千骑兵向西域进发去攻打吐鲁番。

    车师依附北匈奴,一直和东汉作对。

    这个国家有前、后两个王,前王是后王的儿子。

    汉军采取耿秉的策略,先攻击后王,斩杀几千人,获得了十几万头牛马,后王投降。

    前王自知不是汉军对手,也投降了。

    车师平定后,东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管理,又设置了戊己校尉开垦荒地屯田,开始逐渐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窦固在边疆期间,和周边各民族关系融洽,多次军事行动都联合西域各国兵力助其作战。

    在边疆和这些民族打交道时,窦固很懂得尊重他们的风俗。

    他曾经去羌人部落联络感情,羌人迎接窦固,以贵客之礼招待,他们准备了半生的烤肉,用刀切开后肉里还往外滴着血水,将切好的半生肉拿给窦固一行人。

    随从嫌腥膻,面有难色,窦固却不拒绝,拿过来就吃。

    游牧民族的半生烤肉,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饮食文化,窦固入乡随俗,尊重了羌人的文化。

    以尊重换尊重,羌人也很尊敬他。

    羌人在王莽时期迁入河西走廊,之后和东汉政府屡有冲突,摩擦不断,但在窦固治理边疆时,却对他非常敬服。

    班超后来治理西域也采取类似的方法,或许就是从窦固这里受到了启发。

    汉章帝即位以后,给涅阳公主加号为长公主,让窦固接替魏应做了大鸿胪。

    这是一个主管周边国家、民族事务的官职,窦固做大鸿胪,也算是人尽其才,适得其所。

    每次遇到涉及边疆事务的问题,汉章帝都要征求窦固的意见。

    建初三年,汉章帝追录窦固以前的功劳,又给他增加了食邑一千三百户。

    窦固征西域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促进了当地开发。

    新疆艾丁湖东北的伊吾卢、柳中城等地,都成为汉军屯田的据点。

    在伊吾卢地区驻扎期间,窦固积极组织士兵开垦荒地,种粮栽树。

    据说窦固的妻子涅阳公主从中原地区带去了不少农作物品种,其中就包括红枣。

    中原的红枣到了西域,长得又大又甜,要比原先的品质好很多,经过大力推广,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

    这种大枣到唐朝已被列为贡品,这就是今天的哈密大枣。

    窦固位高权重,而且是光武帝的女婿,身份更是不一般,皇帝对他各种赏赐之类加起来数以亿计。

    不过窦固并没有因此飞扬跋扈,其人性格谦虚谨慎,生活节俭,而且乐善好施,口碑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