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12章 皇甫规

    得势的孙程,并未因拥立顺帝之功换来一生的权势地位。

    汉顺帝虽然大封孙程等人,却又惧怕其权重危及自己的皇权。

    登基不久,顺帝就逐渐疏远了他们。

    这时,一个叫张防的宦官乘机讨好顺帝,取得了他的信任。

    这个张防很快就成了顺帝刘保跟前无人能及的红人。

    不管多么重大的朝堂政事,顺帝都喜欢与张防商议决定,而张防也因此变得位高权重。

    得蒙圣宠的张防,恃宠骄纵,请托受贿。

    他的种种恶行,很快便把刚刚稳定的朝廷,变得污秽不堪。

    此时,御史张纲见张防如此放肆,便上书顺帝,劝顺帝多留意国家大事,抑制身边宦官,为国谋利。

    可不知怎的,弹劾张防的奏折却都如石沉大海一样得不到顺帝的任何回应。

    虞诩本来在顺帝的父皇安帝身边当宫廷秘书,后来因在平定西羌叛乱的方略上,发表了与大将军邓骘不同的意见,被斥责为妄议朝政,发配到朝哥县去镇压暴乱。

    虞诩一个书生竟然乳虎初啸势不可挡,三小两下就把朝哥的暴民给降服了。

    此后,虞诩越战越勇,又在平定西羌叛乱中立下大功,官运也一路上扬。

    永平、章和年间,州郡用走卒钱贷给贫民,司空查劾处理,州及郡县皆以罪罢黜。

    现在应该遵照从前的典章制度,废除一切权宜的办法。

    顺帝下诏书准了虞诩的报告,严厉批评了州郡。谪罚输赎的制度从此禁止了。

    之前,宁阳县的主簿到朝廷,申诉宁阳县令枉法积压六七年不处理。

    主簿上书说:“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是臣的父亲。臣的奏章多次传达,但还是不被理睬,臣难道可以至匈奴单于那里告怨吗?“

    顺帝大怒,拿了奏章给尚书看,尚书判他是大逆不道。

    虞诩驳辩说:主簿所告发的,是君父所怨恨。

    多次上奏没有传达,是有关部门的错误。

    愚蠢的人,不用滥杀。

    顺帝帝采纳了虞诩的话,打了他一顿板子了事。

    虞诩因此对各尚书说:“小人有怨,不远千里,断发刻肌,下定决心到朝廷告状,你们不管,难道适合作为臣子的道义吗?你们与那些贪官污吏有什么关系,与怨人有什么仇呢?“

    尚书听到的都汗颜无地。

    虞诩又上言说:“尚书郎是要职,做官的阶梯,现在有的一郡就有七八人,有的一州都没有人,应该让他们之平均一些,来满足天下的希望。“

    虞诩的不少奏章议论,大多都被采纳。

    虞诩喜欢揭发坏人,从不回避。

    多次因此得罪权戚。曾经遭到九次斥责,三次被依法惩处,但他刚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屈服。

    永和初年,虞诩升任尚书令,又因公事免官。朝廷想念他的忠诚,再次征召他,正好虞诩去世了。

    虞诩临终时,对儿子虞恭说:“我为朝廷办事,正直无私,自己做的所有事情无愧于心。

    后悔的是做朝歌县长的时侯杀贼数百人,里面哪能没有冤枉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家里再没有增加一口人,这是因为我获罪于天的缘故啊!“

    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初的时候,虞诩进京担任司隶校尉一职。

    司隶校尉俗称“卧虎”,是两汉和魏晋时期负责监督中央官员和京师地区地方官的监察官。

    司隶校尉权大势大,在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的斗争中,是双方要竭力争取以压制对方的重要力量。

    虞诩到任司隶校尉后,战绩更是非凡。

    首战便把太傅冯石和太尉刘熹掀下马,紧接着弹劾宫里的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宦官。

    百官震惊,纷纷侧目,唯恐避之不及。

    初战告捷,虞诩又盯上了宫里的大老虎、顺帝身边的亲近宦官张防,虞诩弹劾其收受贿赂、卖弄权势、干扰司法。

    但这次弹劾,虞诩仿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折子上了几次,顺帝扔在一边,不闻不问。

    虞诩大愤,连一个宦官都拿不下,我还有何脸面当这个司隶校尉,就挂印而去。

    一般人挂印或是回乡,或是隐居,如陶渊明之类。

    而虞诩挂印却是自己去廷尉那里坐牢,把自己关进监狱。

    还上折子给顺帝,我和张防二选一,要么放我出来,要么关张防进去,您看着办吧。

    折子刚递上去,张防就得到消息,在顺帝面前大哭流涕。

    顺帝是个顺溜的软耳朵皇帝,就给虞诩定了个诬陷的罪名,发配去劳改。

    张防暂时躲过一劫,开始反攻,两天之中四次过堂,把虞诩打得不成人形。

    牢头劝虞诩,与其活着受这皮肉之苦,不如干脆自杀,一了百了。

    虞诩说,爷我宁愿在刑场被砍下脑袋,也不自行了断,让你们说爷畏罪自杀,到时候什么罪状不都由你们说了算,谁还能看出是真是假,谁还想去看是真是假?傻子才自杀呢!

    虞诩这时已经把朝廷百官和内廷宦官都得罪了一遍,毕竟是搞纪检监察的,平时就不受人待见,况且还玩命的搞,认真的搞。

    百官都在看笑话,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指望人家能搭救你。

    看不过去的孙程出面了。

    怎么现在您又包庇奸臣了,这样咱们闹革命还有什么意思。

    虞诩忠心耿耿,反而下狱。张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却仍留在陛下身边。

    这让天下人怎么看啊,还请陛下速速下旨将张防打入大牢。

    一番大义凛然后,孙程当着顺帝的面直接呵斥张防:奸臣张防,有何脸面在皇帝身边,还不滚下殿去。

    张防只有退出大殿。

    孙程赶紧添柴加火,还请陛下迅速索拿张防,免得他去找您奶娘求情。

    经过孙程的拼死力谏,顺帝好像明白了过来。

    再加上另一位宦官高梵的声援,顺帝当天就把虞诩从牢里放了出来,张防被发配边关充军。

    孙程又趁热打铁,上折子说虞诩对国家有大功,不能仅仅释放了事,还应当继续起用。

    顺帝当即拜虞诩为议郎,没过几天又提拔为协助皇帝参谋决策的尚书仆射。

    汉安帝死后,阎皇后便先废了济阴王刘保,立幼儿刘懿为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

    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便卒,随后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拥立十一岁的刘保为帝,改元永建,刘保就是汉顺帝。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

    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

    汉顺帝刘保是汉安帝刘祜的儿子,生于元初二年,母亲为宫人李氏。

    汉安帝在永宁元年立刘保为皇太子。

    延光三年,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诬陷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古代宫廷的厨官)邴吉,王男和邴吉被杀,太子刘保经常叹息二人被杀。

    王圣等人惧怕日后刘保继位,会报复他们,于是王圣与樊丰、江京勾结又诬陷太子刘保,刘保因此被废为济阴王。

    延光四年三月初十日,汉安帝到章陵祭祀,途经叶县时突然病逝,皇后阎姬和兄弟阎显以及江京、樊丰等人谋划说:“如今汉安帝在道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万一被公卿知道后立为皇帝,反而成为大害。”

    于是假称汉安帝患急病,把汉安帝遗体挪到卧车中,所到之处上食询问起居照旧。

    三月十三日,车驾驱驰,回到皇宫。三月十四日晚上,才为汉安帝发丧,尊阎姬为皇太后,由阎姬临朝摄政,任命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阎姬想长久独揽朝政,图谋立幼年皇帝,便与阎显等人在宫中定下计谋,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为皇帝,史称少帝。

    刘保因为被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汉安帝灵堂参与丧礼,悲号不食,内外百官都为之哀痛。

    延光四年十月,刘懿病重,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在刘懿身边。

    江京将阎显带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北乡侯一病不起,国家继承人的事应该及时确定。

    先前没有立济阴王刘保,如果立他,以后必定要怨恨,又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征调其他王子,从中挑选立为皇帝的人呢?”

    阎显认为很对。

    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去世,阎显与江京等奏请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

    刘保得知消息后,把宫门紧闭,屯兵自守。

    十一月初四日晚上,济北王、河间王王子还没有来到京城,中黄门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斩杀江京等人,迎立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把阎姬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迁往比景县。

    孙程等十九位宦官拥立刘保有功全部被封为侯。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

    刘保本人虽然温和但是软弱。

    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

    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简直是民不聊生。

    梁商,宁夏固原东南人。东汉外戚大臣,少府卿梁雍的儿子,大将军梁冀及顺烈、懿献两位皇后的父亲。

    梁商凭借门荫入仕,汉顺帝永建元年袭封乘氏侯。

    其后他的妹妹和女儿先后入宫,其中女儿梁妠被立为皇后。

    顺帝阳嘉三年拜大将军,录尚书事。

    他为避外戚秉政之嫌,一再称病不就。阳嘉四年,顺帝又派人到梁府登门宣诏,不得已而受职。

    他以外戚位居百官之首,谦恭谨慎,尽心尽职,为人尊重。

    举贤任能,征召名士李固、周举为官,京师儒生、吏民称颂,赞扬他为“社稷良辅“。

    梁商还关心百姓疾苦,荒年饥馑时,常派人开仓赈粮,助民度荒。

    但又不露个人恩典,还抑制宗族子弟无功受禄。

    但生性柔弱,不敢与宦官抗衡,致使儿子梁冀、梁不疑与宦官曹节、王甫等结交,引起群臣不满。

    梁商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年轻时凭借外戚的身份拜为郎中,后又升为黄门侍郎。

    汉顺帝永建元年,梁商世袭父亲的爵位,被封为乘氏县侯。

    永建三年,顺帝选取梁商的女儿和妹妹进入皇宫做嫔妃,于是又升梁商为侍中、屯骑校尉。

    阳嘉元年,梁商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后,妹妹被立为贵人。

    因此,又加梁商为特进,赏赐安车驷马,那一年,又拜梁商为执金吾。

    阳嘉二年,封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谦让不接受。

    阳嘉三年,顺帝想任命梁商为大将军,梁商坚持说自己有病不上朝。

    阳嘉四年,顺帝派太常桓焉捧着策书到梁商的家里来授官,梁商才接受任命。

    次年,他的夫人阴氏去世,追号为开封君,并赠开封君印绶。

    梁商认为自己因为是外戚才能位居大将军之职,所以常常谦恭温和,虚心荐贤。

    他前后举荐了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

    京师(雒阳)内都齐声叫好,称赞梁商为贤辅,顺帝更把国家重务都交给他处理。

    每次遇到灾荒年岁,梁商就把自家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无粮的灾民,并且不说是大将军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

    他还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不曾凭借权势为非作歹。

    梁商虽谦逊荐贤、颇有能名,但他为人过于谨慎甚至怯懦,缺乏决断力,颇为亲近宦官。

    他因为小黄门曹节等人权势渐长,于是派儿子梁冀、梁不疑与其交友。

    但一些宦官嫉恨梁商深得宠遇,反而想要陷害他。

    永和四年,中常侍张逵、蘧政等人一起合谋,诬陷梁商和另外的两个中常侍曹腾、孟贲,说是想要向各位王子征求意见。

    打算商议废掉顺帝另立新的皇帝,请求逮捕梁商等人治他们的罪。

    顺帝说:“大将军父子一家都是我的亲人,曹腾、孟贲都是我喜爱的人,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只是你们都嫉妒他们罢了。“

    张逵等人知道自己编的谎话顺帝不信,他们害怕了,于是做了一篇假诏书去把曹腾、盂贲逮捕起来关在皇宫中。

    顺帝听说后大怒。

    命令宦官李歙赶紧去把曹腾、孟贲放了,并且把张逵等人逮捕起来。

    他们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供词牵连到一些在位大臣,梁商担心有人冤枉受牵连,就上疏说:《春秋》一书主张,立了大功,只奖励主帅;犯了大罪,只惩罚主犯。

    所以赏赐不因超越本分而发得很多,施刑也不因为过分而用得很宽。

    这就是五帝、三王治理天下都能安康太平的缘故。

    我听说审查中常侍张逵等人时,他们的供词牵连到很多人。

    大案兴起,必然牵扯到很多无辜的人,该判死刑的罪犯长期关押,一些小的问题最后都要变成大的案件,这不是用来顺应天地间的和畅之气、安定国家局面、教化百姓的办法。

    应该早一点把这件事情了结,停止那纷繁的逮捕。

    顺帝于是采纳了梁商的意见。

    只是把那些确实有罪的人判了刑。

    永和五年五月,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人反叛东汉,率领三千多骑兵入侵河西,接着又招引南匈奴右贤王,合起来有七八千骑兵包围美稷,杀害朔方郡和代郡的长史。

    度辽将军马续与中郎将梁并、乌桓校尉王元征调边境的部队以及乌桓、鲜卑、羌胡(指羌人和匈奴)的兵力合起来有二万多人,出其不意,袭击并打败吾斯等人。

    梁商认为羌胡新近反叛,徒众刚刚聚合,最好用招降的办法,于是上奏汉顺帝说:匈奴入侵反叛,知道自己犯了死罪,鸟兽走投无路的时候,都知道救自己的性命,何况匈奴种族繁衍兴旺,不可能全部消灭。

    现在粮食转运日益增多,三军疲惫劳苦,使国内空虚而用在境外,这对中原没有好处。

    臣看度辽将军马续一向有谋略,而且长期负责边境,深通用兵的精要,每次接到马续的信,他都与臣的计策相合。

    最好命令马续挖深壕沟,增高壁垒,用恩德和信义招降匈奴,公开悬赏,讲明共同信守的事项。

    这样,就能使这些种族归服,国家就可平安无事。

    汉顺帝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下诏书让马续招降反叛的匈奴人。

    梁商又致信给马续等人说:中原安定,忘记打仗已经很长时间。

    精良的骑兵在野外会合,兵刃格斗,箭矢相接,当下决定胜负,这是戎狄的擅长但却是中原士卒的短处。

    使用强劲的弓弩,登越城墙,凭借牢固的营垒进行坚守,等待敌人衰弱,这是中原士卒的擅长但却是戎狄的短处。

    应该先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观察对方的变化,设立悬赏并公开赏赐,向匈奴人宣明展示他们可以悔改,不要贪图小的功绩,而破坏大的谋略。

    马续和各郡都按照梁商的话去做。

    当时,大将军梁商认为羌胡新近反叛,徒众刚刚聚合,最好用招降的办法。

    于是上奏汉顺帝说:匈奴入侵反叛,知道自己犯了死罪,鸟兽走投无路的时候,都知道救自己的性命,何况匈奴种族繁衍兴旺,不可能全部消灭。

    现在粮食转运日益增多,三军疲惫劳苦,使国内空虚而用在境外,这对中原没有好处。

    臣看度辽将军马续一向有谋略,而且长期负责边境,深通用兵的精要,每次接到马续的信,他都与臣的计策相合。

    最好命令马续挖深壕沟,增高壁垒,用恩德和信义招降匈奴,公开悬赏,讲明共同信守的事项。

    这样,就能使这些种族归服,国家就可平安无事。

    汉顺帝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下诏书让马续招降反叛的匈奴人。

    梁商又致信给马续等人说:中原安定,忘记打仗已经很长时间。

    精良的骑兵在野外会合,兵刃格斗,箭矢相接,当下决定胜负,这是戎狄的擅长但却是中原士卒的短处。

    使用强劲的弓弩,登越城墙,凭借牢固的营垒进行坚守,等待敌人衰弱,这是中原士卒的擅长但却是戎狄的短处。

    应该先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观察对方的变化,设立悬赏并公开赏赐,向匈奴人宣明展示他们可以悔改,不要贪图小的功绩,而破坏大的谋略。

    马续和各郡都按照梁商的话去做。

    这样,南匈奴右贤王的部属抑鞑等一万三千人前来向马续投降。

    永和六年春天,马续率领五千鲜卑骑兵到内蒙古准格尔旗,攻打吾斯,杀死数百人。

    同年夏天,马续因频繁征召各部族人马,致使民族关系日趋紧张,反叛不断,被朝廷免去度辽将军之职,并以城门校尉吴武接任。

    顺帝命征西将军马贤率军讨伐西羌,大将军梁商认为马贤年纪已老,不如改命太中大夫宋汉出征,顺帝并未听从。

    马贤到军中后,一直停驻不前。

    武都郡太守马融、安定人皇甫规相继请求罢免,朝廷都没有采纳。

    至次年正月,马贤大败于射姑山,致使东羌及西羌大规模汇合。

    羌人军锋直抵三辅地区,焚烧两汉历代皇帝的陵墓,屠杀、劫掠官吏和人民。

    皇甫规,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度辽将军皇甫棱之孙、扶风都尉皇甫旗之子,与张奂、段颎合称“凉州三明“。

    皇甫规出身将门世家,颇有见识,熟习兵法。早年曾任郡功曹、上计掾、郎中等职,又调泰山太守,成功平定叔孙无忌起义。

    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等职,官至护羌校尉,多次击破和降服羌人,缓和汉羌矛盾。

    皇甫规一生清正,不畏权奸,始终刚正不渝。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

    皇甫规出身将门世家,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任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西羌大肆侵扰三辅地区,又包围安定,谋犯长安。

    征西将军马贤率十万大军征剿,不克。

    皇甫规此时虽为布衣,见马贤战术错误,料其必败,于是上书说明情况。

    不久,马贤果然中伏,在射姑山为羌军围歼,马贤及其二子均战死。

    郡守至此乃知皇甫规懂兵略,举荐任命为功曹,命其率八百士兵,与羌军交战,斩首数级,使羌军退却。

    此后,皇甫规被举为上计掾。

    后来,羌兵大集合,攻击烧掠陇西,朝廷以为祸患。

    皇甫规上疏朝廷,自己请求报效国家,说道:臣曾经多次陈述关于对付西羌的措施。

    羌戎还没有动静,臣就料他会反叛,马贤刚刚出兵,臣就知道他一定要吃败仗。

    偶然说中的这些话,倒处处有事实可作证。

    臣常想马贤等人拥兵四年没有获得成功,停师的用费要以百亿来计算,这些钱出于老百姓,落入了奸吏的荷包。

    所以老百姓群起为盗贼,青州、徐州闹饥荒,老弱流散。

    原来,羌戎反叛,不在天下太平之时,都是因为边将没有抚慰治理好。

    应该平安无事的,却去侵暴他们,为了求得小小的好处,终于引来大害。

    为了证明打了胜仗,边将往往虚报斩首多少多少,打了败仗就瞒了不说。

    士兵劳苦,一肚子怨气,被奸诈的官长困逼,进不得快战以取功名,退不得温饱以活命,饿死沟渠,暴尸四野,白白地看到王师出兵,不看见王师回来。

    为上的悲哭泣血,害怕发生变故。

    所以平安时期是很少的,一败乱下来,就是多少年。

    这是臣拍掌叩心所叹息的啊。

    希望给臣以马贤、赵冲两营的兵力和安定、陇西两郡之地,率领坐食的兵士五千,出羌戎意外,与护羌校尉赵冲首尾相应。

    土地山谷的形势,是臣所熟悉的;兵势巧便,臣已加以整顿。

    可以不烦用一颗方寸之印,发布文书,一尺之帛作为赏赐,高可以涤除忧患,下可以纳降。

    如果说臣年少官轻,不可以用,那些败兵之将,不是官爵不高,年龄不大。

    这就怎么说呢?

    臣不胜至诚,冒死自陈。

    顺帝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建康元年,汉顺帝驾崩,梁太后临朝,其兄梁冀为大将军,专横跋扈。

    本初元年,朝廷举贤良,皇甫规在应试对策中讽议时政,直言梁氏之是非。

    梁冀恨皇甫规讽刺他,于是在对策中以皇甫规为下第,任命他为郎中。

    皇甫规托病免官回家。

    州郡官员秉承梁冀的旨意,几次都差点把他害死。

    延熹二年,梁冀被诛杀,一月之内,朝廷五次以礼征召皇甫规,他都不应。

    当时在泰山郡一带,叔孙无忌揭竿而起,攻略郡县。

    中郎将宗资率军征讨,未能平定。

    于是朝廷以公车征皇甫规为泰山郡太守。

    皇甫规就任后,广设方略,平定了叔孙无忌的起义。

    延熹四年,叛羌零吾等与先零羌别种侵扰掳掠关中,护羌校尉段颎获罪被召。

    后先零诸种猖獗,接连覆没西北诸营坞。

    皇甫规平常熟悉羌事,有志奋发效力,在战事兴起后上疏说:臣自从委任以来,志虑愚钝,实赖兖州刺史牵颢清廉勇猛,中郎将宗资的信义,得以秉承节度,幸亏没有什么不好的名声。

    狡猾的盗贼已经扑灭,太山贼大都平定了,又听说诸羌群起反叛。

    臣生长邠岐,现年五十九岁,从前作郡吏,经过诸羌几次叛乱,事先筹划,常有说对了的话。

    臣有顽固的病症,害怕犬马之身,一旦死去,无报效皇上的大恩,请任臣以散官,备单车一介之使,抚慰三辅,宣传国家的威信与恩泽,用所熟习的地形兵势,帮助诸军。

    臣穷居孤立危困之中,静观郡将几十年了。

    自鸟鼠至于东岱都是因为郡守对诸羌不加绥靖抚慰,致使反叛,祸害的原因是相同的。

    若求勇猛之将,不如清明治平的政治,明习吴起、孙武兵法,不如郡守奉法,使他们不反。

    以前诸羌反叛的事,记忆犹新,臣真为此而忧戚。所以越职上书,以尽臣区区爱国之意。

    同年冬,羌人合兵,朝廷忧虑。

    三公举荐皇甫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讨伐零吾、东羌等,将其击破,斩首八百级。

    先零诸种羌仰慕他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

    延熹五年三月,沈氐羌攻张掖、酒泉。

    皇甫规发骑兵征讨陇右之羌,这时,西羌阴占道路不通。

    恰值军中大疫流行,十分之三四的人都病死。

    皇甫规亲入将士庵庐探视,送药问疾,三军感悦。

    东羌于是再次乞降归顺,凉州道路再次畅通无阻。

    起初,安定太守孙俊对羌人贪赃受贿,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多杀降羌,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均老弱不堪任职,但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

    皇甫规到州后,悉数条陈其罪上奏,结果这些官吏或免或诛,廓清了地方吏治。

    羌人听闻后,一致归降,沈氐羌的豪族滇昌、饥恬等率十余万口前来归附,边境得以安定。

    皇甫规为将数年,持节率众立功,回督乡里,也没有施行私惠,相反,对于坏人坏事,还多有举发。

    又对宦官深恶痛绝,不与他们来往。于是朝廷内外都埋怨他,诬陷皇甫规收买群羌,使他们诈降。

    当时,桓帝接连下诏责让皇甫规。

    他担心自己不免于被害,于是上疏申诉说:(延熹)四年之秋,戎丑蠢动作乱,自西州到了泾阳,旧都恐惧惊骇,朝廷西顾。

    明诏不以我愚驽,令我紧急带军上道。

    幸亏皇上威灵,得以大振国命,羌戎诸种大大小小,叩头归服,臣当即移书军营及郡守,勘问他们杀了多少,受降多少,节省费用,一亿以上。

    认为这是忠臣应尽的责任,不敢说有什么功劳。

    并且认为任何以片言只字自述微功都是可耻的。

    但是与前辈的损将折兵相比,庶几可以免于罪悔了。

    之前臣到州界,先奏郡守孙俊,第二个就是属国都尉李翕以及督军御史张禀;

    臣回师南征,又上奏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揭发他们的罪恶,执据加以死刑。

    这五个臣子,他们的支党到处都有,其余县令,下至小吏,所连及的,又有百余。

    吏托报将的仇怨,儿子想复父亲的耻辱,车载礼物,怀粮步走,交结豪门,大肆毁谤,说臣私自报答诸羌,送他们钱财货物。

    如果臣以私财相送,臣家里担石的储蓄也没有,如果送的东西是公家的,那有文书簿籍可以查考。

    使臣迷惑不解的,真正如诽谤臣的人所说,前代还把王嫱送给匈奴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

    臣只费千万,怀柔叛羌。这是良臣的才略,兵家所贵,这有何罪,负了什么义,违背了什么理呢?自永初以来,将出不少,复军五次,动用资财巨亿。而师还的日子,车载珍宝,封印完全,送入权门。于是名成功立,大加爵封。我回督本土,检举劾察诸郡,与亲戚朋友断绝往来,杀辱故旧,大家诽谤臣、暗害臣,这是理所当然的。臣虽然陷于有罪,廉洁的事没有人知道,马上就要死去,可耻可痛实在太深了。《传》称'鹿死不择音',臣也顾不上什么了,谨轻率地略上。“

    延熹五年冬,朝廷征拜皇甫规为议郎,论功应当封侯。

    然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想向他索取钱财,多次打发宾客问皇甫规的立功情状时,他始终不予理睬,遂引起徐璜等人忿怒,他们又对皇甫规诬以赂降群羌之罪下狱。

    其官属欲赋敛请谢,皇甫规誓死不听,后经诸位公卿和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上书救援,才得以被赦免归家。

    延熹六年,征召皇甫规任度辽将军,到任数月,举荐中郎将张奂代替自己。

    上疏说道:“我听说人无不变的风俗,政治有治有乱,兵没有所谓强兵弱兵,而将有能力强的,有能力差的。中郎将张奂,才气与谋略都兼有,应当正位元帅,以合众望。如果说我还可以担任军事,愿给我一个散官,作为张奂的助手。“

    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以张奂代为度辽将军,改调皇甫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延熹九年,张奂升任大司农,皇甫规再次担任度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