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登秦岭

8,翠花后山

    8,翠花后山

    翠华山有多条路线,其中后山道路依山根而修,坡缓路宽,且依溪水,夏天凉爽,秋有落叶,冬天有冰雪,有了水,树和草木也长的旺盛,茂密,为人遮阳挡雨避风,很适合徒步和看景。从此与这山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总是有忍不住说走就走的心情,因此从2000年至2004年,每年买年票,把登山作为锻炼身体的场地,已经是我和朋友们周末必做的功课,只要是天气晴朗,三五好友结拜去翠华山后山爬山,几乎每周都去。

    因此本篇文章写翠花山后山,不是一次的登山经历,也不是一个片断的感受,而是一年四季或许是12个月不同的风光集中浓缩在这篇文章里。

    入山口是洼坡地,有一处五亩大小的杏园,每年五月份去可摘到山杏,杏子又大又甜。

    翠华山后山沿着山哑入口往上走,两山夹峙,群山突兀,峰青峦秀,满眼翠绿,山套着山,这山望着那山高,远近高低各不同,道沿着溪流,套着沿岸的绿树红叶,很有特点。人但凡来到此地,顿感心旷神怡。

    这后山到高山草甸有五六公里长,海拔2千米,拔高400米左右,来回三个小时。

    信步而上,游步道皆由鹅卵石、木条所铺成,逢水过溪由铁索搭桥,显得纯朴自然。

    拾阶而上,群山怀抱着山溪,道路依山傍溪,峡谷内水流淙淙,从山顶到潭底,潺潺溪水顺着山根的走势而行,水流潺潺,时而缓缓流淌,时而跌宕起伏,水流声似喃喃低语,语调轻柔舒缓,煞是悦耳。

    平缓处往往积水成潭,若是在夏季定让人忍不住要去掬水嬉闹。在众多瀑布中,要数“九天瀑布”最为壮观,水流从高高的悬崖上直泻龙潭,有着夺人心魄的宏伟气势。

    山坡树杂草密,翠绿的草丛,茂密的树林,兹养着蜻蜓、蝴蝶、小松鼠,成群结队的小精灵们都从草丛、树林里飞出来,飞舞、狂欢、热恋,绽放、显露着自己的美丽,还有野猪、刺猬、獾和蛇,最好别碰上它们。

    从沟口沿着溪涧旁的一条新筑石阶小经蜿蜒而上,忽然感到一股凉气沁人心肺,不久便听到山泉滑落拍击山石的声响,绕过一绿树丛,看见不远处一片大石崖上的几条水银玉瀑飞泻直下,掉入潭中,顿时,潭中波涛翻滚,犹如绿池里盛开的莲花。那莲花喷珠吐雾,神奇般的滑落在潭边,未等人们看明白,迅速从光滑的巨石溜下,因为日久天长,那巨石已被吞吻成槽。这岂不正是“柔能克刚“哲理的极好表现吗?爬上一龙潭顶,这里距沟口千米,沟开始由窄变得宽敞,从溪涧旁的一大山梁上向右跋涉,在山梁的另一侧,便看到绿树奇形怪状的缠绕、拥抱在一起。特别是潭顶那粗壮弯曲的古榕树和老黄龙木,树皮干裂,如龙蛇鳞甲。

    山路不是太陡,一路有水相伴,溪流一段宽一段窄,曲曲弯弯,深线不一,水边的树根长了绿苔。

    沿着木桥拾级而上,慢慢的潭水越来越多,水也越来越清澈。葫芦潭的大葫芦卧在潭水中央,葫芦倒放着,葫芦口哗哗的流着清水。

    翠华山溪流落差大,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高山草甸有近两千米,沿着四重山峪直落而下,泉水沿着七公里长的石壁,沟岔,从山缝中滴淅而出,从沟底的泥石流中渗出,涓涓滴滴,急着走出来,相互融合,汇成细流,从山崖下滚落,山间多杈,水底多石,岸边多树,溪底高低凹凸,曲折迂回,给溪水指引着方向,设置着航标,水从草根间缓缓轻柔流淌,在上下石台上跳跃,在石缝间似泄洪喷射。潺潺溪流,未来有着聚汇成河的气势,波涛汹涌,迂回中有婉约轻灵的精致。溪流的石头,高低的岩石,挡道的枝根,似风琴的键盘,在溪流时缓时慢,忽高忽低,大大小小的抚摸流淌敲击下,演奏着美妙的天籁之音,弹着琴,泉水叮咚,鲜活了空寂的山野,随着朝暮水量的不同,四季风云的变换,泉声也显示着万千不同,忽高忽低,时断时续,丰富地变化着,水不时低声吟唱,下雨时轰鸣如雷,细长时如长号深远,低闷时如大提琴哀怨,夏天加上风声、蝉鸣,似大自然的合唱团、管弦队,空寂山野,江南丝竹,清新悦耳。写不完的曲调,唱不尽的美妙,永不干涸的嗓子,四时鸣响,欢快地唱着歌,蹦跳着,喷涌着下山流而去,遇岸跳过,逢崖滚落,碰坎飞溅,从高向低形成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瀑布,穿山披斩浪,沿途激起一朵朵浪花,行至途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九天瀑布,从上往下绕道向东,有一条窄仄的石径小道,陡峭逼直,大树参天,遮天蔽日,曲径通幽,好远就能听到轰鸣的泉水冲击落地声,人还未到,丝丝凉气已扑面而来,夏日炎热,爬山大汗淋漓,这时你就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世界,一潭溪水碧绿,掬一捧水,寒气袭人,从指间过电似得冷到胳膊及全身,往上四十米高的山崖上,水如白练,迎风泻展,直线抖落,形成珠帘,凌空飞落,水呼啸着,浪花激荡着,湍流打着旋,水花翻着滚,白绸腾挪,风起时,激溅起无数化作迷茫的水雾,向四周弥漫,轻抚人身,沁人心脾。遇到阳光合适的角度,光晕成虹,近距离去摸、去抓、却什么也没有。

    登陡阶,历悬崖,令人望而生畏,过了许多水潭,到了山的分岔口,通过一个窄窄的木桥直行可以去登高山草地。往左手拐擎上一段铁梯,可以到山洼里的瀑布。

    我们一般在这里休息片刻,喝水,吃点东西,坐在大石头上看景。天高云白,山高云低,那种旷达无可比拟,水长细流,那种自然无可言语,山道崎岖,向远处凝视,天与地的分界是一条柔婉优雅的曲线,看落花叶飞,鸟儿欢唱,听枝蔓纠缠的心跳声,音韵不绝的空灵之音中,所有世俗的陈迹都消失的无踪无迹。听之音清脆,听之音激越,听之音深沉,心就静了,全身的每个毛孔都在舒畅地呼吸。

    过了木桥,山越来越高,潺潺的水声已听不见了,只剩下了高树浓荫,虫声鸟鸣。人也越来越少,很生静谧之感。

    穿行在繁茂的松林里的羊肠小道,林高草密。山泉流过的路面,泥泞不堪。踩在湿滑的野草上,还需留意滑倒!

    山路变的弯弯绕绕,曲曲折折,穿梭在灌木林里缓缓爬升,倒还不觉得太累……

    路边红彤彤的野山楂,挂满树枝。茂密的松树上,松塔低垂,摘一颗松塔,坏了,手是又油又黏,用湿巾才勉强擦个大概,算了,不粘手就行了。其实,松塔要经过太阳晒之后,外壳的油腻之物晒没了,松塔的壳也就张开了。

    生长在高海拔的龙胆草,蓝色的花瓣,奇特的造型,煞是新奇!

    来到一线天,要登五百级左右的台阶,这是拔高最陡的地方,两边都是陡峭的高山,中间夹着一条细长的小道,到了山口,一线通一个风口,一年四季,这里的风都没停过。

    爬到项,出二次透汗,浑身都觉得清爽。

    来到了草坪上,山顶平缓,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草,在这片鲜绿的草地上,还有一片蔚蓝的天空,铺上隔潮垫,或坐或躺在上面,喝着茶,打着牌,聊着天……若有闲情逸志,拍一路,收集着一张又一张温暖的画面,记一路,用清丽的文字,精心铺展,用心灵书写,人生还有何所求?迎接每一个日出、蓝天、白云、百花、斜风、细雨、晨曦、清露,融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