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隐尘

夫子劝学

    清晨,薄雾还在竹潲未散,露珠附和在栀子花叶上,散发阵阵清香。同村临居家都升起袅袅炊烟,还有那躲在山后面的太阳,也撒下了第一缕阳光。阿妈早早的就起来了,把昨天没吃完的山鸡肉炒了炒,而诗婉也早早的起来,挤羊奶去了。阿爹呢!昨天因为喝了不少酒,现在还没有醒。诗婉挤好羊奶了,把羊奶煮沸,今天放了一点盐调味。而阿恒也刚好醒来了,在哇哇大哭,诗婉把进入房间把阿恒抱起来轻哄着,阿妈轻轻的吹着羊奶,微凉后喂给阿恒喝。小家伙喝得很开心,呵呵的笑了几声,母女俩看着,心里也很欣慰。诗婉转头看了看阿爹的房间,问:“阿爹怎么还没有起床?”阿妈没声好气的说:“那家伙昨晚喝了二杯七,谁知道他要睡到几点?”诗婉:“阿妈,莫要说这样的话,我们去吃早餐吧!”两人抱着阿恒去吃早餐去了。正准备吃呢!大伯母就来了,大伯母拿着一个竹罐做的罐子,里面是一罐羊奶,还提了一只鸡过来了,进门就说:“二嫂子啊!你这生下个孩子都不带告诉我一声的,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大嫂啊!”阿妈有些惊讶的看着大嫂,又看了看诗婉,然后抱着阿恒上前说:“大嫂啊!你来了!快进屋里坐。诗婉,给大伯母舔个凳子!”诗婉把凳子拿过来给大伯母坐,大伯母一坐下,便看着阿妈抱着的阿恒,阿妈把阿恒递给大伯母说:“大嫂你看,这是阿恒。”大伯母接过来看着阿恒,而阿恒被大伯母接过后就哇哇大哭,而大伯母轻轻的哄着,几许过后,阿恒安静了下来,大伯母看着阿恒,说:“二嫂子可真会生孩子,你看阿恒真的和诗婉说的那样,天生就是自带秀气,还有头上的莲花印,更是锦上添花!”阿妈:“大嫂谬赞了,都是他阿爹的福气,我也只是沾了沾光罢了!”阿妈说完,看了看诗婉,然后说:“那大嫂先抱一会阿恒,我先回去吃早餐!”大嫂嗯了一声,阿妈就去吃早餐去了,阿妈问大嫂吃了早餐吗?大嫂说不饿。期间三人都聊了一会日常,聊着聊着,一个上午就过去了。然后大嫂留下来吃了个午饭,便回去了。送走大嫂后,阿妈便问诗婉:“这是怎么回事?”诗婉解释说:“阿妈,你想想,如果我说阿恒是山里捡的,说出去有人信吗?”阿妈好像有点明白诗婉的用意,便也不追究那么多,反正这件事怎么看、怎么想,都离谱……

    过一会儿,阿爹醒来了,一看,中午都过了大半了!叹气说:“喝酒误事啊!今天就休息吧!”母女俩相视无言。阿爹去洗漱,阿妈给阿爹熬了一碗姜汤,给阿爹去去酒气。阿爹喝了,进去吃饭去了,正吃饭时,夫子来了。一进门,三人作辑,夫子摆了摆手说:“课堂上作辑问候无所谓,可私底下就不需要讲究那么多了!”三人点头,诗婉给夫子端了张凳子,夫子坐下。说:“陈先生,恕我直言,令女已然不小,正好小生的私塾招生,您看?”阿爹明白,说:“令女深得夫子厚爱,实乃荣幸至极,可夫子看!”阿爹摆了摆手说:“家徒四壁,哪里还有钱供其读书?女孩子嘛!迟早要嫁出去的,读不读都是一样!”听了这话,诗婉的眼里热热的,强忍着不掉泪水,只是身体一个劲的抽泣。这些小动作夫子都看在眼里,有些于心不忍,说:“陈先生放心,您明天只需要把令女送过来就好,后面的事后面说。”经过一番舌战,阿爹才答应。夫子见目的达成,便不久留,一会儿回去了!一天已过大半,阿爹吃饱后,说:“今天闲来无事,我给你们吹吹笛子吧!”诗婉和阿妈很高兴,阿爹终于要露这一手了吗?阿爹说:“你们去后山的清心坪等我吧!”

    陈氏一家三口(加上阿恒就是四口了)居住在一个山沟里,这个山里都是竹子,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竹鼠,还有竹笋,甚至还有仙鹤,空气清新,听风观雨。而清心坪则是屋后的一块平地,上面是陈氏一家开拓很久才整理好的,主要是是石材都得从山下运上来,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这个休闲娱乐的地方。阿妈抱着阿恒慢慢的向清心坪走去,诗婉在阿妈的前面蹦蹦跳跳的。一会儿功夫,就到了,阿妈在一旁的石凳上坐下,轻轻的哄着阿恒。头顶的竹林吹来几阵清风,叶子沙沙作响。诗婉在旁边陪着阿妈和阿恒。几许,阿爹上来了,阿爹重新打量了一番,只见他阿爹刮了胡子,梳理过头发,洗了脸,穿上了很久没有穿过的衣服,那衣服做工精细,垂地的衣衫是墨色的,而身上的则是如竹子般的淡青色,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不染风尘的感觉,阿爹站在清心坪的中间,就好像那仙鹤下凡,化身凡间公子一般。阿妈见了阿爹这样,也不由得笑了笑,眼里有些许柔情,宛如当年初见。阿爹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的就是一把笛子还有一把箫了。阿爹先取出笛子,吹了一曲《木兰辞》,这是一首古曲,整体上是给人一种音律在箫凉中玩转曲折的感觉,再加上一些吹法和指法,还是很好听的。阿爹吹完,说:“早年间我曾到过赣江,也听过一些民歌奇闻,再结合自己的音律,创作了这个《八月的桂花遍地开》,我吹给你们听……”阿爹开始吹了,这个曲子比较欢快,有着几分金黄丰收的喜悦,与身在竹林里的意境有些不符,但是曲子还是很好听的。接下来阿爹又表演了《竹迹》,这个已经吹的不是好听了,而是意境。吹完,阿爹把笛子收了起来,取出袋子里的箫,箫的声音比笛子低,却更加浑厚一些,阿爹拿起箫,便吹了起来。声音如同小溪的流水一般,安抚着这片竹林,母女二人,还有阿恒。阿恒听了一会儿,就睡着了,阿妈抱着阿恒,诗婉陪在阿妈身旁,静静地听着,渐渐入神……

    直到清冷的月光洒满清心坪,月光把竹影拉得很长,还有阿爹的影子,母女俩才回过神来,诗婉点起了灯笼走在前面,阿妈抱着阿恒,阿爹收好笛箫,一家三口走下石梯,走回到家……

    “我有一笛,可寄山河。我有一箫,可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