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春秋

第四十一章: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大齐正德八年秋,齐国允德皇帝,昭告天下,发册封定王李慕为太子诏,为皇太子李慕举行册封大典。允德皇帝拖着病体,身着龙袍,坐上帝撵,由八名宫人抬着,到了议政殿,亲自令内监宣读诏书。

    “诏曰:朕自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皇子李慕,为宗室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朕疾患固久,思一日万机不可久旷,兹命皇太子持玺升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决断,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临轩诏命毕,皇太子李慕按章程,步至皇后高氏座前,行叩拜之礼,朝拜皇后,再由礼部主持,拜谒太庙,告祭先祖列宗。然后便是在明礼殿会见群臣,文武百官纷纷呈上献礼。

    皇后既受众臣朝贺,按礼制在宫中设宴,款待朝中五品上命妇;自然由宫中女官操持。太子李慕则在宫中召见皇宫宫臣,也就是一应宫中大小总管、各监各司府秉笔掌监,赐下封赏。直忙到深夜,整个册封大典才告毕。

    李慕并未回太子府,却依然来到皇宫养心殿,陪着父皇允德皇帝。只有王一白一个人天天在父皇身边,他颇有些不放心,并非不放心王一白,而是老虎都有打盹儿的时候,他王一白也不是神仙,不可能真正做到形影不离。本来打算让周公公入宫侍奉父皇一段时间,可最近又是忙着搬新府,又是册封大典,还有三日后的婚典,虽然有王可卿、杨玉奴几人帮忙料理,奈何繁碎事太多,府里的一应大小事物,已让周公公忙的够呛。为了保证册封大典和即将到来的婚典,李慕不但自己掏腰包补上所需银两,还下令暗部加强对治下各州府道的监控,因此梅老也是脱不开身,就连梅玉茹和红袖等八女,除了个蓝瑶和彩蝶,其他六人也纷纷加入到帮忙的行列。

    好在范青衣答应留下照料允德皇帝,为了便与照料,李慕直接将他安置在养心殿的侧殿,和王一白住在一起,有王一白的照应,李慕还是很放心的,虽然几乎还没跟王一白正式交流过,但就凭王一白能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的紧随在皇帝身边,形影不离这份忠诚,李慕还是很赞赏和敬佩的。

    李慕更是忙的分身乏术,自到洛阳,便是安顿叶无极、欧阳文正等人,眼下暗流涌动,不可掉以轻心,杜谦已用他杜家人脉,私下开始游说一些边缘大臣和家族;而魏东阳则跑去了洛阳北百里之外魏武营的驻地,安抚拉拢魏孝祖。

    眼下李慕将高士隐的四百骑调入京师,便安置在太子府做了府兵,有叶无极和高士隐两人在,这洛阳城门卫和太子府的安保,倒是不用李慕太过操心。意想不到的是,允德皇帝直接将叶无极封做了禁军将军,监领京都城防都统制,而镇北军出身的高士隐,便出任了叶无极的副将,兼东宫太子府统制将军。当初扶桑船上所得银两,李慕分了一半给梅剑寒,让他拿去用做帮林建章打造战船,筹建水军的前期费用;又拿出一部分用作阵亡和负伤暗部的抚恤;其余剩余的一些,和周公公在府里历年积攒的八十万两白银,李慕直接又拨了五十万两一并交给了欧阳文正,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赚钱,李慕深刻认识到,大量用钱的时候即将到来,若此时再不尽快谋划筹措,难免到时候掣肘。

    剩下个诸葛玄玑,李慕也没让他闲着,直接让他去征募太子府的班底,并且还把每日需要自己处置暗部密报,以及密信和政务,全部交给了诸葛玄玑全权处置,有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干放着这么个大才?那岂不是纯属脑子有病?

    本来计划,回到洛阳后应当陆续去走访和召见一些官员功勋,至少定边侯府和白家是要走一趟的,可实在忙不过来,也只能一直拖着,拖到现在,也只不过是让周公公代劳,分别送了些礼物过去。

    本来打算等大婚过后,再上朝监国听证,可眼下形势不明,高家和荣亲王虽暗中有些小动作,却也并未能瞒过暗部的眼睛。除了这些小动作,这两党竟然出奇的平静安稳,而慕容清的一番作为更令李慕有些匪夷所思,慕容清直接下令将靖王李启从慕容家“请”出了门,而且还明告所有人,慕容家遵从陛下旨意,尽心辅佐太子。暗部也确实查探过丞相府,回报的消息也确实是如此,而且宫中那位颇有姿色的妇人,丞相的亲妹妹慕容贵妃,已经三番两次派人往丞相府,想召慕容府两位寡妹和侄女入宫探视,也被丞相借口推辞,似乎慕容家真的铁了心要同靖王母子二人划清界限。当然,李慕根本不会信这些,可眼下这三党全都按兵不动,规规矩矩,反倒使李慕有些不安。

    李慕在养心殿呆了一会儿,见范青衣给允德皇帝用过药后,允德皇帝不消片刻便沉沉睡去,李慕心思有些沉重,便举步朝御花园中走去,允德皇帝已明诏百官及后宫,太子可以在宫中任意行走,甚至可抄检除坤宁宫外的任何宫殿亭院。所以此时纵已入夜,李慕也可在大内行走,只是身后跟着两个内监宫人伺候。单论这份儿特权,便可见允德皇帝对太子李慕偏爱到何种程度。当然,李慕还有两个自己的贴身侍卫跟随保护,蓝瑶和彩蝶。

    蓝瑶见太子殿下双眉紧锁,时而沉默不语,时而驻足沉思,知道殿下心中有事思虑,忙稍稍拦下那两名内监,故意和彩蝶也放慢脚步,相隔四五步远悄然跟在后头,生怕打扰了殿下沉思。李慕只顾边走边思考,竟然连走错了路都不曾察觉,本来是想要去御花园,却穿过一座座宫殿亭阁,径直往西北走。身后两个内监,本来要出声提醒,却被蓝瑶给制止了。

    一行五人走着,远远传来一声声木鱼响,李慕被木鱼声惊醒过来,心中更认定自己想法,事出反常必有妖,高家父子不可能如此善罢甘休,毕竟他们高家已谋划多年;荣亲王也不可能轻易放弃替安王争权,毕竟他内心如此仇恨允德皇帝;这慕容清当然也不是那种轻易言败的人,在皇权面前,哪怕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厚禄跟前,没有人可以轻易放弃诱惑。可慕容清竟然做的如此彻底、如此绝情,表面上看,他是在向自己表示效忠之意,但可能么?李慕料定。这背后,一定另有阴谋,一定有慕容清想要极力掩饰和隐藏的东西。呵呵,本来李慕就想借南宫如梦行刺一事入手,设法动一下靖王和丞相一党;虽然无可能搬到慕容清,但好歹也能消减他的羽翼,此消彼长,对自己还是有益处的。

    这一声声木鱼,似乎一下下敲在李慕心上,竟然使的他瞬间心清脑明。只是伴随木鱼声响起,西北角处似乎还有一声声哀嚎惨呼,如鬼泣般刺耳。

    “哦,此处到了哪一宫?为何还有木鱼声?莫非附近有娘娘烧香拜佛?”李慕问向那两名太监。

    “回禀太子殿下,此处距各位娘娘寝宫已远,从此处西行,过了那座断恩亭,西北角便是冷宫和掖庭宫、浣洗局等处所在了。由此向北,沿着这溪水岸走下去,便是六尚局和慎刑司所在。断恩亭南首是软牢,而此处再往前便是静心庵了,适才那木鱼声,必然也是庵中传来,过了静心庵,东南走去,便是大长公主所居住的清幽宫,清幽宫再往前便是静云宫和宁馨宫等殿宇,再往前便是西六宫了,自西六宫东行,便是坤宁宫等中宫殿宇。过中宫便可回转养心殿了。”那内监回得很细致,他想必然是太子殿下一路走来应当乏累了,该寻个回转的路途了。

    “冷宫?这阵阵哀嚎可是冷宫所出?”

    “回殿下,不应该是冷宫,倒像是慎刑司,有人受戒也说不定!”

    “头前带路,既走到此处,孤趁便去冷宫和掖庭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