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春秋

第五十章:还天下一个明白

    李慕嘻嘻一笑,朝殿上允德皇帝以拱手道:“父皇,这胡志文书信涉及丞相一事,儿臣实在不能为信,还需仔细审查盘问,方能定论。丞相一向温恭,又向来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处置朝政,且丞相身在京都,即便儿臣查到丞相有所违逆之举,要想擒拿,也甚是容易。然眼下有两件事却需尽快处置,迟则恐于国事有损。”

    “太子所言何事?”允德皇帝憋着笑意。

    “一则胡志文信中所涉姜润,既云其可为靖王外援,儿臣以为应是手握军权之外臣!丞相可知此人是哪方统兵将领?”李慕又问慕容清。

    “哦,殿下恕罪,臣一时也想不起这武将中,姜润到底是何人了。”慕容清牙根都要咬碎。

    可终归是有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只见太师高喜缓缓迈步出班,傲然道:“老臣记得,这各处掌兵武将中,只有一个冀州邺城守将姜润,手下统调两万马步军,丞相怎会记不得,这姜润可是出自丞相门下”。

    “哦哦!对!是臣方才被无端涉及,一时心中杂乱,故而未曾想起,倒是太师对各处军将了若指掌,臣不及也”。

    “哦!多谢太师提醒”。李慕嘴角上扬,转身又对皇帝道:“父皇,邺城乃北方军事中转重镇,这姜润既涉及靖王一案,无论是否属实,暂且已不适再指掌兵权,儿臣以为当速派良将,前往邺城接掌军权,诏令姜润回京受审,待查清之后再另行处置。”

    “嗯,太子之言有理,传朕旨意,命姜润回京,旨到即行,不得有误。”允德皇帝有些乏累,往后斜躺了一下,又开口道:“邺城乃我朝北方重朕,这统兵重任,不可有一日或缺,众卿家,可有适当人选前往接任?”

    “启奏陛下,兵部尚有数十名候补校尉待用,选拔一人去接任邺城便可!”兵部尚书吴卫上前。

    “陛下,不可,这邺城事关我河北各镇兵马中转调度支援,又是粮草囤积之处,需择派一老成持重、久历战阵之良将方可保万无一失,若使兵部选拔新将,一旦有失职之事,必将涉及并、冀、幽各处,不可轻率啊。”洛阳令高寅见父亲暗暗给自己使个眼色,立即会意,忙出班反对。

    “陛下,洛阳令此言甚是!不可轻率啊!”吏部尚书左道明也反对。

    “那众爱卿可有合适之人选?”允德皇帝皱眉问道。

    “陛下,老臣保举一人,可当此任。”高喜一件皇帝询问,立即上前。两万大军的兵权,又在邺城,趁此良机必须设法拿到手中。

    “爱卿所保何人?”

    “陛下,青州安乐虎头营五品副将姚安和,久在行伍,熟读兵书,且素在军中调度粮草,又兼勇猛异常,一向谨慎,可担此任。”高喜拱手道。虎头营可是咱的心腹嫡系,调个副将姚安和既不会损失虎头营的兵力配属,又能再得两万军权,划算。可你高喜划算,别人就不划算了。

    “陛下,日前青州诸多将官涉及贪墨一案,尚未查清,青州如今颇为不稳,不可轻易外调青州将官!”兵部尚书吴卫当即不买账。

    “陛下,吴尚书所言有理,臣觉得兵部参知,监领右大营水字旗都统沈祥,沉稳老练,可当重任。”荣亲王也急着要塞自己的心腹。

    “陛下,臣以为冀州邺城副将于赫阳,熟悉环境,又久在邺城军中,且在所部军中威望较高,不如使其继任。”左道明不愧是慕容清左膀右臂,邺城两万军本就是丞相所属,哪能那么容易就让出去?

    “父皇,儿臣以为,荣王叔和左尚书所举荐之人都是军中宿将,自然可担邺城之任,可沈祥本已是右大营五旗主将,若调离右大营外任,无疑拆东补西,实无必要;于赫阳虽有人和之优,却本属姜润副将,若一旦查实姜润参与靖王谋逆,于赫连必受牵连,故而也不妥。原镇北军拒马营,半年前已调离幽州,正在冀州征粮扩军,定边侯有意将拒马营扩编成军,以供朝廷调遣,这据马营都统曹随风,儿臣自徐州时到也见过,此人生性豁达、耿直,心怀忠义,且勇武有加又粗中有细,实为不可多得之良将,不如令曹随风率所部赴邺城,一来,若姜润果有谋逆之罪,可借拒马营压制邺城,不致生乱;二来,既然定边侯有意将此人调归朝廷,也正好趁机将拒马营收归朝廷直属:三则,拒马营乃久战之师,相较于任其在冀州来回奔走,不如放在重镇邺城,也可使冀州更为安定;四则拒马营战功彪炳,北魏及草原诸部皆多知其威,正可借机威慑。”

    “好!既然拒马营有太子所言四益,便调曹随风引拒马营入镇邺城,传旨,加曹随风为四品立义将军,即刻引拒马营入邺城,将邺城两万军与拒马营合并为河北大营麒麟军,曹随风为麒麟军将军,军中副将以下皆归其任用,如有违令,视同反叛!杀无涉!兵部,可速制兵符印信,交付天使,携圣旨北上传诏。”允德皇帝当即拍板。

    高喜、荣亲王心中若有所失,慕容清更是肉疼。

    “父皇,胡志文已被打入大牢,这户部事关朝廷命脉,不可一日有缼,儿臣有一大贤,可当此大任!”

    “哦?莫非太子举荐的是名闻天下的内政大才欧阳文正?”

    “父皇英明!”

    “嗯,朕早有重用之意,只是先前恐他不知轻重,故而压制,这些年欧阳文正历任八处县令,所任之地皆由贫而富。可见其内政之术名不虚传,如今用他,正逢其时,准奏!特旨加封欧阳文正为户部尚书,指掌我大齐财政税收,入内阁参知政事,即日起赴任!太子,亲自去传旨拜请吧!”

    “儿臣领旨”。李慕拱手。

    “嗯,今日因靖王一案所涉两处军政任免,便如此决断,各部需尽快照办。朕今日已感乏累,这慕容贵妃贪墨俸银一案,也不必再议,传旨,着将皇贵妃慕容研削去封号,追回皇贵妃一应特权,将为嫔位,打入冷宫;治丞相慕容清株连之罪,着罚俸一年!消去侯爵爵位,望卿好自为之!皇后高氏怠惰内宫事务,监管不力,着即免去后宫主理之权;由皇太子李慕暂时以子礼监管内禁;罚高皇后自坤宁宫禁足半年,俸禄减半。以儆效尤。”

    “臣等遵旨!谢陛下”。李慕慕容清二人忙谢恩。

    “靖王一党交由皇太子审理处置!近日余事可先放一放。礼部要加紧筹备皇太子迎娶太子妃婚典。”

    “臣领旨!”礼部尚书崔志奇忙领命。

    “嗯!今日朝政便议到此处,众卿可有本奏?无本退朝!”允德皇帝似乎坐不住了,可李慕还是一咬牙,站了出去。

    “儿臣有本!”

    “臣有本要奏!”

    “太子?吏部侍郎杜忠?御史大夫魏东堂?你三人有何事?太子你先说!”

    “启奏父皇,儿臣抄检内禁,发现掖庭中多有犯官女眷,故而连夜翻阅卷宗,却发现有数案所断不明,所判不公,就连一应证供都太过牵强附会,如青州东莱太守乔鸣远贪墨库银一案,豫州许都太守赵安民私卖战马案,原兵部尚书杨延俊私通西秦、叛国案;荣国公贾升违礼僭越案,兴国公王阳钧草菅人命案;谨侯薛海私吞国库案,威西将军秦道堂贪墨军饷,强占粮田案等,这些起案件,钧未经刑部审查,直接由内阁朝堂定罪,本就于理不合,案卷之中显示证据牵强,且并无佐证,仅靠两三人证言,一面之词便强行定案,疑点颇多,为彰显我大齐公允,为安抚一众功勋惶恐,儿臣愿请旨协同刑部重审这等案卷!给世人一个公道,还天下一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