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六年

第三十三章 返程

    “那你这次来是想交易些什么东西?”沈有容有些好奇。

    “我带来了鹿角和动物毛皮。想要交易一些金属矿石和食物种子回去,顺便在招募一些会种地的人和会制作各种调味料的人回去教巴赛人种地。”

    朱林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丝毫隐瞒,这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你隐瞒也没什么用。再说了,对于沈有容这样的民族英雄来说,朱林还是相当敬佩的。

    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是今年还是明年,他就要调到石湖驻守了,这个时候提前烧烧冷灶,以后办事也方便一些嘛。

    “哦,对了,沈大人,前段时候有两波倭寇先后袭扰淡水,屠杀了将近半个沪尾社,然后就被巴赛人抓住吊起来打了,现在还在苦逼的挖矿呢。他们本来是准备来大明沿海劫掠的,您说,巴赛人这算不算帮大明挡了刀子?”朱林饶有兴致的问到。

    “额……”朱林的话顶的沈有容一时不知道该说点啥。

    “没事的,自从有了这艘淡水号,小鬼子不足为虑。这也算是为福建守住了北大门吧。”朱林笑呵呵的说到。

    “既然你来到了大明,就要遵守大明的法律,我会一直看着你的。”又和朱林来回拉扯了几句,沈有容最后放了句狠话。

    “放心好了,再怎么说我也是个汉人。那我能停靠石湖港吗?这样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朱林有点得寸进尺。

    “不许携带武器下船,不许打开炮门,下船之人不得超过十人。”沈有容想了想,石湖港离石湖城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且知道了朱林的底细,跑得了和尚,还跑得了庙?

    得到了沈有容的首肯,朱林直接冲阿巴力喊到,“阿巴力,阿巴力,起锚,去石湖港,送沈大人上岸。”听到朱林的吆喝,阿巴力也开始又喊着水手们开始干活,起锚,扬帆,启航。

    短短的一个小时,淡水号就在三艘兵船的监督下停靠在了石湖码头。

    在码头的栈台上,朱林看着这倚靠着巨石建造的纯天然的栈台,不由得感慨万分。

    朱林让人从船舱中搬了一箱伏特加出来,“沈大人,一些自家酿造的烧酒而已,不成敬意,只是辛苦弟兄们跑了一趟泉州湾,一点酒水,犒军而已,还请务必收下。”一箱伏特加是四十八罐,一罐两斤,在淡水朱林也不过卖五块钱一罐,真正值钱的不是酒,而是装酒的玻璃罐。

    沈有容推辞再三,直到朱林搬出了巫马,说沈有容对巫马有赠刀之谊,如果不收就是看不起他,不把他当自己人,毕竟巫马算得上是他的准岳父,他才不得不收下。

    到了中午,金光在就找了过来。“少爷,货物都卖出去了一共一万九千两。石湖城的商人同意拿部分货物顶价,一共是一千石赤铜,十二两一石,作价一万两千两,白铅五百石,作价三千两。生铁三千石,作价两千四百两,还有大米一千六百石,去年的陈米他们要八钱银子一石,今年的新米还没有下来,另外还剩下320两的现银,他们也用各种种子和番薯顶了,好在番薯不值钱一两银子他们给了三石,一共是八百石的番薯。”

    “嗯,办的不错,这批金属什么时候能到?但是铜不够,问问他们能不能搞到更多的铜?最少再来一千石,最多八千石,我手上还有十万两现银。”朱林说到。

    “好的,我再去问问。这批金属矿石由于有一部分要从晋江县城运过来,得三天后才能运到。”金光在说到。

    “对了,我让你招人的事情怎样了?”

    “额,昨天我也将您的意思转达给牙行了。可牙行的说,这样是不好招人的,首先您要带着人出海,然后你只给银子,他们担心买不到粮食,又或者粮食太贵,他们买不起。”金光在老老实实的说。

    “现在大明的佃户是什么情况?”朱林问到。

    “这个我也打听清楚了,大明这边长工的收入,大抵包括以下几项:工银5两;田主供给的饮食米5.5石,盘缠银1两;农具银0.3两;柴酒银1.2两。诸项合计,长工每年收入为7.5两银子,加上五石半的米也值四两四钱,加起来有十一两九钱了,和您开的一个月一两只差了一钱银子,他们没必要背井离乡的出海讨生活。”

    “这样吗?那是我欠考虑了,这样,我之前提的条件不变,一个人一个年我再给五石粮食其中六成是大米,如果是带老婆孩子的,妇女我再额外一年补四石。这不是刚买了一千六百石粮食吗?先按五百人招。不过这事不急,我得先把这些粮食和矿石运回淡水。然后再派人来接人,路上大概一个礼拜的时间吧,然后你再联系一批大米,我会让阿巴力再带一批毛皮和鹿角过来。这个月你就在这呆着了,顺便招一批水手,一个月三两银子,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干。三个月后会有一艘新船下水,我会从商队的运输队中抽调一部分人手,你最好能从泉州帮我招一批人。接下来有两艘船下水,需要大量的水手。对了,你可以从疍民中招一批人,五百一千都可以,甚至全家移民过去都行,商社的运输队也用的上。”朱林说着,从怀中拿出了二十两白银,“这是这一个月的开销,多的就当赏你了,好好办事,我不会亏待你的。”

    在天香楼好好的吃了一顿饭,朱林又在石湖城里逛了起来,最后居然被他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居然有个茶楼,也对,福建本来就是产茶大省,上辈子他还去过武夷山,还被骗着买了不少大红袍,当然,肯定不是特供的母树茶,而是培育的子株茶,不过就算是在明朝,武夷山大红袍也是贡品。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反正传说就是这样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朱林是喝不到了。

    不过这茶楼最让朱林感兴趣的是里面居然有个说书人,还有一个卖唱的。虽然说的是朱林听不懂的闽南语,不过没关系,打赏了一两银子后就换成了官话。

    不要以为一两银子很少了,别被电视剧里骗了,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百二十斤米外加八斤猪肉了,又或者可以买十六只鸡,二十六只鸭。

    就这样,在今日无事,勾栏听曲儿中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金光在将朱林需要的这些货物都一一送上了船,其中还有十头水牛,四公六母,算是补充了目前的淡水没有大型牲畜的短板,不得不说牛是真的贵,一头牛六两银子,可以买九十六只鸡。

    在没有牛之前,一个人能耕种的土地只有五亩,有了牛之后,就可以变成二十亩(具体的人力耕种我没查到资料,但我查到1973年,内蒙有个妇女承包了十四亩地,她一个人种了,亩产量还是生产队的两倍)。正好适合朱林准备新开的农场,等到来年说不定还会有小牛出生。

    现在已经是六月初了,如果顺利的话,等到下一批移民到达,就可以直接开始种一季晚稻。这次来大明居然还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商机,那就是眼镜,他奶奶的,一副西洋眼镜居然要六两银子,这玩意朱林也可以做啊,系统里就有。

    来,老铁们,看我把眼镜的价格打下来,一副我只卖四两银子,有人买吗?话说我的沪尾堡应该修好了吧,也不知道农场的宿舍楼建好没有。话说乌玛朵在干啥呢?一周多没见,她有没有想我?她知道我给她买汉服了吗?她穿起来一定很好看吧!咦~我什么时候成了恋爱脑了?不过家里有个人等着的感觉真不错。

    就这样摇摇晃晃的在海上晃了三天,淡水号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大老远的就看到了已经完工的沪尾堡,可惜的是时间尚短,棱堡炮台的炮还没有全部到位。

    回到家的朱林就像是被人抽了骨头,躲在家里说什么都不愿意出门,每天就抱着乌玛朵我在沙发里,然后看她不停的换着汉服,嗯不错,真好看!

    躲了两天懒后,他不得不离开了他那温暖的沙发,他是被乌玛朵抓出去的,因为巴罗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