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高中重开!废物研究生的逆袭

第9章 小聚(二)

    能说会道、成为舞台焦点的技能,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得到的,林星搞不明白这个问题。昨天晚上,明明是自己组织的聚会,聊天的话题却一直是以徐建永为中心。林星很想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一番,这功利的社会,全围着考上一中的学霸转,根本没人在乎自己。明明林星的事情更重要,徐建永之前也只是说他甘当绿叶,过来是帮他林星和白雨涵牵线,而且他一开始还找很多借口拒绝。结果倒好,正要水到渠成时,他横插一脚打断了谈话,继而一直吹他在一中的见闻,一整晚都在听他传授学习经验。但往好了说,也许这就是天性使然。即使徐建永没考上一中,他也会一直讲。

    老实说,昨晚的林星也没有那么不爽。毕竟是全庐河最好的中学,林星也很感兴趣,认真地听徐建永说,还得知了一些不算内幕的内幕消息。比如什么,号称有学生宿舍,但大部分家庭还是选择租房走读;号称素质教育,其实班主任一直在给他们打鸡血让他们补课;还有一些更沉重的话题,哪哪班的谁谁跳楼了,信息被封锁了。

    “一中有统一的竞赛培训吗?”林星问。期中考试都考完了,七中还没开始上竞赛课,林星已经预感到基本得靠自己了,想借此机会要点经验。“有吧,但我没选上。上次不是说过了吗?”徐建永没再继续谈,这个话题到此为止。林星并没有非要把徐建永比下去的意思,也没说自己通过了七中的物理竞赛选拔。“林星是我们学校物理竞赛考试第一名呢。”但白雨涵帮林星说出来了,她甚至还有些自豪。林星只好尴尬地笑笑,不知道该谦虚一下好还是老实地承受其他人的褒奖。“我会帮你留意的”,徐建永倒是挺大度,提出帮林星关注一些一中的竞赛信息。“六中的话,竞赛课已经上了一个月了”,于至辰说,“一周上一次,一次大概一个半小时吧。说是一个月,也就上了四次。现在准备讲动力学。”不过六中今年好像一个省一都没有,他们的竞赛培训也没太大参考价值。

    回顾一下昨晚的聚会,确实也没给林星带来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一中竞赛很强,但徐建永没混进他们的圈子里。六中竞赛一般,于至辰参加了数学竞赛的培训,但物理这块也不清楚。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向白雨涵表白,可惜被打断了。明天是期中考试结束后的第一节课,等开完班会就要换座位了,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第二天上课,林星没和白雨涵说什么,白雨涵也没主动提昨晚的小聚。

    至于在徐建永来之前,白雨涵是否从林星模糊的表述里读到了林星对她的好感,林星心里没底,但他也不敢再更进一步挑明了。其他该聊的昨晚也聊过了,两人就这样等到了班会。期中考试成绩和排名还没整理好,也没什么值得分析的。班主任周瑶一直在抱怨她的周末泡汤了,改卷子倒没耽误太多时间,主要是学校买了个什么软件,可以分析学生和班级的考试成绩,她周末一直坐在电脑前录信息,学校也不给她加班费。班会还剩最后十分钟时,她终于想起还有正事要做,便安排调整座位。

    排座位是很讲究的。要发挥先进带动后进作用,又要避免好同学被差等生带歪;异性坐同桌容易促进早恋,同性坐同桌又喜欢讲话;让调皮的学生坐前面方便强调纪律,但不少近视的同学坐后面看不清黑板……班会课时,林星试图把自己代入班主任的身份排座位,却也始终排不好。林星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去附近中学看过,也许可以借鉴一下先进经验。先进经验简单枯燥,单人单座不搞同桌,一个班就四十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庐河七中一个班接近六十个人,自然是学不来了。班主任点到林星的名字,林星不舍地收拾书包,离开白雨涵换到别的座位。

    和白雨涵讲话的机会减少了,课后作业布置得却越来越多。第一次期中考试过后,各科老师好像都开始较劲,争着把其他班卷下去。他们都只管自己带的学科,至于布置的作业是否影响学生学其他科目,那自然不在考虑范围内。林星的这十年,只有大学四年稍微轻松点。先是在庐河七中受了三年苦,好不容易考了个911大学快活了四年,考研又遭遇滑铁卢。选导师遇人不淑,被钟朝远在实验室里关了三年,现在又得继续在庐河七中受罪了。

    唯一的宽慰是,学校的物理竞赛培训开始了。纵使在钟朝远手下的三年摧毁了林星对物理的兴趣,但现在回到高中,重温一些普通物理知识,还是别有一番趣味。考虑到校内选拔考试题偏难,平均分普遍很低,学校同意其他想参加物理竞赛培训却没通过选拔考试的同学,和自己的物理老师提出申请。林星挺希望白雨涵来一起学,第一次校内课开始前也专门给白雨涵打了电话。但她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还说她是想学文科的,虽然高二分科时她还是会按照父母的建议选理科,但她兴趣实在不在那上面。说到这份上,林星也只好作罢。

    物理竞赛的校内培训比想象中无聊,姚东来教竞赛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庐河七中也凑不出多少合格的竞赛教练。不得不承认,这东西是给好学校玩的,七中甚至在庐河都算不上好学校。放眼整个江南省,江宁师范附中能稳压其他学校,庐河一中都只能算第二档。

    第一节课讲微积分。某些大学老师讲普通物理时,也喜欢先讲微积分,毕竟大部分物理题都需要微积分。物理并不追求特别严格的数学定义,魏尔斯特拉斯给出微积分的数学基础时,物理学家都用了一百多年微积分了。所有函数都是可积的,大部分函数都是可导的,至于什么是可积、什么是可导,这并不关键。于是物理课的微积分非常简单,在林星看来,即便姚东已经忘了大学时学的东西了,这些也是小菜一碟。

    但事实是残酷的。第一节课只学了三角函数和幂函数的导数和积分计算,还都靠背。先背一遍求导、积分公式,再做一堆练习题。教学设计很有问题,至少最基本的从函数斜率过渡到求导还是要讲一下的,不然同学们完全没有任何直观。更麻烦的是,数学现在还没学到三角函数和幂函数。在学习三角函数之前先学了三角函数的求导和积分计算。这样的课别说讲给七中学生听,就算把一中的潘神他们喊来,都不一定能学会。

    果然,在第一周的热情过后,第二周的校内物理竞赛培训课就只有很少人到场,小几十个人零零散散地坐在大礼堂里听姚东继续蹩脚的微积分教学。等到高一期末考试时,听课人数基本稳定在二十人左右,姚东也被迫接受现实,联系学校把上课地点改到了小教室。林星这半年什么都没学到,唯一的好消息是姚东的课讲得太烂,给七中同学留下了物理竞赛很难、学得好的都是天才的印象,进一步提高了林星在班级内的地位。虽然竞赛靠成绩说话,考不到省一什么都不是,但周围同学的或真或假的吹捧还是给林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丝亮色。尽管在姚东这里学不到东西,为了表明自己竞赛党的身份,林星还是每周都来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