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高中重开!废物研究生的逆袭

第20章 复赛(二)

    答题纸和草稿纸依次从前往后传,林星在答题纸上写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每道题目都留了一整页的空,看来题目会很难。讲台斜上方的挂钟时针指向九点,监考老师走向讲台。“试卷是密封的”,监考老师向同学们展示。老师撕开密封袋倒出试卷,一沓沓试卷慢慢往后传着。林星突然有了大考前的紧张感,是期中期末考试时从未有的。研究生考试已是很久远的事,坐在陌生的考场写陌生的试卷,林星做了一个深呼吸。接过前面同学传来的试卷,林星拿出一张,一边看题一边往后传。没有选择、填空,全是大题。题干一题比一题长,比政治历史期末考试的材料题还长。林星失去了以往做物理题的从容,一张卷子翻下来,感觉自己读了几篇科技新闻。如果这是政治考试,那么可以讲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想一想经济生活里的一些表述。或许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什么,也可以往上面扯。林星也讶异,自己明明本硕学的都是物理,遇到这种材料题,在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居然是政治课学的东西。说起来高一时的政治课代表现在去文科班了,刘晴大概也选文科了吧。或许自己学理科是个错误,文科题再难好歹还能随便扯一点。说起来江宁也在修路,好像也说不上远超庐河,或者说科大不在江宁城区?但从地图上看,科大位置也不偏。

    二十分钟过去,林星现在像宕了机一样,一直在回忆莫名其妙的事,离试卷越来越远。林星呆滞地看着试卷,不知从何下笔。保送是不可能保送的,京华大学什么的离自己太遥远。但如果只是上个比较次的911大学,高考也考得上,为什么要在这做竞赛题呢,难道仅仅是证明自己不是搞竞赛的料?与其说自己不是搞竞赛的料,不如说这个选拔形式本身就不合理。虽然林星延毕,但如果没有通过不知道时光机还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回来,再过一年怎么说都能毕业。即便硕士没有毕业,911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可是板上钉钉,合格的物理学水平的背书。如果这都做不来中学生的物理题,那只能说题出得不好。

    所以,做这套烂题有什么意义?林星伸开双臂,正要把脑袋枕在右肩膀上小憩时,突然想起几个礼拜前,暑假的最后一个周末。白雨涵同意,如果自己拿到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就答应自己一个请求。对,题烂或怎样都好,重要的是可以让白雨涵答应自己一个请求。这可非常合理的目的,那些内心讨厌物理却又企图通过竞赛保送科大或什么地方的学生,动机也不比林星高尚或纯净多少。

    林星抬头眯起眼确认时间,四十分钟过去了。好在复赛考三个小时,失去的四十分钟虽然宝贵,但也不算那么致命。林星打起精神,先找出题干最短的一道题,反反复复仔细阅读,弄明白了这题想问什么。第一小问不难,在答题纸上列好式子,拿出草稿纸迅速演算化简。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算到最后一步,林星发现自己没带计算器。加减乘除忘带计算器还能手算,这又是对数函数又是三角函数,没有计算器只好作罢。式子计算到最后一步,林星把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留在试卷上,最右侧写上一个等号封笔。第二小问林星看懂了,但看懂的同时林星也确信自己没有思路。此时应采取现象学的悬置,这题悬置起来,先看别的问题。

    林星再次抬头,只剩一个半小时,却才写了一小问。之前那样仔细读题的方法行不通。林星想起孙宇航还是谁说的,力学和电磁学比较难,其他高中不怎么学的,像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会简单一点。林星上大学时,普通物理学得也比较水,但热学后面还有门热统,原子物理后面还有量子力学。当然,凝聚态专业还得学点固体物理甚至固体理论,这两块应该是能做出来的。林星先随便看了看电磁学和光学的题,把简单的第一小问写出来后就继续悬置,还剩一个小时,专心攻克热学和原子物理部分。

    虽然热学和原子物理相对简单,但也没简单到看一眼就会的地步。林星的笔越写越快,思路如泉涌,林星举手示意再要两张草稿纸。热学题思路没那么难想,但意外地难算。二十五分钟过去,热学题搞定。最后三十五分钟磨原子物理。原子物理题干很长,林星强忍着读了几遍,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第一小问就很绕,林星想到自己固体物理差点挂科。但这不一样,自己的原子物理应该没有差到高中题都写不出来。第二小问更是写得林星欲仙欲死,即使是考研时做专业课卷子,都没有过这样神奇的体验。林星把式子列了出来,但越算越奇怪。检查量纲,单位没问题,应该也没什么大错。好在这题没有什么三角函数数值,不用计算器也可以手算,就是有点费事。监考老师宣布停笔收卷,林星还有最后一个算式没算完。没有抬头看钟,也没有停笔翻到试卷最前面检查个人信息是否有误。林星简直跟这题杠上了非得写出来,大着胆子继续在草稿纸上疯狂演算。终于,林星把最后结果抄到答题纸上,紧接着答题纸和试卷就被抽走了。试卷上好像没写姓名考号什么的,但应该没问题吧,林星想。反正只要答题纸上写了,自己的成绩就能被记录。

    走出考场,林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发挥得很差,但往年分数线也不高。随便写个三分之一,基本就能锁定省三等奖,甚至能冲刺省二等奖。省一没希望了,让白雨涵答应自己的要求也不可能了。但最后一题写完卷子才被收,某种程度上也算没留遗憾。这算什么,做题的乐趣?林星不想把自己定位成做题家,但似乎又觉醒了这种癖好。出科大校门,林星找到带队老师。“考怎么样?”“还行,就这样吧。”林星说。“没事,你才高二。今年就当熟悉考场了,明年再努力。”“嗯。”其他三位高三的同学状态也很低落,看上去和林星一样没考好。带队老师提议他请客吃大餐,但同学们没什么吃大餐的胃口,一人一碗粉丝汤,带队老师又点了两笼小笼包一起吃,午饭就算结束了。坐上动车回庐河,在外面磨蹭磨蹭,到家已经快晚饭点了。

    “考试怎么样?”陈红问。“还行。”林星说。“江宁怎么样?繁华吗?”林民问。“就这样,有什么繁华不繁华的,就城市呗。我也没去江宁市中心。”吃完饭回到自己房间里,林星也没有什么办完一件重要的事的成就感或失落感,只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还不能休息。星期五坐动车去江宁,徐建永和于至辰把每周末的开黑时间调到了周六,今晚得先跟他们打游戏。作业自然是完全没时间写,明天一天都要拿来写作业。至于白雨涵送的费曼物理讲义,既然已经被封印到书柜里了,就让它再被封印一阵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