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年代,咸鱼女配躺赢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画大饼

    老人家的威名,他的伟大,被无数人松赞。

    若是能让自己的名字传到老人家的耳中,那么,这辈子也值了!

    齐八斤跟王大山对视一眼,又一次达成了共识。

    如果是用别的理由来说服村里人,那么,难度很高。可宋娟给出的这个可能,他们无法拒绝,村里人也都无法拒绝。

    或许他们把事情做好了,甚至有机会去京城,面见老人家。

    干了!

    现在这日子已经好得很了。

    比起以前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们还有什么怕的?

    就算是分润一点好处给隔壁村,他们的日子,依旧是比以前好过得多。

    而且,这事儿可是宋娟提出来的。

    宋娟是谁?

    是他们半山村的福气包。

    以前的时候,这丫头啥也不干,只是在老宋家享清福,也没人知道她的厉害。但这两年里,随着这丫头的折腾,那真的是日子越过越红火。

    “丫头,这个事情,我们原则上也是同意的。”

    王大山清了清嗓子,斟酌了言辞,“当然,这是关系到咱们全村的事情,我跟你八斤叔不能就这样做决定,这事儿不同于之前,你懂的吧!”

    “懂,懂,都懂!”

    宋娟提出来的想法,她怎么可能不懂?

    “我就怕你不懂!”

    “等回头,我们召开全村大会,大家商量一下,投票决定!”

    民主嘛!

    宋娟一听王大山如此说,就知道,这事儿已然是八字有了一撇。

    以她的影响力,加上齐八斤跟王大山多年的威望,这事儿说是板上钉钉其实也是可以的。

    在宋娟回去老宋家不到一刻钟,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

    晚上,全村开大会。

    为啥不是白天?

    白天得干活!

    虽然这事儿很大,未来的前景也可能很了不得,但不管多大的事情,多美好的未来,都得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去做别的事情。

    活在当下!

    “你是咋说服你八斤叔和大山叔的?”

    李桂兰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就知道,宋娟这是已经把齐八斤跟王大山说服了。若是两人这边没达成共识,就不会开大喇叭。

    宋娟嘿嘿一笑,道:“妈,你说,要是咱们这事儿做成了,先富带动后富,然后整个乔家镇公社都脱贫致富,这事儿,能不能传到老人家耳中?”

    “……”

    李桂兰看了宋娟好一会儿,明白了自家闺女是怎么说服齐八斤跟王大山了,这根本就是给两人画了一个大饼。

    不得不说,这个大饼,就算是李桂兰也动心了。

    若是真的能传到老人家耳中,那他们这辈子是真的值了。

    “闺女啊,好好干!”

    李桂兰意味深长地看着宋娟,“你要是没把这事儿弄好,小心我不认你了!”

    “妈,你这变得也太快了点吧?”

    宋娟表示被亲妈的变脸速度给惊到了。

    李桂兰哼了一声,道:“少贫嘴!”

    “哦!”

    宋娟也知道这个事情不能开玩笑。

    虽然她的确是画了一个大饼,但讲真的,这个大饼很有实现的可能性。

    这个年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若是他们乔家镇真的能实现互补脱贫,那么,这个模式,很可能会改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农村发展模式。

    当然,这只是宋娟的猜想。

    未来究竟如何,还得干了才知道。

    按照宋娟的规划,乔家镇所有村子的田地要重新规划,适合种庄稼的,那就种庄稼。不适合种庄稼的,不强求。

    当天晚上,半山村开了全体村民大会。

    齐八斤跟王大山将宋娟的设想和规划先做了大概的讲解,然后询问全村人的意见。

    听说要找个村子合作新办生产队,村里人立刻就不乐意了。

    “大家伙先静一静,听我说!”

    口才了得的王大山一看现场的气氛有些不对,当即拿起手里的喇叭,压住了村里人的吵闹。

    “我知道,咱们村跟别的村合起来新办生产队,咱们刚开始是要吃亏的。”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

    “咱们村现在日子好过了,周围的村子可还是老样子。”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

    “往后,咱们村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姑娘,难道咱们能在这家里吃肉,看着亲家吃糠咽菜?”

    “再有,咱们村的闺女也是要嫁出去的。”

    “虽然你们很多人会说,嫁出门的闺女,泼出门的水,是别人家的人了!”

    “可是,你们真的愿意看着自家闺女去别的村子吃糠咽菜?”

    这些话一说,村里人的议论就少了很多。

    都在反思!

    有些话,不需要王大山说的很明白,点到即可。

    王大山看众人的情绪有所缓和,当即继续讲话,这一次,却是将宋娟给他们画的大饼,将给村里人听。

    “咱们要的是共同富裕!”

    “一个人富,他不是富!”

    “同样,一个村子富了,他也不叫富!”

    “咱们半坡村,现在算是走在了前面,那么,能看着周围的人掉队吗?”

    “等咱们乔家镇公社都富裕了,咱们的名字也是有可能传到京城,传到老人家的耳中!”

    “咱们,将比大寨更加伟大!”

    这一番话说出来,群情振奋了。

    宋娟坐在小板凳上,注意到现场的情况,知道,这事儿这回是真的稳了。

    接下来,就是选定一个村子。

    跟半坡村接壤的村子一共五个,但他们现在只能选一个村子来合作,重组一个新的生产大队。

    具体选哪个村子,她的规划报告里有分析,都是有利有弊的。

    但到底选哪个,这就需要重新探讨了。

    不单单是半坡村的人可以选择,另外五个村子的村民,也得做出选择。

    毕竟,一旦合办重组一个新的生产大队,他们半坡村将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这事儿,不是宋娟能掺和的。

    毕竟,这涉及到了利益谈判。

    最终公社那边乔成功将乔家镇公社所有的村子的当家人都喊到了公社,对这个问题,进行商讨。

    同时,他又报了县里,询问县里是不是有什么指导意见。

    而县里的答复是,一切以实际情况为主,不会干涉公社的实际生产工作安排。

    换言之,给公社足够的自主权。

    毕竟县领导们并不是很熟悉乔家镇公社各个村的实际情况,若是胡乱建议,把事情办砸了,可就悔之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