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太平刀

第一百一十五章,敢问世间大道理(一)

    离去的时候,清晨雾茫茫,昨夜下了一场雨。

    今日骄阳爬上天幕便又是光芒万丈,刺破云海和水雾,少年们牵着马走出城门,身前是绵延无际的官道和山路,身后送行的几人身影很快隐没于雾气中。

    身穿儒衫的少年最后回头看了一眼,然后视线拔高望向城门上悬挂的巨大匾额,虽然只是来此宝盐城短短一月时间,可是少年却觉得与此多了许多熟悉,也许是因为曾在这座城池中走了一遍又一遍吧。

    少年回头看向走在前头的两个同行人,他们自下山以来走走停停,似乎还真没有在哪一处地方停留过如此长久的时间,于是他们始终只是匆匆而过的旁观者和过客,而现在,他们终于开始回程。

    走在前头的张谦弱转过头看向儒衫少年,招招手笑道:“走吧,回去了。”说完,他便翻身上马,扬鞭疾驰而去,身披袈裟的真页也坐在马背上露出笑意,策马而去,君策理了理身上儒衫,然后骑着马扬长而去。

    三个少年就这样离开了宝盐城,而哪怕是许多年以后荀家已经成为了宝盐城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在当年那场荀念竹力挽狂澜的荀家之难中,三个少年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就像是一阵清风,也像是一场春雨,掠过高高的城墙和高门大院,也落在山野村落之间和城池街巷之中。

    若是沿着来时的路离开尘停谷,难免还是要多费去些时间,于是三个少年择选了另一条路,从绰行脉绕道如今尚在兴建中的锦泽脉,算是了了下山时张谦弱的一个心愿,之后再经过一片荒芜的森耘脉就可以直接来到道德谷山下了。而在前往锦泽脉之前,他们还来到了绰行脉和桑岭脉交接的边界处,亲眼看见了黄沙万里的纷争战场。

    绰行脉九国之间虽然同样矛盾不休摩擦不断,可出奇的是各国指派来到边界驻守的边军却都能合作无间,将不断挑衅的桑岭脉六国阻隔在外,桑岭脉和绰行脉不同,其中六座王国早已将所有零散势力都吞入腹中,然后野心勃勃的六国便将各自之间的贪婪都收敛几分,视线落在了疆域更为辽阔物资也更加富足的绰行脉,这才有了延续百年之久的边界之战。

    绰行脉虽然牢牢占据边疆界限,可这么多年来终究还是被夺去了不少地界,只不过随着绰行脉之中许多国家的商贸日渐繁盛,桑岭脉中几个国家也渐渐不再那么虎视眈眈,而是不着痕迹地大开商贸往来之门,也少了些一言不合就打打杀杀的战役。所以最近这些年两脉之间也算是维持住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只是大大小小的冲突还是少不了,这就苦了那些常年只能聚居在边界的百姓,时常看着田地和宅院不知何时就更换了国别。

    可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掌权者们不会将视线落在这些村野百姓之中,那些寥寥可怜的田地和零零散散的茅屋,似乎只要风沙再大一些就被彻底淹没了,何必多费些心思和时间去担忧和看顾呢?然而到了争抢地盘划定权益的时候,那些大人物又要开始对这些在舆图上微不足道的点墨争个面红耳赤,为的是那几亩薄田吗?还是那些风雨大些就会倾覆的茅屋?

    自然不是,而是如何以此划定更大地界疆域的可能性,只有这些微不足道的聚居处被掌握在了手中,才能算是名正言顺的占据了地盘,可是住在其中的百姓是什么人?孩子多了一些还是早就被战争压迫了个寥寥无几?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来说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还一直在那里就足够了,至于如何活下去,不重要。

    田地被黄沙夺去,只剩下一亩三分地上还摇曳着可怜的稻草和蔬菜,茅屋上的枯草又被吹去几根,屋顶破了的空洞里有呼呼风声挤进家徒四壁的屋宅中,村子里只剩下些日暮西山的老人和懵懵懂懂的孩子稚童,至于还在壮年的男子和女子则都远去了绰行脉中的国家去谋生,做生意也好当劳工也罢,多挣几个铜板,困苦于村子里的家中长辈和孩子也就能多几口饭吃,不至于若是有一天想要回家去了,却只剩下破屋几座,荒田几亩。

    三个少年牵着毛驴走近村子的时候,有几个穿着破烂衣衫的孩子蹲在村口附近的一处荒草旁边,身披道袍的张谦弱小心翼翼走近了些,看见在几颗头发枯黄的小脑袋围绕之间,是一行艰难搬着一只昆虫尸体的蚂蚁,它们步履蹒跚却在地上拖曳出长长的路线来。

    张谦弱本以为这些孩子会拿起树枝和落叶去拨弄戏耍那些蚂蚁,可他们却只是蹲在原地仔细打量着那一群蚂蚁,甚至都不敢大口呼吸,怕惊吓着了那些好不容易找到了食物的蚂蚁。

    有一个坐在村头叼着旱烟杆却没有烟雾吐出的老人看见了风尘仆仆的三个少年,浑浊的眼眸中透露出几分疑惑,毕竟在这荒凉纷乱的边界,看见结伴而行的小道士、小和尚和读书人,还是很不常见的。

    老人看见张谦弱凑近那几个孩子,下意识地站起身,探着脖子张望,看着张谦弱只是打量几眼便走开去,老人这才收起旱烟杆,双手笼袖看着缓缓走来的三个少年。

    张谦弱走近老人身前,牵着缰绳打了个稽首,行礼道:“在下清浚,敢问老先生此处是何村寨?”老人转头看了一眼破败倾塌的村门,面无表情地摇头道:“这村子没有名字,以前倒是有好几个大官和将军来此指点了好几个名字,可是换来换去的,后面干脆就没人来了,村子的名字也就没了。”

    老人转头看向张谦弱,神色还是有些警惕,虽然村子里啥都没有也不怕是什么贼匪来此,可是村子里毕竟只剩下老弱稚童,若是来了几个不怀好意之人,恐怕一夜之间这座村子也就没了,就像这些年附近的那两座村子一样,不是因为人都死光了,就是被战马踏过直接碾碎了。

    张谦弱直起身看向老人身后荒凉寂静的村落,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老人看着张谦弱和身后的真页与君策,问道:“你们是谁?来干什么的?”张谦弱收回视线,斟酌着言语道:“途径此地,时近黄昏,想要寻个地方落脚,不知老先生可否容我们借宿村中一夜?明日我们便会离去。”

    老人听着张谦弱恭敬周到的言语,微微皱了皱眉,探出手指向附近的山中,说道:“那里有座寺庙,你们可以去那里借宿。”顿了顿,老人补充道:“那里军队不会过去,在这里,可能明天这座村子就不在了。”

    老人的声音粗粝沙哑,言语中透着习以为常的淡漠和无可奈何的顺从,他的眼睛里没有丝毫情绪的起伏,不知道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还是想起了隔壁村子里前几天可能还在相互笑骂第二日就死在了战火里的老友,张谦弱看着老人枯槁的面容和淡漠的双眼,再次行了一礼,没有坚持走入村子里。

    三个少年离去了,老人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直到他们的背影都瞧不见了,老人还站在原地,像是一株明明已经没了生机的枯树却还要倔强地矗立原地,许久许久,老人重新坐在村头的石头上,拿出已经许多年没有放入药草的旱烟杆继续叼在嘴里,眯起眼睛望着远处。那群趴在地上看着蚂蚁的孩子呼啦啦跑到了老人身前,一个神色活泼的孩子挥舞着手笔问道:“爷爷,爷爷,那几个人是谁啊?”

    从小在这座偏远村子里出生长大的孩子们从没有见过外来人,更不用说是与他们年纪相差不远的三个陌生少年了,从未真真正正看过了解外边世界的孩子们,像是发现了比蚂蚁搬家更有趣的东西,眼神中透露出闪烁的清澈光芒。

    老人的视线依旧落在远处,好像对身前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言语充耳不闻,有一个孩子低声说道:“我听娘亲说过,外头那些什么书院学塾里可都是有钱人才能进去读书的,你们说那个带着一本书的会不会就是什么世家子弟啊?”

    其他孩子都没听娘亲爹爹提起过外面的事情,甚至他们的父母已经许多年都没有回来过了,于是只能面面相觑摇摇头,可是对于那个孩子说的世家子弟和书院学塾却都浮想联翩,好像看见了那个带着书的少年就能让孩子们瞧见外头的人生活有多么快意舒适了。

    老人多年前也曾是外出劳作的人之一,只是后来被日子压弯了脊背和气力,只能回到村子里虚度时日,他这还算是得偿所愿的,因为许多当年一同出去的老伙计直到老死病死累死都再没能回到村子里,更别说什么魂归故里了。

    老人听见了孩子们的言语,像是想起了什么粗声呢喃道:“读书人,有什么好的。”那些将这座村子的名字改来改去的不都是读书人当上的官?那些在高高城池上对战场指指点点的不也曾是手捧书卷的读书人?那些坐在轿子里宅院中从不曾亲眼看过世间苦难的大官不都是读书人出身?

    老人当年也曾在城池中见过窗明几净的学塾书院,那些和眼前这些孩子差不多岁数的读书人手捧着书琅琅诵读,还有身穿着干净青衣儒衫的教书先生一板一眼地说文解字,那些言语文字都是老人哪怕活了再多岁数也无法认识了解的,现在想起当年见过的学塾,除了难以掩藏对那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吏的痛恨,就像是做了一场遥远的梦,早就忘了是真还是假,更不知晓年少时是否也对那些儒衫长褂有过畅想?

    孩子们没有听清老人的话语,还在七嘴八舌地说着想象中的画面,比如那个可能出身世家子弟的读书人家里面是不是每天都有可以一直点燃的蜡烛,是不是会有好看的红灯笼挂在屋檐下,是不是每天都能吃上肉,是不是家里面会有一整面墙用来放书,是不是可以自己带着铜板去买一整串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吃?

    有几个面容枯瘦的孩子下意识地抬起衣袖擦了擦嘴巴,眼神闪烁着满是憧憬,有一个孩子转头看向三个少年离去的方向,喃喃道:“那就是马吗?为什么看起来没有那么高大呢?”只有一个孩子低着头怯生生自言自语道:“不知道书上写了什么,可是我们也不认字啊。”

    老人站起身收起旱烟杆,拍了拍几个孩子的脑袋,说道:“走了走了,回家吃饭。”孩子们听话地点点头,然后一溜烟地散了,各回各家,虽然只是破败荒凉的茅草屋,还有家中根本没有油水的蔬菜汤在等着自己,可是孩子们依旧脸上挂着笑容,好像今天看见了搬家的蚂蚁和外来的三个少年就是值得开心一整天的事情了。

    老人牵着孙子的手走回家中去,屋门根本无需落锁,因为家中本就不剩下什么值钱东西了,而村子里也没剩下几户人家,在这荒郊野岭的地方,还怕丢失什么东西吗?

    村子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上,牵着毛驴的三个少年停下脚步俯瞰而去,张谦弱看着那些散去的孩子不说话,君策一直看着老人和孙子离去的方向,真页低声说道:“从这里去往最近的城池,如果只靠双脚行走,也要十几个时辰。而最近的军寨却只需三四个时辰就能走个来回,他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张谦弱看着那些散乱的茅草屋,只有寥寥炊烟升起又很快熄灭,他摇摇头轻声道:“可是孩子们根本都还不知道什么是活着。”

    如果不知道什么算是活着,也就不知道什么算是死去,那么生死之间还会有大恐怖吗?有人会站在高处指指点点,说什么若混沌来此世间走一遭,那便是行尸走肉不如未曾活过,可如果连活着都成了奢望,还要他们如何去思考和探索自由呢?

    君策低声道:“他们没得选。”张谦弱攥紧握着缰绳的手,沉声道:“他们,应该有得选的。”

    可是这么多年他们就这样一步步生息凋零,因为他们的选择从来没有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

    真页转头看向远处,在山外就是万里纷争的沙场,他低头看向眼前的村落,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呢喃一声“阿弥陀佛”,然后看向张谦弱和君策,他问道:“还要继续前行去看一看战场吗?”张谦弱收回视线,点点头说道:“走吧。”

    他们继续前行离去,身后村落很快吞没于夜色中。

    绰行脉和桑岭脉边界的战争由来已久,所以三个少年也没有冒冒然踏足其中。

    他们就在这座小山山顶中度过一夜。

    日光洒落的清晨,他们被战马轰隆隆奔驰而过的声音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