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王

第二十九章 好奇猫之艺术观

    艺术创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看来,有三大部分,第一是立意,第二是结构,第三是技巧,分别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性、创造性和基础。其中立意是重中之重。几乎所有谈得上艺术的东西,都可以套在这个框架中。抱歉,再次说明,我是理科生,虽然我有感性,但在我描述出来的时候,必定是理性的。

    你做一个艺术品,必须有你的想法,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思想,这就是立意。如果你连想表达的想法都没有,还怎么去要求受众有共鸣?共鸣个什么?无中生有吗?立意可大可小,大的可以民族国家百姓和人类文明,小的可以是幽默玩笑闷骚和出口恶气。没关系,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哪怕别人不能与你共鸣,也能看得出你有想法。

    拿诗词举例,诗词是文字,比较容易表达想法的。

    大的立意,如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忧国忧民忧己。

    小的立意,如《诗经.国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发情了想泡妞。

    拿绘画举例,

    大的立意,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他在作画的自述中写道:“当我努力创作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好转了……即使我没有为了我的祖国战斗,我也可以用我的画作来歌颂它。”

    小的立意,费尔南多·博特罗的《童年的蒙娜丽莎》,跟达芬奇开个玩笑。

    拿流行歌曲举例,

    大的立意,众星所唱的《Wearetheworld》。题目说明一切。

    小的立意,麦克杰克逊《Themaninthemirror.》:I'mstartingwiththemaninthemirror.Iaskhimtochangehisway.一首自我反省的歌曲,是麦克杰克逊最畅销的单曲。

    拿古典音乐举例,

    大的立意,德沃夏克的《新世界进行曲》,反映了作者从波西米亚来到新大陆的感受,第一乐章离开旧大陆的沉闷和悲伤,第二乐章是对故乡的思念,这个乐章主题放出来,即使不听古典音乐的也会很熟悉,第三乐章是新大陆的新奇和明亮,第四乐章是拥抱新的生活。

    小的立意,韦伯的《邀舞》,描写一个舞会上一个男生跟一个女套磁然后邀请女生一起跨入舞池的场面。

    好了,我想举例够了,那我就想来问一下,现在的紫砂壶作者,尤其是拍打了那么多光素器的成百上千个宜兴紫砂作者,哪个人能告诉我他在做壶的时候有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没有思想还能称什么艺术品?Howdareyou!

    接下来将结构。结构是特别反映艺术创作者创造力的一个部分,它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下以不同的形式体现。通常内容的结构布置、表达的节奏感和技艺的调配和运用等。

    拿诗词举例,内容结构有五言七言和分段,唐诗有格律,宋词有词牌。但这些固定结构并不是教条,诗人词人往往会突破禁忌,起到调整节奏的效果。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开首就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完全没有遵从格律,连字数都不管,开门见山。还有《将进酒》,开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也一样开首不遵守字数,给你一个很大的冲击。还有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诗的末尾大喊一声。再有陆游的《黄金错刀行》:“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也是在诗尾不管不顾地大喝一声。有很多很多的例子,这些完全不会破坏诗词的结构,而是很好地调节了诗的节奏,加强了感染性。苏东坡的诗词,也是常有人批评他不按格律的。

    拿小说举例,《红楼梦》就不说了,金圣叹评说“草灰蛇线”,结构安排精细入微。《西游记》,为什么最好的是大闹天宫部分?其实虽然我那时年幼,也是读到后来读不下去的,一直一种节奏,而大闹天宫则不相同,故事情节是一回事,其实节奏控制也是要比后面部分好很多。如果你读小说多的,就会知道,一部小说不管长或短,好的小说让你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了还要问一句:这就完了?这就是作者节奏的把控能力。

    不过现在小说有了新的变化,就是网络小说,我个人认为,一天一万字的写作速度,是肯定写不出什么好作品来的,结构无法把握,节奏也无法把握。只能说把情节想清楚就算过关了,尤其在字词的运用上,简直惨不忍睹,比的是讲故事能力,而不是文学能力。当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要求,由于手机伤眼的缘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听故事。用眼睛读故事和用耳朵听故事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体验。用眼睛读的好故事,可能用耳朵听就一塌糊涂,反之亦然。我想原因是视觉输入的信息量与耳朵完全不同。所以怎样的故事布局和节奏,能适合两者的体验,是个很有趣的话题。

    拿流行音乐来举例,大陆的流行歌曲大抵从学习港台流行歌曲开始,而港台流行歌曲基本翻唱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歌曲,所以我们一直看到是这样的结构:先是节奏稍弱的一段,然后是节奏强的一段,然后再反复。其实日本流行歌曲的作曲在90年代已经发生变化,在结构上变得更加复杂,有时三段,有时四段,有时是原来的第一段中分两小段,有时是在结束时再加一小段。对于流行歌曲来说,还有重要的一个就是配器和制作,这也是结构的一种补充,调整节奏和感染力。

    拿古典音乐来说,交响乐都会分为几个乐章,分别表达不同的情绪,这个不用多说了,每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都能轻易分辨有几个乐章,每个乐章的主题音乐是什么,分别表达怎样的情绪。

    拿绘画来说,古典绘画最重要的就是布局,中国古典绘画尤其讲布局,还讲留白,还讲书法和印鉴的位置,以达到一个整体美。西方古典绘画也讲布局,讲黄金分割,尤其是,西方绘画更讲究透视和明暗对比。到了照相机冲击写实画派之后,写实画派则转向动态的表达,在静态的绘画中体现出动态节奏来。而印象派则走向色彩对情绪的调动,抽象派则走向线条色块对情绪的调动,在纷杂中寻找节奏。

    拿建筑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讲究布局,尤其以苏州园林为代表,讲究一步一景,在回廊的布局上扩展空间,在回廊的开窗上,和草木配合,使得每个窗都是一幅画。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还是遵循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形制,教堂俯瞰遵循十字架的结构,在建筑的装饰上却是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自由。至于现代建筑,我没有很好的考虑过,就不赘言了。

    回到紫砂壶上,我完全看不到对壶型的一些微调,能对情绪和节奏起到任何作用,即使有一点点,也因为没有立意,完全不知道为了什么目的而做这些调整。

    最后谈技艺,这个是基础,你的立意,你的结构节奏,最后都通过技艺来实现,从艺术创作上来说,技艺是最末的。但是,糟糕的技艺,绝对足以破坏你的创作。就紫砂壶的艺术创作来说,其实就是所谓的工。这个在我先前的博文中已经讨论过了。

    艺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客气地说,现在的绝大多数紫砂壶制作,谈不上艺术。

    以上是我的艺术观,我不是搞艺术的,说得也非常笼统。但每个人都有欣赏艺术和思考艺术的权力,所以我说我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更专业的人来发表观点。

    那么对于紫砂的现状,有些不太靠谱的建议和预测:

    1.机车壶只会越来越好,就工这方面而言,会比手工做得更好。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广大壶友会发现,在不久的未来,会买到低于100元的紫砂壶,其做工的规整度是顶级的,碾压手工壶。如果不受本山原矿泥料的价格限制,比如使用外山原料,价格会低至50元以下。

    2.机车壶的主要成本在于人工组装部分,我不是搞机械的,无法估计这个部分的自动化难度和开发成本。但还是知道,技术上自动组装没有问题,关键还是机车成本,而机车成本,依赖于市场规模。从长远看,这部分一定会自动化,那时机车壶制作成本会下降到20元以下。

    3.在机车壶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将受到非常大的打击,做半手工光素器的将完全没有空间,全手工光素器,也只有“手工艺”这一个噱头。

    4.由于机车壶的价格下降,会在机车壶中也进行分类,一类是百分之百机车壶制造的传统壶型,也有装饰,但装饰以自动印刷为主,价格最低。第二类是带有工业设计的壶型,每年推出新款,价格会在第一类的两到三倍。第三类将是带设计和手工装饰的机车壶,包括花器、刻绘、泥绘等,价格会在第二类的五倍到十倍。

    5.手工艺的主流是全手工壶,但由于市场关系,主要制作机车壶无法制作的壶型。半手工壶会变成真正的“半手工”,就是部分用机车制作,比如壶体壶盖用机车,嘴把和装饰用手工。半手工的市场不好说,主要着重于创意,大多数做半手工的,都会更愿意选择全手工,毕竟拍个身桶也不是太大的工作量。

    6.机车壶无法制作的壶型,主要是花器和筋纹器,以及客户定制。设计可由客户设计、客户提要求手工艺人设计,以及手工艺人原创设计三种可能。客户设计,则手工艺人收个工费,工费将取决于手工艺人的技艺,大多数做这种定制壶的,是偏低端的手工艺人。而能够自己设计的手工艺人,将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的壶如果被承认,将是价格很高,但也不至于到达六位数,他们的产量受艺术能力限制,一年可能最多只有十个设计,做三四十把壶,而且不是每个都能得到市场接受,所以,他们会乐意替客户的要求做设计,这种情况下,还能收一笔不菲的设计费。

    7.壶友分类,第一类买机车壶喝茶,紫砂壶就像瓷器一样是实用器,他们是机车壶的主要市场。第二类乐于收集各种机车设计壶型,类似于集邮,热衷于养壶,他们喜欢紫砂壶,但经济力量比较弱,还搞不动手工壶,但他们也会搞几个半手工壶,毕竟机车壶不能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第三类是经济尚可,知识层次比较高,乐意自己设计壶型,然后请手工艺人定制,这将是玩壶的主流。第四类是有钱人,就是现在的小圈子,他们会是紫砂壶艺术家的主要客户,玩法和现在的小圈子一样。

    如果上述预计有一定的可靠性,那么对于手工业者来说,为了适应未来的市场,技艺也发生了变化。

    1.好的工永远是基础,但是不同的是,手工做壶会更多地依赖手工工具,手工工具的目的是提高成型速度和提高质量,手工工具可能包括模具,但模具基本上只用一次,所以从成本上算,可能不多用。使用工具不再是是否全手工的争论点,所以会自己设计并制作称手的工具,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2.各种装饰技艺,包括泥绘、刻绘、贴绘、墨绘、雕塑等,将是最重要的技艺,首先是原本传统装饰技术已经很成熟,不需要太多发明创造;其次,装饰大多是机车所做不到的;再次,装饰也包含了设计,而这部分设计,通常客户没法自己设计。精通这部分能力,可以同时为第三类机车壶和为手工壶工作,不怕没饭吃。

    3.设计能力,主要偏重于艺术创作,这主要是紫砂艺术家的当家能力。有一部分人会变成专门的机车壶产品设计师,他们不仅需要能进行美学设计,还能够进行实用性和性能设计,他们会受机车壶生产企业的雇佣,拿工资,同时业余依照能力也可以为客户做定制设计。紫砂艺术家的能力是综合性的,设计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总之,未来很少有人会像现在一样靠着名气每年做几个壶就吃一辈子,也很少有人可以一辈子吃学徒,毕竟设计这东西是与时俱进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资历未必能扛多少年。壶友们不再计较买的壶会不会升值,而是计较我能不能找到人设计制作一个我期望的壶。

    一部分壶友在交流时会说:

    “你看我这是我的收藏,养得如何?特么的养壶现在是每天一大工作量。这是20XX年XX款的,这款限量,价格不贵,但可难买到了。你看这个,这刻绘的意思是。。。。。。,我特别喜欢这句,有趣!”

    另一部分壶友在交流时会说:

    “你看我新设计的这个壶,我的最初想法是。。。。。,你看这个设计还行吧,找谁谁谁做的,工到位吧。”

    还有一部分壶友会说:

    “给你看这个壶,某某大师制作的,看这气韵多足,上次拍卖XX万,拿到他的壶不容易,排了好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