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王

第三十一章 老吴头多管闲事

    第二天白天,所有参加过体验班的同学都收到一条来自机车王紫砂的微信通知:

    亲爱的学员,

    为鼓励体验班同学的创作活动,本公司特建立体验创新展示厅,特向各位学员征集在体验活动中的作品,作品不做评选,也不销售。凡参与的作品都将向公众展示,由公众评价,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代表工堂或师承的学员,请做好工堂和师傅的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黄维看到这条信息,不禁感叹,季兄这人脉,真是可以的。他和顾泽燕已经是高工,已经独立,自然不需要师傅和签约工堂的允许,但估计小吴则要她爷爷的点头,不过老吴头很疼这个孙女,估计问题也不是很大。所以,这个展示活动,似乎是特意为了他们三人进行的。至于其他学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会受到限制,那些已经开始拿体验班做广告的工堂当然不在话下,而那些签全约的壶手,和那些比较严格的师门,则难说了。机车王说要做好工堂和师傅的工作,显然也是不愿得罪人。

    晚上五点半,三人聚在饭店的小包间,令三人惊讶的是,他们刚坐下,老吴头一脸得意地也进了门,摇晃着脑袋要了个位置,笑眯眯地看着小吴。

    小吴顿时有点尴尬,她可没告诉老吴三人聚会,这年轻人的事,老头子参合啥呀。

    “爷爷,你怎么来了?”小吴问。

    “呵,我不能来啊?你干什么地下活动啊?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老吴头一脸得意地说道。

    “这个,我们也没啥秘密,就是交流一下。那你少说点话,你可不是他俩的师傅。”小吴发嗲地说道。

    “放心,我不说话,我就听你们说,你们当我空屁。”老吴头潇洒地允诺。

    “嗯,吴老师,您先喝茶。”黄维毕竟年龄最大,人情世故要他带头做到位。

    “我自己来自己来,你们自己聊。”老吴连忙抢过茶壶,给自己倒上一杯,然后就坐在边上刷手机。

    黄维无奈地笑笑,事到如今,也只好让老吴头旁听了。

    “今天都收到微信了?这多半是季老师给我们争取过来的。小顾你没问题吧,小吴呢?”黄维撇了一眼老吴头。

    “小季跟你们搞什么花样?”老吴头插嘴问道。

    反正这事老吴头必须知道的,小吴这边正好趁这个机会把展示的事情跟老吴说了说,然后把微信给老吴看。

    “这不是机车王的事情吗?小季跟机车王有啥关系?”老吴问。

    “不是我们三人做的壶,没法参加比赛嘛,卖又心中没有数,又是自己做的第一个有想法的自创壶,所以也不打算卖,想自己留着。季老师知道后说金子不能埋在地底下,说帮我们想想办法。昨天才说起的事情,结果今天机车王的通知就过来了,估计是季老师找泥料所的张所长了。”黄维解释道。

    “哦,是这样。哈,小张当然支持罗,大多数人都用了他的内部泥料,正好打广告。”老吴头说,“不过机车王还是蛮精明的,不敢得罪工堂和师傅们。”

    “爷爷,正好也要跟你说呢,我想把壶也拿去。”小吴说。

    “这种小事,拿去拿去。”老吴头大度地说,老人就是这样,你要是不跟他说,他一定很生气,跟他说了,其实也无所谓,“泽燕怎么样?师傅那里有障碍吗?有问题跟我说,我帮你摆平。”

    “吴老师没事的,我师傅现在不太管我了。”小顾笑着回答。

    “哦,对,你自己也有工堂了,自立门户了。”老吴醒悟过来。

    “关于参加比赛的事情,你们师傅也都不帮忙对吧?不要怪我们,比赛的目的是镀金,你们需要镀金吗?目的性不明确嘛,要用师傅的人情,又拿那样的壶去做出头鸟,那帮评委都只认传统工艺的,再说人人都会说情,这个人情太大了,不划算的。”老吴解释了一下。

    “这个我们都想得明白的,不会怪自己的师傅的。”黄维连忙说。

    “去展示好,让作品说话。机车王鸡贼得很,不作评选,就是拒绝所有的人情,到时候你们看好了,壶放在哪个位置还是有讲究的,其实就是机车王自己说了算。”老吴说。

    “爷爷,你好像话不少啊。”小吴嗔怪地对老吴头说。

    “好好,不说话。但他们俩的壶我还没有上手过,只看了你手机里的照片,”老吴头说着转向黄维顾泽燕,“怎么也让我上手看看吧。”

    “嗯嗯,好好,本来我们今天就是交流创作的,正好吴老师给评点评点。”小顾乖巧地说道,“我让我的学徒工送来,黄维,你打个电话跟你工堂说一声,我让她也顺便到你那里弯一圈,一起带过来。”

    “好的,没问题。”黄维应道。

    “好奇猫的博文看了吗?我看了有点气,太瞧不起人了。”小吴开启了话头。

    “我看了也有点生气,不过放宽心啦,人家外行人,也是个紫砂爱好者,总要让人说话的不是?关键还是,他说的有没有道理。”顾泽燕说。

    “你们知道我看了以后什么想法?”黄维问道。

    “什么想法?”小顾问。

    “你们知道回国前一晚在巴黎,季老师跟我说了一番话,当时把我说得郁闷得不得了,昨天我看了好奇猫的博客,竟然有很多方面跟季老师的观点很相似,可能都是理科生的关系,他们看问题很客观很理性。所以我竟然没怎么生气。”黄维说。

    “什么博客,小季跟你说什么了?”老吴问。

    “就是这个博客,季老师那天说的比较多比较杂,我一时也很难都复述出来,吴老师你先看这个博客就行了。”黄维把手机递给老吴。

    “你把链接发给我。”老吴说,“你们谈你们的。”

    “我觉得季老师的观点实际上和这个好奇猫非常相似,最明显的就是季老师说的做壶要有想法,而好奇猫则说首先要立意。这个上次我们和季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说过。还有季老师说过壶型的一直是些老壶型,他看不懂形,好奇猫也说他看不懂形,同时说线条的调整不意味着什么。”黄维说道。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的,”小吴插嘴,“可能这是绝大多数外行人的一致看法。”

    “季老师已经不算太外行了,那个好奇猫从以前的博客看,也不算太外行,他们这个层次都这么看,我相信真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这么看,只不过他们说出来了而已。其实,我也是有这个看法的,我感觉很多做壶的也是一样的看法,只是我们行内人更不能说,说出来一定被同行DS的。”小顾连连点头补充道。

    “上次季老师还骂了一通中国文化受佛教影响太大,不思进取,而这个好奇猫也曾鄙视明清的文人比不上妓女。记得吧?”黄维继续说。

    “这真是很有趣,季老师和这个好奇猫都是很博学的,作为理科生,文科也非常精通。”小顾说,“你看季老师给我的那半阕诗,虽然玩笑之作,但也不一般。而好奇猫重新解释了曼生壶的几个壶铭。”

    “我跟季老师在欧洲晃悠,最大的惊讶就是季老师对艺术有很多了解,虽然他没有说,但是他暗示我怎么去看博物馆的展品,怎么去思考。”黄维说。

    “这个好奇猫好像也很看重博物馆”,小吴补充。

    “其实季老师给我最大的震动是,他列了一张表,对比了欧洲和中国从11世纪开始到19世纪的文化科技发展,让我定位紫砂文化在其中的位置,这简直是摧毁人的信仰。我把这个列表发给你们。”黄维说着,翻到了他当时的记录,转给了顾泽燕和吴倩华。

    “什么好东西,能不能也发给我?”老吴头一直边听边看那篇博文,脸色早已从青到白,又从白到红,翻来覆去变了好几次了。这时,听到季行也有些东西,便连忙讨要。

    “季老师对历史的大局观很强,而这个好奇猫的这个艺术创作的框架,也是格局不小。”黄维继续说,“所以,你们明白,当我看到好奇猫的这篇博文后,虽然知道他在贬低紫砂文化的艺术性,但我真的也没有怎么生气。好奇猫说话比较得罪人,所以容易让人生气;而季老师却是让人自己去体会,所以我当时一点都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感到震惊。不过,这个好奇猫对音乐也有那么多的了解,似乎这方面还胜季老师一筹。”

    正说着,顾泽燕工作室的小姑娘拿着两只壶进来,俩人连忙让老吴评论一下。谁知老吴却问小吴:“这好奇猫还有博客吗?连接都发给我。等我先看完博客再评壶。”

    三人对视一眼,如果老头子把博客都看完,评壶的标准会不受影响吗?肯定的呀,没人能够无动于衷的。

    老吴读完所有的转发后,就转向了黄维和顾泽燕的壶。

    “先说小顾的泥绘吧,这个比较容易说。一眼好。远、中、近用不同的手法,虽然是国画,也带来了透视效果。其实透视是一些学油画的学院派画师带来的,这丰富了泥绘画的手法和内容,但真正使用的人寥寥无几。小顾你没有使用西洋的透视技法,而是用不同的技法,这好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效果很不错,不是透视,但有透视的感觉。用这个大月亮的明亮来衬托一些景物的剪影,这个别人也曾用过,我忘了谁了,但肯定有。这小孩用了漫画手法,有意思,正因为这个不同,所以吸引了眼球。而就画了这块需要的石头,其他石头草地都省略,又是为了突出这个孩子。两块明亮,相得益彰,很抓眼球。但是我看了这半阕诗,好像和这个被突出的孩子联系不是很紧密,你什么意思?”

    “其实这半阕诗是季老师写的,他写的时候说了一句,年轻人喜欢伤春悲秋,其实这个风景年年都会重复。所以我就想画一个年轻人,又觉得小孩子比较幽默一点,好像说:小屁孩,装什么睹物思情啊?”小顾回答道。

    “哈哈哈,好,有意思,很好,很少在泥绘中看到这样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了。”老吴笑道。

    “再来说小黄的这个,这筋纹有创新,而且压得非常好,有花器的意味,感觉你有点在炫技了。这壶扭是古代的车吧?这两道很深的直线很突兀,是什么意思?整个壶给人的感觉说不清楚,只知道你有想法,和历史文化相关,你能解释一下吗?”

    黄维连忙解释道:“这车是兵马俑里发掘的样式,是秦朝的战车,这两道直线是车辙,这筋纹是幕布。我想表达的是,古代的辉煌在我们的骨子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社会的发展,再好的东西,也有谢幕的一天,我们需要继承和发展。”

    “哦,这就明白了,很好的寓意,好像跟小吴的壶有类似的意思啊,她的是相互包容,你的是继承和发展。”老吴看向小吴。

    “我的立意就是听黄哥说了才有的,受了他的启发。”小吴回答。

    “那就难怪了。从设计上我提点意见,第一次以传统壶型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能做到这样不容易了。这两道车辙,我建议换成曲线,因为你整个壶是圆的,如果就这么笔直的拉下来,太过突兀。另外,壶扭居中,把壶扭稍微放在偏一点的位置上布局可能更舒服。还有一点就是这个筋纹做得太好,有点抢眼球。”老吴评说。

    “季老师也说有点喧宾夺主,说不如刻几个字。”黄维说。

    “刻什么字?”老吴问。

    “他昨天才说的,说会给我写,但还没给我。”黄维答。

    “相信他写的不会差,刻字就更有文人壶的味道了。看起来,小季还是更注重思想性,情愿舍弃技巧。然而,他不是我们行内的,在我们行内,炫技也是需要的。你自己想想取舍吧。”老吴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舍弃筋纹的话,在壶型选择上的余地会更大一点。”

    “所以我想多做几个,让别人看看哪种设计更加好。”黄维说。

    “对了,机车王不是搞陈列室吗?不限壶的数目吧,做了在陈列室里给大家比较。回头我也跟几个老头子探讨一下。”老吴说,“不过不保证他们能看好,我也是跟小季是朋友,否则光是看好奇猫最后的这个博客,也是很恼火的,他们要么没看到,否则多半恨不得不顾身份上去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