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田厚土

第十八章、挤兑难熬

    今天是礼拜天,正在上高中的晓晓和上初中的丁丁都回家了。

    人家都说,二栓有福气,儿女双全。女儿七八岁的时候,按照农村间隔式生育的政策,桂花如愿以偿地又生了一个儿子。每到礼拜天,一家四口团聚在一起,像过节日那样快乐。

    到了晌午,桂花调好馅子,二栓就和面,准备包水饺。这是孩子回家必吃的食物,而且今天馅子里还掺了肥肉,闻着那么香。

    调好馅子,和好面,晓晓负责擀面片,二栓、桂花负责包,丁丁在旁边玩。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难得和谐,算是其乐融融。

    晓晓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几次欲言又止,二栓问:“有话就说,别吞吞吐吐的”。

    她看看桂花的脸,“学校给我们做校服,要交120元钱”。

    “走的时候,让你妈给你”,二栓头也不抬,仍然包着水饺。

    “拿什么给,拿你啊!”桂花的脸铁青铁青的。

    “家里不是有钱吗?别耽误孩子”。

    “放屁,烧锅去”。

    二栓立马放下正在包的饺子,走进厨房,收拾一些柴火,拉起风箱烧起大锅。在他家里,烧锅是他的专利,桂花顶多管管锅上。

    听到拉风箱的声音,知道二栓在开展他的工作。桂花急忙跑到卧室里,从抽屉里拿出120元钱交给晓晓,并嘱咐她,别给你爸爸说。

    “开锅了”,二栓在厨房里咋呼,堂屋里没有人搭腔。桂花端起一锅盖水饺,悠悠地走进厨房,把水饺下到锅里,用勺子搅动几下,盖上锅盖,立即从厨房折回堂屋,因为厨房烟气太大,熏得她咳嗽了一阵。

    一会,厨房里飘逸出浓浓的水饺香味。开锅后又用凉水一打,又烧了几滚,香喷喷的水饺就煮熟了。二栓洗把手,把水饺盛到几个碗里,和两个孩子一道端到堂屋饭桌上。二栓拿起筷子夹了一只水饺,正准备往嘴里送,桂花一把将他的筷子夺过来,鲜棱棱的水饺掉在地上。

    “你干啥?”二栓两手摊开,吃惊地问。

    “你还有脸吃”,桂花端着碗,边往嘴里塞着饺子,边气愤地说。没有等二栓反应过来,她用筷子敲了二栓几下,“孩子要钱,你把钱弄来再吃饭”。

    “家里不是有钱吗?”

    “有钱没钱,你还不知道啊?借老大的那些钱,都一年多了,到现在不还钱,你说咋办?是你说的,不给钱,你就去要”。

    “人家也没说不给啊?”

    “不行,你现在就要账去”。

    晓晓拾起摔在地上的筷子,用纸擦了擦,递给二栓,“妈,先让爸爸吃完饭。”

    她又一次把二栓的筷子打掉,“便宜他不行,让他长见识”。

    “都是亲兄弟,要钱不合适”。

    “知道不合适,就该还咱钱,你给我要账去”。

    天还很冷,二栓头上冒起了大汗,“你过分了”。

    “屁话!把帐要回来,就回家吃水饺”。

    二栓顿时语塞,推开还冒着热气的水饺,起身往外走。

    晓晓、丁丁齐声说:“妈妈,让爸爸回来吃饭吧!”

    “小王八崽子再求情,我也把你们赶出去喝西北风”。

    桂花双眼瞪得像灯笼,两个孩子都低下头,专心吃起水饺。她不耽误吃饭,一碗水饺已经吃进去一大半。

    到了晌午,是吃午饭的时间,农村的大街开始安静下来,大栓从大街这头踱到那头,两边房子里飘出诱人的饭菜香味,刺激着他的感官神经,肚子里咕咕的叫声更是响亮。一只溜达的饿狗,充满好奇地看着他,似乎把二栓看成同类,它也在纳闷,咋和自己一样没有饭吃。时而传出母亲吆喝小孩回家吃饭的声音,那是很淘气的孩子,但二栓是大人,也是一个男人,而且很乖,但就是吃不上饭。

    大哥待自己不薄,别说500元钱,就是几个500元也不能要,人不能没有良心,二栓这么想着。虽然再走一会,拐过两个街道就到大栓的家,但这个钱是万万要不得。但这个钱要不到,自己怎么回家,老婆又打又骂的,又如何面对?二栓蹲下身子,双手捂着头,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人到难处,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拐个弯,去老娘家。他抬起头,起身向另一条街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