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权臣

第58章 万象迎春,田敦异的野望

    时间飞逝,很快一个多月便已过去。

    莱州城以北的海边平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死气沉沉,萧条冷清的景象,此刻却被如火如荼的基建和耕作场面所替代。

    朝廷那边,周延儒一党遭受了沉重打击。

    田敦异将卢继祖私占军田,谋杀钦差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朝廷作了呈报。

    并且利用密奏之权,将情况单独向崇祯作了密报。

    开始周延儒和吴昌时等人还纠结言官同党弹劾田敦异,说他擅杀将士,已有裂土割据的反心。

    后来田敦异又将卢继祖签字画押的自白书,涉事人等的口供,还有士绅官员联名控诉卢继祖的文书,都呈报了崇祯。

    他们本就被一场接风宴牵扯进来,如今卢继祖也已身死,他们急于撇清关系,自然踊跃签名画押。

    特别是,田敦异还安排人找到分了田的军户们,一起写了一封万人血书,控诉卢继祖的罪行。

    崇祯看着万人血书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指印,顿时大怒。

    有反贼如此,难怪莱州成了现在这种情形。

    现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卢继祖罪恶滔天。

    单是谋杀钦差这一条罪行,就死有余辜。

    崇祯立刻下令将吴昌时锁了,扔进了诏狱,即便他声称和此事没有关系。

    田敦异确实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此事是吴昌时授意的,毕竟当时那封信早就被卢继祖烧了。

    而且吴昌时给卢继祖传的话,乍听起来,也都是保护田敦异的好话。

    但崇祯哪管这个,老子杀人还需要证据?只要朕认定了,不想死也得死。

    他更是命田敦异全权处理此事,也准许了田敦异将卢继祖和于振威抄家抄出来的家产,悉数用于军费的请求。

    田敦异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将卢于两家的兄弟子嗣悉数斩尽,妻妾尽数充作官妓。

    而那些与卢于二人有所勾连,还密谋暗算田敦异之人,一并斩了。

    一时间滚滚人头落地,田敦异喜提“田阎王”的美名。

    抄没出来的家产,一半充作军费,另一半则用田家的大船送到了北京,交给崇祯,充作内帑。

    崇祯更加高兴,这小舅子,知道朕手头拮据,竟然还拿出了一半充作内帑,实在是太公忠体国了。

    田敦异此为,就是为了博取崇祯的好感。

    说白了,他就是在合理的“行贿”崇祯。

    你缺啥,我就给你啥。

    他又不差这点钱,他要的就是崇祯暂时的支持和信任。

    这样自己在莱州才能有更大的行动空间,直到将登莱二州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直到把坑死崇祯的那一天。

    与大户们把田敦异称作“田阎王”不同,军户百姓们却把田敦异称作“田青天”。

    田敦异没有食言,收回了所有被卢继祖和大户们私占的军田,把他们分给了军户耕种。

    不止如此,他还逼迫士绅豪强,把历年来以不当方式兼并的土地,全都吐了出来。

    有认清形势,和他合作的,他便采用分股的方式,三七分成。

    卫所占七,大户占三。

    而那些不合作的大户,田敦异则派人细细调查他们的罪行,或抓或杀,将他们的土地悉数充作军田。

    这些人在莱州胡作非为已久,他们的罪行并不难找。

    在田敦异的屠刀之下,一时之间,莱州城再也没人敢和他作对。

    士绅豪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和田阎王对着干,他有一堆办法弄死自己,而且手段凶狠,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和田阎王合作,不仅全家得以保命,还能获得分成。

    分田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逃亡的军户返回莱州卫,田敦异派人一一妥善安排。

    更有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莱州,田敦异则派人于掖水河畔和王徐寨前所设立安置点。

    两处安置点皆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年龄,籍贯,身体条件和技能,而后入库备案,以备日后将这些民力妥善使用。

    现在莱州民生凋敝,以现在的军户人口,已经很难将所有土地种完。

    于是田敦异将很多流民也纳为军户,各自分配土地。

    如今已是春天,已到了耕种的季节,田敦异便设立卫所劝农科,招募了很多熟悉农业耕种的人才。

    有的是官员,有的是田间地头的老农。

    他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调拨给劝农科,小麦、番薯、马铃薯、玉米、花生、棉花等等,让他们选择合适土地,让军户耕种。

    而后将耕牛和各种农业器具,租借给军户们耕种。

    田地虽然已经分配给军户,但还是归属卫所管理,因此田地里到底种什么,由卫所决定。

    等收获了,卫所会将收成以银钱收回。

    有了自己的田,卫所给了种子和耕牛,收成之后,卫所还会用钱买回。

    军户们自然踊跃耕种,一个个喜气洋洋,觉得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如此一来,很多拥有田地的农户,也主动将田地交给卫所,心甘情愿地作为军户。

    与此同时,田敦异规划的工业区也开始动工。

    他将港口放在了掖水河口,水域宽广,水路方便。

    而且地处莱州湾,日后水军扩建之后,便能将莱州的北面海岸线保护起来。

    他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从流民和当地百姓中招募了大量的闲散劳力,皆纳于卫所之内。

    而后开始分区域搭建玻璃工坊,火药工坊,烧炭工坊,冶铁工坊和军械厂,并且为造船厂预留了位置。

    吃喝全免,工钱日结。

    一时之间,劳力们踊跃报名,附近村落的妇人们,也来到工地,做饭浆洗,售卖吃食。

    整个平原地带,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万象迎春。

    而练兵方面,田敦异从军户和流民中,大肆招募勇壮。

    身世清白,已分得田产的勇壮,优先招入新军各营。

    他们就是莱州卫的“良家子”,只有这样的兵士才更有战斗力。

    其余体格差一些的,则招入卫所军。

    一个多月的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新军很快就招至七千余人。

    很多之前的普通战兵、辅兵,都升成了小旗总旗。

    原先的总旗小旗,也很多升成了百户千户。

    卫所军也已招至满额5600人,分为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1120人。

    根据明朝规制,卫所军不能跨府作战,更多的是保疆守土的作用。

    因此,田敦异把优质兵源,大多拨给了新军,甚至连卫所军中表现较好的兵卒,也一并拨给了新军。

    新军兵饷比卫所军高出许多,这些兵士自然乐得被调入新军。

    此外,田敦异还让各村组建乡勇,也就是民兵,发给武器,给予训练。

    让他们司职保护村庄,缉盗抗匪。

    练兵一个月的时候,田敦异对卫所军做了一次全军检阅,检验郭占山的练兵成果。

    田敦异很满意。

    此刻的卫所兵早没了之前面黄肌瘦,懒散惰怠的样子。

    足粮足饷之下,卫所兵吃得饱,穿得暖,有钱领,而且换发了新的甲胄军器,面目焕然一新。

    一个个面容红润,军容严整,行军列阵,颇有章法。

    而且他们家里也都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盼头,感觉自己当兵也有了意义。

    他们是在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家的田地。

    虽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仅仅练兵一个月便能如此,已属不易。

    在田敦异的操作下,卫所更像后世的国营集团,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是农业板块,由劝农科主管,司职安置流民百姓,为卫所种植作物。

    第二大板块是匠作板块,由匠作科主管,司职玻璃和军火制造,后期还会加入其他产品。

    第三大板块便是卫所军和新军,由田敦异直接督管。

    这是他的暴力单位,为他攻城略地,扫清一切障碍。

    待日后玻璃制成,开始贸易,他还会成立贸易科,一步步将卫所做大。

    建立军队固然重要,但在田敦异看来,建立一个可以复制的体系更加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攻下一地,便改造一地,将一盘散沙的大明子民更加高效地组织起来。

    即便日后没有自己,有了这个组织,鞑虏也休想入主中原。

    现在体系已经初步搭建完成,整个海边平原一番如火如荼的景象。

    他要开始让新招募的军队见见血了。

    准备,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