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陈霸先

第一百二十七章:大雾

    船行出了番禺渡口,行驶在大海上。

    有舟师王阿武观星引路,到底很是顺利穿过合州与崖州之间的海峡,奔向交州。

    对于大海陈昌并不陌生,前一世作为驴友哪里没有去过。

    加上之前在番禺渡口时,曾数度登临楼船,早已熟悉了茫茫海面,已不再感到好奇。

    故而一旦船行半路,除了在船板上不时走动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按时练习弓弩而外,更多的时间用来自读一些兵书和书经。

    特别是胡颖赠他的《胡氏太公兵法》。

    这部兵书陈昌这么长时间不是没有读完,而是喜欢拿出来反复咀嚼。

    可惜胡颖跟他不在一个船,想要拿这部书跟他讨论,自然办不到。

    好在,作为父亲的陈霸先,一旦闲暇下来,就到他仓中,给他指点一些其他书上不懂的地方。

    对于这个从小喜欢埋头读书的老六,陈霸先很是欣慰。

    虽然自他去了一趟广州回来后,陈昌这个本来文静的小子似乎一下子变了,愈发让他看不懂了。到底,他的改变,也并没有因为好动而耽误学业,反而屡出惊人之举,着实带给陈霸先不少的惊喜。

    想来,这次若不是为梦所示,加上又有谶言在军中传开,陈霸先是断然不会放心将陈昌带到交州这等凶险之地的。

    既然出来了,自然要安排在自己身边。

    也幸好陈昌在高要时候,就已经组建了一支二十人的甲卫队,高要之围和石州之战后,陈霸先并没有让其解散。

    非但如此,这次出来,还给了特殊的照顾。不但每人配备了新制的弓刀,且还分发了甲胄,全副武装,分做两班轮流保护在陈昌身边。

    对于父亲的安排,陈昌自然感激,免不得要谢上两声。这个时候,陈霸先自然打断,道是这是父亲该做的。

    陈昌听来,不免一阵唏嘘。

    史上的陈霸先,得了天下后,虽然贵为九五,然而儿子被北周掳走,身边没有一个子嗣,以致成了孤家寡人。他为了为天下苍生祈福,同时为祈祷儿子早日归来,亦曾舍身佛寺,他当时的内心应该是孤寂和无奈的吧。

    陈霸先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人到了中年,希望的不过是多挣一份家业,为这个寒门多添一块砖瓦,将来或许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摆脱寒门之第,也就可以跻身豪族,子孙自可不必为人所瞧不起了。

    他此时努力拼杀,除了为报效朝廷,大概也免不得有这种世俗的想法。

    一个能从里长干到如今的一州之司马,一郡之长官的人,其实一路走来也很是不容易。

    以前有萧映关照,如今呢,再也找不到可以臂助之人。

    这一战,萧家人既然指望不上,那么唯有靠他自己了。

    所以他出发之前,其实已经抱了必死之决心。

    否则,也不会有将家人送回老家的想法。

    只是,既然陈昌在他身边,那么就要努力照顾好他。

    也唯有一战击溃李贲,才能活着走出去,与家人团聚。

    陈霸先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并不会气馁,不时还得为远征的将士打气。

    随他而来的将士,毕竟家都在领表一带,如今船行于茫茫大海,心下不免有想法。

    就像是当初他去见萧勃,萧勃所说的那样。

    人心,都是思家,不愿意远走的。

    所以陈霸先不但不能自己泄气,还得激励将士,保持将士旺盛的战斗力。

    好在,他这人从来不吝啬于奖赏,也向来约束部卒,纪律严明,倒也不容易出现军心涣散的局面。

    加上有杜僧明、周文育、陈擬等从旁协助,一路顺利而行,没有出现什么躁动。

    不过,大海上天气总是无常的,就算是选了晴天出发,一旦船行多日,难免各种天气纷至沓来。

    一些雨水倒也正常,本来五月份少有的大雾天气也在此时出现,这就有点棘手了。

    且出现了很大的团雾,使得能见度不足两百米。

    团雾的出现不但影响了航行,且还使得星辰遮蔽,无法确定方位。

    这样一来,就算再如何有能耐的舟师也是束手无策。

    可怕的是,他们是沿着海岸线不远处行进的,一旦长久迷航,可能就越跑越远。

    跑远了不要紧,跑回来就是,可一旦跑向了路基,那么楼船就很容易发生触礁等一系列的危险。

    这半夜起的雾,既然看不清方向,只能是落帆、降速。但若长时间不能确定方向,不但危险增加,就连船上的士兵都开始躁动不安。

    有胆怯的,可能会想到会不会因此撞船,进而葬身鱼腹。

    于是吵吵,难以安静下来了。

    就连陈霸先,虽然强自安抚众人,到底坐不住。

    他找来舟师王阿武询问计策,王阿武没有星辰等作为参照物,等同睁眼瞎,自然是无能为力,只能让陈霸先命令船只缓行。

    虽然如此,到底海上风浪大,又是海心,船只缓行只怕更加危险。一旦受大风影响,很可能船身不受控制乱摇乱摆,互相撞击可就麻烦了。

    传闻蚩尤与黄帝大战于涿鹿,蚩尤释放迷雾,黄帝最终靠的是司南车辨别方向,反败为胜。

    但司南车只能是在平地上使用,最后就算在战国时演变为‘司南’的测向仪器,到底没有成气候。

    毕竟此‘司南’用的是天然磁石打磨成光滑的盘子,而同样光滑的勺子放在上面,平地上确实可以用来指南。可是一旦放到船上,颠簸摇摆,无法做到平稳,也就成了废物。

    所以此时船行除了靠舟师指引外,并没有其他可以借助的工具。

    所以一旦出现眼前这种凶险情况,只能是祈求于老天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毕竟陈昌在了解到当是航行的弊端后,就已经有所思考了。

    这么多人的性命可不能全都指望于一人,看似平静的大海本来处处藏有凶险。

    他必然比别人考虑得更多。

    比如说出现了特殊情况,没有了行星和太阳作为参照物,又该指望于谁呢?

    显然老天是不现实的。

    命运只能自己争取,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才是最安全的。

    所以他并不是毫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