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五十一章 封赏与制衡

    “自国贼董卓进京,群臣多受迫害;李郭乱政,万民亡于水火。神州荆棘,君臣不知奈何;六宫饥馑,万民畏惧兵戈。”

    未央宫中,一阵鼓乐吹响了今日朝会的前奏,如今距离长安之战已经过去五日,天子终于下令召开大朝会。

    那日李傕被牵招生擒,而郭汜一路向北奔逃,却也被崔钧提前猜到了逃逸路线,最终被追至黄土塬上围困其中,郭汜手下哗变,将其绑缚之后请降。

    两大国贼都被连同家眷亲族打入死牢,天子的计划中,第一件事是昭告天下封赏功臣,第二件事便是将国贼全部斩杀。

    据说郭汜之妻在狱中哭号求见杨彪之妻,为此杨彪还带领妻子特地拜会天子言明离间之计。

    目光放回未央宫内,今日的刘协换了一身新的帝王冕袍高坐于大殿之上,长袍之上那金线绣出的金乌似乎更加活灵活现。

    天子阶下,群臣文职以杨彪为首,武职拥朱儁为先,各按品秩大小,按定座次。

    其中唯有崔钧、牵招等白身,却在讨贼中立下大功之人,他们放在末尾并不合适,便紧随着杨彪、朱儁等人站着。

    “国贼霍乱,人心离去,志士救国,天命终归。今有勇武之兵讨贼,又有忠志之士协力,终攘除国贼,扫清寰宇,拥护天子于长安,延续汉祚以永年……”

    一段檄文被天子内侍抑扬顿挫地吟诵而出,今日的朝堂之上群臣皆是一番新气象,似乎自当今天子执政以来,他们从未曾在朝堂上将头抬得如此之高。

    杨彪心中还在默默回忆着自己递上去的封赏诏书,天子将拟定诏书的任务交给了自己,却不知这三天他快要被封赏诏书愁白了头。

    纵观局势,头功与次功当由自己、朱儁、崔钧、曹操四人中选取较为合适,但到底要谁不要谁,他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直到崔钧前来拜会,一言解决了自己的大麻烦,只是他的选择难免在日后再起风波。

    “奉天子诏,迁司空杨彪为太尉,录尚书事,增食邑三千户;迁大司农朱儁为司徒,食邑五千户;封兖州牧曹操为征西将军、蒙亭侯……”

    封赏诏书之上,从杨彪朱儁到半路参战的皇甫嵩、段煨、再到河内白波贼的杨奉等人皆有封赏。

    杨彪朱儁因为已是县侯所以只增加食邑,而曹操本无爵位又未曾亲领大军,因此只被封了亭侯。

    大体而言,诏书之上可谓是皆大欢喜,可若是细细看这封诏书,却也藏着不少猫腻。

    杨彪的封赏基本上算是领了头功,直接被拜为上三公太尉,又总理尚书台,可以说是从此军政一把抓。

    而另一边的朱儁则以武职变成文职,虽然封赏到了三公却失去了兵权,或许是为了弥补,他的食邑要比杨彪还多一些。

    更离奇的是在诏书之上,丝毫不见崔钧、牵招等人的名字,甚至连先锋徐晃的名字都未曾出现。

    “这……封赏已毕?”

    刘协听闻诏书之后脸上也有几分愕然,这种情绪也暴露了他在收到杨彪递交的诏书草稿之后未曾细细翻阅的事实。

    “启禀陛下,诏书已经宣读完毕。”

    天子身边负责宣读诏书的内侍小心的将诏书折起递给刘协,让刘协确认一番自己没有遗漏的地方。

    “杨卿,之前有河北义士崔州平献策于朕,一手主导二贼离间,又游说关中河内兖州三地最终领数万大军攘除国贼,今日封赏却不见其名,何解?”

    看着手中的诏书,刘协缓缓开口,座下的杨彪让他有种错觉,似乎杨彪的身上渐渐地有了半年前王允的影子。

    身为被胁迫的天子,他感谢王允除掉董卓,可王允之后的几天里,所有诏书皆出自司徒府邸,自己反倒成了一个加盖金印的工具人。

    朝堂之中多有人言司徒蛮横,可没过多久头铁的他就撞到了铠甲更铁的李傕郭汜身上。

    王司徒到底怀着怎么一颗心已经无从考证,不过他既然已经殉国,刘协不介意给他一个体面。

    但现在杨彪可还好好活着,他也想排除异己去做一个权臣?

    “陛下容禀,”崔钧从杨彪身后走出,先是拜过天子随后淡淡开口,“年初李、郭二贼霍乱长安,臣父亡于未央宫门,今攘除国贼为大义也为父仇,今大仇得报,臣无须封赏。”

    “若是不赏卿一人,岂不让万千奋战之士寒心?”

    “陛下,臣年未满双十便举孝廉,初入仕途便是西河太守,大汉待臣可谓甚厚,岂能不以性命相报?”崔钧顿了顿,“况且如今臣孝期未满,若是封赏恐与礼教不合。”

    “这……”刘协听闻此言也有几分迟疑,纵然经历了很多事情,但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更是第一次去做一个天子。

    “州平,若是不封赏自己,也要为手下人着想。”杨彪此时出列开口,“依我观之那牵子经与徐公明都是大才,朝廷又岂能让此等大才寒心?”

    “对对对,身为天子,断然不能让臣属寒心。”刘协很好地接住了杨彪给的台阶,“关于你和你手下人的封赏便由你亲自拟定,拟定之后可直达建章宫寻我。”

    “臣……领命。”

    崔钧犹豫了一番之后拱手谢恩,随后又老老实实站在了杨彪身后。

    封赏诏书是今天的主题但并不是全部,朝会在解决了封赏之后便慢慢进入正轨,李傕郭汜连同亲眷族属,两家四十七口皆被判车裂于东市,长安城中百姓安置也在赵温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新的三公成了杨彪、赵温、朱儁,文臣阵营显然以杨彪为首,而武将阵营则是以朱儁为先,可杨彪却领了武职最高的太尉,相反朱儁前去做了文职。

    这其中随处可见新朝堂的制衡之道,大汉四百年的官僚制度随处可见君主为主导,文臣武将交互的制衡之道。

    制衡之道的优势便是维稳,似乎一个王朝有了多方强大的势力之后,考核君主之能变成了能否制衡并维护多方利益。

    可万物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制衡之道往往附带着固步自封,若是长久如此,汉室最多只能幽而复明,却不可明而转兴。

    放眼天下,如今国贼已除,汉祚之危已消,但汉天子的威严却被牢牢限制在了关中之地。

    如今的关中西面有马腾韩遂,南面是刘焉掌控的汉中,东面刚刚被曹操整合,北面过了上郡更是蛮荒之地。

    一味制衡,似乎会让刚刚立足的大汉止步不前,那希望的火苗将一辈子都是火苗,从此失去了盛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