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五十二章 传檄而定?

    夜幕的降临为一切事物披上黑色的衣,无论是田垄中原本的金黄还是皇宫外的玉脂白,都在等待着月华或者朝阳为他们做一片新衣。

    长安城皇宫以未央、长乐、建章三大宫为主,未央宫乃是天子居所,朝会中心;长乐宫作为太后居所目前空置,更不必说长乐宫后留给后妃的桂宫,那里更是冷冷清清。

    毕竟天子年方十一,后妃之事自然无人问津,而他的生母王美人、祖母董太皇太后作古,又有何人为他张罗此事?

    穿行过未央宫前的回廊,崔钧跟随着天子内侍一路向着建章宫走去,此地乃是武帝太初元年所建,有“千门万户”之称。

    可惜那千门万户都在新莽战火中被焚毁,光武迁都之后也只是恢复了前殿、双凤阙等建筑,以往的千门万户奇景只能流传于竹帛之间。

    长安皇宫的宏伟与辉煌并不适合夜晚的寂静,那些大殿和宫殿,哪怕笼罩在夜色之中也不见一丝压抑。

    长长的回廊上只有几盏灯笼照明,崔钧向着建章宫走去之时同样看到里面有人走出来。

    那是西凉将领董承,崔钧第一个前去游说的西凉将军,哪怕在昏暗的灯光下,崔钧也看得出对方脸上的喜色。

    交错之间董承只是微微拱手,天子行宫确实需要肃静,但也看得出来目前的董承可谓是相当得意。

    封赏诏书上,排在董承前面的有杨彪、朱儁、皇甫嵩、曹操、曹仁……甚至击败了郭汜的段煨功劳都在他之上。

    若不是杨奉之前有着白波贼的身份,或许出兵更多的杨奉同样会排在董承前面。

    而现在董承之所以这么高兴的原因,崔钧同样也能猜到几分,此事说起来还是自己一手促成。

    那日游说董承,在他犹豫之间崔钧便悄悄言说,让董承借助太皇太后的关系拉近与天子的距离。

    如今后宫主位空悬,董承一方面具备兵权,另一方面是太皇太后之侄,而他也正好有一个和刘协年岁相当的女儿。

    今日看来董承果然向天子言说了此事,对于如今的刘协来说有可以倚重的外戚制衡杨彪等人也相当合理。

    或许过不了多久,原本名声不显的董承便要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了。

    崔钧并没有多想,董承日后是否得势,到底威胁到的是杨彪还是其他诸侯都与自己无关。

    他依旧不紧不慢地向着建章宫一角的天子御书房走去,书房在正殿侧面一座园林之内。

    走进园林,迎面是一座座高大的石狮,守护着园中的草木。沿着曲折的小路踱步,当今时节唯有秋菊散发着淡淡清香,香味浸染在薄雾弥漫的夜晚中,显得更加神秘。

    书房之中,两盏油灯照亮了刘协的桌案,几卷竹简记录着群臣今日朝会的内容。

    十一岁,在自己那个时代小学还没毕业的五年级学生却背负了一国的命运,崔钧一时间不知是天子可悲还是大汉可悲。

    “臣,崔钧,拜见陛下。”

    内侍只将崔钧引至书房外,崔钧进去之后浅浅看了一眼刘协便低眉拜见,礼仪之上寻不到一丝毛病。

    十一岁的小孩又哪里能看得出来崔钧在想什么呢?

    现在的刘协又与未央宫大殿上有所不同,白天空旷的殿堂衬托得他有些难以接近,纵然只是一少年却也有了几分至高无上的意思。

    夜晚书房里的天子倒更像是一个小孩,矮矮的桌案与孤独的烛火给他增添了几分烟火气,而半开的窗户外,一抹夜色悄然闯了进来,倒是衬托得他有几分孤寂。

    “崔卿,快快请起,与朕近点说话。”

    “臣多谢陛下厚爱。”

    既然刘协起身相迎,崔钧也顺势谢过之后坐到了案牍侧面的软榻上,看来刘协今晚客人不少。

    “卿可是想好了封赏,朕对此事也有思量,如今太仆与廷尉还空悬无人,卿可有中意之位?”

    刘协一开口便是九卿之位,太仆掌管皇帝的舆马和天下马政,而廷尉更是掌控司法审判。不管是马政还是司法,在当今都是朝廷重政,权势方面可丝毫不低。

    二十岁的九卿……从此崔钧的仕途可以说是一片坦途。

    但相应的,之后的命运也与朝廷绑定在一起,要么真的凭借自身力量翻盘打出关中,要么跟随朝臣如同历史上一般被曹操掌控……

    “陛下盛情,臣实难推诿,然今国贼已亡,大汉内忧已解,但外患仍存,不可不防。”

    “请试为朕言之。”

    刘协听了崔钧的话,脸上原本的喜色也变得严肃起来,崔钧对于局势的分析他是绝对相信的,一个人能从河北赶路两千里来到长安设计除贼,刘协简直找不到怀疑崔钧的理由。

    “按照陛下所思,只需要攘除国贼,几封诏书便能使得关东诸侯放弃手中兵马权力,一个个都前来长安朝贺不成?”

    “难道他们也要做乱臣贼子?”刘协闻言有些不敢相信,天子威严难道已经没有威慑了?他们既然不想做国贼,岂不是应该传檄而定?

    “关东诸侯自然不愿做乱臣贼子。”崔钧顿了顿,“但如今各大诸侯拥兵数万乃至数十万,若是陛下想更换太守州牧,要多少大军护送官员上任呢?”

    “他们胆敢阻挠朕之政令?”

    “陛下试想自己执掌一州之地,坐拥十万大军。上无需缴税于朝廷,下尽掳膏腴于百姓,在外可横敛暴政,在内可穷奢极欲。今天子一封诏书便想收回一切,诸侯心中当作何思量?”

    刘协做过皇帝但没体验过奢侈而自由的生活,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关东诸侯之后,他对于自己能否“传檄而定”也产生了怀疑。

    “国贼有前车之鉴……”刘协面色犹豫,对于关东诸侯他还有几分憧憬和期待。

    或许是他心思纯良,或许是关东诸侯的声援被认定成为真心,又或许是他过于天真……

    “陛下,关东诸侯除了少数野心勃勃之辈,绝大多数人不会和朝廷撕破脸,而是选择阳奉阴违。但两代人之后,若是天子之军仍不能强于诸侯之君,春秋之势或将重演。”

    主弱而臣强,这几年大汉余威仍在或许还好,等到各地诸侯辖区内的婴孩在只知诸侯而不知天子的环境下成长起来,这天下可就慢慢的没人在意天子了。

    届时群雄割据,人心离散……大汉可未必有人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