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八十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曹操

    “国贼既灭,新政待兴,天子悯青州悲苦,特令钧于青州举荐刺史一位。钧才疏学浅,难当大任,故求教于诸位豪杰,特有任命:

    袁谭为平原相,曹昂为济南相,田楷为乐安郡守,刘备为齐国相,东莱北海二郡国由钧统筹,以一年时间为限,以政绩定青州刺史。”

    一封信笺同时传给袁谭、曹昂、田楷、刘备,又在几日后到了袁绍、曹操、公孙瓒手中,对于青州的攻略当以袁绍为首开始。

    平原本就由袁谭统治大部分县城,此信一出,冀州调拨粮草三万石充入平原府库,袁谭也作势要保证所有人的过冬;

    田楷看着济水对岸缓缓退去的袁军,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自从刘备带人离开之后,袁谭带来的压力便让他差点喘不过气。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在济水对岸扎营,虽然从营盘数量来看,这个数字水分很大,但己方……五千精兵,一万郡兵,剩下的都是不具备战力的民夫仆从。

    如今刘备带走了三千精兵两千郡兵,自己手中这一万军队防守压力倍增,还好那崔州平以缓兵之计让自己有了喘息之机。

    一年时间……自己应当能守住。但不知白马将军在幽州,何时能击败袁绍……

    不提隔着济水遥遥相望的袁谭与田楷,在崔钧的书信发出之后,青州的发展就宣告了正式开始。

    北海城外,崔钧看着列阵的三千兵马,以及军阵前领兵的太史慈,不由得想要多嘱咐两句。

    “子义,我执掌北海、东莱两郡国之事,然鞭长莫及,来年东莱若是遭遇匪患,还需要子义出手,这三千军马,子义可能守好东莱?”

    “君侯放心,东莱本就是慈的故乡,如今有君侯借兵,慈必保境安民,不负所托!”

    “好,先委任子义为军司马,若是来年黄巾有异动,剿贼之后再行升迁。”

    “慈乃是白身,得君侯赏识已是自身之幸,岂敢奢求升迁?”

    “什么话,有本事就是有本事,有功劳就是有功劳,若是有功不赏,岂不让众将士寒心?”

    崔钧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只是些许简单的动作便让这个虎将热泪盈眶。

    从看见那半署名的天子诏书开始,太史慈就知道了自己已经受到了重视,如果说孔融的恩情是善待老母,那崔钧就是完完全全的知遇之恩。

    提拔于行伍,更以国事相托,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恩情可以形容的了。

    “那两袋麦粉可带上了?家中老母牙口不好,多食些面粉比麦子强。”

    崔钧最后的一句话又险些让太史慈落泪,如果说自己此行的收获,天子诏书当是第一,三千兵马能排到第三,而身后驽马驮着的两袋面粉则是第二。

    大汉没有麦子磨粉的意识,小麦就算被蒸熟,外面那层麸皮也异常坚硬,若是牙口不好,恐怕吃饭都难。

    即使在北方,小麦的地位依旧被稻米、粟米压一头,远远未形成后世“南米北面”的格局。

    崔钧最早提出小麦磨粉还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那被蒸熟的小麦实在是难以下咽。孝期内又忌酒肉,搞点面条吃已经是改善伙食了。

    有了面粉之后,哪怕只是最简单的面条或者揪成面片都要更适合入口。

    太史慈提到自己老母牙口不好想要在家供养老母不愿出仕,崔钧当即便向他展示了面粉的用途,甚至开始教厨娘发面蒸馒头。

    没有发酵粉,冬天温度也不够,第一次的实验效果其实并不算好,但太史慈捏着那些馒头吃着那碗面,心中已经是淡淡酸楚。

    这样吃饭的弊端有点奢靡,那些被崔钧用来喂马的麸皮在有的百姓眼中都是难得的粮食。

    虽然母亲一直教自己要节俭,但有了改善生活的机会,太史慈自然不愿放过。

    “君侯,慈去了!”

    “去吧,若是东莱不太平,将老母送来北海养老便是。”

    “有慈在,东莱必无虞!”

    太史慈一拱手,随后翻身上马来到三千兵甲之前,随后马鞭一挥,三千军马开始向东缓缓移动。

    崔钧看着那渐行渐远的身影,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将太史慈笼络到身边。若真的让他跟随刘繇去扬州,恐怕迟早还会被太史慈拿下。

    等到看不见人影,只有风沙在远处迟迟未曾落下,崔钧才想着回城。

    “君侯,西边有动静。”

    身后一直保持沉默的典韦开口,在崔钧外出时典韦跟随已经成了习惯,那铁塔一般的身躯甚至能遮住太阳,崔钧已经习惯了自己身边跟着一个沉默的壮汉。

    一般典韦开口,就是自己身边有异动。

    他往西边看去,一骑背负长杆纵马奔来,长杆顶端悬挂一面小旗,这是境内传令兵的标志。

    小旗称作令节,持令节的兵一般都是情报营的精锐。但见有令节者一般人都不会阻拦,崔钧也并没有动,只是原地等待着传令兵的靠近。

    崔垣渐渐地将工作转向斥候情报,手下之人大多是自己从河北带走的青壮,经过战火的洗礼他们已经是老兵,而且绝对认识自己长什么样。

    那传令兵远远望见崔钧便微微调整了行进方向,最后还有数十步时勒马减速,在崔钧面前翻身下马,怀中的书简已经递到面前。

    书简封口有二字:兖州,应当是曹操那边的情报。

    崔钧接过书简,在手中缓缓摊开,里面记载的是曹昂在济南国的所作所为。

    “迁青州之民于兖州?这青州曹操不想要也就罢了,还非要给我添堵?”

    身边只有典韦与传令兵,崔钧一时间连想商议的人都没有,他没想到曹操的选择竟然是这样。

    袁绍以粮草辎重支援平原郡,一方面平原郡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其手,另一方面他是真的想要夺取青州刺史的位置。

    可现在的曹操,既没有支援济南国一粒米,还想要迁走济南国民以充实他的兖州……

    “传令贾逵,命他安民于济南国,以历城为界。历城以西就不要去了,历城以东尽快丈量土地,分配到户,再告诉百姓今年有土地、有粮种。”

    既然曹操想这么玩,那便把济南西部任他作践,反正这几县本身就是战略放弃的点,就算决定了刺史之位之后也不打算收回。

    崔钧要让曹操忙活一通之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成,只是把原本属于自己地盘的百姓换了个地方。

    至于待遇……迁了河东之民后,曹操又拿得出多少土地分给百姓呢?

    兖州与青州不同,青州因为连年匪患,豪族世家少了许多,而兖州之地,陈留、颍川、河洛……林立的世家可占据了土地的大多数。

    崔钧敢夸下海口将无主之地分给百姓,但曹操可未必有能力动世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