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八十一章 茶叶与饺子

    “君侯,今天做什么好吃的啊?”

    清晨,崔钧好不容易顶着寒风在院内架起大锅,那住在前侧院的典韦听着动静就来了。一张大脸从后院的影壁侧面探出来,脸上的横肉艰难地凑出来的笑容无论如何都没法与和善二字联系起来。

    “专等着我架锅烧火之后才来是吧?”崔钧没好气的说了一声,“我第一锅面你连吃四碗,第一锅馒头你连吃带打包整整一屉,连后院养的鸡都没给我放过。”

    “那不是孝期不吃肉么?我就帮君侯照顾一下那几只鸡。”

    典韦一边说着一边靠近,离着老远就将头看向崔钧面前的大锅,自从崔钧开始食谱研发之后,这个小院子就成了典韦最爱光顾的地方。

    “今天炒茶,你不会喜欢的。”

    铁铲在锅中翻腾,崔钧并没有多说典韦什么,他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己又是孤家寡人一个,也不需要多少吃穿用度。

    “君侯,你炒这些树叶干嘛啊。”

    典韦的目光落在崔钧不断翻炒的锅中,看着那一片片“树叶”在高温下慢慢变干、卷曲,眼中的期待立马就被打消了十之七八。

    “这是茶,还是陶谦特意送来的冬茶,只是现在的茶汤我不是很喜欢。”

    冬茶一般只有南方有,若是后世,冬天茶叶最为出名的应当是台湾的冻顶乌龙,而陶谦送来的这些……只是江东山中的野绿茶罢了。

    谈不上什么品牌,但能在北方冬天吃到茶本就是身份的象征,只不过现在的茶和崔钧意识中的茶差了太多。

    “撤去一半木柴,记得把柴灭了,上次让你打下手差点把灶房给我烧了。”

    典韦尴尬的咳嗽了两声,两天前他给崔钧烧火蒸馒头,约摸两刻钟后崔钧让他撤掉柴火再闷一会,结果典韦抽出锅下的柴火直接扔了出去,还好没扔进柴火堆,不然崔钧可能要搬家了。

    “君侯,这灶头蛮好用的,回头在我家也盘一个呗?”

    典韦来蹭饭的原因不是因为家中妻子手艺不行,厨艺这个东西是可以学的,但是这种封闭式的灶台,典韦是无论如何都寻不到。

    “垒灶台的方式我已交给了工匠,这些东西传出去后必会有人置办,你回头自己去工坊找人定做。”

    “好嘞!”

    想到日后自己在家也能做白面,典韦心中立马舒服了很多,虽说吃白面或许有些奢侈,但家中老人小儿总共四口,他这点俸禄还真没什么压力。

    多余的麸皮也可以用来养些鸡鸭,虽然典韦只统筹数十亲卫,但待遇丝毫不比手下两三千人的牵招差,放在别的诸侯营盘,也是军司马至校尉这一级的存在。

    孔融在北海还有不少存粮,除了一部分留给家中无种粮的百姓之外,其余的崔钧大部分都分给了跟着自己的将士。

    青州豪族不多,但孔融在这里三年营造的名士圈子可是相当的富有,也难怪管亥数十万黄巾吃不饱饭就来找孔融,因为他真的养得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本就是社会常态,更不必提孔融这里虽然不至于酒肉堆积如山,但粮草还算充盈。

    如此充盈的粮草却不能整合青州……座谈客之名倒也算是名副其实。

    无主之地能让将士坚定那份忠心,分发下去的粮食可以保证地盘不乱,流入百姓人家的种粮是来年的希望……

    三板斧之下,青州应该能过好这个冬天……以及来年。

    “过来,把茶叶捞出来,然后揉一遍,捻一遍。”

    有了典韦的帮忙,这些苦力活自然不需要崔钧亲自动手,他也终于有时间去灶房看看。

    茶叶未来可能作为不传之秘出售换粮,但厨艺上可没那么多讲究,两天时间足够崔钧把府中厨娘教会。

    一碗热油泼在煮好的面条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辣椒还在南美洲,不过有了葱姜蒜,这碗面吃起来已经不算差劲。

    而一小碗油泼面只是开胃菜,崔钧等待的是今天的正餐……饺子。那碗面条也不过是多余的饺子皮。

    “东家,这样煮饺子能成吗?我这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崔府的厨娘一边看着锅下的火,一边忐忑地问着走进厨房的崔钧。

    汉代没有面粉,但切切实实有了饺子。

    此时的饺子大多是煎饺,没有面粉的故人以米面为皮。《礼记》中有所记载: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

    甚至饺子的起源可能就是青州,崔钧还记得自己以前看过,山东滕州春秋时代的薛国故城墓葬中的青铜簠中发现过饺子的踪影。

    米面软糯,煮之易碎,虽然厨娘自己明白麦面可以煮,但她的经验还是不确定,饺子煮熟了会不会破皮。

    等到水烧开,厨娘按照崔钧的说法加了小半瓢冷水进去,如此一锅汤煮开三遍,崔钧立刻下令撤去火焰先给自己盛一碗。

    捞上几个饺子放进碗中,舀起一瓢汤淋在上面,极少见的冬葱切成沫撒在上层,一勺细盐放入汤中。

    碗里的饺子还是有几个破了皮,但是在这个大家还蒸小麦就食的年代,这一碗饺子放在长安,天子来了都得说声香。

    “君侯,做什么呢,老典我隔着院子都闻到香气了!”

    只可惜煞风景的人永远会在最合适的地方出现,崔钧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手中这碗饺子要不保了。

    “别急,茶叶揉捻完了?”

    “弄好了,茶叶都按您说的卷起来了!”

    典韦一边笑着一边推门靠近崔钧背后的锅,眼睛已经透过了灶台上的白色雾气看见了里面由自家君侯弄出来的新花样。

    哪怕只是简单的面食,也能弄出花来,典韦都不敢想若是开春能打猎了,自己得被养出多少膘。

    “猴急什么?这一锅是素的,你先差人给阿妹送去。”崔钧将咬了一半的饺子拿给典韦看,这一锅是典型的韭菜鸡蛋饺子,不过可惜的是秋天的韭菜实在不如春天。

    《礼记》有言:庶人春荐韭,配以“卵”,四之日,献羔祭韭。

    韭菜鸡蛋早早就成了汉人的标配食物,这两样东西传承数千年还是彼此最好的搭档。只可惜入了秋韭菜变得老而柴,再不复春韭之美。

    “明白,您吃第一口试菜,第二口总是蔡大家的。”

    典韦嘟囔着,但微微翘起的嘴角明示着这家伙绝对是在调侃。崔钧并不想争论这些,给自家妹子改善伙食很丢人么?

    “快去!昨晚我还弄了点羊肉馅,我和阿妹孝期吃不了,你一会安排人自己煮了带回家给老人孩子尝尝。”

    崔钧说完便转身去了之前炒茶的小院,典韦听闻此言没说什么,只是手上的动作更加麻利了,同时一双眼睛也在盯着原本灶房角落里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厨娘。

    他的目光一直是那么吓人,但厨娘却借着窗户的光,看到了隐藏在雾气中的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