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九十五章 发展的步伐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在人类没有力量影响自然之前,便一直需要跟随着这条规律运转。

    原计划中,一切的开始都要等待冬天过后,万物复苏,百姓开始春耕之时,崔钧在过冬之前的唯一帮助便是保证各县城百姓有粮种。

    但如今东海糜氏和无极甄氏展现了庞大的财力,崔钧的计划完全可以提前一步开展。

    在郡守府写完了各地的粮食配比计划,崔钧财派人传召贾逵孙资。这二人之前一直在各县之间游走,张榜安民的同时也为百姓送种粮、写诉状、判不公……

    经过多日游走,本地百姓已经基本认可,或者说认识到了青州刺史府的存在。

    “君侯!”

    贾逵孙资二人本就是好友,安民行动中更是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如今两人不止能力有所提升,相互配合之间更是无比默契。

    “来了?快坐。”

    崔钧招呼着二人坐下,随后令人呈上两杯热茶,这些将在士人圈子里掀起奢靡与追求的东西,在崔钧这里显得一文不值。

    “谢君侯!”

    贾逵孙资在崔钧对面坐定,面前是一个个竹简,里面记载着青州每一个县的人口、户籍耕地数目。

    这些数据孔融府上就有,但那已经是黄巾之乱以前,由青州刺史府所统计登记在册的,和现在的青州差了十万八千里。

    崔钧手中拿着的是贾逵游走各县,以每一地农庄、乡老、县官报出来的数字进行核实,最终得出来的统计数据。

    虽然精细度上很难和入乡普查相比,但大体不会差很多,而崔钧也是根据他们提供的数据核算出来的运粮计划。

    “如今已是深秋,不该过多扰民,原本我的计划中各县有春耕种粮便可,但现在府库充盈,是以我们也该动起来了。”

    “全凭君侯差遣!”

    “这是我核算出的每个县的府库配额,你们之后可按照这个数目调配粮食,若真有百姓难以过冬,便开仓救济。”

    崔钧先将第一个竹简递给了贾逵,上面标注的是北海、齐郡、东莱三郡之中掌控在手的十九县的粮食配额,甄家和糜家的粮食分散各地,也就只够救急所用了。

    “还有,我需要招募百姓新建一庄,地点定在平昌,这里有潍河,此河流接泗水、泰山溪流成河而过,水源有所保证,又有泰山为屏障,算得上周全。”

    “君侯,这冬日动工,恐怕……”

    贾逵面露几分担忧,亲自到访过各个县城的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青州有多么破败,若是冬日动工,恐怕会掀起民愤。

    “不急,在入冬下雪之前能打个地基便可,剩下的等百姓过冬、春耕结束再说,最好能把这个工程和百姓救济结合,我等以工代赈,想来只要言说有粮食供应,百姓应当愿意出力。”

    “君侯放心,只要有粮食供应,逵保证完成任务!”

    真正接触了青州的民生治理,贾逵才明白身上的担子有多么重,崔钧恨不得把他一个人掰开当成两个人来用……

    “彦龙再领三百衙役,加上现在手下的二百军士凑出五百部曲负责维护秩序,切记不可高压,若是百姓不愿,便不要强加于民。”

    “资谨记!”

    孙资拱手应答,他本是欲逃亡脱罪之人,崔钧能捞他一把并委任郡吏已经是大恩,这么多天的青州事务,就使他最为努力。

    “另外,北海城南有一片地,其耕地原属豪绅李氏,但李氏亲族被黄巾屠戮,如今却是无主,已经收回刺史府,东边我规划了五十亩田,需要一些农户于此安家,若有意愿者,李家庄的无主之田可由他们瓜分。”

    “逵明白,在寻百姓做工时一同办了此事便是,只是不知五十亩田……使君可是要留作它用?可要提前开垦?”

    “如今百姓务农,以经验为主,观天时而作,我只想试试不同作物、不同肥力、种子深浅、灌溉多寡,这些条件之下如何才能使产量更多,若真有幸得之妙法,也算是惠及民生。”

    “君侯大义,逵必当促成此事,入冬之前完成荒田开垦。”

    “你们先去办吧,也不知道何时下雪,下雪之后,百姓一切作业全部停下,等待春耕,切不可空耗民力。”

    “君侯爱民,逵谨记之,绝不会亏待百姓,还请君侯放心!”

    崔钧再三叮嘱,贾逵也再三保证,随后二人才带着沉重地担子离开了崔钧的郡守府。

    倒不是他啰嗦,而是眼下的青州一方面没有过多时间发展,想要对抗袁绍的兵锋必须跑快点,另一方面以青州民力,若是步子迈太大腿会断掉的。

    因为急切的发展不顾民生,在崔钧的记忆中已经有一个帝国用自己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民生方面有贾逵孙资将政令传达乡里,招贤纳士有郑玄的名声与邴原接待,只有工匠招募一事进展缓慢。

    自己给的待遇不算差,绝对是让有这么一门手艺的工匠能凭借一双手养活一家子的水平,而且木匠、石匠、陶匠、医者……来者不拒,但是应召而来的人甚至不如读书的士子书生。

    世子书生百里挑一,哪怕只是选识字的百姓都要比会一门手艺的匠人多,为什么能找到各县府衙的官吏却一直找不齐工匠?

    将刺史府的公文摊开,崔钧觉得自己还是忽视掉了什么。

    待遇足够招不到人……如果用后世公司招募的规划来看,很可能是渠道问题,招募信息不明确。

    可这刺史府的文书……崔钧将招募文书细细读过一遍,期间并未发现什么问题。

    “君侯,客商甄姑娘在外求见,前来交付第一批交易的账目请君侯审核。”

    正在崔钧思考之时,院内的亲卫匆匆来到厅堂之外开口。

    “让她进来吧。”

    未曾想明白问题的崔钧只能先将招募文书的备份稿放在一边,他这里还有郡府衙的不少文书需要过目。

    将文书刚刚放下,崔钧想要起来伸展一下腰身,迟早得把跪坐和盘坐的软榻扔了搞一个椅子出来,最好是躺椅才行。

    他刚刚起身,便看见得到许可的甄姜便从门外款款而来,手中两捆竹简应当是第一次交易的账目。

    甄姜今日穿得素雅,似乎是为了迎合崔钧的习惯,自从孔融去了长安,这郡守府从上到下的风格都变成了极简化。

    她从门外款款走近,却发现主位上,崔钧的目光一刻不停地盯着自己,眼中渐渐放起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