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天剑

第 2-3 章 武当来访

    授箓醮仪后铁奇、张雨寒和众箓生一起用膳。张雨寒情绪低落,草草吃完。

    “铁蛋儿,午后你陪我回天师府吧?”张雨寒道。

    铁奇看了看张雨寒,轻拍了一下她的手背柔声道,“好。”

    正说着,三师兄玄诚道人从外面进来,一边走一边道:“小师妹,师娘找你。”

    “我娘来了?”张雨寒奇道。

    “是,师娘和师叔在接待武当派,师娘让我来找你和师弟。”玄诚道,“他们在五岳殿左侧配殿,我们快去吧。”

    张雨寒、铁奇两人在三师兄玄诚道人的引领下穿院过殿来到五岳殿偏殿。

    铁奇进了大殿,见左侧坐着两位道人,四十来岁年纪,右侧坐着师叔张宇清和师娘袁子晴。铁奇向两位道长拱手行礼,躬身向张宇清和袁子晴叫了声“师叔,师娘”,退立到右下侧。

    张雨寒懦懦地站到堂中右首外侧端坐的那中年美妇身后,轻声叫了一声“娘!”。

    “大姑娘了,没个规矩,还不过来见过两位道长。”袁子晴轻笑道,微微转头含笑对武当两位道人道,“两位道长,这是小女张雨寒和小徒铁奇。”

    “寒儿,奇儿,这两位是武当掌门虚玄子座下易本中道长、吕正中道长。”袁子晴介绍道。

    “道长好!”张雨寒和铁奇再次行礼。

    “他们两位刚从箬笠峰岘泉居下来,你们问他们就知道我兄长张天师多久没回山了?”张宇清道。

    “回禀道长,我师父下山后两年多没回岘泉居了。”铁奇躬身答道。

    “这可奇了,这一年多他们去哪了?”吕正中摇头自语道。

    左首的易本中道长向张宇清、袁子晴讲述事情的原委。

    原来,两年前龙虎山张宇初天师奉诏寻访武当张三丰张真人,上武当山拜访过武当掌门虚玄子孙碧云道长后匆匆离去。不想,一年前,张宇初天师又夜上武当山,和孙碧云深宵夜谈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孙碧云简单交待了几句就匆匆和张宇初一起下山了。此后一年多来,杳无音信。

    “孙道长走的时候没说去哪里吗?”张宇清问道。

    “没有!”易本中摇头道。

    “据侍奉师傅的小童说那晚听到他们在谈论什么南高峰,北高峰?”吕正中突然想起补充道。

    “南高峰,北高峰?”张宇清疑惑道。

    “哦,是我们武当的两座山峰,没什么奇特的。”坐左首的易本中道长抢着说道。

    “还有其它线索吗?”张宇清道。

    “毫无线索!”易本中摇头道,“你们有没有张天师的消息?”

    “兄长两年前奉旨寻访武当张真人未归至今,也没任何音讯传回。”张宇清道,“我早就想遣人到武当问寻兄长行踪。”

    “是啊,我也想过我夫君经久不归,是不是武当纠葛难为不成?”袁子晴接过话语道,“但又想武当是名门正派,又是道家一脉,绝不至于为难,想是俗事耽搁了。”

    “两位道兄,所以你们有兄长的任何消息盼详尽告知。”张宇清诚恳道。

    易本中和吕正中对望一眼,心下茫然。

    “夫人、张真人,打扰了,你们今日也忙,我们师兄弟走了,有消息知会一声。”

    “后会有期,奇儿送送两位道长!”张宇清道。

    铁奇应诺,起身陪两位道长出了殿。

    过了玉皇殿快到龙虎门,铁奇看易本中道长在前面有一段距离,对吕正中问道,“吕道长,南高峰离武当山有多远?”

    “南高峰?哪个南高峰?”吕正中道,说完突然发觉不对,急急道“哦,武当山的南高峰啊,不远,离武当三四里地。”

    在龙虎门外,铁奇与武当两位道长拱手作别。

    回到五岳殿的时候,张雨寒和师娘、师叔都不在,只一个小童在收拾。想来师叔教中事务忙去了,师娘、师姐一个月不见,应该有很多话说。

    铁奇退出五岳殿,神情寂落,漫无目的地走着。

    “师父和武当虚玄子掌门去哪里了呢?”铁奇想,“还有南高峰、北高峰是啥意思,那个易道长显然是不愿意透露更多信息,那个吕道长像是失口说出来的。”

    铁奇正走到转角处,边走边沉思,突然感觉不远处一个人影闪过。

    “那人背影很熟,哪里见过?谁呢?”铁奇心想。

    蓦然,铁奇想起来,是早上迎接他们的三师兄玄诚,是的,没错,那矮胖身躯。

    “玄诚师兄匆匆去哪呢?”铁奇想,“管他呢,追上他问问知不知道师娘、师姐去哪了?”

    铁奇快步跟上。

    只见玄诚非常谨慎,每到转弯处都要四下张望,好像生怕被人发现和跟踪。

    铁奇俞加好奇,远远跟着,一探究竟。

    约一盏茶功夫,铁奇尾随三师兄玄诚道长一路走走停停,来到天皇殿后院,又沿着院墙折而向西走了七八百步,来后一处单进独门小院,玄诚四下张望了一会,推门闪身而入,须臾,玄诚的头伸出院门左右张望了一下,才合上了院门。铁奇见院门上悬有一火烧木刻牌匾,匾上书“东隐院”三字。

    铁奇见玄诚鬼鬼祟祟进了东隐院,正琢磨怎么样进去一探究竟。只见东隐院院墙外侧有一棵柏树,高一丈有余,郁郁葱葱,枝干有一大半伸到院子里面。

    铁奇心中一喜,有了主意。绕到柏树底,一阵风来,柏枝沙沙作响,铁奇趁机施展轻功,纵身一窜,轻轻巧巧上了大柏树,借着枝叶的遮掩藏身于无形。

    铁奇往下望,只见院廊石阶上站着一个黑衣光头和尚,身材高大,五十岁上下。三师兄玄诚站在院子里离黑衣和尚约四五步,背朝铁奇这方向。轻风徐徐,两人的对话清晰可辩。

    “玄诚,你今年有三十了吧?”黑衣和尚道。

    “回师伯,我今年三十四了。”玄诚道。

    铁奇听玄诚叫黑衣和尚为师伯,心下大奇,玄诚师兄的师伯那不是我的师伯?那不是师父的师兄?一僧一道怎就成师伯师侄了?

    “哦?三十四了,时间过得真快,当年你刚来上清宫时才十二三岁吧!”黑衣和尚道。

    “是啊,小的时候多蒙师伯照顾,才少受些欺辱,而且师伯您救过我的命!”玄诚诚垦地道。

    黑衣和尚摆摆手道,“不值一提,举手之劳!”顿了顿道,“你师父怎么样?”

    玄诚道,“师父两年多没有回龙虎山了。”

    “哦,那你师娘呢?”黑衣和尚若有所思道。

    “师娘一般都在天师府,很少到上清宫来。”玄诚答道,“今天中元节地官诞加上小师妹从箬笠峰下来,师娘也来上清宫了,刚刚还和师叔一起接见了武当两位道长。”

    “小师妹?”黑衣和尚疑惑道。

    “哦,是师父和师娘的女儿。”玄诚道。

    “你师娘有个女儿?”黑衣和尚道,顿了顿又问“她多大了?”

    玄诚想了一下,道:“嗯,明天就小师妹十七岁生日。”

    “十七?”黑衣和尚抬眼望着院墙外的天际,陷入沉思。

    一阵脚步声和说笑声朝东隐院而来,铁奇居高临下,看见百余步外三个身着朝庭官服的人往这边走来。那是道录司的邵以正、蒋日和、徐道广三人,铁奇在授箓醮仪上和他们照过面。原来东隐院是道录司官员临时下榻的地方。

    黑衣和尚也听到了声响,从怀里掏出一个黄皮信封和一个物件递给玄诚,低声交待了几句。玄诚连连点头,然后闪身出了院门,三拐两拐,快速消失在视线中。

    道录司三人进了东隐院,见了廊下的黑衣和尚,执礼甚恭。铁奇听他们称呼他为“太子少师”。

    铁奇悄无声息地从树上溜了下来。铁奇想黑衣和尚和玄诚应该没有太大恶意,只是对黑衣和尚被称为师伯感到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