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天剑

第4-3章 靖难往事

    “大师,你是朝庭的人吧,请问当今皇上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铁奇突然问道。

    道衍一楞,显然没想到铁奇会有如此一问,但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勤政爱民,文治武功。”

    “但他是乱臣贼子,就算当了皇帝也是篡位暴君。”铁奇愤恨地道。

    “你!”道衍猛然抬头望着铁奇,眼中精光大盛。

    “难道不是么?”铁奇反问道,神色傲然。

    道衍眼中精光盯着铁奇看了一会,问道:“铁铉是你什么人?”

    “正是家父。”铁奇凛然答道。

    袁子晴和张雨寒也诧异地看着铁奇。

    “铁铉是谁?”张雨寒望了望铁奇,转头低声向袁子晴问道。

    “阿弥陀佛,铁大人后继有人,善哉!善哉!”道衍向铁奇肃容行礼,眉宇神色间甚是欣喜。

    “前辈和家父可曾相识?”铁奇问道。

    “不曾相识,但令尊的大名和事迹如雷贯耳,令人钦佩。”道衍道。

    “前辈认为家父是怎么样一个人?”铁奇问道。

    道衍再次起身,恭敬肃立道:“公乃真铁,奇忠贞烈,寸磔自品,大节凛然,虽死犹生,浩气长存。”

    铁奇见道衍对亡父评价言辞甚恭情真意切,跪下向道衍嗑了个头,道:“家父耿耿忠心,背负奸臣骂名,奇儿感恩前辈为家父正名。”

    道衍扶起铁奇惭愧道:“老纳无能,致使悲剧终是发生。”

    “这不能怪您,都是朱棣那昏君残暴不仁。”铁奇答道。

    道衍苦笑摇了摇头道:“当年的靖难之役老纳不仅参与,而且还是燕王军师。”

    “前辈你,你!”铁奇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袁子晴和张雨寒也是甚是惊讶。

    “你讲一讲这事的前因后果吧,奇儿当时还小,估计也不明白很多事的原委。”袁子晴道。

    道衍看了铁奇和张雨寒一眼,对袁子晴柔声道:“好吧,是非功过也无不可说。”

    “那时洪武二十五年,我从龙虎山离开,游历天下。明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实则暗访明主结交各方人物统览天下一展抱负。”道衍继续说道:“那一年,懿文皇太子朱标病卒,先皇爱屋及乌立朱标第二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老纳夜观天象,见帝星昏暗飘摇,荧惑明亮高悬,主北方。经僧录司左善世宗泐推荐老纳拜于燕王门下。”

    “先皇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建文帝把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三位儒生引为心腹,接受他们的削藩建议,着手剥夺各地藩王权力。他利用各种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先采取激烈的行动。一年之内在五个藩封被废之后,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七月初四,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带兵包围了燕王府。燕王迫于自保,攻下北平九门,控制北平城,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援引太祖《祖训录》:如遇奸臣擅权,藩王可以发兵声讨,以清君侧。声讨齐泰、黄子澄。”

    “燕王控制北平后,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七月,建文帝祭告太庙,削燕王宗室属籍,废为庶人。起兵讨燕,任命65岁老将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号称三十万人。耿炳文率军在八月十三日到达真定,并分兵于河间、鄚州、雄县,为犄角之势。在经过观察后,八月十五日,燕军趁中秋夜敌军不备,偷袭雄县。成功后又利用伏击击败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编剩余的部队。耿炳文部将张保来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队分驻滹沱河两岸,燕王让他回去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大败,燕兵将至。以打击其士气,并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一举击溃。耿炳文果然将南岸的兵调过河。八月二十四日,燕军到达无极县。从樵夫和南军被俘士兵处得知敌情,于是燕军发动决战。二十五日,燕王趁耿炳文送使臣出城时偷袭南军,耿炳文逃回城中后,怒而迎战。在燕军主力与耿炳文军相持时,朱棣亲自率军袭击其侧翼,耿炳文大败溃逃;朱能带三十余骑冲入南军阵中,所向披靡,南军投降三千多人。南军狼狈逃回城中,城池差点失守。部将李坚、甯忠、顾成等被俘;士兵被俘数万人。耿炳文率残部不到十万人在真定坚守不出,燕军攻城三天不克。八月二十九日,燕军返回北平。”

    “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南京,建文帝开始担忧战事,考虑换将。黄子澄说曹国公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子,建议他接任;齐泰反对,但惠帝不听。八月三十日,拜李景隆为大将军,誓师出征,并召回耿炳文。李景隆以德州为大本营,调集各路兵马包括耿炳文败兵,增兵至五十万人,九月十一日进至河间。燕王听说朝廷以五十万倾国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过望,说赵括之失必然重演,燕军必胜。”

    “李景隆的大军压过来了,燕王却反其道而行之,率主力大军向北进发,收大宁朵颜三卫。燕王得了一支生力军,也解除了北面可能的威胁。燕王完成了对大宁军的整编后,迅速回师北平。十月二十一日进入松亭关,摆出一副火速回援的架势,李景隆收到消息后,不敢再猛攻城墙了,被迫抽调兵力驻扎北平与通州之间的郑村坝,随时防御燕王的主力大军。燕王却没有继续高速回援,反而放慢速度,一方面让人马得以休息,另一方面又让南军因为昼夜戒备而疲惫。此消彼长,燕军获得了主动权。直到十一月五日,休整好的燕军才从冰面上越过白河,向李景隆的郑村坝军营袭来,双方摆开阵势对战。燕王身先士卒,朵颜三卫的蒙古铁骑发动冲击,从未经历恶战的李景隆却被激烈战况吓坏了,下令拔营起寨,连夜溜了。溜了就溜了,李景隆却没有通知仍然在攻城的部队,这表现还真比不上赵括。燕王发现李景隆撤退后,没有追击,而是立刻来到城下包围攻城的南军,来了个中心开花,不出意外,再次获胜。此战后,燕王拥有兵马三十万,又缴获了大量军资器械,实力大增。”

    “打了败仗的李景隆却没有像耿炳文那样被撤换,仍然是北伐的总指挥。郑村坝之战后,李景隆用了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的时间来重整旗鼓。到了建文二年的四月,李景隆又凑齐了六十万人马,从德州和真定出发,再次北伐。双方于四月二十四日在高碑店市新城县以南三十里的白沟河畔展开决战。与前两战不同,这时李景隆军中多了一员勇将平安,平安曾是燕王旧部,熟悉燕军战法和习惯,居然让燕王中了埋伏。平安和瞿能父子一起,挺矛冲锋,燕军没有抵挡住,撤退时又中了南军郭英部埋的地雷,损失很大。燕王亲自断后,却在夜间迷了路,最后顺着河流才走回了大营,十分惊险。更惊险的是第二天,双方仍然列阵对冲,但这回轮到南军发威了。平安、瞿能兜了一个大圈子,用左钩拳战术绕后攻击燕军。燕王的大队都在前方,只好一面命令前锋猛攻李景隆的中军,一面自己率队御敌。战斗非常激烈,燕王的战马多次中箭,换马再战,连手中的刀都卷刃了,被逼到了一处河堤下。眼看就要上演楚霸王垓下一幕时,燕王次子朱高煦的援兵杀到,才救下了燕王。”

    “此时,前军冲击不利,南军却展开了反击,瞿能父子大呼灭燕,以优势兵力猛烈冲杀,燕军一时难以抵挡。眼看燕军阵线就要崩溃,却仿佛真有天助一样,突然起了大风,而且刮向南军,直接吹断了李景隆的帅旗。”

    “帅旗不仅是个标志,更是指挥的信号设备,帅旗一断南军失去统一指挥。燕王抓住这个天赐良机,马上命令骑兵绕到李景隆背后,纵火攻击,让南军更加混乱。此时已经冲进燕军阵中的瞿能父子陷入了包围,没能突围,力战而死。李景隆再次上演了临阵崩溃的一幕,直接逃往德州,导致南军全面溃败。燕王追到德州,李景隆再跑,一路溜到了济南,燕军则是一路追击,在济南城下再败李景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李景隆面对残酷的战争,心理素质极差,每每在关键时刻弃师而逃,是南军大败的第一责任人。建文帝不用老将耿炳文,而用李景隆统兵,可见无识人之明。”道衍讲到这顿了顿,喝了口茶。

    “李景隆不行,不代表其他人不行,他父亲铁铉铁大人呢,他在哪里?”张雨寒手一指铁奇向道衍反问道。

    “是的,就在济南,燕王碰到了真正的硬骨头——铁铉和盛庸。”道衍点头答道。

    铁奇听到道衍提到父亲,立马凝神倾听。张雨寒看了铁奇一眼,也全神贯注听道衍往下讲述。